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館之戰李如松贏了嗎?為何在徵討韃靼時沒有吸取教訓?太狂了

2020-12-14 歷史鑑賞者

明末最聰明的軍閥,肯定是李成梁了。他在鎮守遼東期間,制衡女真,培養子嗣。所以當他下臺以後,本應該是成為眾矢之的的他,卻沒有遭到萬曆皇帝清算,這是為什麼?很簡單,因為李成梁的兒子們個個都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沒有李成梁就沒有努爾哈赤和後來的滿清帝國,李成梁在扶持努爾哈赤的同時,也在不斷培養自己的孩子。

他一輩子有9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楨,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八子李如桂,九子李如楠。

前五個兒子,全部都是手握重兵的總兵級別的將領。這些兒子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長子李如松,因為他最勇猛,也是最可惜的一個。

血戰碧蹄館,李如松勝負並沒有定論。

李成梁在作風上雖然有點問題,但是他培養的幾個兒子,每一個都是驍勇善戰之輩,可以說是為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尤其是在萬曆年間的萬曆三大徵之中,平定蒙古的寧夏之戰,和抗擊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朝鮮之役,都有李成梁子嗣的蹤影,李如松更是主角人物。

官軍既連勝,有輕敵心。二十七日再進師。朝鮮人以賊棄王京告。如松信之,將輕騎趨碧蹄館。距王京三十裡,猝遇倭,圍數重。如松督部下鏖戰。一金甲倭搏如松急,指揮李有聲殊死救,被殺。如柏、寧等奮前夾擊,如梅射金甲倭墜馬,楊元兵亦至,斫重圍入,倭乃退,官軍喪失甚多。---《明史》

朝鮮之役中,最艱險的,當然是碧蹄館之戰。萬曆21年,明朝的偵察騎兵在漢城郊區的迎曙驛和日軍部隊爆發激戰,這一戰明軍獲得大勝。

漢城的日軍總部得知消息以後,派遣了一支36000人的軍隊趕往戰場,將明朝的偵察騎兵重重困在碧蹄館之中。他們認為這支不足3000人的偵察騎兵,就是明朝的大部隊。

被包圍的明軍副總兵是查大受,他原本是李成梁的家丁,此刻已經成長為一位驍勇善戰的猛將。他帶領的這3000人馬,全都是明軍中的精銳。查大受在碧蹄館與日軍主力進行鏖戰,但是兵力差距的確不小。這個時候李如松又帶領2000人馬前來助戰。雙方在碧蹄館打了一天一夜,日軍誤認為這就是明軍主力,因為戰鬥力實在是太強悍,所以只能匆匆撤離。李如松匯報的戰爭結果是,明軍陣亡264人,而日軍被斬首167人。可是真實的情況要比匯報的慘烈得多。有資料表明,明軍陣亡一千多人,而日軍是三千多人。雖說明軍在斬首數量上,似乎佔據了上風,可是這一戰卻被公認為明軍的一次失利。李如松作為這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到底有沒有對這場戰爭做出過總結呢?

李如松是如何戰死的?

在朝鮮戰場上,李如松打出了氣勢,這場戰爭最終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豐臣秀吉恰好病死了,日軍徹底退出朝鮮。

李如松回來以後,被萬曆皇帝加封為太子太保,此後萬曆皇帝更是力排眾議,將李如松封為遼東總兵,相當於是繼承了父親的志向。

言路復交章力爭,帝置不報。如松感帝知,氣益奮。明年四月,土蠻寇犯遼東。如松率輕騎遠出搗巢,中伏力戰死。帝痛悼,令具衣冠歸葬,贈少保、寧遠伯,立祠,諡忠烈。---《明史》

萬曆26年,韃靼南下侵犯遼東,李如松這個時候已經是遼東總兵。他帶領3000人馬,就衝過去跟數萬韃靼大軍決戰。

相同的人馬對決,在碧蹄館的時候,也是三千對數萬,這次也差不多。可是這次李如松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李如松的大軍大敗而歸,李如松本人也在這場戰役中戰死,年僅50歲而已。這麼來看,其實李如松並沒有吸取碧蹄館之戰的戰爭教訓。

碧蹄館之戰能夠僥倖獲勝,其實主要是因為明軍內外夾擊,加上人數在不斷增加,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明軍人數已經增加到了9000人。

可這次完全不一樣,韃靼擁有數萬大軍,而李如松只有3000人馬,被人家重重包圍以後,還沒有援軍從外部給他們打開一個出口。

李如松戰死的消息傳到了萬曆皇帝耳中,萬曆非常傷心,給了他各種追封,甚至為他立祠祭奠,可見李如松在萬曆心中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李如松自大冒進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劇。

我們一直在為李如松爭取,認為碧蹄館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李如松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完成了這一戰。

