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開頭可以說採用了《百年孤獨》中的開頭表達方式。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白鹿原》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
同樣的都是簡單的一句話,就展現出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段。留足了懸念,很是吸引讀者的興趣。我在看到《白鹿原》開頭這一句話的時候,就有著強烈的想往下繼續看的衝動。
《白鹿原》開頭雖好,但是我認為結尾才是整本書的精髓之處:
入冬後第一次寒潮侵襲白鹿原的那天夜裡,前半夜還聽見鹿子霖的嚎叫聲,後半夜卻屏聲靜氣了。天明時,他的女人鹿賀氏才發現他已經僵硬,剛穿上身的棉褲裡屎尿結成黃蠟蠟的冰塊……
從這個結尾可以看出,帶有強烈的中國傳統觀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色彩。小說以白嘉軒作為開頭,以鹿子霖為結尾,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整部小說也都是圍繞著這兩個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展開的。
陳忠實筆下的白嘉軒和鹿子霖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一個正直,一個偏斜;一個眼光長遠,一個目光短淺,一個以德報怨,一個睚眥必報,所以兩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
兩個人的結局或許都具有悲傷色彩,白嘉軒雖然活了下來,但是卻被打斷了腰杆,瞎了一隻眼,一輩子無法挺直腰杆;鹿子霖雖然有一個完整的身體,但卻成了一個瘋子不得善終。
魯迅在《狂人日記》說:「 我翻開歷史一查,…….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白鹿原》藝術再現了我們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吃人歷史。
白鹿原就是舊中國的一個縮影,在革命春雷炸響激蕩的醬缸漩渦中,一些人失望麻木,一些人絕望悲戚,還有一些人轟轟烈烈充滿希望的迎接即將破曉的中國。
無數人的浮沉飄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匯聚出一部民族的曲折歷史。
小說的中心人物,毫無疑問是白嘉軒,但其他諸如鹿子霖、鹿三等也決不是一般的配角,而他們的命運卻成了白嘉軒的配角。其餘諸如白家和鹿家的小輩,個個飽滿動人,演繹著自身與眾不同的人生悲歡。
羅素曾經說過,參差不齊是幸福的本源。《白鹿原》中的人物恰恰是如此的,裡面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完美的,他們有令人敬佩令人喜歡的一面,但也有著陰暗的一面,而正是這些不完美的陰暗的面和他們身上的正面性格的衝撞使得他們的形象飽滿而又真實,使得他們身上帶有一種具有世俗氣息的可愛氣質。
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的道路,每個人的悲歡,每個人的命運,像一張巨大的網般複雜,又像落雪後的原坡一樣直觀而簡單,正如紅樓裡那首「飛鳥亂投林」: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實,我們的要求沒那麼高。有錯沒關係,但別掩飾:不怕平生有愧事,只怕不敢對青天!
像《白鹿原》這樣深刻而真實地反映時代、反映特定的社會面貌下人性的善與惡、沒有所謂的主流人物,只有囿於社會階級性的各色人等、沒有過分的主旋律,不問對錯的真實極具感染力的小說真的不多見。
《白鹿原》這本書受到許多人的高度評價和極力推薦:
「《白鹿原》本身就是幾乎總括了新時期中國文學全部思考、全部收穫的史詩性作品。」——文學評論家白燁「我從未像讀《白鹿原》這樣強烈地體驗到,靜與動、穩與亂、空間與時間這些截然對立的因素被渾然地扭結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異的魅力。」 ——當代作家雷達
莫言曾說,在看完《白鹿原》這本小說後整個人都怔住了,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現在這樣不多見的充滿民族色彩的小說真的很值得一讀,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種類型的小說,那麼看了《白鹿原》就是最正確的。
《白鹿原》所以動人,大概是因為它講述的是幾代人亦或是幾代中國的變遷,「民族的秘史」也因小人物的命運而顯得宏大。僅需要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領略連莫言都被怔住的小說,不心動嗎,買到就是賺到。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