誰曾見過風?你我皆不曾,但看萬木垂梢手,方曉風吹過。
《起風了》是宮崎駿耗時5年的封筆作,該片從立項到上映一直備受爭議,一是因為主角是二戰時零式戰機的設計者,很多觀眾質疑影片是否在美化戰爭或者為戰爭工具設計者開脫。二是主角的人物設定不討喜,某些觀眾甚至給二郎貼上了冷血、渣男的標籤,在一片質疑和聲討聲中,本片評分成了宮崎駿十一部成片中最低的一部。
對此我覺得很是遺憾,因為在我心中這部片子比之《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等名作,完全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對於以上這些觀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宮崎駿捨棄了奇幻色彩與童真想像,而採用了現實主義題材。
那麼一直表示自己的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說法,這一次為什麼宮崎駿要在自己的最後一部作品裡採用現實主義題材呢。據說在宮崎駿第1次看自己的這部作品時也流下了眼淚,那麼為什麼宮崎駿要選擇堀越二郎作為電影的主角呢?稍微了解宮崎駿的人都知道,他也是個追夢人,所以他和堀越二郎有著情感上的共鳴,同樣對夢想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也同樣為了夢想放棄了很多。
影片講述了上個世紀二戰時期,一位日本青年掘越二郎在特殊時期無所畏懼追逐飛機夢想的故事。二郎一邊不懼任何阻礙的追逐夢想,一邊與摯愛的妻子相愛,相知、相守。最後夢想破碎,妻子離去,獨留他一人面對滿地的飛機殘骸。
影片將視角切入追夢人的真實生活和複雜的內心世界,通過描繪主人公的人生經歷來凸顯追夢人複雜的內心世界與夢想的雙重寓意。因此本文將由淺入深,從微觀到宏觀來解讀宮崎駿老爺子真正想讓我們看到的影片主題及魅力。
每部電影都有一個貫穿影片始終的主題,那這部《起風了》的主題是什麼呢?其實主題很好提煉,顧名思義。可以說影片的每一個畫面都沒有離開過「風」比如,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活下去,作為影片的核心元素貫穿二郎的人生。
①第一陣風:愛情的萌芽與追夢的開始
二郎從小痴迷飛機,他會收集一切與飛機相關的東西,也會經常和偶像義大利飛機設計師卡普羅裡在夢中相遇。在夢想的催促下,二郎很快踏上了前往東京的求學火車。努力的二郎何時何地都不忘學習,坐在車廂尾部一心看書的他,一陣風掀起了他的帽子,結果被一個女孩子接住了。
這個女孩子就是二郎往後餘生除了夢想之外最重要的人。可以說這一陣風表示二郎走進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二郎的心湖會被愛情的種子投出一陣陣漣漪。另外這一陣風也會將二郎帶到夢想的另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二郎可以為夢想成真打造更好的基礎。
②第二陣風:夢想的打擊與愛人的重逢
工作後的二郎,似乎離夢想更接近了,但每一個追夢的過程都會經歷阻礙。二郎造出人生中的第1架飛機,可是飛機直接在天空中就支離散架了。二郎面對著飛機的殘骸,夢想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也從來沒有這樣遙不可及過。
試飛失敗後二郎出外散心,二郎在綠野微風中徑直走著,不想一陣大風吹起,一位姑娘的傘隨著風吹到他面前。這是二郎認出這就是當年在火車上一見傾心的姑娘。就像影片中的一句歌詞一樣,每個春天都只有一個五月,二郎不想再錯過,於是兩人匆匆訂了婚。對於二郎來說,這一陣風吹來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深刻愛情,也吹散了夢想道路上的阻礙帶來的陰霾。
第二陣風拯救了低谷時期的二郎,它意味著人生的無限種可能性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在失意的人生中,宮崎駿設置這一陣風,既是改變二郎人生的標誌,也是治癒屏幕外觀眾內心的契機。
③第三陣風:吹碎了夢想也吹走了愛人
影片最後二郎造出了完美的飛機,他設計的飛機在天空中排列成線,遍布成海,可是它們一架也沒有飛回來。看著遍地飛機的殘骸,形同煉獄。這時一陣風吹過,菜穗子撐著傘緩緩走來,像多年前一樣,一陣風輕輕吹起,吹動她的長髮,吹起她的裙擺,也漸漸吹散了她的身影。
二郎設計出了完美的飛機,從這個層面看他是夢想成真了,可是在戰爭年代,飛機最大的作用就是帶來無窮無盡的戰亂。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他的夢想其實是被詛咒的夢想,即使最後成功了,帶來的也不是喜悅,而是心痛。可以說這一陣風吹碎了他的夢想,也吹走了他的愛人,可能悔恨會陪伴著他走完下半生。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活下去。
