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章:姜文電影《讓子彈飛》與羅素著作《自由之路》

2020-12-21 大隱者的深度影評

作者:大隱者

本文為大隱者原創,轉載需註明!

一轉眼,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已經上映十年了,當年的票房奇蹟,不僅賺的盆滿缽滿,口碑也是得到業界的一致好評。有好幾位粉絲多次約稿,之所以遲遲未寫,一是因為網上的解讀太多了,寫的廣度寬度估計姜文本尊都得拍著大腿連稱沒想到,二是這部片子的思想非常深邃,要寫,就不能膚淺了,不能壞了大隱者的招牌。所以,今天大隱者非常認真的寫本篇影評。

「拍電影就像蓋樓,你蓋個黃鶴樓,有人寫故人西辭黃鶴樓,有人寫黃鶴一去不復返,你蓋個嶽陽樓,又有人寫個《嶽陽樓記》,有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文章本身已經超越了那棟建築了。電影就是那棟樓,我一直覺得電影和影評就是兩碼事,電影是導演的東西,影評是影評家的東西,他心裡有什麼,眼睛就看到什麼,如果從就只看到政治,那我覺得眼界還是狹隘了些。」 ---姜文採訪實錄

以上內容也是大隱者一貫的看法,故事就是那個故事,看到什麼、因為什麼、發現什麼、影射什麼,這些都是影評人的事,與故事無關。大隱者只是覺得這麼好的電影,如果只看到政治,確實太低估了姜文導演的雄心,所以大隱者的影評就從探討這部電影的思想性說起,從羅素的著作《自由之路》說起。

01權威與自由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尊重他人的自由並不是一種自然的衝動;由於嫉妒和貪愛權力,人們一般都樂於幹涉他人的生活。如果所有人的行為都完全不受外在權威的制約,那麼我們就無法獲得一個人人自由的世界。——羅素

羅素提到的制約人行為的權威,在姜文導演的鏡頭下,最終答案就是張牧之先生和他領導的麻匪隊伍,保證人人自由的權威。

羅素雖然是西方人,但在對人性的看法上,和東方文化是一致的。佛家講人的貪嗔痴,基督講人的七宗罪,這些人性缺陷是人生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每個人都有為了自己幸福而凌駕於別人之上的衝動,也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進而擴大為壓迫。

但姜文心中的權威,和羅素構想的是不同的,因為張牧之用三聲槍響,告訴鵝城的百姓:不準跪!沒有人值得你們跪!也就是說,理想的權威者是能夠成為帶領鵝城百姓反權威的「權威」。羅素的權威是保證人與人之間不幹涉他人的權威,缺陷是,這個最低限度的權威怎麼保證。

姜文用張牧之這個形象回答了羅素,最低限度的權威的實現,靠的是支持鵝城百姓自己的覺醒,破除人心中的恐懼。沒有了世俗的權威,人們就敢於質疑不平等,人們就敢於維護自己,在運動的狀態中去逐步實現人人自由的世界。

02少數人的忠誠

少數服從多數這個原則存在著嚴重的缺點:大量的問題只對一部分人有直接的利害關係或者只有一部分人了解它們,可是其他的人也參加這些問題的解決。當人們對某一問題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時,就容易受其他無關的考慮的影響。——羅素

姜文在電影《讓子彈飛》裡面,顯然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意志堅定的張牧之一直帶著麻匪的兄弟們與黃四郎進行鬥爭,除了老二,其他幾位兄弟先後出現了思想鬆動,或是質疑前景,或是刀尖舔血不為己的行為感到疲倦。羅素提出的理論,姜文在《讓子彈飛》裡面沒有給出論證答案,這也是對最低權威性的跨時代思考,偉大的情懷,擁有偉大情懷的少數,誰來繼承?

如果張牧之的情懷,不被多數服從的關鍵少數接受,那麼在張牧之離開歷史舞臺後,誰又來限制關鍵少數呢?

