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報導應用Citizen涉足新冠追蹤領域惹爭議:恐侵犯隱私

2020-12-15 cnBeta

據外媒報導,Citizen--一款可以讓用戶看到自己所在社區未經證實的犯罪報告的應用--經常被用來宣傳虛假新聞。這裡不妨通過一條假新聞來感受下:據報導,一隻老虎在曼哈頓走失,結果發現它變成了一隻浣熊。現在,該公司希望通過其這款應用來幫助各城市追蹤新冠肺炎病例。

當地時間周三,洛杉磯表示,他們正在跟Citizen合作開發其聯繫人追蹤應用SafePass。這款應用於今年8月發布,它可以作為一個數字通行證來記錄用戶的症狀和位置。其使用藍牙和GPS來跟蹤用戶跟使用該應用的其他人的互動情況。

如果用戶後來接觸的人中有檢測出新冠病毒並在應用上做出標記,那麼該應用將會通知該名用戶並提供病毒感染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的詳細信息。

包括市長Eric Garcetti和公共衛生主任Barbara Ferrer在內的官員們鼓勵該地區的1000萬名居民下載這款應用。然而倡導者們警告稱,SafePass的定位跟蹤功能存在隱私風險。

對於隱私問題,市長辦公室沒有對置評請求做出回應。

公共安全專家和立法者批評Citizen在社區引發恐慌、指責該應用在整體犯罪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的情況下讓人們被犯罪警報淹沒。現在,這家公司又開始轉向公共衛生領域,這顯然會引發人們的警覺,即它可能會將這種做法帶入到全球大流行預防工作中。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侵蝕了許多隱私保護,不少公司使用監控軟體來監控社交距離,數據經紀人則使用位置數據來監控人們的行動。

接觸者聯繫人追蹤應用也有其自己的隱私問題,因為它們基本上要求人們隨時通過應用分享自己的行蹤。這些應用的工作原理是,如果用戶身邊有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人那麼應用會根據他們的位置歷史通知他們。

接觸者追蹤被認為是限制這種傳染病傳播的有效工具,但人們仍然擔心在應用中收集的數據將如何得到保護的問題。

對此,今年7月,美立法者推動了一項隱私法案,將聯繫人追蹤數據限制為僅用於健康目的,從而阻止執法機構或營利性公司使用這些數據。

Citizen CEO Andrew Frame表示,該公司致力於維護其接觸者追蹤應用的隱私,「我們創建了SafePass以幫助減緩病毒的傳播並為人們提供通過集體行動包括分享信息來保護自己和社區的安全的必要工具。」

