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核潛艇的發源地,在核潛艇的發展史上曾留下許多精彩的印記。冷戰期間,作為和蘇聯相提並論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核潛艇發展同樣非常瘋狂,短短的30年就發展了4代核潛艇,相比蘇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美國核潛艇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
鸚鵡螺號核潛艇是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 ,也是第一艘從水下穿越北極的潛艇。 鸚鵡螺號核潛艇是核潛艇的開端,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是現代潛艇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鸚鵡螺號核潛艇1951年開始研製,1952年在美國通用電船公司開工建造,1954年下水服役,1980年退役。
鸚鵡螺號核潛艇長98.7米,寬8.4米,吃水6.6米,最大排水量4092噸,極限潛深達213米,自持力50天,艇員編制105人;採用1臺S2W型壓水核反應堆,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3.3節。艇艏裝備有6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總共攜帶24枚魚雷。
第一代鰩魚級攻擊核潛艇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繼鸚鵡螺號核潛艇和海狼號核潛艇之後發展的第二批核潛艇,也是美國第一代攻擊核潛艇。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1952年開始研製,首艇1955年開工建造,1957年正式服役,共建造4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首艇鰩魚號進行了多項開創性航行:1958年完成了潛艇史上第一次水下橫渡大西洋,並在當時創造了水下連續航行31天的紀錄;1958年8月12日從冰層下通過了北極點;1959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北極破冰上浮。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長81.7米,寬7.9米,吃水6.1米,最大排水量2851噸,極限潛深達213米,自持力41天,艇員編制66人;採用1座S4W型壓水反應堆,齒輪傳動,雙軸雙槳,最大航速18節。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共裝備有8具魚雷發射管,艇艏為6具533毫米發射管,艇艉為2具480毫米發射管,共攜帶22枚魚雷。
第一代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
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裝備了美國海軍第一代中程彈道飛彈,它的服役標誌著潛射彈道飛彈第一次構成了真正的全球性威懾力量。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1947年開始研製,首艇1957年開工建造,1959年正式服役,總共建造5艘,已全部退役。
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長116.3米,寬10.1米,吃水8.8米,最大排水量6880噸,極限潛深達213米,自持力60天,艇員編制132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反應堆,單軸單槳,5葉螺旋槳,最大航速24節。
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艏魚雷艙有6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有12枚備用魚雷,因此總共可裝載18枚魚雷。擁有16個彈道飛彈發射筒,搭載UGM-27A彈道飛彈(北極星A1)。北極星A1飛彈長8.7米,直徑為1.37米,重量為12.9噸,射程為2200公裡。
第二代鰹魚級攻擊核潛艇
鰹魚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海軍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水滴形殼體的核潛艇,1953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56年開工建造,1959年服役,共建造6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鰹魚級攻擊核潛艇長76.8米,寬9.75米,吃水7.9米,最大排水量3550噸,極限潛深達22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83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堆,單軸單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28.3節。鰹魚級攻擊核潛艇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共攜帶22枚魚雷。
第二代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三代攻擊核潛艇,但從技術上看屬於第二代攻擊核潛艇 ,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1956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58年開工建造,196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14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長84.9米,寬9.6米,吃水7.9米,最大排水量4310噸,極限潛深達40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127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堆,單軸單槳,7葉大側斜螺旋槳,最大航速31節。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有4具MK63型533毫米魚雷管,共攜帶22枚魚雷或飛彈,第一次採用沙布洛克遠程反潛火箭,長6.4米,彈徑533毫米,重1853千克,彈頭可以裝載核深水炸彈、MK46或MK44自導魚雷,可裝在標準的533毫米魚雷發射內利用液壓發射。
第二代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
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二代彈道飛彈核潛艇,1957年開始研製,首艇1959年開工建造,196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5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長125米,寬10.1米,吃水9.8米,最大排水量790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60天,艇員編制130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堆,單軸單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0節。
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艏魚雷艙有4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可填裝「沙布洛克」遠程反潛火箭,彈頭可以裝載MK46或MK44自導魚雷。擁有16個彈道飛彈發射筒,搭載北極星A2彈道飛彈,最大射程2800千米,攜帶1枚TNT當量80萬噸的熱核彈頭,圓概率誤差927米。後期換裝為更先進的北極星A3彈道飛彈,北極星A3彈道飛彈最大射程4600公裡,可攜帶3個TNT當量20萬噸的集束式熱核彈頭,圓概率誤差為927米。
