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寶劍丨刀劍的護手是用來幹啥的?西洋劍的護手為什麼比中國劍大...

2020-12-25 網易

2020-12-24 06:03:37 來源: 山青年

舉報

  

  ▲西洋劍上面的護手

  自15世紀起,火器逐漸普及,到列裝軍隊後,重裝鐵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歐洲劍的護手也隨之發生變化,開始變得越來越大而複雜,越來越注重對手部的防護,這說明了兩個問題,或者說因為這兩個問題導致了這種變化,那就是:

  1,原本起防護作用的鐵手套不見了。2,對手和用劍的靈活度都急劇增加。這兩點也可以從劍的形制上看出來,劍的形制總體來說,是越來越輕和細的,到了文藝復興及之後後,甚至出現了法國細劍這種極品奇葩。

  

  ▲法國細劍

  這種據說源自貴族決鬥用的刺劍,基本上只能刺,而雙方完全沒有鎧甲防護,所以一是對劍的強度要求變得很低,二對手部的保護和對手與劍的輕巧靈活要求變得很高,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東西。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畸形的武器,或者說玩具,因為它無法上戰場,只能用於貴族老爺們在制定好遊戲規則的環境下的互相毆鬥。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實際上再怎麼變,歐洲刀劍護手也就這兩大類:簡單一字或十字格,複雜而巨大的花式格。

  在東方,事情其實有一半和歐洲是一致的。大約在10到11世紀以前,中國一直是使用的非常簡單而小型的一字格,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劍格是非常小的……

  沒錯,青銅劍因為材料和敵人鎧甲以及作戰方式的原因,全世界都差異不大,都是短粗形制,格不很大,羅馬短劍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你可以一眼分辨出這是分屬不一樣體系的武器,但他們總體外觀,其實是基本相同的。到了鋼鐵兵器出現,一直到唐,中國的刀劍格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就上幾把大家都熟悉的唐刀吧

  

  ▲唐刀

  這個時期,中國軍隊主戰兵器主要是長矛和弓弩,無論騎步兵都是。刀盾兵有,但並非主力兵種。因此這個時期的刀劍中,劍基本退出了戰場,自漢起就逐漸成為純粹的儀仗器,在戰場上大行其道的只有直身單手刀。而這種刀的主要功能就是刺,破甲。在盾牌防護下,刀盾手無須考慮手的防護,對方也沒機會對你的手造成傷害,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用個巨大的格。

  

  ▲唐代刀盾兵對長矛兵的演武圖

  自宋朝開始,由於各種原因,戰鬥形式有所改變。中原地區出現了比之前刀都寬厚得多的刀,形制也開始逐漸出現弧度,向利於騎兵劈砍的彎刀發展。從這一時期到明清,騎步兵的主戰武器開始有兩種,長矛和單手砍刀。這個時期的格有所變大,屬於正常範疇,譬如這樣:

  

  這種格,在遼金時期很常見,有多個變種,並且出現在各種單手武器上,如刀、鐧、鞭等等:

  

  而這一時期的中國軍隊的鎧甲,也正好是古代鐵甲中最堅固的時期。比較吻合的是,歐洲在鎧甲最堅固時期,刀劍格與此也基本一致,也許兩者之間有傳來傳入關係,也許沒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對付堅固鐵架的刀劍格,性價比最高最實用的,應該就是這種橫一字或十字格。到了火器興起、鎧甲消退的15世紀後,由於中國並未完全列裝火器徹底放棄冷兵器,部隊主要射遠器依然是弓和火器並重,近戰更是冷兵器為王,長矛和刀鐧鞭橫行,所以鎧甲消退速度遠不如歐洲快,一直到清中期,還在繼續使用全覆蓋的鏈子甲,譬如這樣的騎兵甲:

  

  ▲騎兵甲

  步兵甲:

  

