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薛西斯登上波斯王位,第二次希波戰爭爆發。
公元前480年,在溫泉關,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300勇士血流成河,薛西斯帶著他的波斯大軍踏著斯巴達勇士的屍體,走向了希臘腹地。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後,他的兒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為實現其父徵服希臘的遺願,發誓要踏平希臘。為此,他精心準備了4年,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軍力。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軍約20-30萬人從小亞向希臘進發。並在當年的七八月間來到了溫泉關,溫泉關關口極狹窄,僅能通過一輛戰車,卻是從希臘北部南下的惟一通道。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帶領的希臘聯軍早早就等候在了這裡,他的軍隊裡,最為精銳的是他的300名親衛隊。斯巴達人向來以陸軍所向披靡著稱,這是因為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是高度軍事化的。斯巴達人在嚴格的軍事訓練中長大,成年後還要殺死一個希洛人奴隸並取下他的頭顱帶回營地。就連在斯巴達母親送兒子上戰場時,也不是祝他平安歸來,而是給他一個盾牌,告訴他「要麼拿著,要麼躺在上面。」由此可知斯巴達人的勇武。
希波戰爭地圖
波斯大軍在距溫泉關不遠的平原紮下大營以後,薛西斯首先展開了心理攻勢。他派人捎信給希臘守軍,說波斯兵多得數不清,光是射出的箭矢就能把太陽遮住。出乎他意料的是,勇敢的斯巴達人不但沒有害怕,還嘲笑說:「那正好,我們可以在蔭涼裡殺個痛快」。
大戰前,薛西斯仍想不費一兵一卒的通過溫泉關,於是再次派使者前去勸降,哪知列奧尼達輕蔑地回答道:「老夫項上人頭在此,有本事儘管來取!」
面對列奧尼達的挑釁,不可一世的薛西斯怒不可遏,立即發起進攻。薛西斯採取了讓步兵輪番衝擊的強攻戰法,企圖利用人數優勢打垮斯巴達人。希臘人一方則組成了「希臘長槍方陣」的防守陣型,由寬大盾牌組成盾牆,長矛層疊其間。波斯人的小盾和短矛沒有辦法和希臘人相匹敵,成批的士兵在斯巴達人的盾前倒下。波斯人的第一波攻擊被完全粉碎,而希臘人只損失了2、3個斯巴達戰士。
經歷了第一天的慘敗,薛西斯決定使出他的殺手鐧:讓被稱為「不死軍」的精銳軍隊組成第二波攻勢。「不死軍」的戰鬥力不輸於斯巴達人,使得希臘方陣的傷亡日益增多。眼看自己精銳部隊的攻擊逐漸有了起色,薛西斯得意地笑了。
關於血戰溫泉關的畫作
不過斯巴達的勇士們可不是等閒之輩,列奧尼達在戰鬥中下令佯敗,讓「不死軍」一路追擊,前排的斯巴達老兵卻在一瞬間轉身,出其不意地殺死了衝在最前頭的敵人。就這樣,「不死軍」自己人栽了自己人一跟頭。斯巴達人趁機出擊,在交鋒中大獲全勝。
如果事態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也許希臘守軍會支撐得更久,但不料戰事在第三天出現了轉折。一個名叫埃彼阿提斯的當地農民被薛西斯以重金收買,將波斯軍隊引上一條牧羊古道,通過這條小路,波斯軍可以繞過關口到達希臘聯軍身後。列奧尼達雖在此前安排了1000名守兵守住這條小路,但這些守兵被波斯軍輕易擊潰了。波斯軍從而完成了對希臘守軍的合圍。
列奧尼達得知這一消息後,知道大勢已去,但還是率領斯巴達300勇士和另兩個城邦國家的約800名士兵準備在溫泉關做最後一搏,以微不足道的兵力迎戰18萬大軍。
在第三天的攻勢中,前後夾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撲向關口,腹背受敵的希臘人奮勇迎戰。他們殺退了敵人的四次進攻,但人數也越來越少,逐漸被壓縮到一個小山丘上。這時,作為指揮官的列奧尼達也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動彈不得。士兵們為保護國王改變了陣形。他們以列奧尼達為中心圍成了一個圓,這倒給了波斯軍隊包圍的機會,他們將殘餘的斯巴達人死死圍住,在口令聲中將雨點般的標槍和箭投向他們,直到最後一個斯巴達人倒下。至此,溫泉關最終被波斯軍隊攻佔。
後果:
薩拉米斯海戰。
結論:溫泉關戰役後,波斯陸軍深入希臘地區,在海上則發生了決定性的薩拉米斯海戰。斯巴達戰士對「非勝即死」信念的貫徹,起到了激勵其他希臘同胞戰勝波斯人的作用,為第二次希波戰爭中希臘最後的勝利埋下了伏筆。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f27abd8550c6f000130b65c;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