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遊記述論

2020-12-14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林家驪(浙江樹人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教授)

  錢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江,同時又是「浙東唐詩之路」的起點,有「浙江」「制河」「漸水」「羅剎江」「之江」「曲江」等名,浙江省即因錢塘江古名「浙江」而得名。錢塘江以新安江為上遊,流經桐廬,是富春江,再至杭州聞家堰,為錢塘江,注入杭州灣。

  錢塘江流域是我國南方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吳越時期便已有人居住。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遊歷於錢塘江畔,他們或發登山臨水之妙言,或抒觀江泛舟之情懷,所成遊記不僅為錢塘江注入文化底蘊,更具有很高的文獻與文學價值。這些賦、序、書信等遊記文本甚夥,但卻散落於各類書籍中,缺乏系統專門的整理與研究。且目前學界對地方性遊記的研究處於相對缺失狀態。本文擬對列代錢塘江遊記的作者、作品與審美等問題作出初步考述,以期挖掘並深化錢塘江旅遊文學的內涵,進一步推動遊記文學,尤其是地域性遊記文學的研究發展。

南宋李嵩《錢塘觀潮圖全卷》(局部) 資料圖片

  一

  錢塘江遊記的作者可以分為浙江本土作家與僑寓遊歷作家兩類。

  據現有資料統計,自古及近,有名可考的浙籍作家共十四位。即吳興吳均、婺州駱賓王、錢塘吳自牧與高濂、海鹽王文祿、餘姚黃尊素、錢塘吳錫麒、紹興張岱與王思任、富陽鬱達夫、平湖趙維寰、桐鄉豐子愷、江山汪漢滔、衢州徐映。其中有六人需重點關注。

  吳均,南朝梁時人,有駢文遊記《與宋元思書》,記述從富陽至桐廬的富春江水行觀感受。駱賓王,有《釣磯應詰文》,記錄遊歷嚴子陵釣臺釣魚賞玩之事,全文以問答言志為主,頗為生動。吳自牧,宋末時人,作筆記體遊記《觀潮》,重視對當地民風習俗的描繪。高濂,明萬曆時人。其《六和塔夜玩風潮》,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夜晚錢塘潮的景色。吳錫麒,乾隆時進士,曾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國子監祭酒。有《經七裡灘記》,在遊歷中融入自我感慨,以遊記寄託追求高潔情操之心。鬱達夫,作《釣臺的春晝》與《過富春江》二文,前者記錄由富陽經桐廬一路的山川古蹟與風土人情,並寄予家國之思,後者則記敘與英國軍官朋友同遊之事。

  除浙江本土作家外,僑寓作家實際上是錢塘江遊記創作的主力軍。他們或賞遊,或宦遊,或流寓,為錢塘江揮毫落墨。據現有資料統計,僑寓作家共二十二位,其中八人頗具代表性。

  顧愷之,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無錫),作《觀濤賦》,極盡敷寫錢塘江潮的磅礴氣勢。範仲淹,蘇州吳縣人。有《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重在表彰嚴光的高尚情操。範成大,平江吳郡人(今屬江蘇蘇州)。其《元日登釣臺記》記錄元日與家人同登釣臺拜謁古人遺蹟,上山賞雪等事。周密,祖籍濟南,先人因隨高宗南渡,流寓吳興,置業於弁山南。一說其祖後自吳興遷杭州。其作《觀潮》是一篇短小精悍的速寫小品,將浙江怒濤,水軍演習,吳兒弄潮與兵民、皇室觀潮的情態逼真再現。方回,徽州歙縣人(今屬安徽)。作《釣臺記》讚美嚴子陵與漢光武帝劉秀之間的友誼。鄭日奎,貴溪人(今屬江西)。作《遊釣臺記》,多番描述釣臺雙峰高峻、草木別致、江水清冽等風光,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梁章鉅,祖籍福建長樂,清初徙居福州,有《秋濤宮》,詳細記述在杭州秋濤宮觀潮的經過。侯鴻鑑,江蘇無錫人,近代教育家。作《嚴陵訪古記》描述釣臺所見古蹟,寄言心聲。

