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波斯數萬大軍的斯巴達三百勇士,其實是希臘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2021-01-18 冷熱軍事史


NO.454 - 三百勇士

作者:巴希爾

編輯:冷小軍  /  出品:冷熱軍事史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與波斯帝國間爆發戰爭,這一直是歷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章,其中的一場溫泉關戰役格外著名。


希臘城邦斯巴達,在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率領下,以少量兵力對抗波斯大軍,雖最終全軍覆沒,但「斯巴達三百勇士」之名長久為人傳誦。不少文藝和影視作品刻畫了這場戰役,營造出古希臘人驍勇善戰、不畏強暴的形象。


然而,真實的歷史遠比傳說複雜乃至陰暗。斯巴達三百勇士戰死,其實是斯巴達內部政治鬥爭和對外爭奪霸權的惡果。與其把他們看作主動犧牲的勇士,倒不如說是祭壇上的羔羊。


▲ 溫泉關之戰



人們驚嘆斯巴達戰士的神話,最簡單的原因是他們以三百人抗衡波斯數萬大軍。其實,駐守溫泉關的希臘聯軍有數千人,實際參戰的至少也有一千多人,不過其中斯巴達人確實僅三百左右。


根據古希臘人記載,公元前480年,波斯大軍兵臨希臘中北部的溫泉關,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聯軍扼守隘路。波斯軍隊輪番強攻,死傷慘重。


打到第三天,波斯軍終於從一條小路繞到關口背後。眼看腹背受敵,列奧尼達遣散了盟軍,率領300勇士抱著必死決心突擊,甚至殺死了波斯皇帝的兩個兄弟。最終300勇士幾乎全部奮戰至死。

▲ 波斯軍隊


觀戰的波斯皇帝大受震撼,甚至發問說,能夠這樣作戰的人有多少,還是全都像這個樣子?他得到回答:斯巴達大約有八千人,所有的戰士都是一樣的!


既然斯巴達擁有八千戰士,為何此戰只投入了三百人?這未免太奇怪了。


要知道,斯巴達一度為古希臘最強大的城邦,兵力相當充足。希波戰爭時期,斯巴達曾出動過重裝步兵1萬、總兵力4.5萬人的大軍。況且溫泉關戰役主將列奧尼達乃斯巴達國王,為什麼僅帶領了一支小部隊呢?

古希臘歷史學家的解釋居然是當時希臘人在開奧運會。奧林匹亞祭等祭典拖住了大部分城邦,因此只派了先鋒部隊。這一說法明顯缺乏邏輯,希臘人絕不可能視戰爭為兒戲。


其實,這次斯巴達國王出戰,本身就是城邦內部政治惡鬥的結果。



古希臘雖然號稱西方民主發祥地,但作為最大的希臘城邦,斯巴達卻實行貴族寡頭制度。


▲ 斯巴達戰士


少數貴族掌握政權,並有兩位出身大家族的國王,擔任軍事統帥和名義上的領袖。因此,斯巴達國王不僅缺乏後世君主的權威,反而被夾在貴族鬥爭中,難以自主


列奧尼達即位前後,他所在的阿基斯家族,和另一大貴族歐律豐家族鬥得不可開交。列奧尼達的哥哥擔任國王時率軍出徵,歐律豐家族則在國內到處詆毀乃至起訴他,迫使他逃亡國外。


歐律豐家族假意許諾他回國後繼續擔任國王,待其回國後卻將他投入監獄,最終他在獄中自殺身亡。


兄長的悲慘經歷給列奧尼達上了沉重一課。作為下一代國王,他必須鞏固自己的地位。


▲ 列奧尼達雕像


因此,波斯大軍壓境之際,正是他展現軍事能力、贏得政治聲望的良機。這成為他率軍出徵的重要動機。正如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說,列奧尼達是為榮譽而戰,不僅是為斯巴達的榮譽,也是為了自己的名聲。


然而,從敵對家族的角度看,自然不希望國王立下軍功。歐律豐家族背地裡很可能設置重重障礙,以祭典為由滯留主力部隊,導致追隨國王上前線的斯巴達人僅有三百。


這點兵力,很可能只是國王的親兵、甚至是家族成員。這支部隊全軍覆沒,國王的政敵肯定樂見其成。


▲ 斯巴達戰士


基於同樣的原因,儘管列奧尼達兵力少得可憐,卻不得不開上戰場,哪怕敗局已定也不能撤退。假如他收兵還朝,國內的敵人會得到藉口指控他。


後來,另一位出身阿基斯家族的國王,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但隨即遭到放逐,罪名就是擅自撤軍。有理由相信,如果列奧尼達危急時刻突圍逃跑,即使僥倖生還,也極可能自身難保。



