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火了千年,不停被模仿,如今選入語文課本,家長卻建議刪除

2020-12-16 解憂文史

進入古詩詞的世界,就像經歷一場奇妙的時光旅行,你可以目睹一幕幕錦繡河山,勾勒一道道靈魂色彩,拾荒一片片人生剪影,時而古樸,時而蒼鬱,時而靈動,時而虛幻,隨便撿起來一叢句子,就能生出無窮而悠遠的詩意。如此,我們便可稱之為千古名句。

所謂千古名句,就是在以千年為計算單位的時間裡被不間斷地傳誦,但也有例外。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上世紀80年代的學術界在討論它的出處,一塊石碑的發現證明它是宋代文人的作品,歷經近千年最終才成為眾口傳誦的句子,這句詩的身世可謂是千年而不千古。

從小到大,我們讀過的千古名句燦若星海,尤其是那些被選入語文課本的作品,銘記得格外牢固,甚至有不少都達到了「床前明月光」的程度,提起前奏就能吟出全部的精彩,比如這首小學五年級的宋詩。

《遊園不值》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代詩人葉紹翁春日遊園,不巧友人不在,只能在牆外觀賞園內景色,因而才得此佳句:「一枝紅杏出牆來。」一枝紅杏,點染出了濃鬱的春意,更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然而此句也是為人詬病之處,不僅在當代,長久以來都是如此。

「紅杏出牆」,本是形容春色之盎然,而如今大家熟知的意思已經換成了貶義詞,是女子出格的代名詞。對此,不少家長都建議將這首詩從課本中刪除,因為十一二歲的孩子一隻腳已經踏進了青春的大門,正值荷爾蒙爆發的時期,如果接觸過多這類太成人的東西,恐怕會影響正常的發展。

而且,如果孩子問了:為什麼「一枝紅杏出牆來」會有出格的意義?倘若深究起來,那可不是一句兩句話能夠說得清的。接下來我們就從古詩詞中探尋紅杏的前世今生,看看究竟有關紅杏的桃色新聞為什麼在人們心中那麼根深蒂固。

其實「一枝紅杏出牆來」並非葉紹翁首創,他抄襲的是唐代詩人吳融的《途中見杏花》: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不過,吳融所寫與春意無關,他只是借杏花拋磚引玉,來渲染自己的思愁。這個時候,杏花還是杏花,還沒有與不安分的女人產生聯繫。而且,大家可以發現,這句詩被吳融安排在了首句的位置上,而葉紹翁則將其置於了最後,其實這也不是葉紹翁的原創,而是他從陸遊那裡學來的。

《馬上作》陸遊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葉詩膾炙人口,而陸詩知之者卻甚少,後寫的出名了,先寫的反而不傳,文學史上這種現象並不少見。陸遊將此句置於詩眼的位置,使得紅杏初步有了春色的味道。然後,在葉紹翁寫火了之後,紅杏的意味就變了,市面上開始大量出現粉紅色的回憶。

宋代話本《西山一窟鬼》中形容女子是:「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女子假裝嗅青梅其實是假裝看那個俊男,好像騎著紅杏越過了牆頭,這裡面的情色味道就相當於濃鬱了。

到了元代,「紅杏出牆」的用法就愈加明顯了,比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白樸更是以此寫出了《牆頭馬上》。到了明清時期,這一用法就固定下來了, 再也沒有春天,全變成了春色。近代小說家還寫出了著名的《紅杏出牆記》。

綜上所言,以「紅杏出牆」來代指女子出格,並非是近現代才形成的用法,而是長久有之。所以一些家長們選擇抵制葉紹翁的《遊園不值》並非無理取鬧,而是有一定道理的。詩歌的意味隨著時代發生了變化,它是否仍然符合教育的宗旨,確實值得思考。