  由此可知,歷代錢塘江遊記,以作者觀之,既有隱逸江湖者,又有身居廟堂者。以時序觀之,上溯魏晉,下迄近代。以文體觀之,既有傳統遊記,又涵蓋賦、序、書信諸體。作者甚夥,品類豐茂,為錢塘江遊記文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

  本文論述的錢塘江遊記,「錢塘江」主要指向流經杭州及下屬各縣市的錢塘江幹支流,包括錢塘江下遊幹流、富春江、新安江、桐江等。列代錢塘江遊記的創作主題主要有三類。

  其一,登臨懷古,以嚴陵釣臺為主體,發思古之幽情。駱賓王《釣磯應詰文》、範仲淹《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方回《釣臺記》、王世貞《登釣臺賦》、鄭日奎《遊釣臺記》、鬱達夫《釣臺的春晝》悉屬此類。這些遊記融情致理思於山水之間,記敘了嚴子陵與漢光武帝劉秀的情義,並高度評價嚴子陵,由衷讚美了他不怵權貴、不慕虛榮、淡泊名利、追求自適的高風亮節。其中鄭日奎雖以「遊釣臺記」為名,但其僅僅道經七裡灘,並未登臨釣臺,只因傾慕嚴子陵,於舟行經釣臺之時,極目遠望,心馳神往,入夢神遊,極盡想像之能。

  其二,富春武林之遊。這一類遊記,以遊覽富春江為行文主線,描繪迤邐清麗的風光,間以典故穿插。如王叔承《富春武林遊記》、黎遂球《過七裡瀧記》、吳錫麒《經七裡灘記》、王義祖《春江水燈記》、周天放《富春江遊記》等。其中以周天放《富春江遊記》最為代表。這一篇遊記由《富陽》《江行》《桐廬》《上灘》《釣臺》《歸舟》六篇組成,記載了過富陽,泛舟行,入桐廬,登嚴灘,上釣臺,最後登舟而回,遊覽富春江的經歷。富春江最美在桐廬,七裡瀧峽谷兩岸巖石陡立,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古蹟。「嚴陵問古」「雙塔凌雲」「子胥野渡」「七裡揚帆」「葫蘆飛瀑」,每一處景點或秀美怡人,或有一段清幽故事,引人入勝。

  其三,錢江觀潮。錢江大潮作為錢塘江精神的重要標誌,是歷代錢塘江遊記的寫作熱點。晉有顧愷之《觀濤賦》,宋有吳儆《錢塘觀潮記》、周密《觀潮》、吳自牧《觀潮》、羅公升《浙江觀潮賦》,元有沈幹《浙江賦》、董朝宗《浙江賦》,明有王文祿《錢塘江觀潮記》、陳仁錫《十五月紀(是日觀潮)》及《十八月紀(是日觀潮)》、黃尊素《浙江觀潮賦》、張岱《白洋潮》、趙維寰《觀潮》,清有戴名世《觀潮》、袁學謨《錢殿觀潮賦有序》、梁章鉅《秋濤宮》,近代有豐子愷《錢塘江看潮記》、陳恨石《曲江觀潮記》、徐映璞《海寧觀潮記》等。觀潮之地甚夥,有在杭州秋濤宮處,也有在曲江、海寧等處。其中清人柳堂《記浙江大潮》一文頗見新意。該文非一時記遊之作,而是綜合多次遊歷經驗書寫而成,類似於現代的旅遊指南。開篇即說明記遊原委,隨後詳細記述錢塘江源流,考查錢塘江潮訊的形成,並向讀者介紹錢塘江幹流的歷史變遷與潮水的最佳觀測點,甚至還介紹了觀潮防護措施。觀潮結束後,又泛覽海寧名勝,對每一處景觀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雖以介紹性文字行文,但剪裁得當,饒有意趣。

  由此可見,這些錢塘江遊記,或寄山水秀色,或抒不平之氣,或述民俗佳節,不僅傳承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傳統文化,還向世人展現了炎黃子孫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頗具史料價值。

