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草局發出清明節「文明祭祀 嚴防火災」倡議書

2020-12-12 澎湃新聞

省林草局發出清明節「文明祭祀 嚴防火災」倡議書

2020-04-03 2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祭祖莫使煙火擾 植樹增綠更思親

——清明節「文明祭祀 嚴防火災」倡議書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春風吹散病毒的霧霾,綠色伴靚美麗山西的底色。當前,綠滿山川的三晉大地正在鋪展出表裡山河的底蘊和芳華,植綠護綠應當成為三晉兒女的家園情懷和自覺行動。清明時節風乾物燥,寄託哀思為人之常情,護林防火更需警鐘常鳴。在這個特殊的春季,我們傳承慎終追遠、緬懷故人、敦親睦族的忠孝文化,更要弘揚保護生態、呵護綠色、維護安全的文明理念,在移風易俗中寄情感於綠色,在祥和文明中還生態予安寧。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林草防火工作的安排部署,全民動員保障資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吸取教訓,嚴防火災,群策群力,眾志成城度過一個文明健康、內涵豐富、節儉環保、安全有序、平安綠色的清明節,現發出如下倡議:

一、樹文明新風,以綠色寄託哀思。護林防火不添亂,文明平安祭先人。清明時節,全省火險等級居高不下,氣溫回升迅速,伴有大風天氣,稍有不慎將危及林草資源,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追思緬懷重在真誠,焚香燒紙危害重重,文明祭祀理應蔚然成風。防控火災人人都應是參與者,發生火災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清明時節往往火災高發,根源在於陋習難改,火燒煙燻、焦土連連是對先人最大的侵擾。必須從每個公民、每個家庭做起,倡導文明祭祀,爭做文明使者,以一束鮮花追憶先人、以一棵樹苗寄託情思、以一篇祭文寓情於文字、以網上祭奠抒發情感,創新綠色祭祀、文明祭掃、生態祭奠多種形式,用文明的力度體現慰籍的溫度。當前防疫與防火相互交織,減少一次聚集就會降低一份風險,規避一次隱患就會保自然一片安寧,倡導社會各界和全省公民不組織、不參加聚集性祭掃活動,為鞏固疫情成效、維護生態安全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特別是黨員幹部,更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樹立標杆、傳遞文明。

二、度平安清明,以行動護佑家園。我省缺林少綠,生態環境脆弱,搶救性復綠、原生態補綠、全封禁護綠的任務十分艱巨,綠化家園、彩化城鄉、財化山川是我們共同的嚮往和追求。山西的山川大地哺育滋養了我們,故鄉的一樹一草鐫刻著魂牽夢繞的鄉愁,保護綠色就是回饋自然的恩賜,防範火災就是留住難以割捨的記憶。一點星星火燒毀的是萬畝林,割斷的是代代相傳的綠色基因,踏青旅遊要杜絕帶火入山,親近自然決不能引火入林,享受生態不得以破壞生態為代價。倡議全社會牢固樹立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生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提高思想警惕,杜絕僥倖心理,管好自己,教育家人,用我們愛綠護綠的點滴愛心凝聚起預防火災、護佑家園的磅礴力量。

三、做護林衛士,以紅線明確法紀。林草防火法紀嚴明,違法用火嚴懲不貸。違規一把火、親人兩行淚的教訓就在身邊,星火釀大災、違法嚴查處的警鐘一再敲響。全社會要加大對林草防火法製法規的宣傳教育,堅持正向引導與反面警示相結合,樹立法制觀念,加強自我約束,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封禁命令,讓每一個公民築牢守資源紅線、保安全底線、不觸犯法制界線的思想防線。要堅持道德約束與法紀約束相結合,細化實化鄉村民約,人人爭當護林防火的監督員、火災隱患的信息員、生態環境的守護員,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堅決同一切違法違規用火作鬥爭,推動形成依法控火、以法治火、靠法管火的強勁態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草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資源,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講文明、樹新風,用實際行動成為文明祭祀的引領者、告別陋習的先行者、綠水青山的守護者,為建設平安山西、綠色山西儘自己的一份力!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

