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潛艇的發展

2020-12-16 騰訊網

美國作為核潛艇的發源地,在核潛艇的發展史上曾留下許多精彩的印記。冷戰期間,作為和蘇聯相提並論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核潛艇發展同樣非常瘋狂,短短的30年就發展了4代核潛艇,相比蘇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美國核潛艇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

鸚鵡螺號核潛艇是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 ,也是第一艘從水下穿越北極的潛艇。 鸚鵡螺號核潛艇是核潛艇的開端,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是現代潛艇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鸚鵡螺號核潛艇1951年開始研製,1952年在美國通用電船公司開工建造,1954年下水服役,1980年退役。

鸚鵡螺號核潛艇長98.7米,寬8.4米,吃水6.6米,最大排水量4092噸,極限潛深達213米,自持力50天,艇員編制105人;採用1臺S2W型壓水核反應堆,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3.3節。艇艏裝備有6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總共攜帶24枚魚雷。

第一代鰩魚級攻擊核潛艇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繼鸚鵡螺號核潛艇和海狼號核潛艇之後發展的第二批核潛艇,也是美國第一代攻擊核潛艇。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1952年開始研製,首艇1955年開工建造,1957年正式服役,共建造4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首艇鰩魚號進行了多項開創性航行:1958年完成了潛艇史上第一次水下橫渡大西洋,並在當時創造了水下連續航行31天的紀錄;1958年8月12日從冰層下通過了北極點;1959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北極破冰上浮。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長81.7米,寬7.9米,吃水6.1米,最大排水量2851噸,極限潛深達213米,自持力41天,艇員編制66人;採用1座S4W型壓水反應堆,齒輪傳動,雙軸雙槳,最大航速18節。

鰩魚級攻擊核潛艇共裝備有8具魚雷發射管,艇艏為6具533毫米發射管,艇艉為2具480毫米發射管,共攜帶22枚魚雷。

第一代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

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裝備了美國海軍第一代中程彈道飛彈,它的服役標誌著潛射彈道飛彈第一次構成了真正的全球性威懾力量。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1947年開始研製,首艇1957年開工建造,1959年正式服役,總共建造5艘,已全部退役。

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長116.3米,寬10.1米,吃水8.8米,最大排水量6880噸,極限潛深達213米,自持力60天,艇員編制132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反應堆,單軸單槳,5葉螺旋槳,最大航速24節。

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艏魚雷艙有6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有12枚備用魚雷,因此總共可裝載18枚魚雷。擁有16個彈道飛彈發射筒,搭載UGM-27A彈道飛彈(北極星A1)。北極星A1飛彈長8.7米,直徑為1.37米,重量為12.9噸,射程為2200公裡。

第二代鰹魚級攻擊核潛艇

鰹魚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海軍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水滴形殼體的核潛艇,1953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56年開工建造,1959年服役,共建造6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鰹魚級攻擊核潛艇長76.8米,寬9.75米,吃水7.9米,最大排水量3550噸,極限潛深達22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83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堆,單軸單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28.3節。鰹魚級攻擊核潛艇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共攜帶22枚魚雷。

第二代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

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三代攻擊核潛艇,但從技術上看屬於第二代攻擊核潛艇 ,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1956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58年開工建造,196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14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長84.9米,寬9.6米,吃水7.9米,最大排水量4310噸,極限潛深達40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127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堆,單軸單槳,7葉大側斜螺旋槳,最大航速31節。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有4具MK63型533毫米魚雷管,共攜帶22枚魚雷或飛彈,第一次採用沙布洛克遠程反潛火箭,長6.4米,彈徑533毫米,重1853千克,彈頭可以裝載核深水炸彈、MK46或MK44自導魚雷,可裝在標準的533毫米魚雷發射內利用液壓發射。

第二代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

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二代彈道飛彈核潛艇,1957年開始研製,首艇1959年開工建造,196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5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長125米,寬10.1米,吃水9.8米,最大排水量790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60天,艇員編制130人;採用1座S5W型壓水堆,單軸單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0節。

