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在《愛蓮說》中讚嘆蓮花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以其華美的語言,讓人記住了香遠益清的蓮花。
佛教也以為蓮花,雖出淤泥,體常清淨,一切不著,自樂天真,常比喻為修行人隨在世間五濁惡世之中,而能獨守淨心,一意前行,不著染垢,這樣的品格和蓮花的性質如此相似,因此蓮花是佛教中的「教花」。
學佛人在凡夫地,於現實中,難斷能斷。修真了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阿彌陀佛名號,期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九品寶蓮花中。
如果能一心稱名,則臨命終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即得往生。永遠離開世間的八苦,常享四德,隨阿彌陀佛既諸聖眾,聞法受記,證得無生法忍。
《佛說阿彌陀經》中說,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裡:「池中蓮華(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這些蓮花其實都是我們的清淨念佛心在阿彌陀佛淨土裡的顯現。
我們在此「因地」念佛,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就生蓮花一朵。如果能精進念佛,蓮花就逐漸長大;如果退惰,蓮花就漸漸萎靡。
我們念佛,就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掛上號了,有了自己的位置。西方極樂淨土就像是大明經,一切外物,都能攝入,我們在此地用清淨心念佛,彼處就能攝受我們純真之心性,為我們開出蓮花來對應。
根據我們的不同願力,以及我們修行的功德之力,就會有九品往生。
九種品類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觀無量壽經》說上品上生至下品下生,為九品,也稱九輩。
其往生稱為九品往生,其來迎為九品來迎。上品上生者,發三心,又慈心不殺,修諸戒行,誦讀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往生即時悟無生法忍。
上品中生者,必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往生以後,經一小劫,得無生忍。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經一小劫,住歡喜地。
中品上生者,持五戒八戒等,不造眾惡,即時得阿羅漢道。
中品中生者,持一日一夜八戒齋,又持沙彌具足戒,威儀無缺,往生即得須陀洹,經半劫成阿羅漢。
中品下生者,孝養父母,行世之仁慈,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本願及國土之樂事,經一小劫成阿羅漢。
下品上生者,雖不誹謗方等經典,而多造眾惡,無有慚愧,命終時,聞大乘十二部經之首題名字,又稱南無阿彌陀佛,除多劫之罪,經十小劫入於初地。
下品中生者,毀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偷僧祇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十力威德,罪滅往生,經六劫花開,發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者,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命終時,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經十二大劫而花開,發菩提心。
這九品往生,要看我們在世間的修行力,品位越高得到的好處就越大。下品中生和下品下生者,要到佛教的「教花」蓮花內接受蓮花六劫和十二劫的燻洗,把你身心經過蓮花的薰染才能祛罪消業,這要經過好長時間啊!
我們不但自己如是,倘若能具大慈悲,發大誓願,廣修眾善,普化一切,以此功德,奉為父母祖宗回向,亦得承斯善利,同生西方。
又況既生西方,證無生法忍,則成無上道,獲大涅槃,乃決定必得之事,這個榮耀,又有什麼再超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