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而萬曆三大徵之一的韓戰就是其中之一,明軍以弱於倭軍的兵力打敗了倭軍。而在朝鮮戰場上也有一場戰役是以少勝多,這場戰役的指揮是名將李如松,他以六千人的兵力打敗了倭軍兩萬多人。這就是朝鮮戰場上著名的戰役碧蹄館之戰。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六日,朝鮮戰場上,李如松命令總兵查大受,副總兵祖承訓率領三千人前往朝鮮王京打探消息。半天后他接到送回的情報說查大受遇敵並與之交戰,得到消息的李如松決定親自去偵察。
正月二十七日,李如松帶楊元,李如柏,張世爵,領兩千人向王京進發。
部隊行進速度很快,沒多久就到了馬山館,李如松停住了腳步。他下了一個命令,自己先帶一千人先行,楊元元帶一千人隨後跟進。分兵之後李如松就帶領部眾快速到了一個地方,碧蹄館。在這裡他看到了戰鬥的痕跡以及屍體和兵器,他毫不猶豫地帶兵衝進了戰場。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情況不對,他進入戰場後倭軍就把缺口圍了起來,而且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李如松帶領一千人,加上查大受的三千人一共才四千,而這時倭軍有兩萬之多。(李如松曾用一個詞形容當時的情況—圍匝數重)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如松也知道是一場硬仗,於是下令全軍出擊,如果敢退縮的斬首。雙方鏖戰多時,然而明軍雖然是遼東鐵騎精銳,但奈何人少,如果再這麼下去遲早被吞沒。
在這關鍵時刻楊元帶領一千人來了,他來的恰是時機,倭軍被打得疲憊不堪,楊元的出現將倭軍陣型衝垮,倭軍以為是明軍援軍來了,殊不知才一千人,紛紛逃跑,於是倭軍只能撤退。
萬曆三大徵之朝鮮戰場著名戰役碧蹄館之戰就這樣結束了,這場戰場又在李如松的軍事生涯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