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艏魚雷艙有4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可填裝「沙布洛克」遠程反潛火箭,彈頭可以裝載MK46或MK44自導魚雷。擁有16個彈道飛彈發射筒,搭載北極星A2彈道飛彈,最大射程2800千米,攜帶1枚TNT當量80萬噸的熱核彈頭,圓概率誤差927米。後期換裝為更先進的北極星A3彈道飛彈,北極星A3彈道飛彈最大射程4600公裡,可攜帶3個TNT當量20萬噸的集束式熱核彈頭,圓概率誤差為927米。

第二代鱘魚級攻擊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四代攻擊核潛艇,但從技術上看仍然屬於第二代攻擊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1961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63年開工建造,1967年正式服役,共建造37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長92.1米,寬9.65米,吃水8.8米,最大排水量496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107人;採用1座S5W2型壓水堆,單軸單槳,7葉大側斜螺旋槳,最大航速26節。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有4具533毫米魚雷管,共攜帶23枚魚雷或飛彈,在80年代後可搭載魚叉AGM-84反艦飛彈和戰斧BGM-109巡航飛彈對陸攻擊型和反艦型。

戰斧巡航飛彈對陸攻擊型,採用地形匹配加慣性導航系統,射程2500千米,核裝藥20萬噸TNT當量,圓概率誤差80米。還有2種改型飛彈,一種裝454千克高能炸藥,射程900千米,圓概率誤差10米。戰斧巡航飛彈反艦型,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反輻射尋的,射程460千米,飛行速度0.7馬赫,戰鬥部重454千克。魚叉反艦飛彈,主動雷達尋的,射程130千米,飛行速度0.9馬赫,戰鬥部重227千克。

第三代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三代彈道飛彈核潛艇,1960年開始研製,首艇1962年開工建造,1963年正式服役,共建造31艘,是美國海軍二戰後建造批量最大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目前已全部退役。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長129.5米,寬10.1米,吃水9.6米,最大排水量825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90天,艇員編制134人;採用1座S5W-Ⅱ型壓水堆,單軸單槳,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0節。

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艏魚雷艙有4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備彈22枚魚雷。擁有16個彈道飛彈發射筒,前8艘搭載的是北極星A2彈道飛彈,從第9艘開始搭載的北極星A3彈道飛彈。

第三代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五代攻擊核潛艇,但從技術上看屬於第三代攻擊核潛艇,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核潛艇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1960年開始研製,首艇於1972年開工建造,1976年正式服役,共建造62艘,目前仍有40艘在役。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長110.3米,寬10.1米,吃水9.9米,最大排水量6927噸,極限潛深達530米,自持力100天,艇員編制133人;採用1座S6G型壓水堆,單軸單5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2節。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有4具533毫米魚雷管,共攜帶23枚魚雷或飛彈,每艘總共可裝載戰斧飛彈8枚,捕鯨叉飛彈4枚,魚雷14枚。

第四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第四代彈道飛彈核潛艇,1970年開始研製,首艇1976年開工建造,198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18艘,其中前4艘已經改裝為巡航飛彈核潛艇,目前全部在役。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長170.7米,寬12.8米,吃水10.8米,最大排水量18750噸,極限潛深達300米,自持力90天,艇員編制140人;採用1具S8G壓水反應堆,單軸單槳,7葉螺旋槳,最大航速30節。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擁有24個彈道飛彈發射筒,前8艘搭載的是三叉戟C-4彈道飛彈,該飛彈長10.39米,直徑1.88米,發射重量33.14噸,採用新的三級固態火箭推進,射程7400千米,圓周誤差380米,搭載8枚10萬噸TNT當量的W76核彈頭。從第9艘開始搭載D-5三叉戟Ⅱ型洲際飛彈,該飛彈長13.41米,直徑2.11米,發射重量58.5噸,也是三級固態推進火箭,最大射程增加至12000千米,攜帶8枚10萬噸TNT當量的W76核彈頭;最多可攜帶14枚10萬噸TNT當量的W76核彈頭,此時射程就會減少到8000千米,如果攜帶8枚威力更強的47.5萬噸TNT當量的W-88核彈頭,射程會下降到6000千米。

