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2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祭祖莫使煙火擾 植樹增綠更思親
——清明節「文明祭祀 嚴防火災」倡議書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春風吹散病毒的霧霾,綠色伴靚美麗山西的底色。當前,綠滿山川的三晉大地正在鋪展出表裡山河的底蘊和芳華,植綠護綠應當成為三晉兒女的家園情懷和自覺行動。清明時節風乾物燥,寄託哀思為人之常情,護林防火更需警鐘常鳴。在這個特殊的春季,我們傳承慎終追遠、緬懷故人、敦親睦族的忠孝文化,更要弘揚保護生態、呵護綠色、維護安全的文明理念,在移風易俗中寄情感於綠色,在祥和文明中還生態予安寧。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林草防火工作的安排部署,全民動員保障資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吸取教訓,嚴防火災,群策群力,眾志成城度過一個文明健康、內涵豐富、節儉環保、安全有序、平安綠色的清明節,現發出如下倡議:
一、樹文明新風,以綠色寄託哀思。護林防火不添亂,文明平安祭先人。清明時節,全省火險等級居高不下,氣溫回升迅速,伴有大風天氣,稍有不慎將危及林草資源,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追思緬懷重在真誠,焚香燒紙危害重重,文明祭祀理應蔚然成風。防控火災人人都應是參與者,發生火災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清明時節往往火災高發,根源在於陋習難改,火燒煙燻、焦土連連是對先人最大的侵擾。必須從每個公民、每個家庭做起,倡導文明祭祀,爭做文明使者,以一束鮮花追憶先人、以一棵樹苗寄託情思、以一篇祭文寓情於文字、以網上祭奠抒發情感,創新綠色祭祀、文明祭掃、生態祭奠多種形式,用文明的力度體現慰籍的溫度。當前防疫與防火相互交織,減少一次聚集就會降低一份風險,規避一次隱患就會保自然一片安寧,倡導社會各界和全省公民不組織、不參加聚集性祭掃活動,為鞏固疫情成效、維護生態安全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特別是黨員幹部,更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樹立標杆、傳遞文明。
二、度平安清明,以行動護佑家園。我省缺林少綠,生態環境脆弱,搶救性復綠、原生態補綠、全封禁護綠的任務十分艱巨,綠化家園、彩化城鄉、財化山川是我們共同的嚮往和追求。山西的山川大地哺育滋養了我們,故鄉的一樹一草鐫刻著魂牽夢繞的鄉愁,保護綠色就是回饋自然的恩賜,防範火災就是留住難以割捨的記憶。一點星星火燒毀的是萬畝林,割斷的是代代相傳的綠色基因,踏青旅遊要杜絕帶火入山,親近自然決不能引火入林,享受生態不得以破壞生態為代價。倡議全社會牢固樹立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生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提高思想警惕,杜絕僥倖心理,管好自己,教育家人,用我們愛綠護綠的點滴愛心凝聚起預防火災、護佑家園的磅礴力量。
三、做護林衛士,以紅線明確法紀。林草防火法紀嚴明,違法用火嚴懲不貸。違規一把火、親人兩行淚的教訓就在身邊,星火釀大災、違法嚴查處的警鐘一再敲響。全社會要加大對林草防火法製法規的宣傳教育,堅持正向引導與反面警示相結合,樹立法制觀念,加強自我約束,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封禁命令,讓每一個公民築牢守資源紅線、保安全底線、不觸犯法制界線的思想防線。要堅持道德約束與法紀約束相結合,細化實化鄉村民約,人人爭當護林防火的監督員、火災隱患的信息員、生態環境的守護員,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堅決同一切違法違規用火作鬥爭,推動形成依法控火、以法治火、靠法管火的強勁態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草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資源,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講文明、樹新風,用實際行動成為文明祭祀的引領者、告別陋習的先行者、綠水青山的守護者,為建設平安山西、綠色山西儘自己的一份力!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
2020年4月3日
來源 |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
原標題:《省林草局發出清明節「文明祭祀 嚴防火災」倡議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