可是在當時來說,這一戰在明朝內部,卻紛紛認為是戰敗的。當時明朝大臣們對李如松的評價是,李如松想要建立蓋世功勳,所以就帶兵孤軍深入,結果才造成了碧蹄館之敗。

當然了,很多人不願意聽到壞話,只想聽好話。那麼當然還是可以解釋為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如松在這一戰中,暴露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李如松是個驍勇善戰的猛將,所以他打仗總是輕敵冒進。他認為自己很勇猛,所以常常喜歡帶著輕騎在戰場上衝殺。

在對付韃靼軍的時候,李如松依舊還是這麼個德行,終於再次中了對方的埋伏,在碧蹄館幸運逃離,卻沒能在這裡有如此的幸運,這才葬身於此。

總結:李如松的死,是大明王朝的遺憾。

李如松的職位非常重要,他是遼東總兵。不僅要防備蒙古的進攻,也要防備逐漸壯大起來的努爾哈赤。

其實李如松和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不錯的。畢竟李成梁當年非常照顧努爾哈赤,有些史料甚至認為,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義子。

有李成梁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努爾哈赤和李如松簡直就是兄弟一般的關係。而且李如松作戰勇猛,在明朝後期很少能看到這種既忠心,又勇猛的猛將了。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碧蹄館中的一個細節,已暗示了一代名將李如松的悲慘結局
    李如松率軍入朝參戰僅僅一個多月,便收復失地五百餘裡,朝鮮三都十八道已收復平壤、開城二都及黃海、平安、京畿、江源、鹹境等五道。大軍繼續向南開進,兵鋒直指王京漢城。隨後發生了一次小戰役,碧蹄館之戰,冥冥之中卻對應了李如松最後得悲慘結局!
  • 碧蹄館之戰,李如松以六千人擊敗倭軍兩萬之眾
    而在朝鮮戰場上也有一場戰役是以少勝多,這場戰役的指揮是名將李如松,他以六千人的兵力打敗了倭軍兩萬多人。這就是朝鮮戰場上著名的戰役碧蹄館之戰。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六日,朝鮮戰場上,李如松命令總兵查大受,副總兵祖承訓率領三千人前往朝鮮王京打探消息。半天后他接到送回的情報說查大受遇敵並與之交戰,得到消息的李如松決定親自去偵察。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萬曆援朝,明朝提督李如松收復被日軍佔據的朝鮮陪都平壤後,想乘勝收復朝鮮都城王京,結果明軍在進兵路上的碧蹄館被日軍重重包圍,戰敗逃走。經此一戰後,李如松大受打擊,喪失進取之心,一路北退。而作為勝利者的日軍,不僅在此戰嚴重損兵折將,戰後也無力反攻明軍,同樣沒有進取的動作。
  • 碧蹄館之戰,中日雙方都宣稱大捷,卻為何戰後,兩軍同時磨洋工?
    明朝抗倭援朝戰爭中的碧蹄館之戰,是一場充滿爭議的戰鬥。明軍和日軍都宣稱己方取得大捷,殺敵甚眾,可奇怪的是,此戰之後,兩軍卻同時停止了攻勢行動,戰爭陷入了僵局。以此看來,碧蹄館之戰對兩軍的影響,遠不似表面上那樣簡單。1593年初,李如松指揮的明軍攻克平壤,勢如破竹般地收復大半個朝鮮。各路日軍望風而逃,退回到王京。
  • 平壤之戰李如松如何獲勝?聲東擊西之下,破碎了豐臣秀吉的美夢
    李如松大軍輕鬆進入開城,差點以為是諸葛亮擺下的空城計!拿下開城以後,李如松大軍開始變得驕縱了,他們認為日本人就是假把式,連戰連敗,根本就沒有戰鬥力可言。李如松制定了收復漢城的計劃後,派遣查大受帶領3000人的先頭部隊走在前面,查大受在碧蹄館擊敗了日本的一小撮部隊,李如松志得意滿,覺得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 碧蹄館鏖戰:萬曆朝鮮戰爭為何由攻轉守?
    朝鮮太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了,李如松率領的明朝大軍收復平壤令朝鮮君臣對明廷感激涕零。李如松這位剛剛在寧夏平亂的大功臣更是春風得意,倭寇在他的心裡已經是強弩之末。此時,朝鮮傳來情報,王京漢城(今韓國首爾)空虛,李如松認為王京唾手可得。「癸巳朝鮮之役,平壤大捷,李如松以平殄在邇,不欲他兵分其功,潛率家丁二千人夜至碧蹄館。」
  • 碧蹄館之戰結束後李如松意氣消沉,一退再退,一路退回了平壤
    萬曆援朝,明朝提督李如松收復被日軍佔據的朝鮮陪都平壤後,想乘勝收復朝鮮都城王京,結果明軍在進兵路上的碧蹄館被日軍重重包圍,戰敗逃走。經此一戰後,李如松大受打擊,喪失進取之心,一路北退。而作為勝利者的日軍,不僅在此戰嚴重損兵折將,戰後也無力反攻明軍,同樣沒有進取的動作。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一次重要會戰,碧蹄館之戰給明、日雙方都帶來了相當大的重創,是一場沒有真正勝利者的會戰。
