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不會犯一個愚蠢的錯誤,你會嗎?這個愚蠢的錯誤,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以下分享的兩個故事告訴你:做人,永遠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故事一
兩個和尚外出化緣,碰到一個美貌婦人要過河,河水不深,可以涉水而過,但河水喘急,對婦人而言,還是有很大危險的,一個不小心,很可能被河水衝走。其中一個和尚看到這種情景,果斷地背起婦人過河,把她放到了對岸安全的地方。
第二個和尚對此很是不解,問道:「我們佛家講究不近女色,你怎麼能這麼做呢?」第一個和尚微笑著回答:「我一過河就已經把她放下來了,怎麼你現在還在背著她呢?」
的確,按照佛家的清規戒律,做和尚就不能近女色,第一個和尚看上去觸犯了色戒,犯了一個大錯誤,但對他來說,眼裡根本沒有男女之分,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此,他能坦然面對,而第二個和尚,卻因為師兄犯戒的「錯誤」耿耿於懷,這就是典型的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故事二
北宋時期,名臣範仲淹的兒子範忠宣,有一次為門人送行,專門邀請了大名鼎鼎的「二程」(程顥、程頤)前來參加。按照當時的文人的習俗,範忠宣還請了諸多歌妓前來陪酒唱曲,以示風雅。
看到有歌妓作陪,哥哥程顥雖然心生反感,但向來寬厚的他並沒有表示什麼,可弟弟程頤卻不能忍,當即離席,找了個藉口對範忠宣說:「很抱歉,小弟家中有一件急事要辦,怒不能奉陪!」說完不等範忠宣答話,轉身就走,而哥哥程顥則留了下來。
等到哥哥回來後,程頤立馬質問哥哥說:「這些人都是國之棟梁,身負重任,可卻狎妓作樂,實在太有傷風化,我們應該不恥與之為伍啊。」程顥自然也反對這種事情,不過心中自有主見,他勸弟弟說:「你啊,我與他們飲酒,坐中雖有歌妓,心中卻無歌妓;你為人如此嚴苛,固然是對的,但卻不能算是悟道了啊!」聽了哥哥的話,程頤也覺得自己遠不如哥哥的心量大。
在這個故事中,程頤就是拿被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和你有一樣的思維方法與做事方式,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夠按照你的想法去發生和發展,如果你總是對別人的錯誤耿耿於懷,那麼,在不能容忍別人錯誤的同時,也是在折磨自己。其實,別人的錯誤永遠都是別人的,你只需要按照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觀和思維邏輯去努力做人,那也就夠了。
總之,真正聰明的人,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時,往往只是一笑而過,而斤斤計較的愚蠢之人,偏偏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對別人各種看不慣,總希望別人一切都按自己的想法來,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白費功夫,不但會損害自己的人際關係,也是時間上的浪費。你自己都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去做,何必要糾纏於別人的錯誤呢?(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