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赫希伯格(Ethan Hirschberg)今年19歲,孤獨症/自閉症。他創建了一個名為「孤獨症之旅」的博客,在其中分享了他的個人經驗,見解和建議。
作者 / Ethan Hirschberg 翻譯&整理 / 嗨腦仁
(伊森和父親)
一
向同伴請求加入遊戲,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對於我來說,僅僅是「接近這些男孩並與他們交流」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後,我認為與「正常」孩子一起玩可以使我「正常」,所以我雙手顫抖著走到籃球場,等待他們注意到我。沒一會兒,一個五年級的男孩走近,我鼓起勇氣問:「我下午是否可以參加你們的籃球比賽?」出乎意料,這個男孩的反應是,抓住我的頭並用力砸向金屬籃球框。
我至今清楚地記得被砸頭不久後出現的猛烈的疼痛感,也記得當時球場上所有其他男孩的笑聲。直到今天,他們的嘲笑聲仍然迴蕩在我耳邊。在整個小學和中學期間所遭受嘲弄和霸凌,比頭上的瘀傷更令我感到痛苦。即便過了這麼多年,只要一想到那些被欺凌的瞬間,我仍止不住哭泣。那天晚上入睡前,我哭了很久,我反問自己「為什麼是我?」
二
這些年來,我所經歷的霸凌事件大多是由這些問題引起的:刺激、口吃、看似「怪異」的舉動、當眾情緒崩潰等等。
過去,我的同學們常常通過模仿我的動作來嘲笑我。例如:如果我情緒崩潰了,同學們會叫我「小屁孩」,甚至說一些更過分的話來取笑我。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一件事情:我「與眾不同」。但是,「與眾不同」有什麼錯呢?
在我的小學和中學時代,我被霸凌了數百次,而每一次都只會令我更加痛苦——這不是能夠慢慢習慣並默默接受的事情。我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被霸凌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感覺。老實說,我常常會問自己,「人生的這些艱難歲月,我是如何走過來的?」
三
孤獨症兒童更容易在教育環境中受到欺凌。為什麼會這樣?我整理了一些我個人的經歷。
1. 社交技巧
我會把很多事情都當真,也常常聽不懂同學們開的笑話。與同齡人比較起來,我在社交方面顯得有些笨拙,也因此導致在與人交談和參與小組工作時遇到困難。這種尷尬和缺乏與他人的溝通導致我受到了很多取笑。
2. 過度刺激
每當消防演習響起火警警報聲,或者其他產生巨大聲響的瞬間,我總是難以忍受並用力捂住耳朵,隨之發出一聲嘶啞的聲音然後開始大哭。我所有的同學都發現了這一點,於是第二天,其中有個同學趁老師不在,故意製造出一個很大的噪音並誇張地像狗一樣大喊大叫,最後還假裝哭了起來。
3. 自我刺激
過去,我有各種各樣的自我刺激:來回踱步,自言自語、摸地板、眼球快速移動等。其中,「來回踱步」引來了很多嘲弄。有幾個五年級的男孩會故意在我面前來回走,甚至在我進行自我刺激時,故意伸腿絆倒我,導致我重重地摔在地上。不僅僅是因為跌倒帶來的身體疼痛,更是因為「被傷害、尷尬、自己毫無價值和被疏遠」的種種糟糕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我在摔倒後又開始哭了起來。
4. 特殊喜好
在小學的頭幾年,我特別喜歡鬧鐘。我讓老師、家長和同學們整天給我畫複雜的警報系統。正因為如此,有個女孩一直取笑我太喜歡火警警報器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嘲笑,所以我特別難過。這麼多年來,我沒少被人取笑,因為我過度地談論我感興趣的內容,遠遠超出了「社會可接受的範圍」。
四
「被霸凌」是許多人每天都要面對的事情,我也是曾是其中的一員。由於孤獨症,我一直是無數殘忍行為的受害者。幸運的是,高中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我很高興地說,我已經兩年多沒有被欺負了!這大概得益於周圍人觀點的改變、不同的教育文化,以及身邊的幾個好朋友,我終於能夠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並且不再擔心被欺負。當然,剛上高中時,欺凌行為並沒有神奇地戛然而止!為了對付校園欺凌者,我實施了三種策略:
學校和家庭都應該進行科普
許多同學把握不好同齡人之間玩耍的分寸,他們還無法分辨恰當和不恰當行為。他們需要接受有關欺凌行為的系統課程,然後如何自我倡導並獲得幫助。同時,我的父母教我如何保護自己,這使我有足夠的能力抵抗霸凌者。
選擇好的環境
我去了一所非常棒的高中,它以擁有一種包容所有差異的文化而聞名。這是其實是一個好的開端。
選擇好的同伴
在我的高中,我的同學們都很友好,我們互相幫助、彼此照顧。
五
最後,有幾句話想對大家說——
To:孤獨症患者
請記住,無論困難多大,情況都會好轉。如您所見,在隧道盡頭總有一盞燈。
To:學生
請注意您周圍的學生。許多人在沉默中受苦,孤獨症患者並不是最能傳達自己需求的人。
To:老師
請對欺凌行為採取零容忍政策,不要草率處理,因為它們往往會變成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