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上鋼琴師》能看到什麼,可以反映出什麼,有什麼感受

2020-12-17 慶華聊娛樂

看《海上鋼琴師》能看到什麼,可以反映出什麼,有什麼感受

在《海上鋼琴師》中,有這麼一句話,翻譯過來是這樣的「他從來沒踏上陸地過,從來沒有,他從舷窗看了這片大陸千百次,但從來沒下過船」,這一句話在我看來貫穿了整一個故事的發展,也有很多人為這句話深表共鳴,那為什麼會共鳴,我們在看《海上鋼琴師》到底能看到什麼,這部電影反映出什麼,看完之後有什麼感受呢?下面我們一一來說。

這個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主角出生在海上,被一位好心的水手收養,水手閒暇之餘細心照顧他並為他賦予一個名字,1900。他是音樂界的天才,面對鋼琴他無師自通,成年以後的他在船上的一個清吧彈奏鋼琴,受眾人追捧,許多人慕名而來聽他的鋼琴,甚至還有的特地前來挑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一個女孩,就像風平浪靜的大海掀起了一次浪潮,他愛上了這個女孩,深情卻膽怯,面對好友多次勸說無效的他第一次動了下船的念頭,但是面對船下遠方的大城市,形形色色的陌生人,1900最終還是回到了船上,等待與船共赴滅亡。

1.能看見什麼?

電影中1900活得純粹,世界裡只有鋼琴,他仿佛為鋼琴而生,鋼琴上的琴鍵給他歸屬感,他總能很好的掌控每一個琴鍵給他帶來的不同感受,他演奏的曲目可以是看見的每一個人,心情,腦子裡所想的東西,他用鋼琴表達著自己,音符就像是字,靈活的給每一個聽的人傳達著自己的意思。他似乎代表著一種思想,就像是一個人的思想世界,這是屬於每一個人各自的歸屬感,也是他的精神家園,1900活在自己純粹的世界裡,就像我們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樣,他就像一面鏡子,映射著當代人的內心「他從來沒踏上陸地過,從來沒有,他從舷窗看了這片大陸千百次,但從來沒下過船」,暗示著我們在很多時候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圈子,自己的內心中,面對外面的世界時常會感到迷茫和畏懼,因而離開了原來的環境便不懂得怎麼生活。

2.可以反映出什麼?

而電影中的鬥琴環節也可以說是相當精彩了,整個環節中,1900都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不僅在琴技上還是在想法上,鏡頭裡每一個人表情的變換都非常的精彩。1900會欣賞對手,也會為對手鼓掌,這也是想法上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他並不在乎這場比賽,對於他而言,音樂是表達,是由衷發自內心的熱愛以及歸宿,而並不是名利。我們從這裡也能看出1900是一個與世無爭更追求內心純粹的人,這也為1900沒有下船的埋下了鋪墊。這裡我們不禁發問:一個人的需要的世界要有多大呢?其實一個人需要的世界可能僅僅就是可以容納下自己的地方,那裡沒有競爭壓力,也沒有外界幹擾,就好比1900與船。

3.有什麼感受?

1900的愛情是深情卻膽怯的,其實我們很多人面對喜歡的人的第一個想法往往是自卑,天才音樂家1900也不例外,面對喜歡的人他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這也電影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他整個人以及鋼琴隨著海浪在船上晃動著,船窗外是那個讓他心跳的女孩,就像是一首絕美的華爾茲,曲子裡音符間充斥著一些1900從未有過的情愫,整首曲子就像是在編織著一個情侶間初遇相愛的故事,他彈奏著曲目,眼睛跟隨著窗外的姑娘,那一刻的1900是鮮明的,靈動的。用眾人皆醉他獨醒這一句話來形容真的再適合不過了。但是他卻沒能交出為女孩彈奏的這首美好的心意,這裡雖然遺憾,但是也非常真實。

1900與女孩告別的地方幾乎快要接近電影的尾聲,那裡也令我印象深刻,其實我們一生中都在告別許多人,1900離開船時告別了自己的鋼琴,告別了船上的水手,告別了朋友,也告別了一些來請奏樂的人,最後告別了女孩,其實我們一生中也在不停的告別,告別舊時的朋友,告別逝去的親人,畢業時告別班裡的同學。告別別人,也在告別過去的自己,這也是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之一,1900是優雅的,也是孤獨的,是懦弱的,也是真實的,他與我們很多人一樣,茫茫人海中,不斷地相遇,不斷的失去,不斷的恐懼,不斷的迷茫,他是純粹的,也是單純的,是深情的,也是浪漫的......

