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唐朝的羈縻政策:羈縻府州到底算不算唐朝的正式領土

2020-12-04 故園東望

中國自秦漢時期就誕生了一項羈政策,羈政策是指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建立羈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為治,這種州縣與中原的州縣存在本質性區別,今天我們就以唐朝的羈縻州為例講講這一政策。

「羈縻」一詞中「羈」的意思是指用軍事手段與政治壓力來加以控制,「縻」的意思則是指用經濟和物質的利益來給予安慰。唐朝時期,朝廷安置邊疆內附的少數民族部落時,設立了羈縻府州,這些羈縻府州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

詳細談談唐代羈縻府州

唐朝在少數民族部落的領域設立羈縻府州,由原部落的人擔任羈縻府州的都督、刺史等,這些通常都是由原來的可汗、俟斤等擔任,唐朝雖然賜予了他們都督、刺史等官名,但也不剝奪他們可汗、俟斤等稱號,他們的權力也沒有絲毫變化。

除此之外,羈縻府州通常也不用向唐朝政府交納賦稅,由此可見羈縻府州其實是一種名義上的版圖。羈縻府州的建立意味著少數民族在名義上屬於唐朝管理,但實際上則是由他們自治。

唐高祖時期唐朝設立羈縻府州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時期。當時,唐高祖沿用隋朝的政策,在西南邊區設置諸道總管進行遙管。當時唐高祖李淵在幽州、營州轄區內的奚、契丹、靺鞨等部落中分別設立了都督府與州。在西南的四川、雲南及貴州境內也設置了三四十個同類性質的州、縣,從屬於當地的一些都督府。

雖然少數民族在行政劃分上使用了唐朝的制度,但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並沒有發生變化。

太宗時期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在北方與東突厥展開了一系列激戰,最終唐朝名將李靖率軍大敗東突厥,就連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也被唐軍俘虜,東突厥就此滅國。

唐軍不僅俘虜了頡利可汗,還俘虜了五萬多突厥人,那麼如何安置這些突厥人就成了一個問題。於是唐朝將頡利可汗所屬之地分為了六個州,東置雲中都督府,西設定襄都督府,用來統領突厥的部眾。

同時唐太宗採納溫彥博的建議,讓這些突厥人保留自己的習俗,依舊按照他們原有的方式進行生活。除此之外,為了徹底消滅突厥人的反抗意識,唐太宗將突厥的大小酋長召到長安,封給他們高官,使其長期定居在長安。

從此以後,唐朝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開始普遍設置羈縻府州,一直到開元年間在靺鞨地區設立黑水都督府止,一共設立了八百五十多個羈縻府州。而相對於羈縻州來說,那些普通的州縣也就被稱為「正州」。

唐朝羈縻州的類型

1、由唐朝政府直接下令而設置的。以這種方式設立的羈縻府州,規模比較大。我們上面所提到的貞觀四年平定東突厥之後所設立的羈縻府州就屬於這一種。

2、由唐朝的將領在徵討中自行設置的。唐朝東徵百濟、高麗後所設立的羈縻府州,便是這種設置方式的典型實例。

3、由當地的少數民族酋帥自行設立的。這種就很有意思,這就好比別人跑來送你東西,你有不答應的道理嗎?

唐高宗時,當時的雲南白蠻酋帥王仁向唐朝請求,將他所控制的西洱河一帶設置為二十多個羈縻州。這實際上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好比是找了一個靠山,一旦國內有事,他們還可以向唐朝求援,可謂是非常機智了。

羈縻府州的等級

唐高宗顯慶年間,唐朝平定西突厥之後,在西突厥的領地上設置了濛池與昆陵兩個羈縻都護府,負責管轄碎葉川以西、以東若干突厥部落及其所隸屬的諸胡所設立的羈縻府州。

在羈縻都護府之下是羈縻都督府,羈縻都督府之下是羈縻州,最後一級為羈縻縣。雖然存在著上述四種級別的羈區劃,但是習慣上都通常為羈縻府州。

再來說說羈縻府州和唐朝廷的關係。這些羈縻府州名義上都是隸屬於邊州的都督府或者都護府,但是和中央的關係各有差異。唐朝中央控制得比較緊的州府,和唐朝的正州沒有什麼區別,控制地松的州府實際上只是一種名義上的關係。

舉個例子,唐朝時期,波斯都督府也是唐朝的州之一。唐高宗時,波斯國內亂,又遭大食國的侵襲,國王也被殺死,王子卑路斯長途跋涉來到唐朝都城長安請求救兵。唐朝不好直接插手,於是便封卑路斯為唐朝波斯都督,然後派兵護送他回國。

但由於路途遙遠,卑路斯最終沒有能夠趕回波斯,而是中途留在了吐火羅國。隨後在疾陵城設立了波斯都督府,雖然兩三年之後波斯都督府就被大食滅掉,但是波斯都督府一直存在於大唐的羈州府名冊裡,並且後來的波斯殘部也一直向唐朝進貢。