  三

  遊記兼具文學審美與地理史料雙重價值,然而既往多重其地理史料價值而忽略其文學審美意蘊。

  錢塘江遊記的審美藝術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其一,摹形繪景,場面恢宏。如前文所論,觀潮是歷代錢塘江遊記的書寫熱點。宋代周密《武林舊事》中有兩處寫到觀潮,一在第三卷,一在第七卷,以第三卷為優,繪聲繪色,引人入勝。這一卷中寫觀潮,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開篇,從大處落筆,提綱挈領。接著補充交代「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引出典型場面,然後轉入集中描寫:「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由遠及近,由色相而及聲勢,序次井然,富有生活實感。既而以淋漓酣暢的筆觸,恣意揮灑,盛誇江濤排山倒海之勢。作者善於抓住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徵,刻意渲染,因而能以極精練的筆墨勾勒出觀潮的熱鬧場面,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短小精悍的速寫小品。

  其二,夾敘夾議,感情真摯。諸遊記中以範仲淹《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為典型。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範仲淹由右司諫被貶為睦州知州。於此任上,遂有此篇。他熱情表彰嚴光的高尚情操,寄託自己的真摯情感。文章篇幅雖短小,但語言凝練,夾敘夾議,韻味十足。其「敘」少而精,著力於兩點:第一,嚴光與劉秀的舊關係:「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第二,嚴光與劉秀的新交往:「既而動星象,歸江湖。」相對於「敘」,其「議」則多且繁,著力於兩處:一是嚴光「不事王侯」的高潔:「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二是劉秀「以貴下賤」的大量:「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範仲淹借嚴光與劉秀故事,呼籲天下士子的高尚氣節與帝王應有的寬容雅量,頗有「借古諷今」之意。其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作結,驚豔悠遠而意味深長。

  其三,情景交融,視角獨特。以高濂《六和塔夜玩風潮》為最佳。此篇遊記於常人所忽略處的風景落筆,描寫了夜晚錢塘潮的獨特景色。其開篇即言常人觀潮的遺憾,遂點燃塔燈,於橫空月色之下靜觀海門潮起:「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白練風揚,奔飛曲折,勢若山嶽聲騰,使人毛骨欲豎。」作者對潮來時的描寫生動傳神,用白雪比喻銀濤之色,用轟雷形容巨浪之聲,用白練模擬大潮之狀,身臨其境。然至此筆鋒一轉,憶及昔日逍遙閒適的生活,遂從名利中醒悟,並感慨世人多為名利二字所束縛。於情景交融之中闡述己志。構思巧妙,語言清麗,雋永深邃。

  概之,這些遊記,審美價值頗高。為文深情,為詞清麗,落墨處盡得自然真意,不虛美、不矯飾,既有恢宏大氣之章,也有風流靈巧之篇,渾然天成,音韻朗暢。讀來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5日 11版)

[ 責編:張悅鑫 ]