如果,實現了羅素理想的自由之路,保證人人自由的外在權威,成了影片結尾坐在火車上的黃老爺,鵝城的百姓怎麼辦?影片結尾,張牧之似乎走在羅素的自由之路上,這條路,很長很長。

03非暴力的愛

無論我們將要考察的那些運動中發現怎樣的苦難和仇恨,這些運動的主要推動力都不是苦難或仇恨,而是愛。對於那些折磨我們所愛對象的人,不帶著仇恨是很難的,這儘管困難,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不過這需要遠大的眼光和全面的理解,而這在鬥爭殘酷時是不易保持的。——羅素

這可以理解成羅素作為哲學家的純淨,也可以看成是不成熟的一種,就像馬東勸郭德綱大度一樣,你沒別人的經歷,就不要勸別人大度。羅素出生在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對於底層的苦難,是設立在何不食肉糜的情感中來表達和思考的,這是一個人的局限性,大隱者並不是指責。

羅素的理念有沒有繼承者呢?有,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正如羅素所言,是不易保持的,讚頌甘地的,除了羅素,還有殖民者。用愛來感化黃四郎,佛都度不了的黃四郎,大隱者也不相信他能放下屠刀。

羅素的這個觀點,姜文在電影裡給出了有力的回答,讓小六子聽莫扎的張牧之,手裡從來沒有離開過槍,黃老爺和鵝城百姓之間,本身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人人自由反而成了空談。

04實踐就是檢驗

缺少耐心的理想家——沒有一點急性子的人也很難有所成就——幾乎註定會因為在為世界謀幸福的過程中遭遇阻礙和挫折而心懷仇恨。他越是覺得自己動機純粹,越是覺得真理在自己的一邊,就越會因為自己的學說遭到拒絕而憤憤不平。 ——羅素

羅素一方面承認,沒有一點急性子是成不了理想的,思前想後,三年不成,卻蹉跎了歲月。另一方面,羅素又預測,理想家會因為挫折而憤憤不平。

姜文用電影回應了羅素,社會是實踐的科學,脫離實踐的論證是無源之水。張牧之不平的是黃四郎的明槍暗箭,煽動兩碗炒粉的誅心之策,假麻匪的栽贓,策反麻匪兄弟的陰險,告示上醜化的張麻子。我們有句老話,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那奪人金山,這得是什麼仇呢?

羅素一方面讚賞理想家的情懷,因為這是保證人人自由的外在權威的保證,另一方面,羅素似乎忘記了自身的層級——層級本身就是限制人人自由的枷鎖。

這黃色嬌子裡面,才是讓理想家憤憤不平的原因。而張牧之做的,是先把黃老爺壓迫的果實,還給鵝城的百姓。為什麼理想家是急性子?因為人類歷史幾千年了,黃老爺始終在轎子裡面。

按照羅素的構想,似乎目前只有在北歐實現了,但實現也和羅素的理論存在類似的不足,就是一個地區的人人自由是建立在許多地區的不自由實現的。經久不衰的牛仔褲,時刻在汙染著環境,卻不包括北歐,因為北歐不生產這些,可是那裡的人們卻喜歡穿這些。羅素可以純淨的思考人類的未來,但吃不飽飯的人怎麼會知道如何去愛呢。

姜文鏡頭下的張牧之,顯然要和羅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有所不同,愛的是鵝城百姓,與黃四郎無關。

05結語

羅素書中曾寫到:不幸的人們,由於過度勞累和疲乏而變得麻木不仁,以致成為道德上不可靠的人。大隱者補充曰:也許這就是彼可取而代之的周期吧。這碗雞湯,很鮮美,喝完了舒服舒服就好了。

以上影評純屬一家之言,只為喜歡這部電影的影迷在觀影時,能多一個思考的角度。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唯願我們都能依靠奮鬥,過上美好的生活,有衣穿,有口田,福也。

