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是一種野菜,台州方言叫酸莧(音),是菜場、餐桌的常見菜。
但是,最近兩個月,接連有4個人因為吃馬齒莧進了醫院。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盤野菜引起的急性腎衰竭
8月的一個周末,傍晚6點多,台州市立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柯沙沙被急診召喚去會診。
患者是60多歲的老錢(化名),噁心嘔吐一天多。檢查發現,老錢的肌酐有560微摩爾/升(正常範圍是42-133微摩爾/升),急性腎衰竭。
柯沙沙給老錢檢查的時候,她突然念叨了一句:「是不是吃野菜中毒了……」
頭天中午,老錢在家附近的菜地摘了些馬齒莧,炒年糕吃。那天下午,她就開始覺得噁心,吐了好幾次。當地衛生院的醫生看她消化道症狀比較明顯,給她護胃、消炎的對症治療,但是症狀沒緩解。老錢熬了一天,吃不下飯,人都沒精神了,家裡人看這樣吐下去不是辦法,又把她送到台州市立醫院。
聽到老錢這句話,柯沙沙一下子警惕起來,因為剛出院的老張(化名),急性腎衰竭,治療後期無意中說自己發病前吃過馬齒莧。
老錢和老張的急性腎衰竭是不是都是吃馬齒莧引起的?這個疑問一直揮之不去,但柯沙沙沒時間去印證。腎穿刺顯示,老錢有間質性腎炎、草酸鹽結晶、腎小管損傷,而且她的病情進展很快,肌酐已經800多微摩爾/升,尿量很少。這種情況,做血透(尿毒症患者的救命法)才有希望。
老錢的家人一開始不同意:做血透聽起來就是很要命的病,沒這麼嚴重吧?
入院第三天,老錢的指標越來越差,家人終於信了醫生的話。做了幾次血透,老錢慢慢好轉,等她出院時,已經過了兩個星期。
4個急性腎衰病人,吃了同一種野菜
老張和老錢的症狀又不一樣。
老張也是60多歲,有痛風病史。他發燒38.5℃兩天,先是去呼吸科看病,結果血化驗發現肌酐有500多微摩爾/升,被轉到腎內科。
老張入院時已經是急性腎衰竭,腎穿刺結果是間質性腎炎,醫生們考慮是藥物或中毒引起。但老張想了又想,也沒找出發燒前吃了什麼特殊的食物、藥物或者接觸過什麼農藥、毒物。
「他說前兩天吃過馬齒莧,但這不是什麼特殊的野菜,大家都在吃,菜場也在賣,我們當時也沒留心。」柯沙沙說。
老錢剛出院,又來了一個急性腎衰竭的病人老李(化名)。老李也是噁心嘔吐,但不太嚴重,在當地衛生院輸液、吃中藥,折騰了十幾天。到台州市立醫院檢查時,肌酐350微摩爾/升,小便正常,身體沒有水腫,看起來還好。但是腎臟損害已經發生了,初步治療後腎功能恢復不理想,腎穿刺結果提示腎小管損傷明顯。老李說,發病前吃過馬齒莧。
沒等醫生們把這三個病人的情況綜合到一起分析,第四個病人老劉(化名)出現了。
老劉的臨床診斷也是急性腎衰竭,但他的消化道症狀最嚴重,吃啥吐啥,喝水也吐。因為老劉兩個月前剛發生過腦梗,家人很緊張,送醫很及時。
老劉說,發病前一天,中、晚餐都吃了馬齒莧。
慢性病和腎功能異常患者慎吃馬齒莧
接連4個急性腎衰竭病人都吃過馬齒莧,不得不讓人懷疑馬齒莧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
台州市立醫院腎內科團隊討論最近出現的這4個病例,大家都很驚訝,醫生們工作短則幾年,長則二三十年,都沒接診過這種病例。
「我們查了文獻資料,也沒發現馬齒莧會導致急性腎衰竭的報導。」柯沙沙說。
4個病人互不相識,都是在家附近菜地裡採摘的馬齒莧,照常理說,他們吃的馬齒莧同時被農藥汙染的機率不高。
排除掉這點,只能從馬齒莧的食物屬性分析。資料顯示,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的作用,中醫用於治療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溼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疾病。老劉就是聽熱心人說馬齒莧能降血壓特地去採摘的。
「馬齒莧含有大量草酸,可能會影響腎功能,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人。」柯沙沙分析,老張有痛風史,腎小管本就有損傷;老錢的高血壓控制得不好,也會損傷腎臟;老李有高血壓、糖尿病,尤其糖尿病控制得不好,對腎小球的影響比較大;老劉也有糖尿病。這4個病人,本身腎臟基礎就不好,馬齒莧一刺激,腎臟的防線一下子崩潰了。
她認為,和家常蔬菜相比,野菜的「個性」更強,食用時最好不要參考家常菜的分量,身體健康的人嘗鮮即可,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腎臟可能已經受損但不自知,吃野菜要更加慎重。
「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繼而有小便減少、身體浮腫的情況,儘快就醫,排查是否有急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若治療不及時,會發展成為尿毒症。」她說,已經發生過急性腎衰竭的人,腎臟比正常人脆弱,以後在飲食、用藥上要更加注意,避免給腎臟更多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