  • 血戰碧蹄館,明朝騎兵和日本戰國武士的較量
    萬曆援朝,明朝提督李如松收復被日軍佔據的朝鮮陪都平壤後,想乘勝收復朝鮮都城王京,結果明軍在進兵路上的碧蹄館被日軍重重包圍,戰敗逃走。經此一戰後,李如松大受打擊,喪失進取之心,一路北退。而作為勝利者的日軍,不僅在此戰嚴重損兵折將,戰後也無力反攻明軍,同樣沒有進取的動作。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一次重要會戰,碧蹄館之戰給明、日雙方都帶來了相當大的重創,是一場沒有真正勝利者的會戰。
  • 萬曆援朝抗日,碧蹄館之戰,彰顯大明爺們的雄風
    說到援朝戰爭,我國歷史上還有3次是援朝抗日,分別發生在唐朝、明朝和清朝,在此回顧明朝的萬曆援朝抗日,其中,最顯大明爺們雄風的碧蹄館之戰。朝鮮半島,地方不是很大,但歷來是多事的地方,先是自己人在一塊兒瞎折騰相互廝殺,而後是被隔海相望的日本欺負,日本人動不動就跨過海峽,幹一些海盜式打砸搶,後來是侵略、佔領,甚至想吞併。
  • 抗倭戰爭中的錦衣衛:用密寫技術傳送情報,幫李如松燒掉敵人糧倉
    結果三千明軍一戰損失兩千以上,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龍顏大怒,在嚴厲斥責石星並急調李如松統兵入朝的同時,還在皇宮裡秘密召見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讀者諸君可能對駱思恭這個人不太熟悉,這也難怪,要是提起用雪埋掉解縉的紀綱、跟嚴嵩關係不錯的陸炳,讀過那本暢銷書的都知道,這二位都是壞特務。
  • 遠在明朝,中國軍隊就狠狠教訓了日本一番
    其實,遠在明朝萬曆年間中日之間就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史稱萬曆朝鮮戰爭,並且狠狠的教訓了日本一頓,讓他明白誰才是東亞的霸主。明朝派出四萬軍隊在李如松的統率下,抗日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館之戰後,日本不濟,雙方開始談判。就這樣打打停停。1595年,日本撤離朝鮮,戰爭的第一階段才得以結束。
  • 土木堡之變令明朝軍事衰落?不存在的,看看之後數十年明軍戰績
    明朝在這一戰的損失之慘重遠遠不止是這二十萬軍隊,加上之前的陽和衛之戰、鷂兒嶺之戰兩場慘敗,軍隊傷亡約三十萬人。全部裝備火器,最精銳的京師三大營全軍覆沒。 成化六年(1470年),明軍在河套擊敗韃靼。成化七年(1471年),懷遠諸堡之戰,明軍擊敗韃靼。
  • 但最終毀滅了,人類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但最終毀滅了,人類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在人類誕生之前,創造出如今的科技成果和文明發展之前,究竟是否有超越人類文明的存在呢?這個問題是值得人類去深思熟慮的,對人類未來發展也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如果地球上並不存在之前的史前文明,可能人類就是地球文明的最高點,如果史前文明正在存在,那麼這些文明究竟是因何而毀滅的呢?
  • 肖戰登「笑容守護」榜一,恰逢農曆生日,粉絲吸取教訓低調送祝福
    #粉絲們說:肖戰最重要的事就是開心,肖戰的笑容由我們守護,這一段看上去簡單,但是實際上非常有深意的話,也暗示著肖戰的粉絲在面對肖戰事業的「下坡路」和「低谷」時,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肖戰,肖戰也選擇堅強地面對一切,用微笑治癒每一個人。
  • 《中華英雄》中戰狂真的是不死之身,沒有破綻嗎?
    前言:在《中華英雄》的故事中,中原有一門派創建數百載,但它卻被中原武林人士稱之為邪派,這個門派就是地獄門,地獄門創建於天羅神老,到了閻王這一代,由於他與北腿王共同鑽研霸腿心法,在功成之時卻被北腿王下毒暗算,以至於此後的地獄門群雄無數,從而導致分化,地獄門的各方勢力都想趁機爭奪門主之位。
  • 博斯:希望勒沃庫森成為德甲冠軍;要從本場比賽中吸取教訓
    imago image關於誰會成為最後的德甲冠軍「冠軍會是勒沃庫森。」我想要一直贏下去,每一場訓練賽,每一場正式賽,我都想要和我的孩子們一起贏下去。」(註:Vizekusen「亞軍庫森」是勒沃庫森的一個外號,起始於2000年,後被勒沃庫森註冊為商標。)關於錯過半程冠軍「我更希望能在34場比賽後,成為德甲榜首。」「如果大家看完全場比賽,就會覺得我們不該輸球。我們1-0取得領先,然後又有兩次具有威脅的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