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武功的乾隆,為何要偷走明陵楠木,下罪己詔將自己發配江南

2020-12-25 騰訊網

乾隆皇帝應該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上,他繼承了他父皇雍正的大好基礎,創建了康乾盛世。乾隆天生聰慧,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這也使得他非常自負,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誇耀自己的武功.但有人知道乾隆曾做過「小偷」嗎?

凡是到過北京明十三陵的人,都會在長陵見到一座重簷四出,黃瓦紅牆的大殿。它造型巍峨,宏偉壯觀,外形與紫禁城太和殿完全相同,此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建成至今經歷了550多個年頭,從未發生傾斜變形現象。

站在這座殿內,可以聞到一陣陣襲人的香氣。它的木架用的是昂貴的金絲楠木。這種木不刷漆而光澤油亮,不雕刻而紋路精美,任憑風吹雨淋而形態如故,襲人的香氣沁人心脾,蚊蠅難以靠近。

翻開十三陵建造的歷史,上面醒目地記載定陵、永陵等也都有一座楠木享殿。可為什麼今天只能在長陵見到唯一的一座楠木殿呢?

事情要從340多年前說起了。1644年,李自成率大順農民軍開進北京。義軍兄弟見到皇陵如此豪華,一氣之下放火燒了除長陵以外十一座陵的享殿。

但是,永陵的享殿在一場大火中煙燻火燎之後倖存,照樣香氣襲人。

到了清乾隆年間,有一天,乾隆在巡視明陵時看中了長陵、永陵享殿的金絲楠木。他一心想把長陵的楠木殿拆毀﹐將楠木用到正在興建的圓明園中,但文淵閣大學士紀曉嵐上奏說,《大清律》上註明,掘挖明墳者處死,皇上金口玉言,此舉事關重大,且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乾隆一時不敢妄動。但金絲楠木弄不到手,他始終茶飯無心,思來想去,一計生來。

乾隆傳令:調全國能工巧匠,修繕被火燒的永陵享殿,然後密旨傳令,派親信工匠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把永陵的楠木撤換下來。不久,永陵的享殿修飾一新。

乾隆既盜走了金絲楠木,又落了修繕明陵的美名。當一座精美富麗的金絲楠木殿在圓明園落成的時候,恭賀聲不斷傳來,對於這楠木的來歷,在圓明園落成的時候,恭賀聲不斷傳來,對於這楠木的來歷,當時的人們哪敢提及?

事實終歸是事實。日久天長,乾隆盜木的醜聞還是被張揚出去了。為了掩蓋自己罪責,乾隆自下詔書,把自己發配到江南,盜木的事才算平息下來。

可惜的是,永陵的大殿毀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戰火中,今天只剩下一個殘破的座基。乾隆盜木的證據—金絲楠木殿也毀於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燃起的大火之中。