斯巴達軍在溫泉關戰役中兵力不足,國內政治鬥爭固然是直接原因,但還有更深刻的背景——斯巴達人對抵抗波斯缺乏足夠的熱情


▲ 波斯軍隊


在古典作家筆下,斯巴達人以豪言壯語著稱,逸事層出不窮。


波斯人威脅說,他們軍隊射出的弓箭遮天蔽日;斯巴達人回應道:那麼就可以不用在炎炎烈日下作戰了。波斯的使節來希臘索取「水和土」,指望希臘人歸順,結果斯巴達人把兩個使者扔到井裡,讓他們「自己去取水與土」。


斯巴達實力雄厚,抵抗態度又如此堅決,自然被推舉為希臘聯軍統帥。然而,在希波戰爭之初,斯巴達人的堅決僅僅體現在表面工夫上。


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前,雅典向斯巴達請求援助,斯巴達倒是同意了,可是藉口說當天沒有月圓,按本城邦習俗不能出兵。


▲ 馬拉松戰役


後來,波斯大軍攻入希臘本土,斯巴達人竟然送了兩個貴族青年到波斯軍營,用來抵償前面殺的兩個波斯使者。看來,斯巴達人戰爭初期的真實表現不僅消極,甚至有些「慫」。


利益的抉擇


斯巴達一方面出任希臘聯軍統帥,一方面又不樂意出兵同波斯人決戰。看似矛盾的抉擇,其實是基於城邦現實利益的考量。


希臘聯軍統帥一職,無疑象徵著希臘城邦盟主的位置,斯巴達對此夢寐以求。因此它無論如何不可能讓與旁人。


不僅陸戰要做主,當時斯巴達海軍並不強大,但它依然堅決要求同時擔任海軍統帥。斯巴達表現出堅決抵抗的姿態,目的顯然是在爭取聯軍領導權中拔得頭籌。


▲ 希臘城邦


可是,當盟主除了口號要響、調子要高,實力才是決定性因素。


斯巴達在戰爭初期,一意保存力量,避免同波斯軍正面衝突。戰爭還未開始,聯軍中的斯巴達海軍就打算跑路了。等到溫泉關陸軍戰敗後,斯巴達艦隊立刻要逃離前線,以至其他城邦不得不向其行賄。


▲ 斯巴達戰士


陸上他們則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科林斯地峽修築壁壘,希望利用雅典等城邦作為緩衝,擋住波斯軍隊。希臘人怎能指望這樣的統帥呢?


可見,斯巴達為人津津樂道的「驍勇無畏」,相當程度上是爭奪希臘盟主的政治秀。戰爭初期它根本沒有意願投入全部力量。列奧尼達只能帶出300勇士,也就可以理解了。


幸運的是,雅典人在隨後的海戰中大敗波斯艦隊,激勵全希臘團結作戰,最終希臘各邦得以免遭波斯奴役。溫泉關戰役也在戰後被描述為一次壯烈的犧牲。


▲ 溫泉關之戰


可是,對於有意一戰的列奧尼達國王及其300勇士,此戰無疑是徹頭徹尾的悲劇。假如斯巴達內部更為團結,假如斯巴達真心實意履行統帥職責,假如投入比較充足的兵力,那麼完全可以憑藉溫泉關天險,遏止住波斯的入侵。


