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天地|郭沫若的《女神》: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2020-12-22 宇宙纖塵

1976年10月,正是金秋時節,正當全國人民慶祝粉碎「四人幫」的時候,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用豫劇唱腔演唱的《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在電視臺、廣播電臺播出,由此,我知道了詞作者郭沫若。1977年夏季,我二舅出差到南昌鋼鐵廠,給我們帶來了一本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我認真地通讀了這本書,深深地為作者的考據能力所折服,他得讀多少書才能寫出這樣一本功力如此深厚的著作呀。我慢慢的對郭沫若有了濃厚的興趣,在廠圖書館借到了他的自傳《洪波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批郭沫若創作的歷史劇陸續上演,《蔡文姬》《武則天》《虎符》等,特別是香港拍攝的電影《屈原》更是郭沫若經典歷史劇中的經典,《屈原》劇本中《雷電頌》是一段結構嚴謹的散文詩,真真的是氣勢磅礴!「雷!你那轟隆隆的,是你車輪子滾動的聲音?」「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鮑方扮演的屈原在電影中完美演繹了《雷電頌》的片段,波瀾壯闊,撼動人心,可謂全劇的靈魂,聽著令人心潮澎湃。父親告訴我,諸如《蔡文姬》《武則天》這樣的劇目,其實都是郭沫若在為曹操、武則天翻案。我參加工作後,在1989年曾被下派到江永縣城關鎮掛職鍛鍊一年,有幸購得《郭沫若全集·歷史編》一二三四卷,陸陸續續閱讀了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十批判書》《奴隸時代》《青銅時代》《甲申三百年祭》等著作。對郭沫若的才氣真是由衷地佩服。郭沫若雖然是一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並且在歷史學界和考古學界頗負盛名,但是,郭沫若在文學領域的貢獻一點也不比他在歷史和考古領域差,除了他的歷史劇外,他對中國新詩的貢獻猶為巨大。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27歲的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岡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浴海》《匪徒頌》《女神之再生》《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偉大詩篇,可以說郭沫若是以「詩人」的身份闖進中國新文學文壇的,走進人們的視野,這些詩歌在形式上,已經徹底突破了舊詩的束縛,創造出了雄渾奔放的自由詩體,這些詩歌的出現,結束了胡適們的嘗試期,為「五四」以後中國新詩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天地,使得中國新詩徹底擺脫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羈絆。

我的《女神》

1921年,郭沫若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新詩集《女神》,《女神》將此前郭沫若所寫的新詩結集出版,這些新詩洋溢著浪漫主義的青春氣息,堪稱為新詩革命的先行和裡程碑式的作品,無論是詩體本身還是形式,都已經遠遠超越了胡適的《嘗試集》。《女神》可以說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此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舉改變了中國新詩在中國文壇被視為幼稚的地位,郭沫若也一時聲名鵲起,儼然成為當時影響力最大的詩人。唐弢在《中國文學史》中是這樣評論郭沫若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詩集,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新詩集,儘管在《女神》出版以前已經有新詩集出現,但真正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為中國現代詩歌開拓一個新天地的,除《女神》外,在當時沒有第二部。郭沫若實在是中國的第一個新詩人,《女神》實在是中國的第一部新詩集。」

《女神》除序詩外,共56首詩,分為三輯,第一輯有3首詩,《女神之再生》《湘纍》《棠棣之花》,第二輯有30首詩,其中《鳳凰涅槃》《天狗》《爐中煤》《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地球,我的母親》《匪徒頌》則是《女神》的精華,第三輯有23首詩,其中《司健康的女神》《新月與白雲》等也是膾炙人口的篇章。《女神》中的許多詩篇都運用了中國古代神話題材,部分詩篇還以詩劇體裁來表現,詩篇更是使用象徵手法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比如《女神之再生》以不周山的神話故事為底本,描繪了共工與顓頊之間的戰爭,同為浪漫主義的詩人毛澤東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也引用了這個《列子》中的神話故事,「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郭沫若用這個故事來象徵著當時中國的南北軍閥混戰。郭沫若對此曾言:「共工象徵南方、顓頊象徵北方,想在這兩者之外建設一個第三中國——美的中國。」但是,郭沫若「只是朦朧地反對舊社會,想建立一個新社會。那新社會是怎樣的,該怎樣來建立,都很朦朧。」因此,在詩篇中,補天的女神號召「我們要去創造個新鮮的太陽」,在劇末,舞臺監督(其實是郭氏自比)出來對觀眾說:「君,你們要望新生的太陽出現嗎?還請去自行創造來!」這種對理想的憧憬,對光明的追求,給了那個時代廣大青年——五四青年以精神力量的鼓舞,一時洛陽紙貴。