相關焦點

  • 看過《西遊記》,你知道《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嗎?
    》《南遊記》和《北遊記》嗎?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除《西遊記》之外最優秀的《東遊記》!其實古典神魔小說還有《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就似既有東郭先生,也有南郭先生、北郭先生、西郭先生一樣。這就像是一個「十景病」一類的現象,歷史太長,人太多,可是出彩的想法並非和人的數量那麼可觀,故而有一個奇思妙想大家都想進一步開發。
  • 錢塘江詩路文化述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錢塘江詩路」即是以「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為主線的一條文化旅遊路線。這條路線以古人的詩歌創作為線索,兼備文獻、文學與地理學價值。本文擬對錢塘江沿線歷代詩歌進行梳理,研析其文學審美性,進而挖掘詩路所蘊藏的文化內涵。
  • 《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中遊記》一個都不少,全都有!
    來源:江湖/編輯:古風江湖《西遊記》所有人都知道,《東遊記》當年也拍了一部電視劇,應該也有不少人知道。那麼問題來了,「還有沒有《南遊記》、《北遊記》、《中遊記》呢?」答案是:有!《東遊記》同樣寫於明朝,作者叫吳元泰。《東遊記》又名《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二卷五十六回。寫的是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神修煉得道的故事。
  • 83歲的錢塘江大橋,有著怎樣的坎坷一生?
    ▲潮勢洶湧的錢塘江大潮(20世紀30年代) 圖源 @《錢塘江舊影》一旦遇颱風襲擊,江面呈現翻江倒海之勢。錢塘江底的流沙厚達 40 餘米,素有「錢塘江無底」之說。工程技術界公認在錢塘江上架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 錢塘江的名字是怎麼來的,這回知道了
    接運河、通大海、納百川……這條無數文人詠贊的神奇江流,閃耀著燦爛的文化之光,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浙江兒女。錢塘江為何又名之江?錢塘觀潮的習俗是如何形成的?蘇東坡與錢塘山水又有怎樣的故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錢塘便是今日的杭州。錢塘縣是秦統一後,設置的會稽郡下轄的26個縣之一。錢塘江也因流經古錢塘縣而得名。
  • 錢塘江河口研究和治理專家戴澤蘅:一生做好一件事
    錢塘江,故名浙江,以每年八月十八壯觀的「一線潮」聞名於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錢塘江的另一個名字——「羅剎江」。羅剎,惡鬼之名,象徵破壞、不幸、災禍。 在他前往部門報到的途中,恰逢錢塘江陳家坳段再次決口,戴澤蘅在幫助當地水利部門緊急處理洪災、進行救災的過程中,看到沿岸百姓的悽慘境況,越發清楚地認識到錢塘江治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此他結緣錢塘江。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將會投入到與這條「惡蛟」的戰鬥中去。
  • 錢塘江大橋非機動車道換「紅裝」了
    錢塘江大橋,又名錢江一橋,是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錢塘江雙層桁架梁橋,位於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錢塘江上,由中國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其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
  • 錢塘江流域兩岸總體城市設計出爐 杭州要打造世界級「畫卷」
    吳愛珠 攝錢塘江是浙江和杭州生態保護建設的重要區域,也是杭州城市發展的重要軸帶。近日,杭州市擁江辦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編制的《錢塘江流域兩岸總體城市設計》出爐。《錢塘江流域兩岸總體城市設計》在山水城市空間美學的導向下,為錢塘江流域兩岸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經濟轉型升級示範區、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提供空間保障與支撐。保護錢塘江流域兩岸歷史與現實相交匯、自然與人文相輝映的自然地理特徵和文化環境空間,實現打造世界級濱水區域的發展願景,展現「詩畫江南、風雅錢塘」的大山水人文畫卷。
  • 錢塘江大橋非機動車道換「紅裝」,應該不僅僅為了好看吧?
    錢塘江大橋,又名錢江一橋,是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錢塘江雙層桁架梁橋,位於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錢塘江上,由中國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2006年5月25日,錢塘江大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錢塘江大橋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8年1月,錢塘江大橋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錢塘江大橋建成於抗日烽火之中,譜寫出可歌可泣的篇章。現如今錢塘江大橋在風風雨雨中度過了83個年頭,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跨越錢塘江的回憶。
