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中有特殊的天體,分別是什麼?「超新星爆發」是怎樣的過程?

2021-01-13 網易

2021-01-09 12:38:25 來源: 雪花飛揚M

舉報

  當一顆恆星度過它漫長的青壯年期——主序星階段,步入老年期時,它將首先變為一顆紅巨星。稱它為「巨星」,是突出它的體積巨大。在巨星階段,恆星的體積將膨脹到十億倍之多。稱它為「紅」巨星,是因為在這恆星迅速膨脹的同時,它的外表面離中心越來越遠,所以溫度將隨之而降低,發出的光越來越偏紅。

  

  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白矮星是一種晚期的恆星。根據現代恆星演化理論,白矮星是在紅巨星的中心形成的。當紅巨星的外部區域迅速膨脹時,氦核受反作用力卻強烈向內收縮,被壓縮的物質不斷變熱,最終內核溫度將超過一億度,最終形成一顆白矮星。

  

  中子星

  同白矮星一樣,中子星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它也是在老年恆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過能夠形成中子星的恆星,其質量更大罷了。在形成的過程方面,中子星同白矮星是非常類似的。當恆星外殼向外膨脹時,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縮。核在巨大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高溫下發生一系列複雜的物理變化,最後形成一顆中子星內核。而整個恆星將以一次極為壯觀的爆炸來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天文學中著名的「超新星爆發」。