郭沫若全集文學編
《郭沫若全集》書影

《天狗》激情如閃電驚雷,火山噴發,風格強悍、狂暴而緊張,情感熾烈,詩人在詩中自稱「我是一條天狗呀!」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和宇宙,於是「我便是我了!」個性得到充分解放,是詩人在五四精神映照下對個性解放的禮讚,天狗吞去了全宇宙,從而便有了無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廟底Energy的總量!」才能「我飛奔,我狂叫,我燃燒……。」釋放出豪邁的氣概如狂嘯的颶風、奔騰的激流。詩人以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天上破壞者的形象——天狗來表現他對舊世界的反叛和破壞情緒,這種情緒體現了五四時期青春的氣息,這股氣息衝缺封建傳統的桎梏,迎接著青春的中國。正如有論者認為,這灼人的詩句就像喧囂著的熱浪,轟鳴著狂飆突進的五四時代的最強音。

《鳳凰涅槃》是郭沫若最具代表性的詩作,全詩詩句參差不齊,長短並用,長籲短唱,節奏強烈,氣氛悲壯,歌頌鳳凰的浴火重生。赴火之前,呼號著,「生在這樣個陰穢的世界當中/便是把金剛石的報導也會生鏽」,這是何等的悲哀;凰嘆息著,「我們年青時候的新鮮哪兒去了/我們年青時候的甘美哪兒去了?」這是何等的無奈,是對腐朽的舊世界極真切而又悲切的怒號。在歡呼鳳凰更生時,鳳凰和鳴,「我們新鮮,我們淨朗/我們華美,我們芬芳」「我們生動,我們自由/我們雄渾,我們悠久」,這種歡唱體現了對新生的歡欣。鳳凰的浴火,當然是詩人對舊世界徹底決絕的行動,也是五四青年對舊傳統叛逆的強烈宣洩。《浴海》呼籲,「趁著我們的血液還在潮 /趁著我們的心火還在燒」「新社會的改造/全賴吾曹!」這是五四青年的自我形象,他們追求個性的解放,並且將個性的解放與社會、民族、國家的改造融為一體,誰贏得五四青年,誰就將獲得中國的未來。

郭沫若從「無數的白雲正在空中怒湧」切入,感慨著「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或許詩人從來沒見到過北冰洋,但是他卻感覺到自己似乎是《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他放號「啊啊!力喲!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而這「力」在詩人看來,它就是不斷毀壞和不斷創造萬物萬事的自然法則,他要用這「力」去「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詩人筆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擬人化,詩歌是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謳歌,它的意境是如此的柔情如清風明月,涓涓流泉,又是如此的澎湃如滾滾洪濤,洶湧起伏,表達了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綿綿情意。

《女神》中眾多的詩篇一唱三嘆,絕對踐行了郭沫若自己關於「絕端的自由,絕端的自主」詩歌創作的主張,這些詩篇從不追求任何格律,完全是感情馳騁,自然流露,自然而然地形成詩的韻律。這些詩歌象徵主義色彩十分深厚,詩人往往藉助山嶽海洋、日月星辰、風雲雷電等各種自然形象和中國古典神話來寄託並且淋漓盡致地抒發心中的感情,這是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主要特徵。有論者評論稱,郭沫若的《女神》有惠特曼式的「雄而不麗」的風格,想像新奇,語言粗獷,氣勢磅礴,聲調激越,筆調恣肆,是一種壯美的男性陽剛之美。由於郭沫若在日本留學,多少受到日本詩歌的影響,又恰逢當時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作風靡日本,因此,在郭沫若的詩作中也多少有某些泰戈爾的痕跡。