真正的第四代海狼級攻擊核潛艇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真正意義上的第四代攻擊核潛艇,技術非常先進,本來是為了在各大洋對抗任何蘇聯的未來核潛艇。海狼級攻擊核潛艇1970年開始研製,首艇1989年開工建造,1997年正式服役,計劃建造18艘,但是由於冷戰結束,美國軍事預算縮水,而且價格昂貴,致使原計劃建造29艘的海狼級只建造3艘便宣告停工。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長107.6米,寬12.2米,吃水10.7米,最大排水量12000噸,極限潛深達610米,自持力80天,艇員編制133人;採用1具S6W壓水反應堆,單軸噴射推進器,最大航速35節。海狼級攻擊核潛艇有8具660毫米魚雷管,可以裝填MK-48ADCAP線導魚雷、魚叉反艦飛彈、戰斧巡航飛彈、水雷等,總共可以攜帶50枚。

第四代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是美國第七代攻擊核潛艇,在技術上屬於第四代。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1990年開始研製,首艇1998年開工建造,2004年正式服役,目前已經服役16艘。

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長114.91米,寬10.36米,吃水10.1米,最大排水量7925噸,極限潛深達500米,自持力90天,艇員編制134人;採用1座S9G型壓水堆,單軸泵噴式推進,最大航速34節。海狼級攻擊核潛艇裝備有12個巡航飛彈垂直發射筒,可發射射程為2500千米的對陸攻擊型戰斧巡航飛彈;還裝備4具66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MK48型魚雷,、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布放Mk67/Mk60捕食者水雷/其他新型水雷。

美國核潛艇的發展也同蘇聯一樣,在冷戰後明顯放緩,很重要的原因自然也是冷戰結束,沒有明確的對手,現有的核潛艇其技術水平以及遠超其他國家,而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已經無力再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

