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11點20分,一輛紅色的大貨車滿載著一車的白鵝,緩緩地離開了河南省許昌禹州市柳河村,而這輛車兩個小時之前疾馳了600公裡,從安徽趕到了柳河村曹超超的養殖場。
目送著裝滿鵝的貨車離開以後,曹超超一直緊鎖的眉頭終於鬆開了。一個勁地說著感謝的話:「到目前為止,我的鵝已經賣出去了一千多隻,非常感謝禹州融媒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幫助!」
大學生學以致用創辦養殖場
創業路上困難重重
曹超超是漯河舞陽人,吳萬裡是商丘人,兩人是大學同學,2015年從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畜禽專業畢業。2019年10月份,一直想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創業,他們懷著美好的憧憬,通過貸款等方式籌措資金近80萬元,承包了禹州市順店鎮柳河村的80畝山坡地。
養殖場開建了,創業中的困難也接踵而至,半山坡地上建廠房,地基挖不下去,兩個廠棚工錢多花一萬多元,坡地上打水井260米才出水……意想不到的困難一個接著一個。
終於,在2019年12月購進了第一批鵝苗。一萬隻浙江象山純浙東鵝苗,僅有2300隻鵝養殖成功。懷揣著一定要創業成功的信念,正要大幹一場,卻遇到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整個春節期間他們都被封閉在養殖廠,雖然這群鵝陪伴他們渡過了春節,渡過了疫情最危險的時刻,但是創業的夢想卻要熬不過這個春季了。
銷路不暢,讓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苦不堪言。眾所周知,投資養殖業風險較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即使這批純種浙東鵝銷售出去,他們也要虧損近30萬元。
3月12日,記者接到求助電話,第一時間趕到了曹超超的養殖場進行採訪拍攝。
「純種浙東鵝,好不容易養成了,但現在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賣不出去。急死人,多養一天多賠2000塊錢。」在禹州市順店鎮柳河村的一家養殖場內,「嘎…嘎 ...」一群大白鵝伸長脖子叫著,面對著它們,曹超超愁眉苦臉的對記者說。
「我家的鵝採用散養方式,遍地跑,身體好,很少生病,飼料全部用採購的玉米和豆餅自行加工而成,沒有任何的添加劑,絕對的屬於綠色食品。往年春節前後是銷售旺季,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鵝的銷售受阻。我們的養鵝場在當地屬於試點養殖,現在鵝養成了,賣不出去成為我們目前的一大困擾,公鵝大的已經養到13斤了,再養下去賠的更多,也沒錢購進鵝苗繼續養殖計劃了。」曹超超向記者訴說著當前遇到的困境。
採訪過後,禹州融媒官方抖音號率先發布了求助視頻,隨後編輯了《返鄉創業大學生遇困境,2300隻純種浙東鵝急尋銷路》的稿件,第一時間在禹州融媒客戶端「雲上禹州」APP上進行了編發。同時,又通過學習強國河南平臺、今日頭條、微博等平臺,用禹州融媒官方帳號在全網發布了求助信息。亟待社會各界人士向山區大學生創業者及困難群眾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匯聚起磅礴力量,共同打贏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
事實證明,媒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很快,曹超超就和今天的收購商時二菊聯繫上了。
時二菊說:「我是在抖音上刷到了這個求助視頻,看到了養殖戶因為疫情導致了滯銷,正好我也是專業做這方面的,手上也有比較優質的收購商,然後我就過來這邊先看了鵝以後,給他們把好了貨源關,直接幫他們聯繫了收購商。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我過來這邊,交通上也十分不方便。也確實是出於一種幹這方面的責任心吧,疫情無情,咱人有情。」
在收購商裝車的時候,曹超超的電話響鈴不斷,一些熱心客戶紛紛打來電話諮詢下單。記者採訪的三個小時內,陸續有四五輛車來到曹超超的養殖場,購買活鵝或選購鵝蛋。有客戶說:「我是在雲上禹州看見了求助新聞,現在因為疫情到處都是卡點,他的鵝確實不好賣出去,權當幫忙吧,就來買點鵝蛋。」
大學生返鄉創業
不僅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
同時
養殖加果園種植的模式
也為禹州市西部山崗地區
荒山坡地的優化利用
探索了新的模式
記者:萬曉磊 董州旭 拍攝:王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