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新冠病毒導致血小板過度活躍,增加血凝塊形成風險

2020-12-16 健康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SARS-CoV-2感染引發的血小板變化可能會導致部分COVID-19患者出現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嚴重併發症。他們發現,感染過程中產生的炎性蛋白會顯著改變血小板的功能,使得它們「過度活躍」,更容易形成危險且可能致命的血凝塊(blood clot)。他們說,更好地了解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可以研究出防止它們在COVID-19患者中發生的治療方法。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Blood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latelet Gen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論文通訊作者、猶他大學內科醫學系助理教授Robert A. Campbell博士說,「我們的發現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COVID-19。我們發現因感染導致的炎症和全身變化影響血小板的功能,導致它們更快地聚集,這可能解釋了為何我們觀察到COVID患者的血凝塊數量增加。」 新出現的證據提示著COVID-19與血凝塊風險增加有關,這可能導致一些患者的心血管問題和器官衰竭,特別是在那些有基礎醫學疾病的患者中,如糖尿病、肥胖或高血壓。 為了找出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41名在猶他大學醫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其中的17名患者住在重症監護室(ICU),包括9人使用呼吸機。他們將來自這些患者的血液與從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健康人體內提取的血液樣本進行了比較。 利用基因差異表達分析,這些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即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似乎會引發血小板的遺傳變化。在實驗室研究中,他們研究了血凝塊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血小板聚集,觀察到COVID-19患者的血小板更容易聚集。他們還注意到,這些變化顯著地改變了血小板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導致呼吸道炎症,進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肺部損傷。 令人驚訝的是,Campbell和他的同事們在絕大多數血小板中沒有檢測到這種病毒的證據,這表明它可能間接地促進了這些細胞內的基因變化。論文第一作者、猶他大學分子醫學項目研究助理Bhanu Kanth Manne博士聲稱,一種可能的機制是炎症。理論上,COVID-19引起的炎症可能會影響巨核細胞,即產生血小板的細胞。因此,關鍵的基因改變會從巨核細胞傳遞給血小板,進而使得它們變得過度活躍。 在試管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用阿司匹林對來自SARS-CoV-2感染患者的血小板進行預處理,確實可以阻止這種過度活躍。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阿司匹林可能會改善治療結果;但這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一步研究。就目前而言,Campbell提醒道,除非醫生推薦,否則不要使用阿司匹林治療COVID-19。 與此同時,這些研究人員開始尋找其他可能的治療方法。Campbell說,「我們可以靶向一些遺傳過程,防止血小板發生變化。我們可以靶向一些遺傳過程,防止血小板發生變化。如果我們能弄清楚COVID-19如何與巨核細胞或血小板相互作用,那麼我們可能會阻止這種相互作用,並降低某人出現血凝塊的風險。」 

參考資料: 1.Bhanu Kanth Manne et al. Platelet Gen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Blood, 2020, doi:10.1182/blood.2020007214. 2.COVID-19 causes 'hyperactivity' in blood-clotting cell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covid-hyperactivity-blood-clotting-cells.html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新冠患者體內血小板「過度活躍」,從而形成致命的血凝塊
    研究發現:新冠患者體內血小板「過度活躍」,從而形成致命的血凝塊  Evelyn Zhang • 2020-07-01 11
  • 多項研究表明神秘的血凝塊是COVID-19的最新致命驚喜
    這位41歲的患者體內的血液流動因血凝塊而受阻:這是中國、歐洲和美國前線報導中出現的這種疾病的又一種危險的併發症。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在重症監護患者中會發生所謂的「血栓形成事件(thrombotic event)」,但是COVID-19患者中的發生率遠遠高於預期。
  • ...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血小板|重症|患者|血栓|治療|藥物|疾病|...
    正常機體有1/3的血小板貯存在脾臟。在脾腫大和脾充血增加的情況下,全身血小板形成再分布,脾臟中的血小板數量增加,導致循環中的血小板減少。一種疾病可能同時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機制引起血小板減少,例如慢性肝病既可因為造成骨髓抑制減少血小板生成,又會形成自身抗體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多[13]。
  • 到底什麼原因會導致血小板數值不正常?
    1、血管因素 產生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很多,臨床上發現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與血小板數量的減少不成比例,這可能是血小板減少疾病的出血與毛細血管功能障礙也有關係;例如脾切除後,雖然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數並未上升,但出血現象會改善;用激素治療後,人們的血小板數量也不一定增加,但毛細血管脆性試驗轉為陰性;此時就可以證明血管出現問題時會導致血小板減少疾管脆性試驗轉為陰性
  • 最新研究:60歲以上男性血小板計數偏高,患癌風險較高
    (來自《工作細胞》)血小板是血細胞中最小的一種,比紅細胞和白細胞小得多,平均直徑只有2~4微米。它雖然身板小,在血液中起的作用卻不小。當我們受傷或因其他原因引起血管破損時,大量血小板會馬上聚集在血管破損處,聚集成團,形成血栓,堵在血管裂口的地方止血,幫助傷口癒合。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學家便已發現,血小板與癌症似乎有某種關聯,許多癌症患者體內血小板數量都會升高。而且,血小板數量越多,病情往往越嚴重,存活期也較短。
  • 血小板偏高是怎麼回事?