第二代鱘魚級攻擊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四代攻擊核潛艇,但從技術上看仍然屬於第二代攻擊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1961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63年開工建造,1967年正式服役,共建造37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長92.1米,寬9.65米,吃水8.8米,最大排水量496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107人;採用1座S5W2型壓水堆,單軸單槳,7葉大側斜螺旋槳,最大航速26節。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有4具533毫米魚雷管,共攜帶23枚魚雷或飛彈,在80年代後可搭載魚叉AGM-84反艦飛彈和戰斧BGM-109巡航飛彈對陸攻擊型和反艦型。
戰斧巡航飛彈對陸攻擊型,採用地形匹配加慣性導航系統,射程2500千米,核裝藥20萬噸TNT當量,圓概率誤差80米。還有2種改型飛彈,一種裝454千克高能炸藥,射程900千米,圓概率誤差10米。戰斧巡航飛彈反艦型,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反輻射尋的,射程460千米,飛行速度0.7馬赫,戰鬥部重454千克。魚叉反艦飛彈,主動雷達尋的,射程130千米,飛行速度0.9馬赫,戰鬥部重227千克。
第三代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三代彈道飛彈核潛艇,1960年開始研製,首艇1962年開工建造,1963年正式服役,共建造31艘,是美國海軍二戰後建造批量最大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目前已全部退役。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長129.5米,寬10.1米,吃水9.6米,最大排水量825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90天,艇員編制134人;採用1座S5W-Ⅱ型壓水堆,單軸單槳,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0節。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艏魚雷艙有4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備彈22枚魚雷。擁有16個彈道飛彈發射筒,前8艘搭載的是北極星A2彈道飛彈,從第9艘開始搭載的北極星A3彈道飛彈。
第三代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五代攻擊核潛艇,但從技術上看屬於第三代攻擊核潛艇,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1960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72年開工建造,1976年正式服役,共建造62艘,目前仍有40艘在役。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長110.3米,寬10.1米,吃水9.9米,最大排水量6927噸,極限潛深達53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133人;採用1座S6G型壓水堆,單軸單5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2節。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有4具533毫米魚雷管,共攜帶23枚魚雷或飛彈,每艘總共可裝載戰斧飛彈8枚,捕鯨叉飛彈4枚,魚雷14枚。
第四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四代彈道飛彈核潛艇,1970年開始研製,首艇1976年開工建造,198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18艘,其中前4艘已經改裝為巡航飛彈核潛艇,目前全部在役。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長170.7米,寬12.8米,吃水10.8米,最大排水量1875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90天,艇員編制140人;採用1具S8G壓水反應堆,單軸單槳,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0節。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擁有24個彈道飛彈發射筒,前8艘搭載的是三叉戟C-4彈道飛彈,該飛彈長10.39米,直徑1.88米,發射重量33.14噸,採用新的三級固態火箭推進,射程7400千米,圓周誤差380米,搭載8枚10萬噸TNT當量的W76核彈頭。從第9艘開始搭載D-5三叉戟Ⅱ型洲際飛彈,該飛彈長13.41米,直徑2.11米,發射重量58.5噸,也是三級固態推進火箭,最大射程增加至12000千米,攜帶8枚10萬噸TNT當量的W76核彈頭;最多可攜帶14枚10萬噸TNT當量的W76核彈頭,此時射程就會減少到8000千米,如果攜帶8枚威力更強的47.5萬噸TNT當量的W-88核彈頭,射程會下降到6000千米。
真正的第四代海狼級攻擊核潛艇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真正意義上的第四代攻擊核潛艇,技術非常先進,本來是為了在各大洋對抗任何蘇聯的未來核潛艇。海狼級攻擊核潛艇1970年開始研製,首艇1989年開工建造,1997年正式服役,計劃建造18艘,但是由於冷戰結束,美國軍事預算縮水,而且價格昂貴,致使原計劃建造29艘的海狼級只建造3艘便宣告停工。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長107.6米,寬12.2米,吃水10.7米,最大排水量12000噸,極限潛深達610米,自持力80天,艇員編制133人;採用1具S6W壓水反應堆,單軸噴射推進器,最大航速35節。海狼級攻擊核潛艇有8具660毫米魚雷管,可以裝填MK-48ADCAP線導魚雷、魚叉反艦飛彈、戰斧巡航飛彈、水雷等,總共可以攜帶50枚。
第四代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七代攻擊核潛艇,在技術上屬於第四代。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1990年開始研製,首艇1998年開工建造,2004年正式服役,目前已經服役16艘。
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長114.91米,寬10.36米,吃水10.1米,最大排水量7925噸,極限潛深達500米,自持力90天,艇員編制134人;採用1座S9G型壓水堆,單軸泵噴式推進,最大航速34節。海狼級攻擊核潛艇裝備有12個巡航飛彈垂直發射筒,可發射射程為2500千米的對陸攻擊型戰斧巡航飛彈;還裝備4具66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MK48型魚雷,、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布放Mk67/Mk60捕食者水雷/其他新型水雷。
美國核潛艇的發展也同蘇聯一樣,在冷戰後明顯放緩,很重要的原因自然也是冷戰結束,沒有明確的對手,現有的核潛艇其技術水平以及遠超其他國家,而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已經無力再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
核潛艇越來越昂貴的造價致使美國的核潛艇也開始走性價比路線,海狼級潛艇雖然先進,但是架不住價格昂貴,最終也只能被性能適合、價格便宜的維吉尼亞級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