向偉大的哲人致敬!向姜文導演致敬!#讓子彈飛#

相關焦點

  • 無釐頭影評丨姜文:為什麼《讓子彈飛》後,拍不出這麼好的電影?
    我是無釐頭……(~ ̄▽ ̄)~ 有好多人問:為什麼《讓子彈飛》之後,姜文就再拍不出這麼好的電影了?是否已江郎才盡? 當然不是了!姜文不是不能拍,而是不想拍!很多人認為拍《讓子彈飛》時,姜文是這樣的……
  • 姜文稱《讓子彈飛》令他厭惡,他的心中只有這部作品!
    提到姜文的作品,大家心中第一想到的肯定是《讓子彈飛》,畢竟這部作品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說作品有很多映射現實的內容,非常有深度,還一度把姜文捧到了聖壇,然而在這部作品上映之前,很多觀眾和導演都聲稱「姜文江郎才盡」,而《讓子彈飛》的票房狠狠地打了他們一巴掌,可姜文卻聲稱自己很討厭自己導演的
  • 深度解析《讓子彈飛》
    ★成為超人的星星達人: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是2010年上映,由姜文執導,周潤發、姜文、葛優三大影帝領銜主演的一部喜劇動作片,也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最經典的還是這部
  • 為什麼說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不僅僅只是部電影呢?
    10年後的今天再次把《讓子彈飛》看了一遍,姜文的作品值得細品,他的電影不僅僅只是部電影!這部電影表面上看是一個正義的土匪打到地方惡霸的故事,可是真的是這樣嗎?《讓子彈飛》是一部演員主導的電影,可能80%的鏡頭都是演員特寫,但看起來並不乏味也不累,因為演員都表現的太好了。葛優在片中的表現是一個你期望之中但又絕對意料之外的嶄新葛優,他仿佛被重新充過電一樣,每一個細節都讓你覺得熟悉和放心,但每一個細節又都讓你覺得意外和驚喜。
  • 《讓子彈飛》:看完電影,我知道姜文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
    陳思誠舉例說,就像電影《讓子彈飛》,電影開始,一幫馬匪打出一排子彈,但並沒有立時見效,眾人正在疑惑,作為匪首的張麻子說:「讓子彈飛一會兒」,這時候BGM(背景音樂)響起,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其實準確的說,《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在整個放映過程中節奏都在飛起,讓人停都停不下來。
  • 原創:懸疑燒腦的經典電影《讓子彈飛》,深度解析真實結局!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是2010年上映,由姜文執導,周潤發、姜文、葛優三大影帝領銜主演的一部喜劇動作片,也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最經典的還是這部《讓子彈飛》,據說這部影片上映沒多久就取得了6億多票房的好成績,有人說如果把這部十年前的電影放到現在來上映,票房一定能突破達到幾十億。
  • 結合原著《盜官記》,我們來談談《讓子彈飛》後面的姜文
    一個好故事對電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部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與原著密切相關。縱觀姜文四大名著,《邪不壓正》是改編自《俠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從《動物兇猛》,《太陽照常升起》是從《天鵝絨》,《讓子彈飛》是從《夜譚十記》。
  • 姜文這部《讓子彈飛》歷久彌新
    姜文是中國電影圈裡頭的奇才,在十年前憑藉著一部《讓子彈飛》名震中國,成為真真正正「站著掙錢」的導演。時隔十年,再來看《讓子彈飛》,更顯得歷久彌新。豆瓣8.8分01《讓子彈飛同理,不同的觀眾對於電影的解讀也是不同的。有人認為《讓子彈飛》是一個屠龍者終將為龍的故事,也有人認為這是「站著掙錢」的故事。不論是何種觀點,都離不開「政治隱喻」。故事發生在1920年,花錢買官的縣長馬邦德(葛優飾演)被劫匪張麻子(姜文飾演,又名張牧之)劫持。
  • 電影《讓子彈飛》電影上映至今,到現在還是很火的話題
    《讓子彈飛》是姜文、葛優、周潤發主演的電影,於2010年12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上映之後火到現在,是姜文口碑票房最高的電影。電影塑造了一個英勇無畏、足智多謀、不畏權貴、大義凜然的張麻子(姜文飾演),還有一個不怕犧牲、勇敢堅定的俠客形象和武藝高強、指揮有方的草莽英雄形象。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2010年的聖誕節,距離電影《讓子彈飛》上映九天後,一個問題出現在了知乎社區,「十年之後,觀眾將怎樣評價、對待《讓子彈飛》」。今年四月,另一個問題登上了知乎熱門問答,「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火了起來」。十年快馬加鞭,子彈仍未落地。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2010年的聖誕節,距離電影《讓子彈飛》上映九天後,一個問題出現在了知乎社區,「十年之後,觀眾將怎樣評價、對待《讓子彈飛》」。今年四月,另一個問題登上了知乎熱門問答,「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火了起來」。