斯巴達三百勇士不幸成為政治犧牲品,卻得到長久的紀念,正所謂「戰爭失敗了,才需要塑造英雄」。

- 延伸閱讀 -


- 冷熱軍事史更多好文- 

入群、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

請聯繫微信號:potereio

相關焦點

  • 外敵入侵打響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奮勇抗擊,譜寫勇士精神讚歌
    一直以來,斯巴達勇士的形象都十分深入人心,尤其是在抵禦波斯入侵的溫泉關之戰中,三百勇士對抗波斯的數萬大軍,差距懸殊之下,斯巴達一方的敗局已定。但這些勇士卻用視死如歸、英勇不屈鑄就了勇士精神。時至今日,仍舊在世人之中廣為稱道,並且還被融於影視以及文學作品之中,譜寫出勇士的英雄讚歌,成為勇士精神的代表。
  • 被忽悠這麼多年的斯巴達三百勇士,真相竟然如此雷人!
    斯巴達三百勇士:一場勝利者編寫的謊言,掌聲應該送給波斯皇帝!大家好,記得幾年前還在上學的時候,當時的一部大片《斯巴達300勇士》確實在那年火了一把,雖然當時是個中學生窮的厲害,還是被朋友慫恿的去看看他眼中崇拜的不得了的斯巴達鐵血真漢子們。
  • 電影中的斯巴達三百勇士
    斯巴達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他們崇尚野性,講究紀律,斯巴達的生存方式:暴力摧毀對手的抵抗,無論是結束於公元前404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還是結束於公元前480年的溫泉關之戰。而我們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希波戰爭中的溫泉關之戰,這是一場為廣大歷史愛好者熟知的經典戰役,列奧尼達斯率領三百勇士力據十萬大軍的英雄傳說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同時也引出過無數人的疑問:為什麼希臘城邦只派出如此稀少的兵力保護國門呢?實際上,真正守衛在溫泉關的並不只有300名斯巴達人。
  • NO.409|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
    「輝煌的希臘,偉大的羅馬」——電影背景是遙遠的亞平寧半島、遙遠的溫泉關,一個君主帶領300私兵,奔赴一場必敗的戰役;電影的基調凝重、旁白深沉——300勇士的驕傲和英勇,300勇士的死亡和毀滅,伴隨著浪漫和詭計的渲染,讓人血脈賁張。(一)從一出生,每個斯巴達人都要經歷自然選擇和社會選擇,因為弱者不具備生存的資格。
  • 880年前,嶽家軍的一支先鋒隊,上演中國版「斯巴達三百勇士」
    我們都聽說過「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故事,在與波斯軍隊的交戰中,斯巴達雖然只有三百勇士,卻以一敵千,牽制住了數十萬波斯軍隊的猛攻。但這個故事有很多誇大成分,並非史實。真實的歷史是,他們確實交戰了,斯巴達的軍隊雖只有三百人,但還有6700名其他城邦的希臘人盟軍,而波斯軍隊在此戰中只派出2萬人(一說7000人)。
  • 斯巴達三百勇士:血戰溫泉關
    公元前480年,在溫泉關,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300勇士血流成河,薛西斯帶著他的波斯大軍踏著斯巴達勇士的屍體,走向了希臘腹地。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後,他的兒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為實現其父徵服希臘的遺願,發誓要踏平希臘。為此,他精心準備了4年,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軍力。
  • 斯巴達三百勇士戰勝波斯四十萬強軍?其實真正的經過是這樣的
    我們都聽說過斯巴達和波斯的軍隊交戰的那一場戰役,在那場戰役中,斯巴達的勇士雖然只有三百人,但是完全發揮了幾十萬人的作用,他們把波斯的軍隊給打敗了,讓波斯人只能灰溜溜地回國去了。這個傳說誇大了斯巴達的勇士們,他們的勇猛和善戰曾經讓無數人都為之折服,不過,這並不是真的,傳說就是傳說,真實的歷史是,他們確實交戰了,不過,斯巴達的軍隊也不只有三百人,並且,最後的勝利是屬于波斯人的。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統治波斯的人是國王薛西斯。他的祖輩們一直都夢想著要佔領並且統治希臘半島,不過,他們的野心也一直都沒有實現。
  • 溫泉關之戰,三百名斯巴達勇士是如何抵禦數十萬波斯大軍的?
    溫泉關之戰的決戰主體是希臘諸城邦與波斯帝國,他們交惡的原因史書記載是因為希臘的城邦雅典支持波斯治下的米利都城反叛。其實,兩者交惡的真實原因和公元前1193年前的特洛伊戰爭一樣,都是為了爭奪對愛琴海的控制權。中間海域為馬裡亞灣,右側是高原,左側的羊腸小道就是溫泉關。
  • 《斯巴達300勇士之帝國崛起》
    大家好,小美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斯巴達300勇士之帝國崛起,但願大家能喜歡。
  • 斯巴達300勇士守溫泉關,阻擋30萬波斯大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但成竹在胸的薛西斯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他剛剛侵入希臘不久便在一個小小的關卡被僅有幾千人的希臘軍隊所阻擋,讓他的軍隊付出了慘重的損失。同時不可一世的薛西斯也真正的見識到了,希臘精銳中的精銳斯巴達勇士是多麼的可怕,這一戰298名斯巴達勇士全部壯烈殉國,他們也成為了歐洲歷史上永垂不朽的英雄。
