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香港的國家安全法不斷進步的消息使一些西方國家動蕩不安,而澳大利亞就是其非凡活動的典型例子。澳大利亞的反應不足為奇。長期以來,一些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和媒體一直熱衷於猜測外國的「幹擾和滲透效應」和「間諜威脅」。有關言論和報告已經浮出水面,或者它們有針對性地或隱含地指向了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其他國家,並將澳大利亞包裝成間諜情報活動的國際「受害者」。真的是這樣嗎? 《環球時報》記者獲悉,近年來,「小偷呼賊」澳大利亞從未阻止間諜情報對其他國家的「進攻」。我國一再打擊澳大利亞情報人員針對我國的間諜活動。對於在國外開展的滲透對策和情報盜竊活動,國內有關部門將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行動,依法嚴打,從不軟肋,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誇耀「中國間諜威脅」的澳大利亞言行被中國一再駁斥。
澳大利亞信息安全局的「北京情報站」
澳大利亞是世界間諜情報領域的「老將」。作為「五眼情報聯盟」的重要成員和美國的追隨者,澳大利亞不僅關注中國,而且近年來也「為盜賊追趕盜賊而大喊大叫」,不斷地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間諜滲透」。但是,面對鐵的事實,澳大利亞仍然「暴露無遺」。
據《環球時報》記者報導,2018年,中國的執法機構在調查一個間諜案時,發現並現場抓獲了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的間諜,他們從事情報交聯活動並獲得了設備。當場用於間諜活動。 ,剛剛收集的資金和情報信息。記者注意到,其中一個筆記本記錄了一些地名,懷疑與澳大利亞間諜活動有關。有關部門透露,除了在中國實施間諜情報活動外,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還對在澳大利亞和第三國對華人進行了反計劃活動。有關部門已破案。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對華人進行反擊之後,他們安排在坎培拉附近的天鵝島秘密基地接受專業間諜培訓,然後將他送回中國大陸以收集情報。
據《環球時報》記者報導,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機構在中國從事間諜情報活動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過派遣間諜人員到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反發展情報收集活動。行政區域。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已在中國大使館設立了北京情報站。該情報站是東亞最高級別的中央站。它不僅管理中國的情報活動,而且監督澳大利亞在日本,韓國和蒙古的情報活動。 。澳大利亞已向情報站派遣了許多情報人員。這些人員具有外交官的身份,還承擔了打擊開發人員和情報交叉連結的任務。據稱,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在中國從事間諜情報活動時非常謹慎。它的下落是秘密的。它使用各種類型的間諜設備並制定法規,以避免中國執法機構進行調查。但是「魔鬼只有一英尺高,道路只有一英尺高」,他的自我隱秘間諜活動終於得以展現。
近年來,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越來越多地監視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機構和人員,並在澳大利亞大規模採訪和騷擾了中國人。線人試圖滲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或領事館,或命令他們潛回中國以收集情報。據國內有關部門稱,澳大利亞的中國學者馮崇義是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使用的線人。馮崇義與澳大利亞關係密切,多年來為澳大利亞提供了許多與中國有關的情報。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它是澳大利亞的永久居民,但仍持有中國護照。馮崇義曾在雪梨科技大學工作。他一直是海外反華媒體的「中國專家」,對中國進行誹謗性攻擊。 2017年,外國媒體還猜測馮崇義回到澳大利亞後被「拘留」。
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長期以來一直在對中國進行技術盜竊活動。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建設期間,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趁機「潛入」。該建築物投入使用後,中國有關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澳大利亞方面在建築物內安裝了大量竊聽設備,其中包括當時最先進的竊聽蟲子以及高頻和低頻竊聽器。電磁感應竊聽裝置幾乎覆蓋了每一個樓板甚至使館儲藏室,因此中國政府只能重建在澳大利亞的使館。從工作控制的角度來看,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並未停止對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技術監控和盜竊。
「從幕後到舞臺」