  • 子彈飛了40年,從《讓子彈飛》原著中淺析那些你不知道的姜文隱喻
    《讓子彈飛》是2010年上映,不得不承認,這是姜文的天才之作,經典行列,最為奇妙的是作品引起不同政治立場的解讀而且各自都能自圓其說,堪稱公認的狂歡。《讓子彈飛》根據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
  • 《讓子彈飛》10年後,姜文打造的「肉彈」變身,成功甩脂變御姐
    然而,也有一些逐漸淡出觀眾視線的,比如姜文在《讓子彈飛》裡一手打造的尤物——趙銘。12月19日,趙銘的一套全新寫真在網絡曝光,又欲又颯的模樣已經很難讓人再想起《讓子彈飛》裡被麻匪玷汙的性感村姑,更驚嘆的是,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十年了。
  • 「讓子彈飛」票房收入七億,姜武零片酬
    電影《讓子彈飛》收穫了7億的票房,作為導演,姜文給了他弟弟姜武多少片酬呢?答案你一定想不到!姜文和姜武是同母異父的兄弟,比姜武大6歲。從小到大,姜文非常懂得照顧弟弟。因為兄弟感情好,姜武在《讓子彈飛》劇組呆了三個月,推掉了很多戲。因為一向處事低調、態度謙和,姜武的人設一直被扣於大導演姜文弟弟的標籤,對於這個標籤,姜武並不介意,反而低調的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 姜文6部封神之作,《讓子彈飛》只能排第二,第一豆瓣評分9.2
    喜歡電影的網友都知道,作為個電影獨行俠的鬼才導演姜文,在幾十年裡雖然只導演了5、6部片子,但卻被影評人評為內地第一導演,這讓很多人的都想不通,憑什麼?其實很簡單,作品不在乎多少,經典才是關鍵,雖然他拍的少,但是部部有口皆碑,不紅都難。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姜文的巔峰電影,看看一部好片是如何頂十部爛片,拭目以待吧!
  • 《讓子彈飛》:十年之後,你看懂了嗎?
    一轉眼,《讓子彈飛》已經上映十年了。這部風格奇特的影片,是姜文導演奠定商業地位的代表作,也保留了他一貫極致的藝術特徵。就像影片臺詞所說,這是一部鏗鏘有力,能「站著把錢掙了」的電影。如果要評選「2000年後華語電影榜」,被列為五強之內應該沒有爭議。
  • 姜文《讓子彈飛》裡打造的「性感尤物」,10年後華麗轉身變御姐
    提起姜文導演兼主演的《讓子彈飛》,觀眾都非常熟悉了,此片娛樂性豐富,情節利落緊湊,角色的設計和互動尤其過癮,最終收穫了6.76億票房,還捧紅了周潤發的替身文祥、「劉德華」模仿者杜奕衡。同時這部電影裡還捧紅了另外一個演員,那就是出場僅有幾十秒但因傲人事業線備受觀眾關注的「民女」趙銘。雖然只是客串,但趙銘因為好身材和真實傳情的表演,賺足了關注度,有的網友甚至說看《讓子彈飛》就是衝著趙銘去的。
  • 電影《讓子彈飛》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如果提到一部喜劇電影,大家一定會眾說紛紜,好萊塢的也許會想起《博物館奇妙夜》等,國內的也許有人會想到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等,可是,如果要說哪一部喜劇片把隱喻做到極致,那一定是姜文的《讓子彈飛》。這部電影的口碑與票房成績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電影中那幾位老戲骨同臺飆戲的場景更是讓無數觀眾回味無窮,最出色的就是,這部電影不僅僅拘泥于于表面,姜文還在這部電影中埋了很多的伏筆,如果那些暗線不深扒的話,恐怕都不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
  • 讀懂鵝城黃四郎,才能懂姜文的《讓子彈飛》。黃四郎真實身份解密
    平時不太喜歡看電影,對姜文那部《讓子彈飛》卻甚是喜愛。這部電影看了不下三回,每看一回,都有不同的領悟。感覺這不只是一部電影,更像一部文學巨作,一部意義深刻的文學巨作。耐人尋味,值得一讀……觀眾往往只會注動電影的開頭和末尾,而忽略了電影的中間部分。電影開頭,馬邦德吃著火鍋唱著歌。電影末尾,黃四郎的身影若隱若現,讓人云裡霧裡。究竟是黃四郎沒有死,還是世間又出現了一個黃四郎呢?這個問題,要從電影的中間部分找答案。
  • 想當年丨《讓子彈飛》:十年之後,你看懂了嗎?
    一轉眼,《讓子彈飛》已經上映十年了。這部風格奇特的影片,是姜文導演奠定商業地位的代表作,也保留了他一貫極致的藝術特徵。就像影片臺詞所說,這是一部鏗鏘有力,能「站著把錢掙了」的電影。如果要評選「2000年後華語電影榜」,被列為五強之內應該沒有爭議。甚至對很多人來說,它也可以是近三十年中最好的華語影片,可以和《霸王別姬》扳下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