  • [動作][斯巴達300勇士][特效字幕/10G]
    斯巴達300勇士 300 (2006)
  • 2006美國[動作/歷史/戰爭][斯巴達300勇士]
    斯巴達300勇士又名: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臺) / 戰狼300(港) / 300斯巴達勇士 / 三百勇士桑託羅 Rodrigo Santoro 飾)親率30萬大軍徵戰希臘。希臘各個城邦迅速派出軍隊結成了聯軍,準備抵禦波斯軍隊的入侵。  防線的最前線設在希臘的溫泉關,此處由斯巴達城的國王列奧尼達(傑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飾)率領本城300精兵和聯軍4000餘人鎮守。由於叛徒的出賣,希臘軍隊被波斯軍隊抄到了身後形成圍剿之勢。
  • 斯巴達國王和三百勇士為何求死?因皆一個神靈的預言
    在大流士去世後,他的兒子薛西斯繼承了他的王位,薛西斯為了實現父親的遺願,他發誓一定要徵服希臘,踏平雅典。為此薛西斯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他積極擴軍備戰,精心準備了4年,在對希臘各城邦誘降無果後,於公元前480年,親率50萬大軍,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波希戰爭。當時的希臘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主要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大國及眾多的小城邦組成。
  • 被忽略的他,比斯巴達勇士更會幹, 為了不辜負國家最後選擇自殺
    連斯巴達的三百勇士,都阻攔不了薛西斯帶領的波斯大軍,大軍攻破溫泉關後,整個希臘土地,在波斯看來簡直就如囊中之物,隨時都可以把希臘這塊大肥肉給吃下,畢竟此時的希臘,已經幾乎沒人能夠抵擋得住波斯的軍隊了。志高意滿的薛西斯是這麼想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還有另一個希臘的猛將被忽略了,那就是當時負責海軍的將領地米斯託克利。
  • 斯巴達300勇士大戰希臘30萬鐵甲,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在戰場上他們以一敵百所向披靡,人們尊稱他們為斯巴達勇士。這個時代的波斯帝國是世界頂級強國,他們依仗著龐大的奴隸大軍橫掃亞非歐大陸。現在的波斯王是野心勃勃的薛西斯,他派出使者前往斯巴達,要求斯巴達無條件投降,臣服于波斯的鐵蹄之下。
  • 希臘史21:普拉提亞戰役—一名斯巴達勇士逆轉戰局,希臘僥倖取勝
    留守希臘的波斯軍隊,據希羅多德記載有30萬,這顯然有點誇張了。後世史學家根據波斯營地的規模推測戰鬥部隊有10萬人,後勤部隊3萬人,兵力比希臘聯軍只佔有微弱優勢。馬鐸尼斯將波斯大軍的基地設在希臘半島中部的特薩利(Thessaly),並對希臘城邦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爭取到馬其頓和底比斯等國家的支持,後者不但派遣數萬軍隊助戰,而且承擔了波斯軍隊的後勤供應。
  • 三國版「斯巴達勇士」,800人擊潰10萬大軍,名將排名超關羽張飛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讓人看得熱血沸騰,300名斯巴達勇士死守溫泉關,抵抗數萬波斯軍,讓波斯軍寸步難行,其所展示的忠誠和勇氣令大家嘆服、敬佩。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在三國時代,也發生了這麼一場經典戰役,800勇士擊潰10萬大軍!
  • 斯巴達300勇士是怎麼幹掉波斯的一百萬大軍的呢?
    斯巴達300勇士被後世徹底神話,簡直比奎託斯(戰神奎爺)還厲害。就算這300人天生神力並擁有聖戰士外加野蠻人一般的戰鬥技能,也不可能幹掉百萬大軍。 公元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水陸大軍約50萬色雷斯大舉進攻,是水陸兩軍共計50萬,波斯艦隊1000多艘,這個數據來自希羅多德《歷史》,現代史學家多有質疑。
  • 斯巴達300裸男勇士,在溫泉關以一當百殺敵2萬?別再被電影騙了!
    相信大家對《斯巴達三百勇士》這部電影都不陌生,把斯巴達人的戰鬥力描述的非常的強悍,讓人看起來熱血沸騰。可是看完之後回想起來,也只有那群只穿著小內內、披著紅色披風的斯巴達猛男讓人印象深刻了。斯巴達勇士可不是裸男在電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近乎於裸奔的斯巴達勇士,他們非常的厲害靠一塊盾牌就能防禦攻擊,但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藝術處理方式。
  • 波斯大帝薛西斯一世出擊希臘,火燒雅典,擊敗斯巴達300勇士
    說起薛西斯一世,我們似乎不太了解,但看過《斯巴達300勇士》的,肯定知道這個人。這部電影就是以薛西斯一世出擊希臘為故事背景的。馬拉松一戰,波斯失敗後,大流士一世回到了波斯,不久後就去世了,他的兒子薛西斯順理成章成為新的王。薛西斯一世為了完成父親大流士一世的遺願,決定再次遠徵希臘。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大軍出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