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佛是為修來世,那今生修行有什麼用

2020-12-14 善知識shanzhishi

問:如果學佛是為修來世,那今生修行有什麼用呢?

答:打個比方,一棵蘋果樹三四年後才能開花結果,那我現在種下去了,所做的一切怎麼會是沒有用的呢?再者,不是所有的業都是只有來世才感果,今生也可以。《涅槃經》云:「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

問:學佛與不學佛到底有什麼差別?

答:有很大差別。形象地比喻一下,假如學佛與不學佛的人一起在一個充滿各種痛苦和危險的地方生活,學佛的人終究有一天會離開這個地方,而不學佛的人就一直生活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佛經中說的三界火宅,也就是六道輪迴。當然前提是你能接受佛講的因緣果報、六道輪迴。

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佛號不斷?做不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怎麼辦?

答:「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是我們所追求的念佛的目的而不是過程,我們在往這個目標前進。可以學習清代妙空法師著的《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問:誦經念佛的時候,怎麼去掉雜念,使心安定?

答:佛教有一句話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是說我們心有雜念生起沒關係,把心拉回來就可以了,也不要因為心生雜念而有懊惱的心態,這種心態也是雜念。除此之外,還要訓練自己的心念,每一次發現自己雜念生起的時間比上次早,能比上次早一秒拉回放飛的心念就是進步。印光大師的十念法也是訓練我們攝心念佛的方法之一。

問:自己是佛教徒,家人卻信其他宗教,要如何相處?

答:一個家庭裡有其他宗教信仰的情況也是存在的,多數的信仰基本上都是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每個人接觸的因緣不同,導致選擇不同。家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愛,尊重、理解與包容,這些都是我們要做好的。如果你希望家人也能增加對佛法的好感,甚至親近佛法,皈依佛教,最好的方式還是在尊重的前提下,改變自己,降服自己的煩惱,更好地與家人相處,在潛移默化中,讓家人覺得原來佛教是這麼好,讓他們從內心對佛教生起敬仰,生起歡喜心。

問:很想要為己謀利,可是與菩提心相違,該怎麼做?

答:為己謀利如果滿足「不侵害一切眾生的利益」這一標準,其實並不會與佛法相違。因為我們本身也是眾生的一員,自利也是利益眾生,而且自利才有基礎去更好地利益眾生。我們可以在自利的基礎上,慢慢培養自己利他的廣大心。

問:對夢想的堅持也是執著心嗎?

答:我們要捨棄的執著心是特指對於妄想煩惱的執著,這種執著是片面而孤立地理解,並固執事物的一種觀念。

有一個詞叫做「擇善固執」,諸佛菩薩就是在救度眾生上特別「執著」,你們可以看到大悲殿的匾額上就寫的「住大慈悲」,如果沒有對理想的堅守、對法的堅守,也就不會有諸佛菩薩,不會有法顯大師、玄奘大師這樣突破萬難捨身求法的修行者了,我們也沒機會聽聞佛法了。所以人要堅持夢想,要有善法欲,不能混淆其中的意義。

問:佛弟子怎麼選擇工作?

答:工作一定要選擇正當行業。工作中能發起利他之心,遵從五戒十善、依法守德,不做傷天害理之事,不做與殺、盜、淫、妄、酒等相關的事業。

問:做了錯事已經改過了,但是還是會有不好的念頭生起,該怎麼做?

答:做錯事,已經改正過了就不要一直念念不忘,該放下還是放下吧。慧能大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都是凡夫,會有不好的念頭生起很正常,重要的是要及時發現自己起念了,覺察它,然後念佛號或者用其他有利的方法去斷除它就可以了。

問:佛教徒可以去教堂、道觀等外道場所嗎?

