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館中的一個細節,已暗示了一代名將李如松的悲慘結局

2021-01-18 村漢說閒話

若論大明朝中期最聰明的將領,非李成梁莫屬了。經營遼東期間,制衡女真各部落,培養子嗣,培養邊將。在整個明朝邊備廢弛,將吏貪懦的大環境下,鎮守遼東三十年間,率領遼東鐵騎,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近兩百年間前所未有!但人無完人,有大功亦有大過。奢侈無度,養寇自重,虛報戰功。最後在萬曆十九年,為言官所彈劾,慘遭罷職。

明人繪《李成梁像》

所謂將門虎子,李成梁有爭議,但他培養邊將確實為一把好手,他幾個兒子在他悉心培養下也都有成就為大明邊境重將,安穩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成器屬長子李如鬆了。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1]),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今遼寧省鐵嶺市)人。明朝時期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李如松驍勇善戰,師從徐渭。憑藉父蔭,起家指揮同知,充任寧遠伯勳衛。屢立戰功,遷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升任山西總兵。萬曆二十年(1592年),出任寧夏提督,平定寧夏拜之亂。壬辰倭亂時,出任中軍都督府僉事,帶兵援助朝鮮。李如松率軍入朝參戰僅僅一個多月,便收復失地五百餘裡,朝鮮三都十八道已收復平壤、開城二都及黃海、平安、京畿、江源、鹹境等五道。大軍繼續向南開進,兵鋒直指王京漢城。

隨後發生了一次小戰役,碧蹄館之戰,冥冥之中卻對應了李如松最後得悲慘結局!

碧蹄館之戰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四日明軍的一支偵察部隊約3000騎兵在漢城郊區迎曙驛與日軍北上誘敵部隊加藤光泰部遭遇並爆發激戰,明軍大勝,斬首若干。加藤光泰敗退後,立刻報告了漢城日本軍總部。隨後,日軍第六軍團主力、第三、第九軍團各一部共36000餘人先後趕到戰場,他們認為這是明軍的大部隊,準備將這支明軍包圍在碧蹄館,一場前哨戰迅速演變成為一場大規模的戰場遭遇戰,碧蹄館大戰就此打響。日本主將——第六軍團指揮官小早川隆景認為,這是明軍總攻的前兆,消滅眼前這支孤軍是在明軍總攻之前消滅其有生力量的絕佳戰機,他計劃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這支明軍,在短時間內迅速結束戰鬥。此時小早川隆景絕沒有想到,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塊肥肉,而是一塊燒紅了的烙鐵。被包圍是由明軍副總兵查大受指揮的3000遼東鐵騎,曾經在關外與沙漠蠻族較量過的百戰雄師,明軍精銳中的精銳,配備了三眼神銃(三眼神銃全長約120釐米,共有三個槍管,槍頭突出,全槍由純鐵打造,射擊時可以輪流發射,是遼東鐵騎的標準裝備。發起衝鋒時,遼東鐵騎即衝入戰陣,於戰馬上發動齊射。三槍打完後吹吹槍口的煙,換個握法,把它豎起來使,那就是把十分標準的鐵榔頭)

戰役中最關鍵危急時刻,李如松見情勢危急與手下驍將數十人親自馳射。

碧蹄館一戰,3000遼東鐵騎(到戰鬥即將結束時增至9000)與強於自己的日軍激戰一晝夜,殘酷的戰鬥持續到25日,李如松和副將楊元先後率騎兵共2000前來救援,從日軍側翼發起猛攻,日軍經過一晝夜激戰,已成強弩之末,誤認為明軍主力發起總攻,遂倉惶撤回王京。至此,碧蹄館之戰結束

碧蹄館之戰

一個戰將能身先士卒,固然可贊。但作為最高統帥,卻不值得稱讚,三軍主帥一定需要確保自身安全,才是最好的選擇!在碧蹄館之戰李如松就面臨一次危機,倭軍發動了幾次斬首行動,幸好部下李有升等拼死阻擋,才得脫身。期間倭軍一金甲小將躍馬直取李如松,又幸好李如松之弟李如梅一箭射殺。

李如松最後的結局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韃靼土蠻犯遼東,李如松率輕騎追擊搗巢,與數萬韃靼騎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餘人浴血奮戰,陣亡於撫順渾河一帶,終年五十歲。神宗聞訊後「痛悼」,令具衣冠歸葬於順天府(今北京)宛平縣長辛店之西南。並追贈李如松為少保、寧遠伯,賜諡號「忠烈」,為其立祠紀念。

