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為了基層百姓奉獻一身的人,今天要說的也是一位曾經為了基層,為了國家而做出犧牲的人。他做官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經歷了國家抗日戰爭的苦難歲月,從解放戰爭到三年困難歲月,他從來都沒有改變過自己的立場和想法。這位一心為民的清官到底是誰?他的兒女如今又生活得怎樣呢?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還非常的落後和貧窮,焦裕祿就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沒上幾年學的焦裕祿為了生計幹過許多活,除了會種地,還要種菜賣油、賣鍋餅,更多的時候則是在煤礦裡待著。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焦裕祿的父親死在了日軍手裡,而他本人也不見蹤影,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被日軍擄走了。過了兩年,焦裕祿想方設法逃了出去,一路南下到了淮南一帶。在當地的一個地主家裡做工,住在地主一頭是豬圈,一頭是牛草的小棚裡。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難以想像當時的焦裕祿過著怎樣的生活。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焦裕祿輾轉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當地自願參加了民兵組織。1946年,焦裕祿得償所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黨的理念深深地紮根在了他的心中。1962年,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被調回到蘭考,任縣委書記。在他任縣委書記的這兩年裡,正好該縣遇上了嚴重的「三害」——內澇、風沙、鹽鹼,他始終同群眾一起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即使在身患肝癌之際,仍然堅持帶病工作,他的這種精神被後人稱做「焦裕祿精神」。就連後來女兒回憶道,誰能想到一個天天跑步的人會患上癌症,這是誰都沒有意料到的事情。那段時間的焦裕祿整天忙忙碌碌,而家裡人也為了支持焦裕祿的工作,前前後後搬過好幾次家。
焦裕祿在工作上真的無可挑剔,可以說把自己的多數時間都奉獻給了崗位,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同時,希望兒女同樣也是如此,而他的大女兒就受到了很多他的影響。因為家裡實在忙不過來,焦守鳳只好輟學賺錢貼補家用。因為父親是縣委書記,所以一開始找工作的時候,焦守鳳希望能通過父親的幫忙,安排自己進機關當一個打字員,但父親堅決不同意。焦裕祿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情,作為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怎麼能利用關係為家人謀福利呢!
焦裕祿對子女就是這麼嚴格,最後他要焦守鳳去了朋友的食品加工廠做一個臨時工,因為這個事情焦守鳳還抱怨過父親。焦守鳳覺得自己也算是讀過書的人,為啥要窩在這工廠裡做苦工,她不太願意,因為這個事情還跟父親發過脾氣,可正是因為這樣,才養成了焦守鳳踏實、實事求是的性格。焦裕祿病逝之後,19歲的焦守鳳和母親撐起了整個家,她起早貪黑,踏踏實實地在食品加工廠的工作,照顧好家裡的大大小小。
1965年,焦守鳳無意間的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她被調到開封市總工會工作,因為她平時踏實的態度,組織上還考慮到家裡的一些情況,給她在工會上分配了一套房子,這樣不僅可以讓焦守鳳安心工作,還能在照顧家裡的時候方便一點。調到工會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也遇到了她一生的伴侶,兩人一見鍾情,相見如故,雖然日子過得不像別人那樣大富大貴,但也算平安美滿。焦守鳳的歲月基本都奉獻給了這個後來她遇到機遇的地方,勤勤懇懇,一心為民,她也把父親的話記了一輩子,就連兒女們下崗之後也沒有搞特殊化走關係,但好在後來他們走上了就業的道路。她和丈夫則一直住在50年前單位分的老房子裡,安安穩穩地度過晚年。
一個水滴匯入大海,就可以發揮出它最大的力量,而一個人加入到集體中去,也是可以把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才可以推動集體更好的發展。正是因為有這樣一部分人的存在,我們的國家才能走向更好的遠方,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