核潛艇越來越昂貴的造價致使美國的核潛艇也開始走性價比路線,海狼級潛艇雖然先進,但是架不住價格昂貴,最終也只能被性能適合、價格便宜的維吉尼亞級取代。

相關焦點

  • 法國核潛艇的發展
    海基戰略核力量一直被法國視為核力量的基石,潛射彈道飛彈和核潛艇更是重中之重。法國政府用於研製和購買戰略核武器的費用佔法國武器裝備總費用的30%。因為重視核潛艇的發展,法國擁有一支完整的水下戰略核威懾力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法國一共發展了兩代4型攻擊核潛艇和彈道飛彈核潛艇。
  • 世界核潛艇的首次折戟 美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長尾鯊」級
    1963年4月10日9時17分,科德角以東200海裡威爾金松海溝,美國海軍SSN-593「長尾鯊」號攻擊型核潛艇沉沒,全艇129名官兵隨這艘核潛艇長眠於2560米深的海底,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此時距離它交付美國海軍只有1年6個月。
  • 美國要造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想再度拉開對中俄核潛艇的領先優勢
    近日,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站報導了海軍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的最新細節,新潛艇將應用「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部分技術,不僅技術更先進,在尺寸上也比現役的「維吉尼亞」級更大,綜合作戰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從而再次拉開在攻擊核潛艇領域對競爭對手的領先優勢。
  • 核動力潛艇的發展歷史、分類和各國核潛艇數量一覽
    佛吉尼亞級是美國海軍最新核動力潛艦發展歷史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使用經驗暴露出傳統柴/電混合動力潛艇的缺陷:首先是水下續航時間過短。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上將海曼·裡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動力海軍之父」,1946年,以裡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
  • 全球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俄1250米,美國600米,我國是多少?
    「放棄」這個詞在中華民族的字典裡是不存在的,走獨立發展的道路也是中國的一貫作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海軍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大批艦艇陸續下水服役,呈現「下餃子」的景象。航母和核潛艇是當今世界海軍的主要作戰利器。航空母艦在水面上,其巨大的體積和排水量都更為直觀,而核潛艇作為潛伏在海底的「隱形殺手」,其機密性更強,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其主體結構。
  • 財大氣粗:美國戰略核潛艇單價150億美元,攻擊核潛艇單價38億美元!
    前幾天美國國防部通過了美國海軍新一輪30年造船計劃,通過這項計劃表可以得知美國海軍核潛艇的造價:「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單價為38億美元左右,而「哥倫比亞」級戰略型核潛艇單價則超
  • 三大國核潛艇數量比較:美國71艘,俄羅斯37艘,我國有多少?
    咱們今天就來對中美俄的核潛艇數量做一個對比,已知美國有71艘,俄羅斯有37艘,那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嗎?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造出核潛艇的國家,雖然在初期沒有把核潛艇擺在研發首位,但就發展了這麼多年的底蘊來看,美國的核潛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 「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18億一艘,未來美國海軍的中堅力量
    我們知道,美國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核潛艇在世界上來說,它的綜合能力是最強的。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美國一型「別具一格」的核潛艇,「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在冷戰之前,美蘇兩國在核潛艇的設計思想中,強調的是大深潛和大航速,世界上航速的最快的核潛艇是蘇聯研製的661型核潛艇,據稱這型潛艇,魚雷都追不上它。當時美國除了強調大深潛和航速,它也開始注重安靜性。這些參數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研製的「海狼級」的攻擊核潛艇。而「海狼級」的造價也是達到潛艇中的「典型」,它一艘就有30億美元。
  • 中國核潛艇上有個大鼓包,美國潛艇卻沒有,難道是落後的標誌?
    冷戰時期,美國大肆鼓吹航母無用論,宣揚核潛艇的巨大威力,蘇聯信以為真,開始大力發展核潛艇,時至今日,核潛艇已經發展成為三位一體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不輕易示人。但我國094型戰略核潛艇現世之後就一直被人們議論紛紛,談論的話題圍繞高高隆起的後背,被認為是落後的標誌,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個龜背設計又有何作用?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龜背?