相關焦點

  • 《小兒垂釣》入課本多年,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理由看似挺有道理
    傳說有一天,胡令能睡覺的時候夢到一位白髮老頭,在夢中這老頭剖開了他的胸腹,塞了一卷書進去,夢醒之後胡令能便能寫詩了。當然,這終究只是傳說,胡令能之所以能夠能夠寫詩,其實主要還是平時勤奮好學,時常在修補東西之餘讀書習字,天賦加上刻苦,寫詩對他來說自然也就不是難事了。不過胡令能雖然讀書習字,但是他卻和大多數讀書人不同。
  • 有家長建議李賀《雁門太守行》移出課本,只因最後7個字,有理嗎
    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件事本身並沒什麼錯,大家完全沒有必要去為難他們。我們只需要就事論事,看看他們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就可以了。事實上,對於很多課本中的詩詞,作為一線教師,小美也聽到過不少家長的看法。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雁門太守行》,近日就有家長和我討論,他認為因為這首詩最後7個字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們了。家長在顧慮什麼?
  • 只因最後7字,有家長建議《雁門太守行》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大家不再唯課本是從,反而挑起課本的「刺」來,甚至有很多人建議刪除一些對兒童有不良影響的課文。比如席慕容女士就曾表示《愚公移山》這篇文章不應該出現在兒童課本中,因為愚公一家絲毫沒有環保精神,與現在的教育觀念違背。
  • 有學者建議李清照這詞收入課本,但因為其中兩個字一些家長不同意
    可是這樣一位才女,入選課本的作品卻並不多。小學課本中僅有《夏日絕句》;初中課本有《如夢令》和《漁家傲》;高中有《聲聲慢》和《一剪梅》。這些作品裡,還包括了選修的。千年來,我們才得了這麼一個李清照,只有這麼幾首作品入選課本,顯然不能讓一些李清照迷們滿意。別的不說,至少有一首詞他們認為是應該入選課本的,因為它是李清照的巔峰之作, 這首詞就是《醉花陰》。
  • 有家長建議將《荷塘月色》移出語文課本,只因文中8個字,這合理嗎
    有家長建議將《荷塘月色》移出語文課本,只因文中8個字,這合理嗎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意思是說,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這裡的「學詩」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讀書」。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不正是2000多年前的先人對於讀書之重要性的質樸理解嗎?培根說:「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每一次課本中古詩的變動,都牽動著不少網友的心,大家總是擔心有些千年經典消失在孩子們的記憶裡,畢竟這幾年關於一些經典詩文是否要被刪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先有陝西教授建議刪除《出師表》,認為這篇表文是愚忠;後有大詩人席慕蓉公開建議刪除《愚公移山》,認為這篇文言文不環保。雖然最後這兩篇千古名作都被保留了下來,但也著實讓不少網友們捏了把汗。事實上,在2019年的新版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量增加了,目前小學古詩詞增加了87%,初中增加了51%。
  • 家長建議刪除,原因令人難以理解
    隨著時代的進步,因為思想的轉變,一些課本被改得面目全非,一些文章的意思被完全曲解,就連我們小時候所背誦的《小池》這首詩也因為某些原因,被家長要求從課本中刪除。《小池》出自於南宋詩人楊萬裡之手,這是一首典型的景物詩。僅用幾個簡單的詞語就將周圍景物躍然紙上,把周遭事物的變化描述得栩栩如生,讓人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有人說這首詩道德敗壞,甚至有的家長要求從課本上刪去這首詩
    但是這首古詩詞被批判道德敗壞,甚至有些家長希望能夠從教科書中刪去,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詩經·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 學渣語文課本走紅,歷史人物「神奇變身」,老師:來辦公室找我
    生活中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般女孩子對語文這門課程都比較感興趣,成績也比其他學科要好很多,可男孩子就不怎麼喜歡學語文,他們有的甚至說語文課上經常會打盹,而語文老師也像念經一樣。因此有很多學習不太優異的孩子經常會在語文課上走神,有的還把語文課本當成了施展繪畫天分的場所。
  • 唐朝一修碗匠隨手寫下一詩,卻成名句,如今成為小學課本常客
    但是唐朝有這麼一位修碗匠,他隨手寫下的一首詩卻流傳千古,如今成為了小學課本的常客,年年被選入課本,是一首後世必學的詩。這個人叫胡令能,這首詩就是——《小兒垂釣》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 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遭遇「大撤退」  網友為魯迅叫屈  很多網友認為,刪除大量經典作品無論對於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不利。