2020年4月3日

來源 |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

原標題:《省林草局發出清明節「文明祭祀 嚴防火災」倡議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慶陽市倡導文明祭祀保護林草資源
    慶陽市林業和草原局 「倡導文明祭祀 保護林草資源」倡議書全市廣大人民群眾:清明時節是緬懷先人、掃墓祭祖的傳統節日,也是森林草原火災高發期。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祭祀,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更是林草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為減少森林草原火災事故發生,值此清明節來臨之際,慶陽市林業和草原局向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發出如下倡議:一、增強防火意識,保障生態安全。森林草原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 關於中元節期間文明祭祀的倡議書
    關於中元節期間文明祭祀的倡議書廣大市民朋友:中元節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為倡導文明新風,秉承優秀傳統,讓廣大市民朋友過一個「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綠色」的中元節,我們倡議:一、綠色中元,文明祭祀。在中元節期間,自覺摒棄不文明的祭祀方式,採取「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雲上思故人」等綠色、環保的方式祭奠逝者,變實地實物為精神傳承。以肅穆、環保、節約、低碳的文明方式緬懷逝者。
  • 河北博野縣133個村掀起文明祭祀宣傳熱潮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錦楠)摒棄祭祀陋習,踐行文明、節儉、低碳、環保祭祀。為增強群眾防火安全意識,博野縣多措並舉,掀起了疫情防控、文明祭祀與秸稈禁燒「三合一」宣傳熱潮。黨員帶頭。博野縣發布通知,倡導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頭禁止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上墳掃墓活動,樹立文明新風、革除殯葬陋習,以實際行動引領帶動廣大群眾文明祭祀。加強宣傳。博野縣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宣傳疫情防控、文明祭祀、秸稈禁燒。
  • 西昌火災警示:清明祭祀須小心「紙錢」,或將承擔法律責任
    昨日,四川西昌突發森林火災。截至日前,這場大火已造成19人犧牲和重大財產損失,目前尚不知火災成因,筆者暫稱之為「天災」。這場天災再次將嚴防火災納入人們視野。恰逢清明將至,這場火災也提醒人們注意防火,安全祭祀。否則,除將造成他人生命財產安全外,自身也難逃法律責任。
  • @黃驊人,關於中元節文明祭祀的倡議書請您收下
    @黃驊人,關於中元節文明祭祀的倡議書請您收下 2020-09-02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明祭祀是對先人 最好的告慰
    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俗稱「寒衣節」,相傳起源於周代。  「寒衣節」的祭祀習俗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大多數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墓地,紀念已故親人,謂之「送寒衣」。同時,人們為了祭奠故去的親人,便在十月初一這一天為亡故的人焚燒紙做的衣服,象徵送去溫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行為逐漸衍生為祭祀習俗「寒衣節」。
  • 寒衣節文明祭祀念故親
    為弘揚優良傳統,進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倡導綠色、文明、低碳的現代祭祀新風,連日來,濱海新區各開發區、街鎮、村居積極行動起來,向轄區居民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勸阻隨意燒紙等行為,引導和鼓勵居民以鮮花祭祀、網上祭祀、家庭追思等綠色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寒衣節期間,漢沽街市場監管所聯合屬地民政部門對轄區內殯葬用品市場開展專項檢查。
  • 呼和浩特:清明節社區遙祭活動成文明祭祀新風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隨著時代的演變,我國各地域之間都形成了帶有濃重地方特色的祭祀方式,代代傳承。但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進步,一些傳統的祭祀儀式已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及民眾的精神需求。  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大力倡導和推行節地安葬,文明祭掃,得到市民的積極響應,一部分社會企業也紛紛加入宣傳的隊伍,利用自身的力量來影響更多的人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祀新風尚。
  • 周祖陵景區群防群控保障清明祭祀林區安全