  ▲步兵甲

  所以中國古代的刀劍最大功能需求是戰場破甲,而將靈活度以及手部防護需求放在了次要位置。

  來源:龍泉寶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刀劍護手為什麼這麼小,不注意防護還是別有深意?
    在各國刀劍的演進中,護手型態及功能上的變化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部份,同時代表著整個刀劍武藝在處理攻防課題上,各自不同的取向。從護手的形狀和功用便能探究到該刀劍的使用方針如何。西方刀劍的防守意識在於靠近柄的一帶首先來看看西方刀劍的護手演進。
  • 一把集漢文化之大成的龍泉寶劍
    一把五行俱全的刀劍還與其他工藝品類互相融合,鏨刻、錯金銀、鎏金銀、掐絲、玉石鑲嵌、髹漆、編繩、木雕等等,所以,刀劍的文化屬性是不容忽視的。這篇,我就試著讀一把劍,一把帶著典型、明確漢代風格的寶劍。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感謝。
  • 中國刀劍為何沒有西洋刀劍那麼誇張的護手?
    歐洲劍護手的分水嶺,是15世紀。15世紀以後,越來越複雜。15世紀以前,基本就是橫一字格。也就是這種:歐洲自15世紀起,火器逐漸普及,到列裝軍隊後,重裝鐵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歐洲劍的護手也隨之發生變化,開始變得越來越大而複雜,越來越注重對手部的防護,這說明了兩個問題,或者說因為這兩個問題導致了這種變化,那就是:1,原本起防護作用的鐵手套不見了。2,對手和用劍的靈活度都急劇增加。
  • 天安門升旗指揮刀是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寶劍,原因竟是這樣
    天安門升旗指揮刀是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寶劍,原因竟是這樣我國目前現役使用的「92式」儀仗指揮刀,它是中國人名解放軍三軍儀仗大隊在重大歷史時刻使用的禮儀用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在執行升旗和降旗使用的指揮用刀。早在公元1834年俄國首次在馬刀的基礎上改裝成「高加索式」的指揮刀以來,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而在我國這是頭一次。
  • 百兵之君 劍中之首——龍泉寶劍
    十大名劍龍泉寶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大劍師所鑄。為了紀念龍泉寶劍鼻祖歐冶子,後人在劍池湖建了「劍池亭」和「歐冶子將軍廟」,塑造了歐冶子銅像,成了一方千年古蹟。明代 七星劍 局部(刀劍收藏家皇甫江收藏)清朝年間,乾隆皇帝在龍泉御批定製了一批能削金斷銀的寶劍,劍柄木質,護手和柄頭為鐵鍍金鏤空花紋。
  • 龍泉寶劍 | 刀劍爭鋒——中國古代劃時代的代表兵器
    這是中國武術界對於冷兵器的形象評價。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腳功夫如影隨形——弓箭可以讓打擊距離變得更遠,刀劍可以使攻擊更加犀利,而槍棍則令人以一當十。在中國古代,伴隨戰爭所產生的諸多冷兵器,成為戰場的主角。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這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18種冷兵器,它們的集體亮相,象徵著冷兵器發展的巔峰。
  • 龍泉寶劍大變身 「動漫刀劍」成新寵
    近年來,一些龍泉企業以龍泉傳統寶劍的鑄造工藝為基礎,以動漫文化為創意啟發點,打造備受年輕群體喜愛的動漫刀具,為古老的龍泉刀劍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龍泉寶劍工業園區的一家工廠裡,記者見到了忙碌的鄭偉平,這段時間他的工廠一直加班加點趕製最新一批的動漫刀劍訂單。
  • 大師小匠:龍泉寶劍歷史淵源及發展
    龍泉寶劍,又名龍淵劍,中國古代名劍,是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為鑄此劍,鑿開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何會用西洋劍?很多人都不知道!
    解放軍的三軍儀仗隊相信不少人在新聞裡見到過,尤其是在接待外國領導人又或者是一些比較盛大的紀念活動中都有他們的身影,尤其是我國三軍儀仗隊那帥氣的身影更是讓很多網友將其稱之為中國真正的第一天團。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三軍儀仗隊在執行任務時所使用的指揮刀,貌似是一把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寶劍,這也讓很多人不理解,為何作為中國解放軍的顏值擔?怎麼不用中國的兵器呢?
  • 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何不用中國傳統寶劍?而是西洋劍
