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深圳,記者 楊依依)訊,在疫情衝擊下,又一家長租公寓運營商陷入資金困境,這一次是房源規模達4萬多間的武漢頭部長租公寓企業「江寓」。
日前,多名江寓業主和租戶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從今年3月起,江寓就開始出現拖欠租金、押金的情況。一名已代理十幾位業主訴訟案的律師表示,他所知的被拖欠租金的業主大約有兩千名。
江寓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承公司「確實經歷了艱難的一段時間」。武漢12345市長專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收到關於江寓的投訴已達上千件,江寓現在有很大問題,相關部門一直在溝通協調。」
公開信息顯示,江寓為武漢當代集團旗下子公司,在2018年4月和10月進行兩輪融資後,再無新融資。
業內人士指出,整個長租公寓的模式,是高進低出、短債長投的模式,需要規模不斷做大、不斷有新的租客、租金不斷上漲才能持續下去。而一旦這種模式遭遇市場下行就無法持續,並導致部分長租公寓企業資金鍊斷裂。
部分業主欲起訴江寓
「我是房東,之前疫情期間江寓要房東免租,說不免租後期可能會解約,3月就給他們免了一個月。4月江寓又沒給租金,5月打電話過來要解約,說沒錢付房租,解約沒有賠償,家電可以不要。」武漢洪山區一名業主對記者表示,「我去過江寓總部,協調不了,對方只肯不付租金解約,或者要求降租30%-40%,7月我單方面把房收回來了,一共欠了我5個月房租。」
「江寓從3月起就沒有付我租金,疫情期間打電話要我免租,我沒答應,現在打江寓電話總是沒人接。」另一名被欠租的業主說。
多名業主透露的被欠租起始時間是在3月,也就是武漢疫情有所緩解之際。
另有近30名租戶同時向記者反映,他們退租被拖欠押金的事件集中出現在5月,整體時間比業主被違約時間稍晚。但記者亦了解到,也有一部分租戶在3月就出現了解約無法收到押金的情況。
「大概從3月起就出現了變化,本來因為疫情,江寓承諾給租戶退1/3的租金,後來變成部分返1/6,最後也沒返完。現在大家的訴求都不是免租了,而是保押金。」一名已退租但被拖欠押金的租戶對記者說。
「8月9日,我們房東貼了張通知在門口,說江寓已經欠了他2個月租金,房東要收回房屋使用權,8月15日強制收回房屋。」另一名租戶介紹。
公開信息顯示,江寓曾參與「武漢大學生人才公寓計劃」,給洪山區配租了446間公寓。而人才公寓的租金約為市場價的7折。
「6月上旬我想續租的時候,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江寓目前財務有困難,擔心後續房屋被房東收回,就暫停了和江寓的合作。7月的時候,有江寓管家通知人才公寓的折扣取消了。」一名已退租武昌區江寓人才公寓的租戶告訴記者。
對此,武漢12345市長專線工作人員回應稱:「如果是和政務服務中心籤的租房合同,要退的話應該沒問題,如果是和江寓籤的,問題很大。相關部門一直在溝通協調。」
江寓方面則表示,目前已完成95%的業主租金對接,也通過協商後與業主們達成協議。江寓已逐步恢復,從6月開始所有的租金都正常完成給付,對於已經解約的租戶也在每天以最大限度完成租金退款動作。
但多名業主和租戶均告訴記者,目前仍有大批在疫情期間退單的押金仍未到帳。「這不是事實,到現在近半年的租金江寓都沒付我,至少從來沒有主動跟我們聯繫過付租金的問題。」一名青山區業主如是說。
「江寓弄了個微信登記預約退押金,上個月(7月)我看都到排到10月了。」上述退租人才公寓的租戶表示。租戶退款小程序顯示,截至目前已有4625人預約。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已有十多名業主聘請了律師準備起訴江寓。代理律師對記者透露,「據我了解,被拖欠租金的房東約2000戶,每戶被拖欠1-2萬元租金,最高的2萬元出頭。」
他進一步表示,「因為江寓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現在最快的只到管轄權異議的二審程序,還沒有開庭的。我和業主都強調了,江寓的案子他們要有心理準備,案件流程花費的時間可能比較長,這其中既有疫情的因素,也和流程有關。如果趕時間的話不建議起訴,要用其他方式。」
「我沒有和江寓方面聯繫,都是通過業主了解情況,作為代理律師,目前按訴訟流程進行就行。從前期了解的情況來看,我覺得和江寓協商解決的可能性很低,除非業主犧牲足夠大的利益。」上述律師補充道。
據了解,目前已有一部分業主選擇「零解約」,即在不拿租金的情況下解除合同。記者撥通江寓客服電話,客服表示對於這些業主,江寓後續將不會補償任何租金。上述律師則認為,要根據具體解約合同的內容來判定,是否退租金不是江寓單方面所能決定。
長租公寓「夢醒時分」
2019年7月,江寓董事長田德鑫在談到公司未來戰略時曾表示:「我們計劃明年啟動城市擴張,未來三年在4個城市擁有超過100萬間房屋的布局,力爭躋身全國長租公寓前三。」
不過,江寓還未走出武漢,就已出現資金危機。一名江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僅租戶和業主被拖欠押金和租金,一些員工的工資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部分拖欠。
「與其說是資金鍊出現問題,不如說是整個城市在疫情初期連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響。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江寓作為影響比較大的長租公寓企業,確實也經歷了艱難的一段時間。」江寓方面在回復記者採訪時稱。
「假期延長導致租客復工延遲,人口流動大量減少甚至停滯,長租公寓的房屋空置率上升;受疫情影響,房源出房量降低,租金收入減少,但需支付的房東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在增加;一批中小企業面臨裁員,間接導致住宿需求減少,部分租客無法續租。而且原本年後是租房高峰期,出租率應有所上漲,但在疫情防控期間,許多企業暫停了房源帶看。」江寓方面補充道。
天眼查顯示,江寓的第一大股東為武漢當代乾源科技有限公司,實控人艾路明為武漢本地民營企業當代集團董事長;第二大股東為武漢鑫宇善卓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第三大股東為塗瑞林,持股9.5602%,同時任公司董事。
但記者電話採訪塗瑞林時,對方回應:「我已經退出江寓了,和江寓沒有關係。」當記者詢問其是否了解當前江寓困境時,塗瑞林稱不知情,隨即掛斷了電話。
事實上,隨著近幾年各路資本蜂擁而入長租市場,長租公寓在「野蠻生長」的同時,風險也隨之凸顯。從2018年初至今,全國已有數十家長租公寓機構先後爆倉,多數因經營不善而陷入資金危局。
其中,「長租公寓第一股」青客公寓上市不到兩個月,就因被曝出拖欠房東租金及租客押金而陷入輿論風波。今年疫情發生後,該公司困境加劇,一度陷入資金鍊危機,後由國家隊進場接盤。此外,自如陷入降租金風波,寓巢遇家公寓也出現與江寓類似的境遇,拖欠大量租金和押金。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很多租賃機構在現有的租金水平下,往往不能保證合理的盈利預期,大部分長租公寓運營方依然沒有實現真正盈利。
「現在疫情還在持續,對於以白領為主的長租公寓市場而言,不但會影響出租率從而降低收入對成本的覆蓋能力,還會影響其他衍生和增值收入,再加上競爭日趨激烈,長租公寓將進入同業併購和集中度快速提高的淘汰賽階段。」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