  • 我國首艘核潛艇的誕生,源於一個美國玩具?美一氣之下抓了製造者
    我國首艘核潛艇的誕生,竟然源於一個美國玩具?中國驚人的仿製能力讓美國懼怕,一氣之下將製造者抓進監獄。 經過幾十年艱苦奮鬥之後,中國的軍事以及經濟都在世界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如今科技發展越來越快,我國的製造能力也大幅度上升。
  • 中國外交官買回一個美國禁售玩具,總師深受啟發,首艘核潛艇問世
    據環球網報導,對於發展,中國一直以來走得道路都不是特別的順暢。而說到中國核潛艇的發展,人們其實很難想像,中國研究專家最開始的創造靈感,恰恰就是來自於美國。誰能想到,因為中國外交官買回一個美國禁售玩具,讓總師深受啟發,因此中國的首艘核潛艇問世。
  • 【智庫聲音】俄羅斯核潛艇技術發展概況
    俄羅斯核潛艇發展現狀 俄海軍現役3個級別共11艘戰略核潛艇,包括1艘「颱風」級、1艘「德爾塔Ⅲ」級、6艘「德爾塔Ⅳ」級以及3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核潛艇,主要用作實驗平臺,曾對新型的「布拉瓦」彈道飛彈進行過測試。
  • 美國海軍推進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研發,預計2030年完成建造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站報導了海軍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研發的最新消息。並且無人水下潛航器在近些年發展迅速,將其裝備在潛艇上,可以有效地保障潛艇的航行安全,增強自衛能力,使任務範圍更好的拓展。新型技術被全面應用。美國海軍11月5日宣布,已和通用公司籤署了一份價值94.7億美元的合同,包括了支付第一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的全部建造費用和第二艘核潛艇「威斯康星號」的預付款。
  • 中美俄核潛艇各有多少?美國71艘,俄羅斯37艘,我國令人欣慰!
    到了二戰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核武器威力的提升,核武器被裝備到潛艇上,於是形成了當今世界的海上縱隊霸主——核潛艇。裝備了大威力飛彈的潛艇,不再是海洋中遊曳的一條小魚,而已然成為了利劍一般的恐怖殺器。有的國家甚至將核潛艇的地位放在了航母之上,俄羅斯就是這樣,其「三位一體」打擊的意義已經超越了航母。
  • 地主家沒餘糧了 美國海軍承認潛艇工業能力下降 66艘攻擊核潛艇...
    2016年美國海軍提出未來艦隊發展規劃,要求未來海軍艦隊擁有355艘艦艇,其中攻擊核潛艇數量要達到66艘。不過美國海軍已經承認美國潛艇工業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相應355艘大艦隊計劃也將縮水到305艘左右。
  • 2美元模型幫了中國核潛艇?美國惱羞成怒,卻只能將廠商關進監獄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臨危受命,帶領團隊開始研發核潛艇,然而當時團隊沒有一個人見過核潛艇,只有個別人員從事過常規潛艇的改裝工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黃旭華老先生開始帶領團隊摸索前進。不過,在核潛艇研發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讓美國十分惱怒。當時正處於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正忙著與蘇聯競賽,根本無暇顧及中國發展。
  • 美國海軍提升潛艇產能,年產3艘攻擊型核潛艇,保持50艘優勢
    據《美國海軍新聞網》報導,由於美國國內造船業產能不足,導致美國海軍每年交付2艘攻擊型核潛艇的目標常常延期。美國國防部正在尋求國會增加預算,將每年生產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從2艘提升到3艘,以此保證美國海軍維持水下的核優勢。
  • 美國海軍聲稱其攻擊核潛艇五年內將搭載高超聲速飛彈
    據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USNI NEWS)11月18日報導, 美國海軍戰略系統項目負責人近日表示,美國海軍計劃在2025年實現在核潛艇上部署高超聲速飛彈的目標。美國海軍中將約翰尼·沃爾夫當天在「海軍潛艇聯盟」年度研討會上表示,到2025年,美國海軍巡航飛彈核潛艇將具備高超聲速飛彈的「有限操作能力」,到2028年,將在維吉尼亞級上達到「初始操作能力」。沃爾夫還表示,美國海軍正在「非常優先」考慮用高超聲速飛彈作為核潛艇的常規快速打擊(CPS)選項。
  • 總設計師:看美國玩具造出六千噸核潛艇
    NO,身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學習能力遠遠超乎你的想像,譬如中國重達六千噸的核潛艇,它的創造過程,會刷新所有人對中國人學習能力的認知。中國的核潛艇究竟是怎麼研發出來的?它和美國有著怎樣的聯繫?得到中央批准後,核潛艇的籌備事宜提上日程。同年7月中旬,核潛艇總體設計組正式成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核潛艇的研發工作;8月,《關於發展海軍潛艇新技術問題》的文件正式印發後,這項工作正式拉開帷幕,10月份,一切開始秘密進行。為保密,核潛艇的研究項目以「09」作為代號。
  • 美國商店2美元模型,打破中國核潛艇研發僵局,FBI開罪玩具商
    上世紀60年代,正值中國高速發展階段,再加上有前蘇聯的鼎力相助各領域復興更是極為迅猛,但後來因為某些矛盾,中蘇心生間隙,蘇聯先後撤走了所有援華技術專家,而這也對我國軍工製造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在核潛艇製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