相關焦點

  • 蘋果等巨頭涉足隱私應用 Snapchat何去何從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福布斯》網站6月4日報導,隨著人們對隱私越來越重視,除了包括Snapchat在內的一些新興公司開發創新性手機應用程式自動刪除用戶信息之外,美國一些科技巨頭,臉譜、蘋果、和谷歌也在嘗試涉足這一日漸繁榮的新領域。
  • 蘋果發出警告:明年起可能刪除未經允許跟蹤用戶隱私的應用程式
    來源:新浪科技據報導,蘋果高管警告稱,從2021年開始,蘋果可能會刪除未經允許跟蹤用戶的應用程式。此舉有望提高iPhone用戶的隱私,但可能會動搖應用程式廣告行業。蘋果想給開發者更多時間調整App,解決隱私問題。蘋果威脅稱,如果App拒絕支持這項新功能,蘋果將會從App Store刪除應用程式。一些科技公司和廣告主批評了蘋果的新功能,認為它會傷害小開發商,比如遊戲公司。蘋果軟體工程資深副總裁克雷格·費德裡吉 (Craig Federighi)認為,用戶應該有權知道自己是否被追蹤。
  • 坐地鐵時千萬別打開這些軟體,恐有隱私洩露風險
    日期,上海地鐵官方APP做出回應↓↓↓有問題我們馬上改,但是因為假李逵惹乘客生氣埋怨,那就太冤枉了!其實,這些乘客下載的根本就不是「Metro大都會」,而是山寨版!一個假APP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上當?為此,上海地鐵官方微博發布提醒:除Metro大都會外,各大應用商店中其他任何以「大都會」「Metro」為名稱、圖標或宣傳語的App均非我司運營的官方應用產品,也未獲得申通地鐵授權,廣大用戶一定要嚴格核實,避免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及個人敏感信息洩露。
  • 尋得防疫與隱私最優解?德國牽頭、歐洲多國研發接觸者追蹤App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在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取得一些防疫成效之後,歐洲各國也在考慮利用App追蹤感染源阻止病毒蔓延,但如何兼顧隱私保護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問題。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4月1日,由歐洲8國130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公益團隊正式對外表示,正在研發一款可追蹤密切接觸者的智慧型手機App。
  • 防疫成歐美「隱私保護轉折點」? 美學者:需找到兩全其美辦法
    德新社在報導該消息時感嘆:「這是出人意料的結果!」德國衛生部長認為,「德國新冠警報App比歐盟其他國家的類似應用都要更普及」。據德媒報導,該應用第一天下載量就達到了650萬人次。《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款App在蘋果商店的評分達到4.7分,許多德國用戶認為「很有創意,又方便又實用」。該App可通過藍牙功能,定位兩米內的其他用戶,通過交換代碼的方式,匿名記錄14天內的「密切接觸者」。
  • ACLU指控洛杉磯交通部電動滑板車追蹤系統侵犯用戶隱私
    據外媒報導,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於當地時間周一起訴洛杉磯,指控該市要求電動滑板車租賃公司提供匿名實時位置數據。該聯盟在一份聲明中說道:「租賃一輛電動滑板車不應該給政府追蹤你的每一個動作的權利--你從哪裡開始、在哪裡結束以及所有的停止、穿行和轉彎。」除了ACLU,電子前沿基金會(EFF)和Greenberg Glusker Fields Claman & Machtinger LLP律師事務所也參與了該訴訟。
  • 「看」臉時代 人臉識別應用引來爭議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看」臉時代,人臉識別應用引來爭議 人臉識別廣泛應用到支付、娛樂、教育等領域,有人感嘆科技的進步,也有人質疑「我的臉到底屬於誰」。人臉,承載了重要的身份信息,而在技術面前,人臉正成為辨認個體身份的「重要數據」。
  • 高校教室人臉識別惹爭議!教育部回應:慎用!
    然而最近,一些高校卻因為採集學生個人信息的情況引發爭議。對此,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作出回應。教育部司長:希望學校慎重使用這些技術針對AI進校園,生物識別技術在校園逐步開始應用的現象,9月5日,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對於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我們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現在我們希望學校非常慎重地使用這些技術軟體。」
  • EFF稱Facebook針對蘋果新追蹤隱私措施的批評是荒謬的