整部影片二郎幾乎沒有情緒的起伏也沒有過多的語言來表達內心,但是在夢裡與卡普羅尼的交談中可以很清晰的了解二郎的想法與感受。這也是宮崎駿設計的巧妙之處,通過兩個人的對白讓觀眾看到二郎對現實與責任的逃避,在愛情與夢想之間尋找平衡。我們都知道夢境出自於個體,所以卡普羅尼的話,也就是二郎內心的一種獨白。
①第一個夢境:最初對夢想的純真追逐之心
二郎第1次與卡普羅尼在夢中相遇還是在童年時,這時的二郎對自己的夢想看法很單純,他只是想做一名飛機設計師,從來沒有想過這個美夢會帶來不好的事情。這一次的夢境二郎借卡普羅尼之口,說出了自己的一個困惑和一個自我安慰:
這些飛機要去轟炸一座城市,到時候有一半的人會一去不復返,不過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飛機並不是什麼戰爭工具,也不是什麼商品,飛機是個美夢,而設計師就是致力於這個美夢成行的工程師。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二郎雖然年紀小,但生在戰爭年代的他,對於自己的夢想會給戰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是有一定的認知力。可是卡普羅尼卻說戰爭快要結束了,可以說這是二郎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了一個自我安慰。
另外,二郎對於自己是高度近視而不能駕駛飛機,從而對自己的夢想產生了懷疑,而卡普羅尼說飛機工程師是不用駕駛飛機,這一句話給二郎帶來了極大的自信,從而更堅定自己的夢想了。
②第二個夢境:對現實的逃避與追夢的動力
第2次夢境出現在二郎去德國引進技術之時,這時的二郎深刻體會到日本與德國各方面的差距,同時也正式意識到自己的飛機夢會是推動戰亂的一部分。
設計最重要的是靈感,靈感引領著時代,技術自然而然的也就跟上了,人類的飛翔夢也算是被詛咒的夢想,因為飛機背負著成為殺戮和破壞道具的命運。
在這個夢境裡二郎有一種越挫越勇的自我安慰感,他不相信自己會是那個永遠追不上烏龜的阿基裡斯。在夢裡卡普羅尼問了二郎一個問題:有金字塔的世界和沒有金字塔的世界,你選擇哪個?二郎回答:我只想造出優美的飛機。
想要有金字塔,必須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而付出這些的人必定是痛苦的,其實這個金字塔就是二郎的飛機夢,雖然他只是設計飛機,但他設計出的飛機必然需要政府耗資巨大的去生產,並且推動戰亂的慘烈度。
其實這一問一答不過是二郎內心的一種自我辯論,當然,這場辯論沒有結果,因為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夢想,也不想看到自己造出來的飛機成為殺人工具,所以他選擇了逃避。
③第三個夢境:夢想成真與夢想破碎
二郎最後一次與卡普羅尼在夢中交流是他創造出了夢寐以求的零式戰機,從這個層面看他是夢想成真了。可是從另一個層面看,二郎的夢想又是一個破碎的夢,因為飛出去的飛機沒有一架能夠完整的飛回來。
卡普羅尼看著天空上遍布的飛機說:好壯麗啊!做的很不錯。二郎回答:但是最後沒有一架飛機能平安返航。
其實這一刻二郎才看清並且面對現實自己夢想的真相,這個夢想在自己面前是成功的,可是在千萬民眾面前是破碎的。這場夢境是二郎對於自己夢想的一種自我反思,雖然夢想成真了,但成功的代價太大,二郎的夢想讓千萬民眾家破人亡,這樣真的值得好嗎?。
夢想這個詞向來披著華麗的外衣,人們歌頌夢想,追逐夢想,甚至對於每個追夢人都讚賞有加。當然,不管在哪個年代願意放棄所有執著追夢的人也確實讓人敬佩。特別是一直生活在舒適區的人,能夠義無反顧的放棄優越的生活和親人,直接奔向困難重重的追夢之旅,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決心。
特別是在現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能夠放下內心的對物質的需求追逐夢想的人,就更難得了。可是他們放棄的何止是物質和舒適的生活,更多的是對家人的責任與愛人相伴的有限時光,從這個層面看,對於逐夢者的親人而言所謂的夢想可能是噩夢。
①夢想的光明面:二郎的夢想對於政府而言,是戰爭的資本,是國家的強盛
夢想是什麼?是痴迷、是執著、是不顧一切的追逐,這些對於有夢想而不敢付之於行動的人會羨慕。對於夢想的受眾者而言這個夢想是神聖的,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二郎工作的三菱公司,他會給這個公司帶來了巨額的資金與社會地位。公司的每一個人都是夢想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對於這些人來說二郎是讓人敬佩的,也是值得學習的。