    周祖陵景區林茂草密,植被生態持續向好,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但在景區內有墳墓200多座,每到祭祀時節,防火任務十分繁重。園區管理局、縣林草局、公安局、應急管理局、慶城鎮等單位領導高度重視,親臨防火一線,靠前指揮。各單位職工認真履行職責,全天候堅守崗位,不畏艱險,認真巡查防火,不厭其煩,耐心勸導群眾移風易俗,文明祭祀,嚴防嚴控帶火種入山。各單位密切配合,精誠合作,圓滿的完成了今年清明節的護林防火工作。
  • 責任連著你我他 防疫防火靠大家——元宵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為做好疫情防控,共築公共健康和園林林業生態安全防線,現就元宵節文明祭祀發出倡議:疫情當前,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祭祀在心不在形,保護好自身健康是對家庭、對社會的最大負責,也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市民朋友們要轉變觀念,克服麻痺、僥倖心理,切實提高自我防護的意識。少外出,少聚集。
  • 「三月三」石林縣多部門全力以赴嚴防人員聚集
    同時,為加強鞏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果,避免因聚集造成疫情的傳播,石林縣多部門聯動在圭山寺、鮮花寺、三臺寺等活動場地入口安排專員值守,嚴防人員聚集,同時,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鹿阜街道獅子山入口值守點板橋街道仙花寺、三臺寺、文筆山,三月三期間嚴防人員聚集、森林火險。
  • ...市新城辦】摒棄祭祀陋習 樹立文明新風築牢安全防線 履行責任擔當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張培)清明節是祭奠故人、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清明上墳燒香燒紙、燃放鞭炮等野外用火較多,稍有不慎極易引發森林火災,對森林防火工作帶來了許多隱患。
  • 招遠邵家初級中學:警校聯動上網課,文明祭祀記心中
    隨著清明節的到來,祭祀幾乎成為每個家庭緬懷先人的一項活動,而每年清明因祭祀引發的火災和給人們帶來的人身和財產上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為此,招遠市金嶺派出所聯動邵家初級中學給轄區的全體師生及家長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網課。
  • 特殊時期,「雲祭祀」同樣有意義
    當地民政部門發出倡議,呼籲市民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選擇「雲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根據民政部門統計,濟南市往年清明節現場祭掃人數約為57萬人,以玉函山為例,清明節三天祭掃量可達18萬人次,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隨著清明節臨近,祭祀掃墓的話題也逐漸升溫。
  • 2020年的清明節,各地提倡「雲祭祀」,有什麼不一樣?
    轉眼2020年已經快到四月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即將到來,又到了我們追憶祭奠逝者,緬懷先祖的傳統節日,今年的清明不一樣,處於疫情防控保衛戰的關鍵時期,各地提倡「雲祭」,同時也是為了破除陋習,文明祭祀,不聚集,抗擊疫情,弘揚「厚養薄祭」的生活理念。
  • 清明:環保文明寄哀思 鮮花祭奠已故親人的越來越多
    3月28日,在石家莊市長安公園花店經營鮮花生意多年的店主王女士告訴筆者,近兩年來,清明節已逐漸發展成為繼春節、情人節、母親節後鮮花暢銷的又一個節日,「用鮮花祭奠已故親人的越來越多了」。「祭祀少燒一刀紙,會讓省會的天更藍。」省英烈紀念園工作人員李寧告訴筆者,近年來,該園一直在努力把低碳環保理念滲入到祭奠活動中,倡導市民摒棄傳統祭奠方式。
  • 文明祭祀 是最好的緬懷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寄託哀思、緬懷先輩、祭奠英烈的傳統節日。2020年清明節即將來臨,疫情猶在,安全至上。祭掃在心不在形,別樣清明一樣情,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倡導文明祭祀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時代風尚所趨。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們工會人做起,從家庭做起,為奪取疫情防控全面勝利貢獻力量。文明祭祀,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具體體現。
  • 一束鮮花祭故人:慈利縣廣福橋鎮三王村村民文明祭祀寄哀思
    文明祭祀標語。紅網時刻張家界4月1日訊(通訊員 卓少民)「清明節用鮮花祭奠先人, 這是頭一次,不過感覺很好,既環保又安全」。4月1日,慈利縣廣福橋鎮三王村村民劉樹林在村部免費領取祭祀鮮花後,對三王村開展的「一束鮮花祭故人」活動大加讚賞,並承諾將綠色祭祀新風尚進行到底。
  • 平安冬至 文明祭祀
    為保護生態環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掃相關工作,近日,市民政局及時發出通知,號召全市居民大力提倡低碳、環保、綠色、文明的祭祀習俗,做到平安冬至、文明祭祀。要抓實疫情防控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多起新冠肺炎確診感染病例和無症狀感染病例。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