    據外媒報導,在電子前沿基金會(EFF)看來,Facebook最近針對蘋果即將推出的追蹤隱私措施的批評是「荒唐可笑的」。EFF是一個在數字世界中捍衛公民自由的非營利組織。EFF指出,Facebook已經圍繞追蹤用戶所做一切的概念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從明年年初開始,iPhone和iPad應用的開發人員將需要獲得用戶的許可才能追蹤他們在其他公司所有的應用和網站上的活動以達到個性化廣告的目的。具體來說,當用戶在iOS 14和iPadOS 14上打開應用時會出現一個允許或拒絕跟蹤的提示。
  • 法國啟動接觸者追蹤應用開發:Orange等9家公司加盟
    北京時間4月28日下午消息(蔣均牧)Orange加入了一個由法國政府支持的研發項目,通過將各國的參與者聯合起來以構建一個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Orang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將與包括諾基亞前健康部門Withings在內的8家公共和私營公司合作,組成政府的「StopCovid」項目,以開發並交付該應用程式。這9家公司將根據各自的專業領域提供支持,Orange負責應用程式分發和互操作性。
  • 蘋果谷歌聯手 「美版健康碼」難逃隱私保護爭議
    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 湯藝甜)當地時間4月10日,蘋果和谷歌宣布,將利用現有的手機藍牙技術,開發一項用於追蹤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功能。根據計劃,該功能將在未來幾個月被整合進蘋果和安卓的作業系統,且彼此打通。全球數十億智慧型手機用戶可以選擇是否啟用這項功能。
  • 谷歌:首批帶有隱私標籤的iOS應用會在本周更新
    針對外界通過不更新 iOS 應用來規避蘋果「營養標籤」隱私公示的質疑,谷歌本周二回應稱目前應用正在更新中,首批帶有隱私標籤的應用計劃在本周內更新。
  • iOS 14.4測試版開啟隱私追蹤彈窗:已有APP「中招」
    蘋果要對那些隱私跟蹤App說No了,這勢必會動了一大波開發商的奶酪,不過不做調整的話,就要被排擠出去。據外媒報導稱,在上周發布的的iOS 14.4首個測試版中,用戶允許或拒絕追蹤的提示已經開始出現。
  • 谷歌回應質疑:首批帶有隱私標籤的iOS應用會在本周更新
    針對外界通過不更新 iOS 應用來規避蘋果「營養標籤」隱私公示的質疑,谷歌本周二回應稱目前應用正在更新中,首批帶有隱私標籤的應用計劃在本周內更新。援引外媒 Fast Company 報導,谷歌15款熱門應用的代表性應用均顯示最後一次更新發生在12月7日或之前。
  • 新加坡科技局如何創新性的利用手機應用「合力追蹤 TraceTogether...
    因此,在接下來的若干時日中,可以預見新加坡的確診數還將繼續攀升,日增兩位數可能會是常態;而且,衛生部目前似乎還是要堅持將耗費大量人力的接觸追蹤堅持下去。為方便衛生部落實接觸最終,新加坡科技局於昨天推出了新的手機應用:TraceTogether 合力追蹤。
  • 蘋果推App Store隱私新規 用戶可查看數據是否被追蹤
    【CNMO新聞】12月15日,App Store正式上線隱私信息功能。根據官方描述的信息來看,開發者向App Store提交應用或更新時,須自行報告如何使用用戶的數據,例如使用情況、聯繫信息或位置等,並報告這些數據是否會被用於跟蹤。
  • 明年起不符合隱私要求的App將從應用商店移除
    記者 | 姜菁玲 據CNBC報導 ,12月8日,蘋果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在歐洲數據保護及隱私會議上發言時表示,從2021年年初開始,蘋果對Iphone系統操作的更新中,應用程式必須通過彈窗請求訪問用戶的廣告商標識符IDFA。
  • Android 10之後,國產應用這樣對你進行廣告追蹤
    上面這些情況都是廣告追蹤的實際呈現效果。儘管對用戶隱私和廣告追蹤數據的尊重已經成為了近年 iOS 和 Android 系統功能更新中的重要一環,在 Google 缺席、魚龍混雜的國內 Android 生態中,通過各種廣告追蹤手段獲取個人隱私依然似探囊取物。
  • 網上侵犯隱私頻繁 遊戲豈能「瘋狂來往」
    這款將「你來比劃我來猜」搬到手機平臺的應用,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大量視頻上傳到了其在某視頻網站開設的官方帳號上,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由於這款應用多分享於情侶、家人等熟人關係圈,用戶在穿著上都很隨意,其中更不乏一些暴露、私密的視頻內容。據了解,至少有超過35000個遊戲玩家的視頻「被上傳」,在視頻被刪除前,累計播放總量已經超過了300萬次。
  • iOS 14隱私保護再升級 一鍵限制APP追蹤用戶信息
    中關村在線消息:蘋果新一代手機作業系統iOS 14已正式公布,擁有小組件、App資源庫等新功能,同時在隱私方面也有不小的升級。手機有一個被稱為「IDFA」的設備編號,廣告方藉此識別用戶並定向推送信息,在iOS 14中,APP首次申請讀取IDFA編碼時,用戶可以選擇「允許追蹤」或「禁止追蹤」,用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讓APP追蹤自己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