最終還是犯了冒險主義輕兵冒進,一代將星就此隕落!可悲可嘆!如果李如松在多活十年二十年,也許就沒有後來努爾哈赤崛起。

忠烈公 李如松

以上部分參考了百度百科,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碧蹄館之戰,李如松以六千人擊敗倭軍兩萬之眾
    而在朝鮮戰場上也有一場戰役是以少勝多,這場戰役的指揮是名將李如松,他以六千人的兵力打敗了倭軍兩萬多人。這就是朝鮮戰場上著名的戰役碧蹄館之戰。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六日,朝鮮戰場上,李如松命令總兵查大受,副總兵祖承訓率領三千人前往朝鮮王京打探消息。半天后他接到送回的情報說查大受遇敵並與之交戰,得到消息的李如松決定親自去偵察。
  • 碧蹄館之戰李如松贏了嗎?為何在徵討韃靼時沒有吸取教訓?太狂了
    他一輩子有9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楨,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八子李如桂,九子李如楠。前五個兒子,全部都是手握重兵的總兵級別的將領。這些兒子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長子李如松,因為他最勇猛,也是最可惜的一個。
  • 血戰碧蹄館,明朝騎兵和日本戰國武士的較量
    1593年1月6日至8日這三天時間,李如松率兵對小西行長駐守的平壤城發起總攻,最終攻克這一座堅城。由於李如松在第二次平壤之戰中對日軍造成了重大打擊,日本史料《松蔭靈社記》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名將:「如松在其國以勇武善戰有聲,一時推為第一。」
  • 碧蹄館鏖戰:萬曆朝鮮戰爭為何由攻轉守?
    朝鮮太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了,李如松率領的明朝大軍收復平壤令朝鮮君臣對明廷感激涕零。李如松這位剛剛在寧夏平亂的大功臣更是春風得意,倭寇在他的心裡已經是強弩之末。此時,朝鮮傳來情報,王京漢城(今韓國首爾)空虛,李如松認為王京唾手可得。「癸巳朝鮮之役,平壤大捷,李如松以平殄在邇,不欲他兵分其功,潛率家丁二千人夜至碧蹄館。」
  • 碧蹄館之戰,中日雙方都宣稱大捷,卻為何戰後,兩軍同時磨洋工?
    明朝抗倭援朝戰爭中的碧蹄館之戰,是一場充滿爭議的戰鬥。明軍和日軍都宣稱己方取得大捷,殺敵甚眾,可奇怪的是,此戰之後,兩軍卻同時停止了攻勢行動,戰爭陷入了僵局。以此看來,碧蹄館之戰對兩軍的影響,遠不似表面上那樣簡單。1593年初,李如松指揮的明軍攻克平壤,勢如破竹般地收復大半個朝鮮。各路日軍望風而逃,退回到王京。
  • 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在與明軍的對抗中表現如何?
    小西行長是日本戰國的名將,但根本不是大明將領李如松的對手。 李如松以何談迷惑小西行長,隨後集中主力發動對平壤的強攻。 李如鬆通過對日軍的情報,發現日軍遠程火力不足。 攻城中,明軍以虎蹲炮與佛朗機的優勢,配合大炮,一舉攻克平壤。
  • 平壤之戰李如松如何獲勝?聲東擊西之下,破碎了豐臣秀吉的美夢
    猛攻漢城,碧蹄館李如松中了陷阱。日本的殘餘部隊匆忙逃竄,當時正值大冬天,朝鮮的冬天有多冷,請參考咱們的東北。大冷天的凍死的日軍不計其數,損失自然也不在少數。這一場大敗,是日本涉足朝鮮後的第一次戰敗,而且只用了3天時間,所以他們非常震驚。
  • 碧蹄館之戰結束後李如松意氣消沉,一退再退,一路退回了平壤
    碧蹄館之戰結束後的日暮時分,李如松越過惠任嶺,逃回到了他的出發地坡州。由於指揮使李有升在碧蹄館之戰中為了保護李如松,遭日軍殘忍殺害,因此李如松一回到坡州,就召見了李有升的女婿王審,撫著其背痛哭道:「好男兒為我死矣!」到了晚上,李如松仍然因為李有升的死而傷心、哭泣。朝鮮三道都體察使柳成龍等人來向李如松問安,詢問他從前線退兵的原因。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以一個保守的數字進行估算,將他們二人的兵力加上其餘五將的兵力,明軍在碧蹄館之戰中的人數肯定在3000 人以上。因此,明軍偵察隊的實際兵力為3500 人無誤,加上李如松率領的第一批援軍1000 騎,楊元率領的第二批援軍1000 騎,明軍投入的總兵力應該是5500 騎。
  • 萬曆援朝抗日,碧蹄館之戰,彰顯大明爺們的雄風
    12月,明朝政府以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徵都督,增派4萬兵力渡過鴨綠江,大舉援助朝鮮。次年1月初六,中、朝聯軍5萬餘人進圍平壤。日將小西行長率兵2.4萬餘企圖憑堅據守。李如松採用三面圍攻,東面設伏的作戰部署攻城。初八拂曉,喬裝朝軍助攻城南門的副將祖承訓部卸裝露出明軍衣甲,日軍大驚,急速調兵堵截。主攻城西門的副將楊元、李如柏乘機攻入西門。
  • 《悲傷逆流成河》中顧森湘悲慘的結局,書中多處細節早有暗示
    《悲傷逆流成河》中顧森湘悲慘的結局,書中多處細節早有暗示估計現在很多的人都看過《悲傷逆流成河》,而這一部劇現在也是一直在熱播。很多的人對郭敬明估計是很不感冒的,而他這個人也是非常有爭議的,有的人覺得他很有才,有的人看不起他,不過至少別人現在是成功人士,而這部劇的故事就是講述了上海弄堂中的一對青梅竹馬的年輕人,在校園內外的一些感情糾葛。他們在一次次的謠言中,慢慢的也是捲入了校園霸凌中,但是故事最後並不是兩個人走在一起了,大家知道中國的那些故事特別的喜歡寫悲劇,所以劇中最後也是以悲劇結尾。