相關焦點

  • 乾隆毀明陵楠木殿,盜金絲楠木自享用,機關算盡成後人傳說的笑柄
    而作為富有天下的皇帝,為了自己奢用,盜毀先朝陵墓寢宮的實物,更是應遺臭萬年的!明代十三睦中的永陵,其享殿是用當時最名貴的金絲楠木構成的。一年四季香氣鬱馥,沁人心脾。它還有一個很奇特的功能,就是不蟲蛀,不招蚊蠅。夏日,殿內清涼香豔;冬天室內溫香宜人,世有「楠木香殿」之稱。乾隆皇帝多次巡視永陵。
  • 乾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的原料,真的是從朱棣陵墓上偷來的嗎?
    ——《清史稿》這是記載與清朝皇宮檔案中的文記,寫道乾隆時期重新休整明十三陵的事跡。這讓人們很容易聯想到乾隆與金絲楠木棺的事情。而這直接是否存在什麼聯繫呢?乾隆四十年之後,那個君臨天下、氣宇軒昂的大清國皇帝已經完全進化成一個好大喜功、死要面子的人,他開始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南方遊玩活動。依靠著自己老爹用十三年的勤政與新政積攢的財富,讓這位酷愛歡樂的帝王揮霍了幾十年。
  • 罪己詔狂魔:崇禎在位17年下6道,亡國前一年竟連下3道
    罪己詔,是指古代皇帝頒發的承認或者檢討自己錯誤的詔書,在中國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所以一個皇帝能夠下罪己詔自省,十分地難能可貴。一般來說,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願意在全國百姓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需要十分大的勇氣,所以能夠下罪己詔的皇帝都不會太差,甚至有些是歷史上著名的明君,比如漢武帝著名的《輪臺罪己詔》,唐太宗也曾因為蝗旱之災而下罪己詔。
  • 乾隆金絲楠木棺材的原料,真是從朱棣長陵偷來的?倒黴者另有其人
    乾隆皇帝偷朱棣陵墓裡的金絲楠木?這事兒怎麼看怎麼像瞎編的,十分離譜,如同三流編劇的腦洞。  但無風不起浪,有些看似荒謬的事情,其實真的發生過,要不怎麼說真事兒永遠比故事精彩呢?不過被乾隆偷的不是朱棣,而是嘉靖皇帝朱厚熜。
  • 乾隆為何對皇后那拉氏如此絕情,將其葬入妃陵,做皇貴妃的陪葬?
    那拉氏的性格平時較為溫順,但有時也有著暴躁、剛烈的另一面,作為皇帝的女人如果心胸不開闊,就是自己給自己找氣受,在她攝理六宮期間,乾隆對令妃魏佳氏非常寵愛,這個魏佳氏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的母親。那拉氏對乾隆移情他人頗為不滿,因此也曾多次惹的乾隆不高興,但卻也並沒有影響到兩人的關係。
  • 不露聲色的殘暴君主——乾隆皇帝
    其家族連坐,凡男者坐立斬,女者發配為奴。」這是文字獄的基本量刑標準,漢人趨嚴,滿人稍寬。其變態殘暴程度,古往今來舉世罕見。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內閣學士胡中藻所著《堅磨室詩抄》中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認為胡故意把「濁」字加在「清」字上,其狼心狗肺、居心叵測。胡被議罪判處凌遲,但乾隆為顯示其仁厚,將其凌遲改為斬立決,妻女發配。
  • 乾隆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寡婦下聯讓和珅拍手叫絕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幅妙對,就是由兩個地位極為懸殊之人所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乾隆,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一個頗有威望的存在,有著「十全老人」的稱號,是滿清盛世的締造者。作為清朝巔峰時期的統治者,雖然說他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了此後的百年屈辱史,但他的功績之高卻不容被忽視。
  • 乾隆挖出一座前朝古墓,石門上書八個大字,嚇得他連忙把土蓋回去
    乾隆也願意來此祭拜,不僅因為此處離城內較近,還因為朱棣的墓殿十分奢華讓人嘆為觀止。此殿號稱享殿,由金絲楠木打造,進入墓殿後香氣撲鼻,蛇蟲不敢靠近。連堂堂乾隆帝在看到殿內壯觀景象後也心生羨慕,一度想要將其佔為己有。
  • 為何說乾隆才是史上頭號罪人?看下他掌權時,到底都幹了什麼勾當
    大清朝走向下坡路就是從乾隆時期開始的說到乾隆是歷史頭號罪人時,估計就有很多人心裡不滿了,乾隆不是創造盛世了嗎,不就是明君嗎?為何要說他是歷史頭號罪人呢?因為乾隆在位時期,做了這些事情,留下了重大的弊端,導致清朝開始衰落。於是乾隆走了40年後,洋人就開始對華夏發動侵略了。
  • 探秘巍巍紫禁城,走進乾隆的秘密花園