另外二郎的夢想對於政府而言則又上升了一個級別,在那個年代的日本,如果沒有二郎的這個夢想,在第2次世界大戰,日本根本就沒有與世界各國角逐的資格。因此二郎的夢想對於日本政府來說,就是一個時代性的跨越,所以國家可能會希望能夠多幾個這樣的逐夢者,讓國家進步的更快。
②夢想的陰暗面:二郎的夢想對於親人而言是不負責任,對妻子而言是自私的行為
夢想的陰暗面很少有人討論,也很少有人看到,因為這個陰暗面只有逐夢者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感受的到。很多人覺得二郎這個人物很冷血,這是因為他把夢想看得高於一切,為了夢想,他可以幾年不回家、為了夢想,他會忘記妹妹今天要來看他、為了夢想,他會放著病重的妻子,一心撲在工作上。
二郎讓一切為夢想讓路,妻子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因為思念從醫院來到二郎身邊,身披嫁衣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在二郎面前。這時二郎的上司黑川科長告誡他,菜穗子應該儘快回到醫院。二郎卻說「讓我放下工作陪她回去,我做不到」這時黑川科長說了一句很多觀眾都都想說的話:你這不是愛,是自私。
所以一個人的夢想可以是美夢,也可以是噩夢,對於國家二郎的夢想是貢獻與付出,可是對於家人卻是自私與責任的缺失。
很多時候夢想和感情是難以兩全的,因為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並且夢想常常不與金錢掛鈎。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成年人怎麼可以缺錢?為父母養老送終需要錢,支撐起一個家庭需要錢。另外對親人是的愛是一種情感,對夢想的痴迷也是一種情感,可是現實生活中註定這兩種情感不可兼得。
①「月亮和六便士」的抉擇:如果選擇月亮就放下一切勇往直前
關於夢想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小說《月亮和六便是》裡的斯特裡克蘭德,一名證券經紀人,有妻有子,生活優越。可是年過四十的他突然拋妻棄子,放棄了舒適區的生活,邁向了追夢之旅。這個旅程在我看來並不美好,窮困潦倒的他每天只有一杯牛奶和一個麵包度日。最後他在一座島嶼上身染麻風病,在病中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
在我看來,如果痴迷如斯特裡克蘭德,能夠不在乎肉體上的一切痛苦,只需要心裡的那一份滿足,那麼你大可以勇往直前,踏上尋夢的旅途。上面說過夢想的陰暗面,除了放棄對家人的責任,另外有勇氣面對追夢旅途上的各種坎坷,如果這些你通通可以接受,那就去追尋吧。
②「月亮和六便士」的抉擇:如果選擇六便士那麼就用心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嚮往夢想,可是又放不下當下的生活,比如不想走出舒適區,無法放下年邁的父母,也捨不得美妻幼子。那麼即使你對夢想再渴望,你也走不出現實的生活,去毫無掛念的追尋。
其實對於夢想的選擇,理性和感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理性的人會多方考慮再作出選擇,而感性的人會憑感覺行事,直接作出選擇。所以當你思考是否選擇夢想,如果這個思考的過程超過了一年的話,那麼可以說你已經做出了選擇,因為從這個思考的時間長度來看,你對生活是非常放不下的,所以還是用心生活吧。
電影《起風了》畫面優美、恬靜,但內核卻非常沉重。有人說這部封閉之作是宮崎駿的自白,因為他選擇堀越二郎作為原型,從立項開始,二郎這個人物就是不討喜的,可宮崎駿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上面說過,宮崎駿和二郎有情感上的共鳴,因為他們都痴迷夢想,讓身邊的一切為夢想讓路。
影片中有這樣一句話,「創造性的人生,為期只有10年,這無論對於藝術家還是設計者都一樣」在我看來,如果真的是宮崎駿的自白,那麼卡普羅尼的這段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宮崎駿晚年對家人的一種解釋呢?。這部宮崎駿唯一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值得人們一看再看,並且每看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會帶你對夢想有新的認知,最追夢人也有新的了解,所以值得細細品味。
我是小敏,想帶你看更多好電影,想讓你的人生多些好風景。謝謝關注@小敏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