《女神》的出版改變了中國新詩的歷史坐標系。鬱達夫的《女神》出版一年後曾撰文指出,中國新詩「完全脫離舊詩的羈絆自《女神》始」,這一點「我想誰也應該承認的」。聞一多更是在兩年後《<女神>之時代精神》中指出,「若講新詩,郭沫若君的詩才配稱新詩呢,不獨藝術上他的作品與舊詩詞相去最遠,最要緊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時代的精神——二十世紀底時代精神。」郭沫若的《女神》在情感強度、語言形式、精神氣質方面滿足了五四青年們的期待,使新詩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因而被看著是真正新詩的起點也就不奇怪了。胡適和郭沫若的中國新詩發展的歷程中,兩者的作用都不能忽視,一個具有開端性質價值,一個則是新詩體制的建立,中國現代文學的建構也就以此開始,這就是《女神》的文學史地位。雖然後來郭沫若還出版過《星空》《前茅》等詩集,但是這些詩已經沒有了《女神》那種巨大的震撼力。三十年代以後,郭沫若也基本上遠離了詩壇,偶有詩作也已經是復古的舊體詩詞了,見毛主席與郭氏唱和的詩詞。

郭沫若一直是我十分敬仰的大學者,他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史學史、考古學史上無法迴避的人物,這種崇高地位當然是由他在這些領域中突出的貢獻所決定的,像他這樣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學者,不僅二十世紀中國史上沒有幾人,就是二十世紀以前亦不多見,胡適除了在文學、哲學上的某些開創性成就外,還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學術成就可以和郭沫若相比的。他的觀點或許可以商榷,正如毛主席寫給郭沫若的詩「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所說的一樣,但是,他的成就是少有人能夠企及的。郭沫若與魯迅一直被我黨譽為左翼作家的兩大旗幟,有位偉人曾這樣評價兩人,「魯迅自稱是革命軍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隊伍中人。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導師,郭沫若便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如果是將沒有路的路開闢出來的先鋒,郭沫若便是帶著大家一道前進的嚮導。」行文至此,我知道肯定會有些人在留言中拿所謂「才子加流氓」來說事,甚至說他沒有風骨。某些人對郭沫若的所謂「反思」,其實不過是因為郭沫若的左翼色彩,不過是他們著揮舞項莊手中劍而已。聞一多說得好,如果郭沫若「說了十句,只有三句對了,那七句錯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辯證,那說對了三句,就為同時代和以後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因為在聞一多看來,五四時期的青年「心裡只塞滿了叫不出的苦,喊不盡的哀。他們的心也快塞破了。忽地一個人用海濤的音調,雷霆的聲響替他們全盤唱出來了,這個人便是郭沫若。