相關焦點

  • 橫掃西域,唐朝疆域極盛的背後
    -649年),許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年時便有奇志,不事生產,被父兄視為無賴。隋末率鄉族歸順瓦崗,與徐世勣(即李世勣)同守黎陽。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隨徐世勣歸降唐朝。武德二年,竇建德攻破黎陽,李世勣被迫投降竇建德,但仍忠於唐朝,與郭孝恪商量脫身之計,郭孝恪道:「我們應先取得他們的信任,再圖脫身之計。」後趁竇建德擄掠之時,兩人率數十騎投歸唐朝。
  • 進退失圖 唐朝削藩內遷党項 竟為中原王朝埋下了一個競爭對手
    此後,唐軍頻頻出擊,先是635年「閏四月,癸酉,任城王道宗敗吐谷渾於庫山」,此舉也迫使党項酋長拓跋赤辭不得不歸附唐朝,唐朝政府:「以其地為懿、嵯、麟、可三十二州,以松州為都督府,擢赤辭西戎州都督,賜氏李」, 實行羈縻統治。至此,這些党項部落,像棋子一般,散落在唐朝西北邊境地區。龍朔三年(663年),吐蕃人取代了吐谷渾在青海湖地區的地位。
  • 安史之亂中吐蕃趁機侵吞了大唐不少領土,唐朝是如何收復失地的?
    大唐正是收復領土還是在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遇刺以後,吐蕃西北邊境的軍閥論恐熱妄圖自立贊普和歸義軍崛起才讓河湟之地重歸大唐從安史之亂後,吐蕃與唐朝彼此攻防拼殺將近百年。鼎盛時期的吐蕃包含青海西藏、甘肅、新疆、中亞的克什米爾以及藏南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等地,曾經憑藉一國之力硬撼大唐、回紇、大食三大強國。
  • 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軍政合一的西域都護府對唐朝控制西域有何作用
    唐朝初期對突厥、回紇勢力進行了大規模的打擊,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對西域的控制權。唐王朝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處理西域全部事務,兩者都屬於隴右道管轄。都護府下屬有駐軍,也有民事官員,負責管理當地的行政問題、經濟往來、民族糾紛、宗教事務。
  • 讓皇帝開心,讓鄰國獲益,唐朝是怎麼做的?
    當朝鮮及周邊地區局勢緊張,利益衝突激化時,他們不接受中國的地緣政治構想,而是調整、操縱與中國的關係,實行各自的對外政策。他們的活動對中國的朝鮮政策及這一地區的權力關係有決定性影響。唐朝與吐蕃的關係則生動展示了古代亞洲的多極本質。吐蕃自從與中國建立關係以來,就視自己為中國的對等國,而不是俯首貼耳的屬國。
  • 通過地圖了解唐朝疆域變遷:一個龐大的帝國,最後竟然被肢解
    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目前網上主要流傳的唐朝地圖主要有三幅,分別是唐高宗時期地圖、唐玄宗時期地圖和唐朝地圖。這三幅地圖都是譚其驤版本的地圖,出現了不少的錯誤。於是,我就在網上尋找到了唐朝各個時期相對客觀的地圖,如此就能夠讓我們更加客觀了解唐朝的疆域發展歷程了。
  •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巨唐?你看唐朝的領土有多大?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說唐朝是最強大、最文明、最進步的。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基本盤,在整個隋朝和唐朝前期,周邊除了高麗,都沒崛起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就說突厥吧,相比較當年的匈奴,無論是人口還是組織力,都看不到質的變化,而中原王朝從秦漢發展到隋唐,人口至少增加了2000萬,差距太大。唐貞觀年間有朝散大夫王玄策,四使印度,在其二次出訪期間,竟遭中天竺二千伏兵伏擊。
  • 唐朝對絲綢之路的控制與經營,安西四鎮,焉耆與唐朝和西域的關係
    焉耆與高昌之間的界線成為唐朝實施州縣制的分割線,置於交河城的安西都護府則將唐朝經營西域的軍事基地推進到焉耆的東面,王室及大族內遷更是直接威脅著龍氏在焉耆數百年的統治。焉耆原本希望藉助唐朝勢力打擊高昌,通過唐朝的支持穩固自身在西域東部地區的地位,但是唐滅高昌後,焉耆意識到自身成為了西域地區與唐朝相接的前沿,遂主動選擇與西突厥為盟,避免被唐朝夷平為郡縣,以延續龍姓王國在焉耆的統治。
  • 怛羅斯之戰是唐朝與大食的正面衝突,還是文明的交流?
    貞觀十四年,侯君集滅高昌,從而基本上統一了西域,至高宗中期,唐朝在西域建立了217個州縣,並置安西四鎮,形成了完整的統治體系。不難看出,唐對西域的統治較漢朝而言更加嚴密和穩固。 與唐朝同時崛起的是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公元7世紀,唐太宗順利的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大業,隨後徵服了對唐王朝構成實質威脅的東突厥並順利的統一了西域。
  • 唐朝疆域最西到達了鹹海、波斯?譚其驤將地圖開疆玩到了極致