    血小板作為人體血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種功能,在凝血、炎症和免疫系統中都是一個活躍分子。然而,如果血小板數量過高,又會導致血液的凝固,引起血液流不通,很容易造成血栓。那麼哪些情況會導致血小板偏高呢?又該如何防治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 科普知識|以前都是獻全血 現在想改獻成分血 有什麼要求嗎
    血小板在醫療臨床救治中作用非常重要。有一種病,皮膚表面出現針尖大的紅點兒,一片片的紫紅色痕跡,鼻腔和牙齦還譁譁冒血!最可惡的是,它們還常組團出現在寶寶身上,這就是兒童急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些生物因素(病毒、細菌)、化學因素(某些藥物、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使血小板被破壞、減少。如果身體缺少血小板會怎樣?血小板減少後很容易引起皮膚黏膜出血,若是進行手術治療的話,很容易出現大出血的情況。
  • 美89歲老人捐獻血小板30年,每隔一周捐一次,已捐700多次
    30年前,59歲的謝爾曼·赫希通過紅十字工作人員了解到關於獻血的事情,於是他決定嘗試,在三十年間,他一共捐獻了700多次血小板,他捐贈的血小板拯救了無數病人。在第一次捐獻之後,當時還是教師的赫希開始每月去紅十字捐獻兩次。1995年退休後,他每隔一個星期就去捐獻血小板,這是紅十字會允許的最大捐獻次數。
  • 血小板增多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症狀呢?
    血小板的正常數值是在100-300之間,當計數超過400時就是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為出血傾向及其血栓的形成,一般多見於40歲之上的人,兒童較少。那麼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身體方面都會出現哪些情況呢?最常見的就是會感覺到頭暈、勞累、無力。這主要是由於病友血液較為黏稠所導致的。還會出現鼻腔牙齦出血、皮下瘀斑、血尿血栓形成、皮膚黏膜出血等情況。
  • O型血感染新冠肺炎風險最低 A型血要小心
    O型血感染新冠肺炎風險最低 A型血要小心  黃琨 • 2020-10-16 14:01:03 來源:前瞻網 E發表在《血液進展》雜誌上的2項研究表明,O型血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低,如果真的患病,嚴重程度也不高。在一項回顧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丹麥47.3萬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檢測數據與220多萬普通人的數據進行了對照,發現在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患者中,O型血的人比例較少,而A型、B型和AB型的人更多。
  • 研究發現:A型血的人比O型血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中國科學家在武漢開展的研究發現,A型血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高,O型血的人感染風險則相對較低。研究還發現,A型血的人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也更高。中國學者發現,A型血的人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比O型血的人大得多。The study in Wuhan also found those with Type A blood are more likely to die from COVID-19.
  • 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什麼特性?
    如果說,自然災害破壞的是過去的財產,擴大的是今後的需求;新冠病毒疫情不見得破壞財產,但破壞了人們增加未來財富的信心,也影響著對未來的消費預期。有些同志分析,新冠病毒疫情只會造成個別行業的局部損失,不會對整個經濟產生影響。實際上,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危害盲目樂觀不可取,不能低估了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在災難面前,任何地方都不是「世外桃源」。不確定性。
  • 困擾檢驗人的末梢血檢測難題,學霸給你劃重點了!
    這種操作形式不僅效率低下,還有人為失誤造成樣本信息匹配錯誤的風險。市面上現用的試管之所以無法貼條碼,是由於末梢血試管太短與條碼不相匹配。 邁瑞血球研發團隊創新性的採用可封閉穿刺進樣的末梢血長管,使其可以貼條碼進行樣本信息化管理,減少開蓋、閉蓋等動作,避免生物安全隱患的同時,真正實現末梢血全自動批量進樣檢測,使末梢血檢測體驗等同於靜脈血。
  • 什麼原因會導致血小板數值增多?
    血小板針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我們在常規體檢,還是在得病以後做檢查的情況下,都是需要進行抽血檢查的,在抽血檢查的情況下,有一項查驗是血小板的計數,血小板計數有的人較高,有的人卻稍低,針對血小板計數較高的人是需要引起重視的,是要積極主動開展醫治的。
  • 發現噬血細胞症候群?這要從那天的血小板複查中說起
    我仔細查看了直方圖和散點圖,發現血小板直方圖存在明顯的異常,尾部明顯上翹,說明存在高端幹擾,且PLT-O通道散點圖存在明顯異常,血小板的散點圖與y軸交匯處,多出一個明顯的異常區域,這種血小板散點圖的異常是平時不多見的。因此,建議同事製作血塗片,染色鏡檢後,再確定血小板的真值。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是基因引發,起病時較為隱匿不易發現
    2、脾臟腫大脾臟在人體當中並不是一個顯眼器官,但是脾臟和血細胞的形成以及免疫功能密切相關,這也就導致了當出現血小板增多症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會出現肝脾腫大的問題。2、骨髓檢查實際上血小板的形成最主要在骨髓當中發生,所以對骨髓進行相應的檢查,可以明顯地發現各種血細胞系的明顯增生,同時以巨核細胞和血小板增生為主。
  • blue blood,藍色的血,非常少見
    ,據說血液中含有釩,血就變成藍色的,blue blood 也是一個習語,可以意為」出身高貴,名門出身「,寓意:a member of an upper-class family上流社會的成員descent from nobility or royalty
  •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增加心腦血管風險,如何有效降低?本文匯總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確實是豐富了,大家也都很少有缺少營養的情況了,但同時帶來的卻是營養過剩導致的各種代謝性問題,除了我們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謝問題外,近年來,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問題,也引起了醫學界和越來越多朋友的關注,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什麼風險?又有什麼辦法能夠有效地降低它?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會導致腦中風風險增加12倍!這些人需要抽血化驗
    說到同型半胱氨酸,大家或許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說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也就似乎形成血管垃圾的主要原因。這個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壓、血糖、血脂一樣,升高後也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且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後會明顯增加腦梗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