答:可以。佛弟子可以參觀教堂、道觀,可以聽他們的布道,看他們的彌撒,觀看他們做法事。但是不頂禮、不參拜、不以皈依對待。

相關焦點

  • 來世誰是你的父母和孩子?佛說:且看今生你與這三「人」的相處
    同樣學佛的弟子,也不全是在修解脫,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修來世。今生的修行功德,換取來世的富貴榮華。來世的有無,不好說。若說有來世,畢竟目前還沒有一則權威且詳實的證據能夠證明有人有前世的記憶。坊間市井閒人口中流傳的八卦,街頭末流小報添油加醋的報導,倒是把前世和來世描述的言之鑿鑿。一笑了之,對於此類新聞不可當真。
  • 學佛有什麼用,什麼是佛
    一位「居士」曾擔出如下幾個問題:1.請問老師:「領悟佛真義之後」與「未領悟之前」有什麼區別?比如,我身也的人常問我,你學佛學成了有什麼用?我說當然有用啊,比如減少煩惱,怎麼能說沒用呢?2他們又說,你學佛又沒有多賺錢,沒有更加擴大事業,也沒見你身上發生什麼顯暑變化,你學佛有什麼用?我開玩笑說,當好了臨終還能「預知時至,連自己什麼時間離開這個世界都知道。他們「嗤之以鼻"地笑說,就是能「預知時至」又能如何?還不是得和這個世界「拜拜「?
  • 抖音如果今生不能相愛來世重來是什麼歌 相思成災歌詞完整版
    抖音如果今生不能相愛來世重來是什麼歌 相思成災歌詞完整版時間:2020-04-11 23: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如果今生不能相愛來世重來是什麼歌 相思成災歌詞完整版 抖音上有各種風格的好聽的歌曲,有很動感的歌曲,也有傷感的歌曲,等等。
  • 學佛修行也要靈活運用
    學佛修行也要靈活運用不管你修密,修禪,修淨都是好的,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了八萬四種法是針對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病,根據個人的根器對症下藥,末法眾生業重修淨土是最合適的,但有根器利的同修,他們適合修密,修禪,只要你對所修的有信心,修起來很順就是最好的,佛法是平等的,佛法要精修,專修,要一門深入,常時燻修,要老實,聽話真幹,才能達到終極目標。
  • 學佛必須發大願,不發大願難以成佛
    藥師佛從凡夫眾生發心修行時,那是他的因;最後他成了佛,成就東方琉璃光世界,那是他的果。這個果從那裡來?成佛之果由最初發願的動機而來。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願,總歸一句話,是『令諸有情,所求皆得』,要使所有的眾生所求都能如願。這是當初藥師佛學佛修行的動機。我們也在學佛,發了什麼願?這裡有兩個問題要留意。第一、表面上看起來,藥師佛發願,好像是為了自己,其實不是。
  • 學佛和修行能得到這7種財富,這是最真實的福報
    學佛修行能修到這七種境界,才是最真實的福報時光飛逝,光陰荏苒,每逢年底,都會總結這一年時間裡,收穫了多少知識和財富,有什麼長進、進步。但「幾家歡喜幾家愁」,也總有一些人收穫是不盡如人意的,那也是人之常情。就好比之前我所結識的一些佛學愛好者中,就不乏有人給我反映,說自己學佛修行整整一年了,可在修學的這一年時間裡,總感覺自己並沒有什麼收穫可言。於是,對學佛修行產生了質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夠在修學佛法一事上堅持下去。
  • 佛教:這些修行「弊端」你有麼?學佛是為了指責他人?
    但是對於某些修行人來說,他們根本不去想自己的不足,別人對他們有一點點不好,馬上就不高興,這就是「學佛不修」的結果。修行的人,需要做到徹徹底底認識自己,優點、缺點都要認識到。如果你把讀到每一句佛法,都當成 教育自己的方法來接受,你會進步很大;如果把學到的戒律、道理都當成衡量 他人的標準,還不如不學佛!!「有些人學佛而成就,有些人學佛而墮落」並不是說我們一學佛,就一切搞定了,保證沒有問題了。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三世的因果只有佛能夠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就是最高的,佛法是最偉大的。信佛就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學佛就一定要修習《因果不虛》的這一個最基礎的修法。一切其實都是因緣和果報,其實都是自己造出來的,還有什麼是想不開、想不通的嗎?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它的因緣,因緣成熟了,就自然有它必然要感受的果報,那還有什麼樣的可以貪念?有什麼可以執著的呢?
  • 發願對修行人的影響?
    『學佛之本,立願為先』,在修學佛法中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決於願力的大小。如果學佛是為求得家庭美滿、事業有成,那麼最後學佛的成就最多也就得到這些。如果學佛做好事是為了能夠下輩子享福,所種的因只能為來世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並不能擺脫六道輪迴的痛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之所以能夠成就道果,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弘深的大願。
  • 今生欠你一筆沒有承諾的債,來世做你齊眉的劉海,長了修,亂了剪