十年前,美國「太空戰」網站也將澳大利亞描述為位於亞太地區的「第二線」。但是,隨著美國在澳大利亞部署多個軍事情報收集站,澳大利亞對俄羅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監視也得到了加強。近年來,澳大利亞國內媒體披露了澳大利亞和美國聯合運營「松下」聯合情報設施等信息,這表明中國已成為這些技術監測設施的重要目標。澳大利亞在繼續加強對中國的間諜情報和技術間諜活動的同時,指責中國對澳大利亞「影響滲透」和「間諜威脅」。用「小偷抓小偷」這個成語並不誇張。
「對於中國的崛起,澳大利亞的心情喜憂參半。」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教授陳宏告訴《環球時報》,澳大利亞一方面在利用中國經濟的同時獲得了許多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卻存在著潛意識的敵對情緒。中國的政治體系與之大不相同。近年來,澳大利亞的政策一直以意識形態為導向。這種潛在的敵對情緒通常是由外部力量和內部因素驅動的,以誤導決策思維。
種種跡象表明,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不僅對開展針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間諜活動感到滿意。一些分析家認為,澳大利亞有提升其國際戰略地位的要求,並且對局部安全並不滿意。澳大利亞前總理霍華德曾說:「澳大利亞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副警長。」通過與美國戰車綁定,澳大利亞希望利用其力量來增強其影響力。
陳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年來,澳大利亞情報部門已經從幕後推到了前臺,在某些重大問題上公開發表了意見,直接幹預了政治輿論,並試圖影響決策。 」。陳洪分析說:「事實事實上,澳大利亞不再對成為美國的追隨者和追隨者感到滿意,而是在努力扮演美國夥伴的角色。換句話說,這不僅僅是服從和聽話。到華盛頓,但將戰略部署並針對華為的行動採取行動。鎮壓就是一個例子。2018年,澳大利亞先於美國宣布全面禁止華為的行動,然後遊說幾個西方國家建議後者效仿。」
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焦慮」和「敵對」來自何處?澳大利亞是一個中等強國,位於南太平洋,在冷戰中的戰略地位較低。冷戰結束後,它曾經被邊緣化。隨著歐巴馬宣布重返亞太地區的政策,特別是川普大力推動旨在遏制中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澳大利亞開始加強其戰略地位。澳大利亞是真正的印度太平洋國家。澳大利亞希望通過加強其在印度太平洋戰略中的重要性並提高其活動水平,希望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在澳大利亞的間諜活動中也反映了這種情緒。根據有關部門的確認,中國在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的間諜活動目標中的地位越來越重。這是因為中國正在日益崛起,澳大利亞感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亞看來,作為「五眼情報聯盟」的成員,它收集了中國情報人員和其他成員。強烈的共同「責任」。為此,澳大利亞近年來經常修改法律,不斷增加情報機構的權力和預算,加強中國情報網絡的建設,並空前提高間諜情報對中國的實力。
坎培拉的「謀殺妄想」
正如陳洪所說,在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機構的眼中,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影響力滲透」和「間諜威脅」無處不在。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ASIO)伯吉斯總幹事曾經宣稱:「澳大利亞外國滲透和幹擾的威脅在規模,廣度和目標上都是空前的,其嚴重性甚至比冷戰時期還要嚴重。」包括議員及其團隊,政府官員,媒體和分析師,商業領袖,大學等在內的各個行業都是外國幹預的潛在目標。」在這種「被害」的意識下,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不斷鼓勵政府採取以下行動:出臺針對所謂的「外國勢力滲透」活動的法案,並向澳大利亞國內媒體「餵食」,以暗中支持媒體對「中國間諜威脅」的炒作。
向有關媒體「饋送」信息,利用媒體大肆宣傳某些敏感問題,放大,誇大甚至扭曲某些事件及其重要性,是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常用的重要手段。引起各界關注的「王立強間諜事件」是典型的。
2019年11月,澳大利亞的所謂調查記者尼克·麥肯齊(Nick McKenzie)聲稱,名叫王立強的27歲中國男子在澳大利亞的《雪梨先驅報》《泰晤士報》和第9個電視臺調查新聞節目《 60》中從澳大利亞叛逃。分鐘」。王立強自稱是「中國間諜」,是「在被送往澳大利亞工作之前在香港和臺灣從事間諜活動」。陳宏說:「王立強的自我報告充滿了懷疑,顯然是一個騙局,但重要的問題之一是,由於王立強聲稱是叛逃者,必須與澳大利亞情報和安全部門聯繫,並且像往常一樣,澳大利亞方面不能讓他主動聯繫媒體時,媒體的來源是什麼?一個更合乎邏輯的判斷是,澳大利亞情報部門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王立強是騙局,但他打算讓記者們知道了中國威脅的真相,並發表評論,只要它造成了所謂的「中國間諜威脅澳大利亞社會的安全」。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中國一再駁斥澳大利亞情報官員和一些媒體對中國的指稱。「(澳大利亞)不斷製造所謂的中國的「間諜案」和澳大利亞的「滲透案」。 ,我認為無論劇情有多怪異,格局如何改造,謊言最終都是謊言。」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