  • 略論《物不遷論》中僧肇所述「旋嵐偃嶽而常靜」等4句之意
    略論《物不遷論》中僧肇所述「旋嵐偃嶽而常靜」等四句之意(一) 引言魏晉時代,中國思想史上出現兩大彗星:王弼與僧肇。本文先略說魏晉時代般若與玄學的交涉,介紹僧肇生平及其思想背景,並談及《物不遷論》中「旋嵐偃嶽」等四句含意與片斷感想。
  • 前南電影《橋》的中國版:錢塘江大橋的抗戰瞬間
    而在塔拉河峽谷大橋被炸毀的前七年,1937年12月23日,侵華日軍主力逼近杭州,這一天下午五點鐘的時候,茅以升一聲令下,通車僅僅89天,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瞬間被炸成了六段。這座於1935年4月正式開工的大橋, 1937年9月勝利完工 ,歷時兩年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近代化大橋。
  • 錢塘江大橋非機動車道換上「紅裝」
    最近,有市民發現,錢塘江大橋悄悄「變裝」了。記者12月19日從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獲悉,市政部門最近對錢塘江大橋兩側非機動車道進行了防滑改造,在這個冷冬,大橋如同穿上貼心「小棉襖」,以更安全、更美觀的姿態為百姓出行服務。「一橋的非機動車道原為防滑瓷磚,雖做過割槽處理,增加了防滑摩擦係數,但因瓷磚釉面光滑,雨天非機動車通行時,容易產生剎車打滑現象。」
  • 世界史:遊記文學以及製圖學的發展
    在當時西歐的其他地方,出版業大量印刷的都是一些布道的書籍,還有深奧難懂的神學家的著作或是神學爭辯的論集。荷蘭共和國的商業貿易以及海外擴張活動使得她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海外遊記文學以及航海記錄文獻,在1595年至1605年這段時間裡,這兩種類型的文學創作都很繁盛,成為後來100年中 荷蘭出版的圖書中最顯著的種類。
  • 婺城區領導班子述德述責述廉述法
    1月16日下午,婺城區領導班子2019年度總結和領導幹部述德述責述廉述法會議召開。區委書記蔡豔,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國鈞分別代表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作年度總結報告,並作個人述德述責述廉述法報告。區人大、政協領導班子及其他區級領導幹部分別以書面形式進行總結和述德述責述廉述法。會議還對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進行民主測評。市委組織部「兩新」組織黨建處處長施海明作民主測評(評議)說明。過去一年來,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雙城」戰略,高歌唱響「擔當趕超、婺城圖強」主旋律,婺城趕超圖強邁出堅實步伐。
  • 《嬉遊記之日光寶盒》假如時光可以倒流
    時過境遷,各種各樣的影片層出不窮,在這個被小鮮肉、小花旦霸屏的時代中是否還記得那些絕對經典甚至老掉牙的影片,如果說論電影的製作,情節你可以說它是爛片,然而它的情懷和情感卻是讓人終身難忘,就比如星爺的《大話西遊》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的愛情是不是也曾觸動你內心的某一根琴弦
  • 浙江公共·新聞頻道:弄潮兒向濤頭立 古人如何在錢塘江上「衝浪」的?
    錢塘江,浙江的母親河,從遠古奔流至今。接運河、通大海、納百川,這條無數文人詠贊的神奇江流,閃耀著燦爛的文化之光,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浙江兒女。江幹之名因何而起?有著水上長城之稱的古海塘與江幹有著怎樣的淵源?氣勢磅礴的錢江潮,又給江幹帶來了怎樣的文化底蘊?
  • 錢塘江怒濤洶湧中 海寧兩勇士「虎口奪人」
    焦急的呼喊聲連成一片,不少人向錢塘江裡投入木板凳和其他木條,希望能成為落江者的救命稻草。  這些木板凳是沿江的一些群眾租給觀潮者的。「救人要緊,先用這些東西救人,損失回頭我們賠償給你們!」  「救人要緊,我們不需要你們賠。」沿江做小生意的群眾也積極參與進來。
  • 《新彈丸論破V3》NPC禮物喜好一覽
    導 讀 第1頁: 展開 各位玩家知道《新彈丸論破V3》中NPC的禮物喜好都有哪些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新彈丸論破V3》NPC禮物喜好一覽,希望對各位玩家有用。
  • 雲陽縣途經奉節白帝城前往昭君鎮(湘貴桂雲川遊記-52)
    在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築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便藉此自號白帝。俯拍長江江心中的白帝城。白帝城建造是在歷代築城基礎上增補修建而成,存在城套城,城壓城的現象,在南宗宗元戰爭城中城、城外城的防禦體系具有強烈的軍事保壘作用。白帝城又位於長江瞿塘峽入口處,站在白帝城眺望瞿塘峽美景。
  • 抗滑耐磨不滲水 錢塘江大橋非機動車道換上「紅裝」
    最近,有市民發現,錢塘江大橋悄悄「變裝」了。記者12月19日從杭州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獲悉,市政部門最近對錢塘江大橋兩側非機動車道進行了防滑改造,在這個冷冬,大橋如同穿上貼心「小棉襖」,以更安全、更美觀的姿態為百姓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