    譚版669年唐朝版圖一,關西三州和安西四鎮:唐朝在西域的據點唐朝進入西域地區,是從唐太宗時期開始。唐太宗最開始在西域設置了西伊州、西州和庭州,這些州並非是羈縻州,因此是直接納入到了唐朝的疆域的,也成為了唐朝經營西域的三大據點。具體情況是:(1)、西伊州。
  • 唐朝書法有什麼特點:唐朝書法與唐朝社會風尚的研究
    在這方面,唐朝書法的繁榮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可以這樣說,唐朝書法藝術之所以能達到高成就,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黃金時期,唐太宗以及他以後的唐朝君王的個人作用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士階層生活與書家情懷。在我國古代的社會體制下,可以說士階層就是全社會的重要整合力量,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會產生重要意義。
  • 唐朝如何處理與四鄰複雜多變的關係
    他接受了吐蕃封號,並正式宣布南詔成為吐蕃的一部分。唐朝在全盛時期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軟實力,它由多種要素構成,包括成熟的機構,完備的法律、官僚制度,發達的文化,以及由繁榮的經濟帶來的上層的奢華生活方式。唐廷決定培養其他政權統治階層對唐朝生活方式的仰慕之情,期望他們能出於對唐朝文化的認同支持與唐廷維持親密的政治關係。
  • 熊津都督府,唐朝實力達到鼎盛的標誌之一
    導語:唐朝,是中國最強大,國土面積最大的王朝之一。在這段時間內,唐朝在國土鼎盛時期,將西域,漠北,東北以及朝鮮半島都納入到了自己的版圖當中。也因為唐朝自太宗開始就實行相對平等的民族政策,唐朝皇帝也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即天下最賢明的統治者。
  • 後唐、南唐,都是唐朝的尾巴嗎?
    唐朝極盛時,西至西域,北至大漠,國力空前強盛。圖-西安古城俯瞰但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大衰,疆域不斷縮水,已和後來的北宋極盛時沒多大區別了。到了晚唐,曾經萬邦來朝的唐朝早已分崩離析,皇帝形同木偶,號令不出長安,群雄割據,逐鹿天下。
  • 細說唐朝的「府兵制」:如何養80多萬軍隊,還不用花一分錢?
    而對於府兵本身來說,他們一家則不再需要繳納一分錢的稅賦,這也是國家給他們的優待政策。當然了,既然沒有稅賦,那自然也沒有軍餉可以拿,即便是軍服也都沒有,這些完全得靠士兵們自己準備。我們知道,在唐朝,地方政府被分為兩個等級,上一級叫做「州」,下一節叫做「縣」。但是這兩個地方都是負責行政的,並不管軍事。而「府」,則是在這兩個地方行政區外所建立起來的「第三者」,它屬於軍事區域。所以,府兵的「府」所指的含義,實際上就是「軍隊駐紮的地方」。
  •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的謊言
    因為:唐朝將士不服李世民,痛恨這個卑鄙的篡位者,所以不抵抗突厥,有意縱容突厥人去滅李世民。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和他的戰功一樣,是一個天大的謊言。擁戴他的,只是少數幾個,級別較低、想要亡命搏一把的親信部下,例如房玄齡、程咬金、尉遲恭等,在唐朝創業時期只是三流的人物。(作者李永航)你不要被凌煙閣給騙了。
  • 唐朝將領劉仁軌,如何以少勝多,大敗日本贏得白江口之戰
    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羅聯軍共同覆滅了百濟政權,使得日本不僅喪失了在朝鮮的威信,還受到了國內反動派的挑釁。一年之後,唐朝將領蘇定方在這對高句麗發兵,卻在中途遇到大雪嚴寒天氣,不得已之下唐朝方面只得選擇班師回朝。但副將劉仁軌並不認同,表示要繼續堅守在百濟地區,唐高宗覺得言之有理,因此便讓一唐朝將領劉仁軌帶領軍隊繼續留在百濟城。
  • 唯一能與唐朝對抗的國家!究竟歷史上的大食國是什麼樣的?
    我們在看跟唐朝有關的史書時,常能看到「大食國」這個國家,小時候會覺得奇怪,這個「大食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裡面的人難道都是大胃王不成?但其實不然,古時候的這個大食國其實是一個綜合實力非常強盛的國家,主要和中國在唐朝有一些交集。下面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古代的大食國到底和中國有怎樣的交集吧!大食國其實就是大概今天的中東地區在古代的稱呼。
  • 從唐朝法律的制定,淺析唐朝時期法律的儒家化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基本都是以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為正統代表,不過古代統治思想的主要流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秦朝時期的法家思想到後來的道家等思想,直到漢朝時期,漢武帝決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才正式成為了封建正統思想的代表,儒家學派的禮法主張也成為了歷朝歷代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