  • 1598年,明朝最後一位能壓制努爾哈赤的名將死了,清八旗再無顧忌
    這場在薩爾滸進行的大戰,對於明朝的打擊是致命的,這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關鍵的轉折點。萬曆帝雖然怠政,卻不糊塗,薩爾滸明軍精銳盡失,從此難有一戰之力,只能轉入對後金的被動防禦。一戰功潰,努爾哈赤的八旗軍成為戰場的主宰者。而此時坐視後金壯大,卻無能為力的萬曆,一定會想起一個人,他叫李如松,一個曾經明朝用來壓制努爾哈赤的「底牌」。
  • 抗倭戰爭中的錦衣衛:用密寫技術傳送情報,幫李如松燒掉敵人糧倉
    萬曆三大徵中,抗倭只是其中之一,但卻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大明錦衣衛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應用密寫技術傳送的重要情報,幫李如松成功燒掉敵人糧倉,徹底改變了戰場形勢。錦衣衛參戰,是在萬曆二十年祖承訓戰敗之後。
  • 西漢一代名將李廣,結局為何那麼悲慘?
    原來在揮師漠北的徵途中,他迷路了。後來回到朝廷,他因年老又因為戰爭失利,自殺而亡。這位將軍就是西漢鼎鼎大名的李廣。令人感慨的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卻只能落得如此結局。說起李廣,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一生愛國,抗擊匈奴,也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他卓越的功績和傑出的人品,在後世文人的筆下,他是鋼鐵長城般的存在。
  • 中國歷史上與日本交手最多的276年,僅四位民族英雄級超一流名將
    「四鎮交趾」張輔明初重臣,名將,歷經四帝。張輔早年跟隨父親名將張玉參與靖難之役,因功被封為新城侯。「遼東猛虎」李如松明朝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兒子,祖上是來自朝鮮的內附民,其五代祖父李膺尼自洪武年間渡江歸附,自稱祖先是唐末避亂遷入朝鮮的漢人。少年時期跟隨父親李成梁徵戰沙場,驍勇善戰,熟悉軍事,萬曆年間,出鎮宣府總兵官。
  • 《復仇者聯盟3》中這樣一個細節,奇異博士完全可以改變悲慘結局
    大家都知道在《復聯3》電影中,奇異博士利用時間寶石對未來進行查看,觀看了1400多萬次的結局。結果復仇者面對滅霸只有一次機會獲勝,這裡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奇異博士說的是查看並沒有說參與,這就說明奇異博士只是袖手旁觀了1400多萬次,並沒有親自去改變,如果奇異博士試圖改變的話,其實《復聯3》的結局完全可以改寫!小編說的不是阻止星爵的那一拳,而是另一個關鍵點!如果奇異博士真的查看未來,就不可能看不到結局雷神一斧頭劈中滅霸的胸膛。既然奇異博士看到了雷神砍中滅霸,為何奇異博士沒有提前告知,雷神一定要砍滅霸的頭!
  • 鬥羅大陸:七怪重聚不是重頭戲,片尾暗示結局悲慘的劍叔才是
    《鬥羅大陸》動畫如火如荼地更新中,除了大家關注的唐三回歸宗門被阻撓的戲碼之外,還有之後牽動人心的小舞獻祭時刻。當然在一些情節的鋪墊和細節來看觀眾的反應,那些有血有肉的情節也足以感動人心。除了感動之外,還有一些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 名列東亞十大名將之首,比成吉思汗都還猛,李舜臣到底憑什麼?
    中國春秋時期名將,傳下了《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蒙古排在第三位,而開創了蒙古帝國,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則是排在第三位。這些人都是亞洲軍事史上的名人,隨便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自然是有資格上榜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叫李舜臣的韓國人居然力壓力壓孫武、成吉思汗這些兵聖戰神,排在了東亞十大名將之首。
  • 當年結局最悲慘的街機遊戲,老玩家對它們只有一個評價:令人髮指
    《名將》的結局乍一看好像是隊長當著總統的面向世界宣布了名將組織的存在,逼格滿滿,但仔細一想,無論我們選的是誰,最終露臉的好像都是隊長,也不是咱們小心眼,合著幫你拯救世界了連個臉都沒法露唄~三、 美少女戰士當年爆火的動漫《美少女戰士》,想必大家就算沒看過,也應該聽說過它的大名吧
  • 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一生為藝術獻身卻結局悲慘
    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一生為藝術獻身卻結局悲慘嚴鳳英,乳名鴻六,學字黛峰,桐城市原羅嶺鄉新舟村人,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