  宇宙中的星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有什麼非常奇特的天體?
    說到銀河系中最奇特的天體,這裡介紹一種可能存在並且十分罕見的天體——索恩-祖特闊夫天體,它最早由索恩(因為引力波的發現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祖特闊夫兩位天文學家提出來。這是一種十分特殊的恆星,外部是尺寸巨大的紅巨星,而在其內部則存在一顆中子星。
  • 什麼因素決定了天體是行星還是恆星?
    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小行星、彗星、衛星、矮行星、行星、恆星。那麼,為什麼有些天體是像地球一樣的行星,有些則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呢?是什麼決定了天體的性質呢?138億年前,最初的宇宙並沒有天體,也沒有物質,而是只有純能量。
  • 新星和超新星是剛出生的恆星嗎,Ⅰ型和Ⅱ型超新星有什麼不同?
    網上有許多超新星的圖片,它們很漂亮,奼紫嫣紅光彩照人。許多網友常被」新星「這個名詞迷惑,」新星「不就是新出生的星星嗎?為什麼又會有超新星爆炸呢?那麼超新星又是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所謂「新星」、「超新星」的「新」字都是一個誤會,它們都不是「新」,而是「老」,是「老」星臨終前的迴光返照,拼盡全力為這個世界留下一抹最後的光茫。
  • 一顆超大恆星沒經歷超新星爆發就消失了?
    研究人員稱,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該恆星發生了什麼,但他們可能不得不等到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極大望遠鏡在2025年上線。巨大恆星他們說,如果那顆恆星墜入一個黑洞而沒有產生超新星爆炸,那將是「一個罕見的事件」,因為「我們現在對恆星死亡原因的理解是,它們中的大多數都生活在超新星中」。
  • 恆星能夠發光,但宇宙中最亮的光卻不是恆星發出的,而是黑洞
    在宇宙中,恆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天體,僅銀河系之中就有數千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都會給一定的區域帶來光與熱,太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為太陽的光和熱,地球才能夠如此生機盎然。宇宙中大部分的光亮都來自於恆星,但宇宙中已知的最亮的光卻並不是由恆星所發出的,而是來自一個黑洞,也就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黑洞TON618。黑洞是什麼?黑洞會發光嗎?它是怎麼來的?
  • 恆星暮年,壯心不已——揭開超新星的神秘面紗
    依靠動態的3D模型,科學家重建了遙遠超新星的爆發過程,揭示了超新星爆發的細節,為我們打開了宇宙的又一扇窗口。科學家眼中的超新星每一秒鐘,總有一顆恆星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以暴力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此時的恆星在天空中好像是新出現的亮星,科學家稱它為超新星。毫無疑問,超新星爆發是非常宏偉的宇宙演出,在科學家眼中,它也是我們理解星系物質成分與恆星演化過程的關鍵。超新星通過爆炸,會將恆星的大部分物質以高達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拋散,並向周圍的星際物質輻射激波。這種激波會導致星際空間中形成一個膨脹的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殼狀結構,也就是超新星遺蹟。
  • 即將有超新星現象發生?科學家對脈動恆星的超新星爆炸現象做預測
    即將有超新星現象發生?物理學研究生賈裡德·戈德堡(Jared Goldberg)與該校卡夫利理論物理研究所(Kavli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KITP)所長、Gluck物理學教授拉爾斯·比爾斯滕(Lars Bildsten),以及KITP高級研究員比爾·帕克斯頓(Bill Paxton)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詳細描述了恆星的脈動會如何影響恆星死亡後的超新星爆炸
  • 為什麼宇宙中總有新的恆星出現?一口氣讀懂恆星的一生
    >,因為在宇宙的天體中,行星是不會自主發出光芒的,只有恆星會不斷地釋放能量,如果沒有恆星的存在,宇宙中會是一片絕望的黑暗。在不斷的旋轉中,星雲中的稠密區域發生了引力塌陷,促使整個星雲的旋轉速度開始加快,星雲的內部開始逐漸凝聚,形成了我們的太陽,而在星雲中的「星子」形成了各大行星,也有觀點認為,太陽系星雲之所以會演變成恆星,可能是受到了太陽系附近某顆超新星爆發的影響,在強大的壓力和衝擊下,星雲凝聚成為恆星。
  • 恆星周圍出現紫外線環,它究竟是什麼?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據報導,困擾科學界長達16年的一道未解之謎:恆星周圍出現的特殊紫外線光環結構,究竟是什麼?前段時間,終於被美國科學家破解,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 死去的恆星還能發光發熱?白矮星表面溫度有多高,亮度從何而來?
    提到宇宙中能夠發光發熱的天體,我們很自然就會想到恆星,恆星依靠自身的聚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為周圍的星體帶來光和熱。遺憾的是,恆星的聚變反應並不是無休無止的,當恆星上的氫元素耗盡之後,氫核聚變便會轉變為氦核聚變,緊接著聚變過程會逐漸向更重的元素推進,大質量的恆星通常能夠將聚變過程推進到鐵元素,由於鐵元素的聚變會由釋放能量轉為吸收能量,於是輻射擴張壓消失,整個恆星便會急劇坍縮,在經歷超新星爆發之後,形成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
  • 參宿四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我們即將目睹650年前發生的一顆...
    你看到的是一顆超新星發出的光,那是一顆恆星垂死前放出的最後一道強光。如果它出現 將是世紀奇觀「超新星爆發」幾乎不可被預測,但最近一段時間,由於銀河系一些天體的異變,天文學家對於這種罕見天文現象表現出了比平時更熱情的態度。
  • 盤點2020年太空最奇特的7個發現,神秘的環狀天體是什麼?
    2020年注意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人類對太空領域的探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熱情,下面來看看在2020年裡有哪些奇特的發現!一、變成行星的恆星在所有的天文觀測中GSN 069星系的一顆恆星最為另類,科學家認為這顆恆星可能已經變成了一顆白矮星,因為這顆恆星表面的物質正被附近的黑洞吞食,每9個小時就會出現一次X射線暴,這是該恆星運行到接近黑洞時表面被吸走物質的體現,在這場緩慢的吞食過程中恆星已經變成了白矮星,科學家認為這顆白矮星最終會被剝離成更小的熱木星
  • la型超新星為啥會成為幽暗宇宙中最遠的標準燭光?
    標準燭光,顧名思義,就是亮度有一個標準的光源。在天文學界,宇宙中有許多用於標準燭光的天體,用於測量遙遠天體的距離。其中有一種叫la超新星的標準燭光,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燭光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啥叫la超新星?超新星就是宇宙天體由於某種原因突然爆發,巨大能量照亮太空的現象。總體上來說,超新星爆發主要是大質量恆星演化後期,核心坍縮的結果。
  • 核心塌縮,黑洞和中子星的誕生地:大質量恆星的超新星爆炸!
    這些模擬模型比太陽的質量大39倍、20倍和18倍,揭示了超新星對爆炸的大質量恆星和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的新見解。 核心塌縮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在其生命末期的爆炸性死亡,超新星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之一,也是黑洞和中子星的誕生地。
  • 恆星只能核聚變到鐵元素,鐵之後的元素是如何誕生的?
    氫和氦分別是我們元素周期表中的1號元素和2號元素,那麼其它元素是如何產生的呢? 核聚變 恆星在混沌的一片星雲當中橫空出世,由於它的質量巨大,其內部核心的壓力和溫度非常之高,推動了原子的運動,核聚變還是產生了。剛開始,恆星當中的氫原子進行碰撞,通過核聚變產生了氦。
  • 什麼是超新星?
    恆星的「恆」字雖然有永久不變的意思。但是,即便是質量特別大的恆星,也有核能物質消耗殆盡的那一天。對於中小質量的恆星來說,生命結束後都會變成白矮星,而大質量恆星最終都將因其中心出現動力學非穩定性而導致坍縮,並產生超新星爆發的現象 。超新星爆發時釋放出大量的光和能量,在短時間內亮度快速增加。
  • 100,000顆超新星在銀河系核心附近爆炸
    恆星誕生,銀河系中心經歷了怎樣的「爆炸」?該研究小組的成員包括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空間望遠鏡研究所 、阿布魯佐的國家天體物理天文觀測臺以及芝加哥大學和日本宮城教育大學的成員。 正如團隊在他們的研究中所指明的那樣,超大望遠鏡(VLT)上的高靈敏度寬場K波段成像儀(HAWK-I)獲得的數據說明銀河系中心在數十億年前發生了大規模恆星爆發。
  • 每秒轉動401次的中子星,距離地球11000光年,它在瘋狂吞噬恆星
    據環球網6月4日的消息,美國天文學會在本周的會議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子星爆發的報告。該報告稱一支由國際工作者組成的天文團隊觀測到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該中子星編號為「SAX J1808.4-3658」。據了解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中子星爆發的全過程,對之後的天文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 瘋狂的仙女座星系M31N 2008-12a恆星 已爆發百萬年
    爆炸導致恆星變亮百萬倍,並以每秒數千英裡的速度噴射出物質,這些物質就形成了圍繞這顆新星的殘骸(殼)。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等,確定了這塊超級殘骸的化學成分,並確認其與M31N 2008-12a有關。他們認為這一新星和殘骸可能與Ia型超新星有關。Ia型超新星是宇宙中最強大、最明亮的天體之一。當白矮星超過其最大允許質量時,會作為Ia型超新星爆發。
  • 如果宇宙是一片星海,超新星就是宇宙生態系統中的「鯨落」
    核心塌縮型超新星是大於8倍太陽質量的巨恆星才配享有的一種臨終儀式。它究竟是如何爆發的?它與Ia型超新星有何區別?它們和生命到底有何關聯?讓我們先找到一顆即將逝去的藍巨星,一層一層地撥開它的心,看看最深處藏著怎樣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