那麼,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影片男主為何從未下船踏上陸地,是什麼束縛了他?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9.3分,它之所以能夠有如此高的評分,自然是有其出彩的一面。所以今天凝子汐就來給大家講講這部電影。(注意: 如下內容有劇透)《海上鋼琴師》電影海報影片介紹:《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故事很簡單,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郵輪的傳奇一生。
  • 《海上鋼琴師》:我們能真切的愛這部電影,愛這樣的浪漫
    高中學校內網有影視版塊,我在那裡看了好多電影,《海上鋼琴師》就是其中一部。那時還不知道託納多雷是誰,對電影的主題與隱喻也不甚明了,只覺得這個電影好浪漫。故事浪漫,音樂浪漫,裡面的人更浪漫。電影重新上映後,「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作品是怎樣的感受」佔據了某乎兩天的熱榜。什麼感受呢?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是看完了《泰坦尼克》接著看的這部,因為差不多的時代背景,而且都是在海上和船上發生的故事。相同的豪華輪船,相同的歌舞廳,相同的有錢人和窮人,不同的故事。 T是跨越階級的浪漫愛情,但其中體現的也恰恰是階級的森嚴,三等艙和頭等艙的天壤之別和貧富差距,T體現的是自我、自由和自身價值還有真愛的重要性;《海上鋼琴師》有著相同的背景色,不同的主角,1900雖然沒有身份,只是樂手,可是船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很單純,通過大片群眾表現的是對America的狂熱,而且他無資產,若下船就是無產階級了。
  • 《海上鋼琴師》:一個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
    我們今天閱讀的書是《海上鋼琴師》,作者是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裡科。我分成六個小部分,來講一個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1、鋼琴上的棄嬰1900年。我得下去看一樣東西。」「那是什麼?」「大海。」「一九零零,你看了三十二年的大海了,除了大海,你其他都沒看過。」「我從船上看了她三十二年,想從陸地上看看她。」一九零零天真得像個孩子。
  • 一個人當然可以下船,但是他離不開大海。《海上鋼琴師》影評
    那麼《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又是怎樣獲得如此高評分的呢?首先我想對我們的1900——蒂姆·羅斯的演技給予超級高的評價!正是因為他的完美演技,才將這樣一個從小在船上長大,都死也沒有離開過那艘船的天才鋼琴師演繹的如此生動。那是一個無比真實純粹的靈魂,他屬於大海。
  • 《海上鋼琴師》我在維吉尼亞號上,度過了最美好的時光
    記得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的時候還是初中生,許多人看這部電影的經歷可能和我一樣,是在某個午休、某節英語課,或是某個大考後的自習課。看完片子的我仿佛觸電一般,影片中1900的形象滿足了我對於藝術完美主義者的全部想像。
  • 孤獨的人心中都有一部《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近來重溫《海上鋼琴師》,有些新的感悟,不吐不快。以供消遣。起因大約5年前,我問一個女生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她想了想後回答我說,《海上鋼琴師》。出於想走進她的內心的欲望和對電影本身的好奇,我認真了看完了這部經典非凡的作品。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1900為什麼不下船?
    無論什麼原因,今天我們來深度分析下1900為什麼不下船?一,從導演的角度,導演不想讓1900下船。《海上鋼琴師》的導演是朱塞佩.託納多雷,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拍過很多大片,得過很多獎項。比如拍攝過《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和《天倫之旅》等。其中《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和《天倫之旅》都是託納多雷自編自導的電影,可見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導演。託納多雷憑藉《海上鋼琴師》獲得第43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影片以其攝影和配樂而獲得金球獎最佳作曲和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一曲鞭笞資本主義文明的亂世悲歌
    《海上鋼琴師》海報 電影開篇反覆出現「自由女神像」,但「她」卻隱沒在遠方的霧氣中,若即若離,給人一種不安的感覺,這是一個單純的鏡頭,還是想藉此表達什麼
  • 天才的執念-《海上鋼琴師》
    經典的電影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黯然失色,反而會因為時間的衝洗變得更加魅力四射,《海上鋼琴師》就是其中之一。《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電影中多次出現船上的移民看到自由女神像的時候狂歡的鏡頭,那響亮而又激動的「Look,American!」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聲音,對於他們來說,美國就是他們心中的自由之地,一個能夠改變命運的嚮往之地。然而對於1900來說,美國並不意味著自由,心之所屬才是1900的自由。他說「這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