相關焦點

  • 郭沫若這首詩風靡百年,專家:藝術的力量,學生:無法理解它的美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筆者覺得現代詩中,最難教的就是郭沫若先生的詩詞作品。作為新詩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先生的詩詞作品一直備受近名家們推崇,特別是他的經典詩集《女神》,更是被捧上神壇多年。然而,對於他的很多詩作,一般人卻並不完全能理解。
  • 郭沫若:中國的惠特曼
    在閱讀了惠特曼的詩歌之後,郭沫若徹底地為惠特曼雄渾、豪放、宏朗的調子所激蕩,他拋卻詩歌外在的形式,依據自身內在的情感節奏創造全新自然的詩歌韻律。例如詩歌《地球,我的母親!》中採用迴環、反覆的手法,在每一節的開頭都重複「地球,我的母親!」以對地球進行讚美,這不僅與詩歌題目呼應,還造成了詠嘆的效果,呼籲人類熱愛自然、熱愛地球。這與惠特曼的詩歌風格以及所倡導的詩歌主題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郭沫若與他的《女神》:狂飆突進的精神覺醒,是從心底發出的吶喊
    ——郭沫若郭沫若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代詩風,他的《女神》是現代詩歌的奠基之作,是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高峰。本文將對於郭沫若的生平進行簡單的介紹,並對他的作品《女神》在藝術及其基本特點、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對《女神》創作的背景與相對應的時代意義和影響來表現作者的心理、成就和極力想要表達的深刻內容以及《女神》這部代表新詩第一塊豐碑的作品對於時代歷史的意義等。
  • 郭沫若自比大文豪蘇東坡,寫下一首《水調歌頭》,讀罷高下立判
    郭沫若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他以現代詩《女神》在當代文壇上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大拿」地位。我們許多人小時候都在課本上學習過他的現代詩,但是很少有人見過他創作古詩詞。
  • 回到1921再讀郭沫若的《女神》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總能量」這是出自郭沫若先生1921年發表的新詩集《女神》的一句詩。或許有很多現代的我們都無法欣賞這類型的詩,甚至有人諷刺地評價道:「根本算不上詩。」因為這個評價,我特意上網搜了一下詩是什麼。
  • 郭沫若「不堪」的生活,與他的三任妻子和十一個子女
    郭沫若的夫人們郭沫若的第一位妻子叫張瓊華,是一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所以郭沫若不喜歡她,結婚時彼此沒有感情是第一點,其次是郭沫若喜歡長得漂亮的女子,顯然這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張瓊華,並不是郭沫若喜歡的類型。
  • 郭沫若的2個字拍出1610萬,憑什麼?專家研究:確實值這價
    而近代的書法家郭沫若,竟然曾經有一幅兩個字的書法,在拍賣會上拍出1610萬元的天價,憑什麼他的書法這麼值錢呢? 郭沫若生於1892年,作為出生在那樣一個多災多難時代的人,郭沫若受到五四運動的英雄,和其他青年一樣,加入了救國圖存的運動當中去。
  • 沈從文直言郭沫若的小說太失敗,18年後,對方的報復行為讓他絕望
    郭沫若是近代最具有浪漫主義的詩人和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名作詩集《女神》不僅是現代新詩的奠基之作,更開「一代詩風」;而沈從文這位從純樸湘西中走出來的淡泊才子,更是把畢生精力投入在「呈現人性的善與美」上,為後世留下了溫暖詩意的田園讚歌。
  • 郭沫若第三任老婆何許人也?硬是牽制住了他,一生幸福
    升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之後,經人介紹,她認識了郭沫若。大家一起商量抗日對策,閒暇時光則在租界中散步逛街。可以說,她們的日子過得快活而又無聊。不久後,郭沫若調到了聖約翰大學任教。他回國已經有12年了,卻始終單身。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男人,女學生們自然會被迷倒。在他的身邊,少女於立群就是最忠實的粉絲。在三尺講臺上,郭沫若風度翩翩。
  •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為其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張老照片,不久後便含淚自盡
    為了與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斷絕了與家族的關係,而郭沫若當時還是一名學生,因此兩人都稱不上收入豐厚。在艱苦的生活環境裡,佐藤富子無怨無悔,她辛勤持家,參加工作,甚至還為郭沫若生下了五個孩子。直到1934年,兩人屬實過著互相恩愛的幸福日子,雖然很苦,但是一切都值得。
  • 【蒲江文博】魏了翁「立其大本」的文藝創作論