    導語:今生欠你一筆沒有承諾的債,來世做你齊眉的劉海,長了修,亂了剪,從黑到白, 聽一場雨,雨碎江南,看一場雪,雪漫西山,吹一場風,風吹河畔。敬你來日深愛執手有歸期,我乾杯,你隨意。今生欠你一筆沒有承諾的債,來世做你齊眉的劉海,今生欠你的一切,下輩子來還,這輩子的諾言是對你的虧欠,下輩子一定為你實現。我對天祈求,讓你看到我愛你是今生唯一的期待,我站在原地, 去承受著,愛情由心不由人。
  • 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
    這一世善,來世不善,不是真善;來世善,後世不善,也不是真善;今世不善,來世、後世善,這是真善。所以真正孝順,要勸父母念佛。有人說:「我勸父母念佛,他們不相信。」你要把他們不相信的原因找出來,把不信的原因消除,他們就相信了。家人一定要和睦,這就是佛法。學佛學到一家不太平,是錯的。家人為什麼反對你學佛?這裡一定有道理,是你自己學錯了,你並沒有依照佛法去做。
  • 佛教:學佛後,有這四種改變的人,才會變得有福氣
    世間莫若修行好,世上無如吃飯難,一個人有緣接觸到佛法,能夠對佛法深信不疑,就是過去生種下了善根,與佛結了緣,今生能夠繼續修行佛法,就是自己的福氣。學佛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生起正信,通過「聞思修」,達到「信願行」,學佛是一個不斷改變自己,修正自己的過程,修行,修的是自己的行為,所以學佛的人最後只有一條路子可走,那就是「行願」,犧牲自己,利益天下眾生,擔起天下眾生的苦難。
  • 【蓮悟人生】紅塵中修行——如何處理學佛與世間法
    ,會有一些錯誤的認知,那就是以為學佛是出世間法,生活是世間法;學佛首先要放下執著、執念、要有出離心。這些年遇到很多自稱走在修行路上的朋友,辭了工作,離了婚,家裡爭吵不斷。我自己做了些小小總結,不一定全面哦:判斷一個人修行有沒有修偏,可以三個方面看:1、她修行之後有沒有更加健康了?
  • 信佛、學佛、念佛、修佛,你在哪一層?
    信佛無論你信不信佛,佛都在那裡;無論你修不修,總有人能脫凡成聖。佛不是讓人來信的,讓人來信,搞個人崇拜那就是迷信。佛言:人有二十難。因此很多人難以生信,在兩可之間,不能學佛修行,勉為其難。無論你信與不信,佛都在那裡學佛信佛以後,就要學佛修行,大乘佛法修行菩薩六波羅蜜,以布施波羅蜜為首。
  • 如果今生不能相愛來世重來是什麼歌,相思成災原唱是誰
    「如果今生不能相愛來世重來,我會站在海角天涯等待……」最近這句歌詞很多人在找,因為很多小夥伴在抖音製作影視剪輯是拿這首歌來當背景音樂。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這首歌的歌名叫什麼,原唱是誰。如果今生不能相愛來世重來是什麼歌,原唱是誰歌曲名稱:相思成災原唱:鄭亦辰歌手介紹:鄭亦辰,出生於中國,漢族,中國內地音樂人、歌手。
  • 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行』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行是指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有了錯誤,要把錯誤修正過來,這才叫修行。我們要問,我們念這句佛號,這些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有沒有修正過來?我們每天讀經,《無量壽經》念了一遍、二遍,有人念十遍、八遍,對於那個「行」有沒有修正過來?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念佛讀經,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善」,只口善而已!除口善之外,什麼好處你也沒得到。
  • 朗誦:最美的不是來世,而是今生!
    朗誦:最美的不是來世,而是今生!究竟什麼是來世,真的有來世嗎? 其實,所謂的來世,不是過人們心中的遐想,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辭。
  • 如何修行?其前提有兩個,真懂的話,就可以修了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的修行是講究實證的,甚至可以說,實證才是佛教修行的核心,這或許就是佛教跟其它宗教最大的區別。佛像因為大部分的宗教更關注的是信仰,而不是實證實修。那麼,學佛之人,如何修行呢?其實佛教的修行,其前提有兩個兩個容,真懂的話,就可以修了。一、修行的目的也就是說,佛教修行到底是為了什麼?答案是:離苦得樂!
  • 阿旺上師:「有求必應」未必,「有修必應」這是肯定的
    那麼大家一定要用次第來修行,才能夠成就。沒有次第有沒有作用?有作用但不能成就。念經沒有次第,你念不好;學習沒有次第,你學不好;修行沒有次第,你修不好;所以次第很重要。那麼現在很多師父都看到漢地很多人慾望很大,所以他們在弘法的時候,只是結一個法緣,給他心裡種一個解脫的種子,等到這個解脫的種子在來世或者是來來世發芽結果。藏地的這些老百姓,雖然心裡有追求財富的欲望,但是行為上真正求財的幾乎看不到,拜財神的也很少,他們大部分從學佛開始求的就是解脫。
  • 學佛要「如法」,要智慧的修行,得而無得,無得而得
    我們學佛要有目標,要有基礎,要知道怎樣去修行才行,不然的話無疑於瞎子摸象,實無所得。道,只要一個,悟,亦無兩個,眾生悟道,與佛無異,如何能悟道呢?先要清楚何為道?道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非一切法,清淨本然周遍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