    故宮四大花園為何屬它精美冠絕?12月28日正午12點「鴻圖華構·人文清華故宮行」直播帶你走進故宮今天節目嘉賓之一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張淑嫻博士為你揭秘「乾隆花園」而到了寧壽宮花園修建時期,乾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造園藝術見解,其中,帶有江南意境的文人意趣是其園林美學的重要支點。「園林之勝,惟是山與水二物。」寧壽宮花園的山水構景注入了乾隆帝對文人藝術的熱情。其中,對「曲水流觴」的復現最為典型。實際上,乾隆是出了名的王羲之「真愛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僅4行28字,但乾隆光題記就寫了70多處、蓋了170多處印章。
  • 《江南百景圖》香詔卡池新角色是誰 香詔卡池新角色介紹
    導 讀 《江南百景圖》香詔卡池最新角色有哪些?具體的角色介紹小編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
  • 乾隆為何對他的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很討厭,她到底做錯了什麼?
    事情的導火索發生在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間,與乾隆此次遊江南有皇太后、皇后烏拉那拉氏和令妃等人,這期間皇后烏拉那拉氏因為一些事和乾隆發生了爭執,具體是什麼事兒現在無從考證,一說是:乾隆要晉升令妃魏佳氏為皇貴妃,皇后烏拉那拉氏堅決反對,但乾隆心意已決反對無用。
  • 清高宗乾隆:十全老人的壯闊一生,步步為營的帝王籌謀
    鐵齒銅牙紀曉嵐、大貪官和珅、六下江南等,從這些詞語中人們都不約而同的會想到一位帝王,那就是清高宗乾隆,可能還是張鐵林形象的呢!戰略並不是簡單的謀劃謀劃,而是要從各個方面考量,也並不是一城一池的發展規劃,而是泱泱大國、浩浩子民的生存福祉。對於「康乾盛世」,人們已經將康熙和乾隆區分開來,對康熙讚揚多、批評少。而對乾隆這是批評越來越多,說他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更批評他在1793年拒絕了英國特使馬嘎爾尼的建交與通商請求,斷送了一次中國與西方潮流同步接軌的歷史機遇。
  • 以楠木代假琉璃瓦,瑰麗輝煌的九龍壁背後,是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
    故宮的九龍壁位於寧壽宮皇極門外,是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下令建造的,作用就是為了擋風聚氣。為什麼要在寧壽宮外建這一瑰麗輝煌的琉璃瓦影壁,是因為寧壽宮是乾隆皇帝準備退位後養老的地方,自然得好好拾掇拾掇。九龍壁九條龍,莊嚴雄偉,各顯崢嶸。
  • 我國規模最大古城,乾隆將其稱為「天下第一莊」,有江南水鄉韻味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了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人們大多是通過出國旅遊來實現的,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和傳承者,古城的歷史和文化受到許多人的欽佩,山東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城,有「中國最美的水鄉」的美譽,今天說的是我國規模最大古城,乾隆將其稱為「天下第一莊」,有江南水鄉韻味。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風流多情的乾隆一生共有三位皇后,最愛的是富察氏,最寵的是魏佳氏,而最討厭的則是烏拉那拉氏,最悲慘的同樣也是她。烏拉那拉氏是滿清的八大姓氏之一,要說這個家族是真的厲害,歷史上總共出了三位皇后,可見非同一般。第一位是皇太極的孝烈武皇后阿巴亥,努爾哈赤非常喜歡自己這個皇后,值得一說的是著名的攝政王多爾袞便是阿巴亥的兒子。
  • 「如懿」的歷史原型:本是乾隆的繼後,卻讓乾隆恨之入骨
    如膠似漆的兩人為何漸行漸遠,最後落下了反目成仇的結果?原因我們不清楚,但在烏拉那拉氏與乾隆的感情波折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成為了繼後之後,乾隆開始注意到烏拉那拉氏了,兩個人的感情急速升溫,乾隆在祭祖和巡江南的時候也一直把烏拉那拉氏帶在身邊。成為乾隆的皇后期間,烏拉那拉氏給乾隆生下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沒有功勞也算是有苦勞了。
  • 乾隆登基後,分兩次平反諸叔伯,間隔時間41年,有怎麼樣的意義?
    若要評選清朝第一文史大V,乾隆皇帝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乾隆一生有三大愛好:愛品評、愛下江南以及愛平反。原本價值連城的古董字畫經過乾隆的蓋章品鑑後,瞬間大幅度縮水。愛下江南估計是受到了康熙帝的影響,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勞民傷財,極盡奢華。至於愛平反這個「興趣」,倒是別出心裁,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