  • 張籍的一首鄉愁詩,王安石讀了稱讚不已,如今已被選入語文課本中
    誠如王安石所言,張籍的這首七言絕句,以家常小事表露深情遠意,貼切自然的話語中蘊含著強烈的感情,短短的四句話,28個字,卻極盡細膩地展現了遊子的懷鄉情思與鄉愁。《秋思》作為唐詩中的名篇,被選入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中。每當我們誦讀起這首流傳了千年的名作,孩子們誦讀《秋思》的朗朗聲音縈繞耳畔時,我們的內心總會瞬間被觸動。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這是1917年版《商務國語教科書》第117課《請問尊姓》的全文。現在上海市江灣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蔡亮,盯著右下方一臉懵懂的永兒肖像咯咯直笑。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如果拿現今的課本與此讀本相比較,知道了什麼才是孩子喜歡的書籍課本。」「這本書孩子看了幾頁後,甚是喜歡。這更讓我們家長明白好書籍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 郭沫若有一首詩,讀來非常拗口,通篇瘋言瘋語,卻多次被選入課本
    在郭沫若的《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就是下面的這首《天狗》:一我是一條天狗呀!在創作這首《天狗》時,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觸到了現代的科學思想和人文理念。他一邊學習西方文化,一邊把自己對世界的自我認知用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天狗》多次被選入課本,然而它卻讓人難以理解,而且讀起來重複拗口,絲毫沒有邏輯可言,更像是一個瘋子的風言風語,可是它卻在文學界有著很高的評價。
  • 小學生語文課本塗鴉火了,歷史名人紛紛「換裝」?真是靈魂畫手
    有時候家長的責任,就是讓孩子把才能用在正確的地方。眾所周知,孩子們無聊的時候,就喜歡到處塗塗畫畫,哪怕是自己的課本也不例外。最近幾位小學生語文課本上的塗鴉突然火了,不少「作品」都令人驚嘆。在小學生們的創意之下,歷史名人紛紛「換裝」,可以說是「面目全非」。網友們不禁感嘆:真是靈魂畫手啊!
  • 有家長建議刪除杜甫「蓬門今始為君開」,他們的理由說得過去嗎?
    杜甫的詩歌,一直以來備受人們推崇,入選課本的也很多,也深受學生們喜愛。杜甫的詩,有情懷,有溫度,有雄壯之氣,有鏗鏘之音。不僅如此,杜甫的詩還不乏濃鬱的生活情趣和動人情感,尤其是他進入成都以後,獲得了片刻的安寧,寫下了許多動人的文字。
  • 各地高中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作品引發爭議
    中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新學期裡,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引起熱議,詳細情況我們來連線今天的新聞編輯曹暢。主持人:先給我們介紹一下新學期,各地語文課本都有了哪些新變化?
  • 學渣的語文課本火了,歷史名畫變成「搞笑劇」,網友:屈才了!
    學渣的語文課本火了!歷史名畫變成「搞笑劇」,網友:屈才了不少老師總會在期末成績發布時感慨分數靠後的幾位同學,明明天資聰慧,口齒伶俐,卻不肯在學習方面努努力,成績差不是智商原因,純粹是態度問題。邱邱是縣城的初中語文老師,酷愛古典文學作品,痴迷唐詩宋詞元曲,詩詞寫得極好,有別具一格的文風,班上的學生聽她上課都極其享受。語文與數理化的應試方式不同,大多是主觀題目,更需要對文字或圖畫的解讀。
  • 3歲誦詩4歲吟句,7歲時隨便作詩一首,卻成經典登上語文課本
    想必《詠鵝》這首詩也是大多數人的古詩啟蒙吧,此詩的辭藻並不華麗,結構也是中規中矩,並沒有引經據典。但是難得的是,用如此平淡的語句,卻做到了聲色型俱全。前面三字不故作姿態,自然而曉暢,如迭聲連叫,充滿童氣。
  • 郭沫若這首詩無論題材還是文筆,看上去都不高明,為何能入選課本
    其中《天狗》中的「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鳳凰涅槃》中的「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可謂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可以說,郭沫若的詩,確實是以熱烈的情感為第一特徵。然而這個熱烈甚至有幾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郭沫若,居然寫了一首這樣的詩:題材老套陳舊,幾乎被寫爛了;通篇沒什麼「驚人之語」,更沒什麼高級詞,平白如話;文筆也似乎並不高明,現代詩的技巧也略顯不足。更重要的是,這首詩幾乎看不到那種張揚的情感,只有一種涓涓流淌式的情感訴說。這首詩的名字叫《天上的街市》,然而就是這樣一首詩作,卻入選了中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