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唐)駱賓王
而在新疆伊犁有一群來度假的天鵝,這群天鵝幸福極了,在伊犁的天鵝湖北岸,每天免費泡溫泉。
銀色的霧凇,澄澈的湖水,純潔的天鵝,朦朧的霧氣……金黃的蘆葦蕩旁,還時不時發出尖銳的聲響。
定睛一看!正是幾百隻天鵝,暢遊嬉戲在湖面上。
他們緩慢而悠閒,時而展翅而起,時而又頭頸入水,給湖面增添了幾分魅力,讓從未見過天鵝的人們心生嚮往。
冬天的伊犁河谷,收起了熱情,讓人們體會其溫柔的一面,冰雪蒼茫間,靜謐而美妙。
而冬天的天鵝泉溼地,更是冬季絕美,猶如仙境。
走在景區小道間,泉眼「咕咚,咕咚」地向平靜的湖面吐出一圈圈平行波紋,作響聲有序而動聽。
這片享有井下出水的30畝溫泉水域,位於伊犁河北岸伊寧縣英塔木鄉夏合勒克村。即使在冬天,湖面也不會結冰。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這一區域成為多種鳥類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各類水草也為天鵝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食物。
從1993年開始,每年10月初至次年4月,天鵝們都會飛來這裡越冬。
在這裡,食物有保證,安全有保障,引來每年越冬的天鵝逐年遞增,全國各地大批的攝影愛好者和遊客紛紛前來觀賞。
但今年的天鵝泉溼地公園較往年有所不同,它迎來了新客人,疣鼻天鵝,它們體形優美,具長頸,體堅實,腳大,在水中滑行時神態莊重,它們不時把頭鑽入淺水中覓食水生植物。
為確保這些「水中精靈」留得下、住得好,當地出臺多項措施,保護天鵝泉溼地公園附近水域,為天鵝等水禽的棲息繁殖提供了生存條件......
「說起為天鵝泉溼地公園做出的一系列保護措施,當屬這裡的電力紅馬甲了。」水鳥是監測溼地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性生物,天鵝泉溼地公園的負責人賽伊迪·安乃瓦感慨道。
原來早在兩年前,國網伊寧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隊員們在線路巡視時被迷人的天鵝吸引,駐足觀望之餘發現天鵝飛行可達1.5米,極易觸碰周邊線路。
為保護來往天鵝誤碰導線,飛行自由,該公司黨員服務隊隊員們利用圖冊研究地形地貌,為導線加上隔離保護層。
從那時起,天鵝們便實現了來往自由。
天鵝每年來一次,景區一火火一年。
天鵝僅佔景區養殖的一部分,還有大部分屬於魚塘養殖,稱之為「眾魚捧鵝」也不為過。
每到冬季,這裡常常都能看到疣鼻天鵝與各類水鳥齊飛並進的場景。
大天鵝、雪雞、白喉林鶯、野鴨子,進入12月份以後,野鴨能超過一萬多隻。
景區裡,除天鵝駐紮的水域外,其餘每座水池都安裝了增氧泵為魚塘增氧,不斷增添的新設備使天鵝泉溼地公園的環境日益得到改善。
果不其然,用電負荷也自然隨之加大。時不時就發生因電壓不穩導致景區停電的現象。
景區停電是小事,幾十畝的魚塘增氧泵要是無法啟動,這損失可就大了。
為推進景區建設,提高用電設備健康運行水平。
國網伊寧縣供電公司結合農村用電特點,主動介入,組織黨員服務隊上門服務,對景區用電進行多方考察。
今年5月,通過多部門協同合作,在嚴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科學安排施工力量,將原有200千伏安變壓器更換為315千伏安變壓器,並對老舊導線進行更換。
天鵝泉溼地公園改造項目的完成,大大緩解了景區旅遊高峰期用電需求,為景區後期的發展解決了後顧之憂。
天鵝的「香」散布大江南北,帶火了景區內的餐飲、客房等特色產業。
此外,景區負責人巧用綠色生態、低碳環保作為吸引遊客、提升經營效益的「法寶」,將20間客房統一進行「綠色」定製。
哪裡有民生關注,哪裡就有「紅馬甲」的身影。近年來,國網伊寧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隊員們現場勘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電能替代」改造方案,開闢綠色通道,快速進行低壓新裝,將景區餐飲業、住宿業進行全電改造。
「自從使用商用電磁灶後,室內除溼、空氣過濾和供熱水既方便又清潔,遊客入住率比前期翻了翻。」12月22日,國網伊寧縣供電公司英塔木供電所所長和同事對天鵝湖景區用電情況回訪時,賽伊迪·安乃瓦高興地說出了「電能替代」帶來的實惠。
通過精準施策、倒排工期,按期為客戶建好了以可再生能源應用為主體的清潔取暖、供水系統,在天鵝湖景區住宿客房全部完成改造後,年替代電量在5萬千瓦時以上。
景區年遊客量近8萬餘人,為更好地助推當地旅遊業發展,伊寧縣供電公司積極開展「電能替代」推廣,常態化走訪、調研。
以當地居民和旅客住、行需求為導向,努力開闢綠色通道落實電改,為保障「綠色出行」「綠色居住」提供全優服務。
此刻,朝著引吭高歌的方向看去。
這些遠道而來的天鵝,與冬日裡皚皚白雪映襯下的岸邊構成了美麗和諧的畫面。
湖面因起飛、滑行濺起的水花宛如精靈在與之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