    每次在看到中國的三軍儀仗隊時,總給人一種熱血澎湃的感覺,中國軍人那種獨有的氣勢震撼世界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不少人還從他們霸氣的出場中,看到了中國的尊嚴和強大!在中國最初的閱兵儀式中,三軍儀仗隊是沒有女兵的,不過後來在建國70周年時,很多人注意到三軍儀仗隊發生了變化,在他們中間有了女兵的加入,當然,女兵的加入就像是一道不一樣的色彩,讓這抹風景線變得更加靚麗。對於三軍儀仗隊,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在他們身上有一些地方總感覺怪怪的,尤其是為什麼那麼重要的指揮刀用的是西洋劍?為什麼不可以用中國傳統的劍呢?
  • 購買龍泉寶劍記住這3點乾貨,誰都蒙不了你
    中國劍與刀雖同屬冷兵器,但形制不同、文化屬性不同,人們各有所愛或一併納之,但傳統刀劍畢竟屬於冷兵器,製作和銷售都有著極為嚴格的管控,不像廚刀、剪刀一樣各大商超都有。所以,大部分人是沒有真正上手欣賞或把玩過這種傳統冷兵器的,購買的渠道大多數也是網購,畢竟去趟產地離的近的還好,如果跨了省,那路費都夠買一把差不多的刀劍了。
  • 近代騎兵衝鋒中的冷兵器——淺談西方劍的發展歷史
    細刃劍(西洋劍)就是現代擊劍運動中重劍、花劍和配劍統稱。這些劍由於劍身級細,功能上以刺擊為主,通常這種劍只在前端開刃,有些劍的後段的劍身為了加大強度才用長方柱體結構,在決鬥時使用。當時的細刃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軍隊的武器從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大家所熟知的「三個火槍手」中,法國皇帝的火槍隊士兵仍然需要高超的劍術。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什麼是西洋劍?事實並非如此
    其中我國的三軍儀仗隊的持刀禮儀是從1992年開始的,中國軍隊儀仗兵特有的風範可從軍刀和儀仗隊的結合中體現,拔刀、撇刀、立刀、託刀、舉刀、刀入鞘這六種都體現出了中國軍人的精氣神。然而這三軍儀仗隊都是聽從統一的指揮,最奪人眼球的就是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它有著「天下第一刀」的稱號,然而這把指揮刀是不同於我國傳統的刀劍設計的,採用半封閉護手。
  • 買龍泉寶劍需要注意什麼,從哪些地方來判斷品質?
    龍泉寶劍廣義上是指浙江麗水地區龍泉市所鍛造的冷兵器手工藝品,狹義上指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的龍淵劍,此劍以屬地命名,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龍淵劍更名為龍泉劍,此劍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名劍,譽為誠信高潔之劍。
  • 「龍泉寶劍」的品牌之路
    千年品牌 源遠流長    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龍泉寶劍廠成立於1956年是專業傳承和生產「龍泉寶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於1979年註冊「龍泉寶劍」商標。50多年來,龍泉寶劍廠培養了一大批技藝精湛的鑄劍名匠。
  • 百城故事 | 「劍都」重生40年 80後少俠鑄大寶劍削鐵如泥
    改革:改革開放後,龍泉的鑄劍師們紛紛從「大鍋飯」裡跳脫出來單幹,龍泉寶劍呈現出百花齊放盛況,龍泉城裡1/10的人正在從事或曾經從事刀劍行業。售劍:靠網上賣劍,他大學時就賺了一套房,一把「天外飛仙」劍賣出22萬元高價。浙江麗水龍泉,一片靜謐的竹林裡,一名年輕男子提著一把寶劍,緩步穿過小徑。他相貌英俊,神情淡定,好似一位隱士。
  • 霸氣漢劍、俊逸唐刀、飄逸清劍,誰才是你的最愛?
    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腳功夫如影隨形--弓箭可以讓打擊距離變得更遠,刀劍可以使攻擊更加犀利,而槍棍則令人以一當十。在中國古代,伴隨戰爭所產生的諸多冷兵器,成為戰場的主角。在中國古代,劍並非尋常之物。先秦時期的法律規定,只有士以上階層的人才能佩劍。而貴族們更是把配劍作為成年的標誌。
  • 古舊大碗護手佩劍
    古舊大碗護手佩劍,全長:117cm,刃長:97cm,柄長:15cm,刀重:950g,刃材:彈簧鋼,硬度:HRC48-52,原名來源於法語,這美麗的佩劍被叫作「a la Taza」, 在十七世紀的歐洲,廣受歡迎。這劍的顯著特色是美觀的鏤空碗型護手和劍首。
  • 懷舊服:毀滅護手和劍師護手哪個好?屬性分析告訴你答案
    懷舊服:毀滅護手和劍師護手哪個好?"和"劍師護手",同樣都是護手但是走的路線卻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劍師護手":沒任何的白字屬性,斧、劍、匕首技能各增加7點。看上去貌似要比上面的那件裝備差很多很多的樣子,但其實其中藏有玄機!首先第一點這個要看種族,武器技能點到底有多重要呢?
  • 網友自製《鬼滅之刃》日輪刀護手,造型精緻細膩,做成周邊就好了
    有心思細膩的網友們肯定會發現,不同的日輪刀的護手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舉個例子,蝴蝶忍的日輪刀護手就是一個蝴蝶形狀的圖案,也是比較明顯的。網友設計出了《鬼滅之刃》不同角色的日輪刀的護手,看起來非常的精緻。放在鉛筆上正好合適我們之所以說這位手工達人製作的日輪刀護手非常精緻,是因為這些日輪刀護手可以放在鉛筆上,完全沒有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