  • 《海上鋼琴師》1900是生性懦弱,還是內心的強大?
    黑人船工丹尼把嬰兒抱起,當作上帝給他的禮物,給他取名1900,從此維吉尼亞號輪船上便誕生一個鋼琴師,一個從生到死都未離開過輪船一步的天才鋼琴師。在小孩1900指著報紙上的字,問老丹尼媽媽是什麼?愛賽馬老丹尼說媽媽是一種馬,是世界上最能跑的純種賽馬。
  • 朱一旦的海,鋼琴師的海,看到周星馳的,我愛了……
    ps,以下解讀可能都存在過度解讀,感興趣的可以自行觀看原作一下哈!魯迅式的「門上有兩把鎖,一把有密碼,一把沒有」。他想找保安開門,但只看到保安留下的自己去吃早餐了的紙條。我最想說的還是《海上鋼琴師》,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的「時代三部曲」之一。「時代三部曲」分別是《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 《海上鋼琴師》:1900最後都不願下船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其中《海上鋼琴師》9.2的高分,上映20多年,依然讓影迷著迷,痛心1900為什麼不下船?為什麼?歷經20年時代的變遷,我也想在心裡問一句,我們為什麼要下船?對於來來往往、奔赴他鄉的移民來說,船隻是過渡,它並不是目的地;對於時代來說,我們只是為生存奔波的俗人;但對1900呢?
  • 《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不是人?這些經典隱喻不得不看,催人淚下
    在那座連綿不絕的城市裡,什麼都有,除了盡頭。那座城市沒有盡頭。」記得在去年《海上鋼琴師》重映的時候,即使已經在網上看過了,但是也依舊買了電影票,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其中蘊含的真理即使時過境遷,也依舊能夠給予人啟示。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海上鋼琴師》這部經典電影,但是,其中的隱喻,你真的看懂了嗎?
  • 《海上鋼琴師》:琴鍵有盡頭,音樂卻是無限的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說世界上有這樣一部電影,你情不自禁為它感動和震撼,但卻又給不出具體的原因,那麼這部電影可能是《海上鋼琴師》,一部關於音樂、命運,更是關於如何存在的影片。《海上鋼琴師》改編自義大利作家亞力山德羅.巴裡科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名被遺棄的男嬰被水手收養,起名為1900,他天生擁有高超的琴技,無數人受他音樂感染,他卻選擇在船上度過一生,於爆炸的火光裡追尋自己的歸宿。
  • 電影味道—— 海上鋼琴師
    但是空有情懷亦是不切實際的,電影的自身質量、重映過程中的恰當營銷以及受眾群體的廣度都是影響電影票房至關重要的因素。此次2019年重映的《海上鋼琴師》與這兩年先後重映的宮崎駿動漫佳作《龍貓》、《千與千尋》相比,顯然是有些力不從心的。但是,同期院線電影的口碑平平以及這部電影佳作的優秀品質使得他依舊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經過修復後的4K高清畫面成為了電影的另一大賣點。
  • 我心目中,永遠的1900,《海上鋼琴師》蒂姆·羅斯(下)
    (由於分為上中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有一個門檻來詮釋這個角色,首先是鋼琴。既然你是鋼琴專家,對一個演員來說,懂得彈鋼琴是最好的。如果你不知道,你必須有鋼琴家的藝術氣質。如果你叫朱希詹森這樣的肌肉男來打球,那就不好了。
  • 《海上鋼琴師》:1900一生未下船,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Hello大家好,之前推薦給大家的《楚門的世界》、《當幸福來敲門》以及《追風箏的人》都是很經典也很有內涵和啟發的影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同樣優秀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顧名思義,這部影片就是在講述一位海上的鋼琴師的故事,這位偉大的天才鋼琴師叫做1900,他是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遠洋客船的棄嬰,被在船底艙添煤的工人發現並收養起來,起名1900是因為這位養父在1900年的第一天發現的他。
  • 《龍貓》、《千與千尋》、《海上鋼琴師》老片重映為何如此吃香?
    營銷是其一,我們也確實在這些影片上映期間看到了千篇一律的類似文章。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們值得這張電影票。只要是重映的老片,幾乎都是曾經的經典封神之作,看多少遍都不會覺得膩,並且不同的時間段拿出來欣賞總是會有不同的感受。
  • 《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不知各位朋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完全處於懵的狀態,一時半會兒沒有反映過來。1900,一個數字名字。他在海上漂泊了一生,有幸福也有悲傷。1900從擁有父親到失去唯一的家人,他在船上遇見了很多人,為很多人彈奏了音樂。在遇到女主的時候,他有過下船的想法,當他走到一半的他被大陸看不到的風景勸退了。船爆炸的那一刻,他還是沒有到過大陸。因為工業化的巨輪充滿了未知,充滿了限制,充滿了浮躁。整個世界都在講效率,他看透了這一切,深知自己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