    理學家向來推崇先立大本的思想,如朱熹講「為學須先立大本」,在給張栻信中亦云,「熹常謂天下萬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處。所謂大根本者,固無出於人主之心術,而所謂要切處者,則必大本既立然後可推而見也。」對於文藝而言,朱熹強調「文從道中流出」的觀點,主張「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惟其根本乎道,所以發之為文,皆道也。」朱熹所言之本雖也以正心誠意為宗旨,但更多傾向於道問學,以義理涵養為途徑。
  • 郭沫若邀請溥儀當助手,溥儀笑著回了5個字,郭沫若聽後尷尬了
    郭沫若在研究清史時曾經找上正在改造的溥儀,邀請他和自己一起做翻譯滿文的工作,但卻被溥儀拒絕了。溥儀拒絕的原因很簡單,面對郭沫若的熱情,他只是笑了笑,說:「我不會滿文。」郭沫若聽到後不可置信地愣了一會兒,看溥儀態度堅決,才最終尷尬離去。按理說,作為曾經的清帝,溥儀是一定學過滿文的,但他在公開場合卻從未用過滿語。
  • 1978年郭沫若去世,妻子整理遺物看到老照片,才發現其多年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郭沫若的情史,總是讓人想起了一個話題,1916年,郭沫若與東京某醫院的護士佐藤富子相識並相愛,兩人走進婚姻殿堂。因為父母反對這樁婚事,佐藤富子與父母斷絕了關係,並先後為郭沫若生了幾個孩子,從1916年到1937年,兩人相伴21年,直到1937年,郭沫若仍不離不棄,直到1948年,郭沫若才勞苦功高,千裡昭昭來到中國尋找丈夫。這時,她才發現,早在1938年,郭沫若與於立群結為一體。
  • 溥儀落難時,郭沫若力邀其當助理,他淡淡回5字讓郭沫若悻悻而去
    民國時期,「大師」層出不窮,其中就有一位燁燁生輝的明星,他就是郭沫若。建國以後,堅定站在革命戰線的郭沫若先生決心細細研究中國古往今來的歷史,試圖以史為鑑,為新中國的建設找到可以作為參考的經驗。就像是想睡覺遇到了枕頭,郭沫若親自去拜訪了溥儀,向溥儀提出了邀請,溥儀在一瞬間失去了表情,他淡淡地回了5個字:「我不懂滿文。」郭沫若很尷尬,感覺下不來臺,只得悻悻離去。後來這件事情一傳十十傳百,人民議論紛紛,堂堂大清王朝皇帝,怎麼可能不會自家的母語呢?所以很多人認為溥儀在撒謊,不想給郭沫若面子。
  • 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調整網上放號時間
    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調整網上放號時間 2020-03-27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藝女神」凱拉·奈特莉
    從《傲慢與偏見》中聰穎可愛的伊莉莎白,到《贖罪》中尖酸刻薄的貴族小姐塞西莉亞,從《愛的邊緣》中風情的女歌手維拉,到《公爵夫人》中揮霍無度、敢愛敢恨的公爵夫人喬治安娜,從《末日情緣》中熱情開朗的潘妮,到《安娜·卡列尼娜》中風情萬種的美麗貴婦安娜·卡列尼娜,凱拉·奈特莉誓要將「文藝」女青年的愛情進行到底了,機具古典優雅氣質和現代隨性灑脫風格的凱拉·奈特莉,還會是我們所喜愛的「文藝女神」嗎?
  • 王樓《大荒青衣》:當你立於天地間,天下都是你的主場
    「當你立於天地間,天下都是你的主場……」是大荒的師傅司影對其所說的一段話。古人的想像瑰麗莫測,那時的人認為,太陽的影子是有人處大地之極負責折射,而大荒的師傅之一司影便正如其名掌管日影方向。說完用另一隻手指著星空說,「當你立於天地間,天下都是你的主場。好比這天上的星辰,你能感覺到它們的存在,就像它們也能感覺到你的存在一樣。」大荒順著司影手指的方向望著星空,說:「我還是不太明白。」司影說:「長大了你就慢慢懂了。」
  • 《火影忍者OL》羈絆內測激活碼今日「開拍」 29日正式放號!
    作為全球唯一的《火影忍者》角色扮演網遊,《火影忍者OL》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億萬火影迷的關注,在宣布5月29日開啟羈絆內測後,其「激活碼預定」系統也於今日悄然上線,玩家可以通過手中積累的「查克拉」進行拍賣來獲取,而大規模放號則將在29日羈絆內測開放當天上線!
  • 民國四大渣男之一的郭沫若到底有多渣?古代有陳世美,現代有海王
    一九三七年的政治形勢使郭沫若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轉變,他決定回國報效祖國參加抗日戰爭,而安娜則是日本人,郭沫若再次不辭而別,離開了第二個妻子,而此時安娜含辛茹苦地養育四個子女,養育四個兒女,郭沫若在日本之後,日本當局得知後,立即前往郭沫若家搜查遺物及往來信件,又多次對安娜進行逮捕,並對安娜進行嚴刑拷打,甚至囚禁,此後兩人的關係一度中斷,這樣,十一年後安娜偶然得到郭沫若的消息
  • 將郭沫若「妖魔化」,貼上「佞臣」標籤的人,你們目的何在?
    郭沫若是一個複雜的文人,因為建國後郭沫若的身份和社會角色非常複雜,並且與複雜的政治風雲始終交織在一起。在詩中,郭沫若將史達林被比喻成「永恆的太陽」,一顆屬於「人類的太陽」。郭沫若是中國的公眾人物,他對史達林的吹捧也是受當時中國官方對蘇聯的態度影響,他的詩歌就是中國政治走向的文學化表述。郭沫若歌頌史達林有什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