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因為孤獨症/自閉症的「與眾不同」,我被霸凌了將近十年

2020-12-22 北大腦健康

伊森·赫希伯格(Ethan Hirschberg)今年19歲,孤獨症/自閉症。他創建了一個名為「孤獨症之旅」的博客,在其中分享了他的個人經驗,見解和建議。

作者 / Ethan Hirschberg 翻譯&整理 / 嗨腦仁

(伊森和父親)

向同伴請求加入遊戲,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對於我來說,僅僅是「接近這些男孩並與他們交流」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後,我認為與「正常」孩子一起玩可以使我「正常」,所以我雙手顫抖著走到籃球場,等待他們注意到我。沒一會兒,一個五年級的男孩走近,我鼓起勇氣問:「我下午是否可以參加你們的籃球比賽?」出乎意料,這個男孩的反應是,抓住我的頭並用力砸向金屬籃球框。

我至今清楚地記得被砸頭不久後出現的猛烈的疼痛感,也記得當時球場上所有其他男孩的笑聲。直到今天,他們的嘲笑聲仍然迴蕩在我耳邊。在整個小學和中學期間所遭受嘲弄和霸凌,比頭上的瘀傷更令我感到痛苦。即便過了這麼多年,只要一想到那些被欺凌的瞬間,我仍止不住哭泣。那天晚上入睡前,我哭了很久,我反問自己「為什麼是我?」

這些年來,我所經歷的霸凌事件大多是由這些問題引起的:刺激、口吃、看似「怪異」的舉動、當眾情緒崩潰等等。

過去,我的同學們常常通過模仿我的動作來嘲笑我。例如:如果我情緒崩潰了,同學們會叫我「小屁孩」,甚至說一些更過分的話來取笑我。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一件事情:我「與眾不同」。但是,「與眾不同」有什麼錯呢?

在我的小學和中學時代,我被霸凌了數百次,而每一次都只會令我更加痛苦——這不是能夠慢慢習慣並默默接受的事情。我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被霸凌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感覺。老實說,我常常會問自己,「人生的這些艱難歲月,我是如何走過來的?」

孤獨症兒童更容易在教育環境中受到欺凌。為什麼會這樣?我整理了一些我個人的經歷。

1. 社交技巧

我會把很多事情都當真,也常常聽不懂同學們開的笑話。與同齡人比較起來,我在社交方面顯得有些笨拙,也因此導致在與人交談和參與小組工作時遇到困難。這種尷尬和缺乏與他人的溝通導致我受到了很多取笑。

2. 過度刺激

每當消防演習響起火警警報聲,或者其他產生巨大聲響的瞬間,我總是難以忍受並用力捂住耳朵,隨之發出一聲嘶啞的聲音然後開始大哭。我所有的同學都發現了這一點,於是第二天,其中有個同學趁老師不在,故意製造出一個很大的噪音並誇張地像狗一樣大喊大叫,最後還假裝哭了起來。

3. 自我刺激

過去,我有各種各樣的自我刺激:來回踱步,自言自語、摸地板、眼球快速移動等。其中,「來回踱步」引來了很多嘲弄。有幾個五年級的男孩會故意在我面前來回走,甚至在我進行自我刺激時,故意伸腿絆倒我,導致我重重地摔在地上。不僅僅是因為跌倒帶來的身體疼痛,更是因為「被傷害、尷尬、自己毫無價值和被疏遠」的種種糟糕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我在摔倒後又開始哭了起來。

4. 特殊喜好

在小學的頭幾年,我特別喜歡鬧鐘。我讓老師、家長和同學們整天給我畫複雜的警報系統。正因為如此,有個女孩一直取笑我太喜歡火警警報器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嘲笑,所以我特別難過。這麼多年來,我沒少被人取笑,因為我過度地談論我感興趣的內容,遠遠超出了「社會可接受的範圍」。

「被霸凌」是許多人每天都要面對的事情,我也是曾是其中的一員。由於孤獨症,我一直是無數殘忍行為的受害者。幸運的是,高中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我很高興地說,我已經兩年多沒有被欺負了!這大概得益於周圍人觀點的改變、不同的教育文化,以及身邊的幾個好朋友,我終於能夠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並且不再擔心被欺負。當然,剛上高中時,欺凌行為並沒有神奇地戛然而止!為了對付校園欺凌者,我實施了三種策略:

學校和家庭都應該進行科普

許多同學把握不好同齡人之間玩耍的分寸,他們還無法分辨恰當和不恰當行為。他們需要接受有關欺凌行為的系統課程,然後如何自我倡導並獲得幫助。同時,我的父母教我如何保護自己,這使我有足夠的能力抵抗霸凌者。

選擇好的環境

我去了一所非常棒的高中,它以擁有一種包容所有差異的文化而聞名。這是其實是一個好的開端。

選擇好的同伴

在我的高中,我的同學們都很友好,我們互相幫助、彼此照顧。

最後,有幾句話想對大家說——

To:孤獨症患者

請記住,無論困難多大,情況都會好轉。如您所見,在隧道盡頭總有一盞燈。

To:學生

請注意您周圍的學生。許多人在沉默中受苦,孤獨症患者並不是最能傳達自己需求的人。

To:老師

請對欺凌行為採取零容忍政策,不要草率處理,因為它們往往會變成更大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2010年,黃秀清接管化州市步步贏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啟了長達十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的特殊兒童康復事業。黃園長堅信,在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一定能讓更多「孤獨症孩子」得到康復,讓他們可以在社會中有尊嚴地生活。然而,這一路,絕不平坦。
  • 16本童書幫你走近自閉症兒童
    我們把自閉症兒童,稱為「星星的孩子」,但你可能不知道為什麼用這個美麗的名字來比喻這些特殊的孩子們。是的,我們必須承認,他們是特殊的,這裡不存在歧視、同情、疏遠。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當孩子出現這些疑似孤獨症的特徵,家長應該怎麼做?
    生活和職場上的各種巧合,讓我投身到了孤獨症兒童教育的工作中。現開闢此專欄,在此不定期更新一些關於孤獨症兒童教育的手記和感想;若能留給家長或同行一些參考,則深感榮幸!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一些傾向孤獨症的可疑特徵時,習慣性地在網上求助。
  • 2020年世界自閉症日主題是什麼?給自閉症兒童的祝福語圖片大全
    2020年世界自閉症日主題是什麼?中精協發布的主題 :格外關心 格外關注 - 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聯合國主題 :向成人期的過渡銜接(小編註:每年的世界自閉症日,聯合國和中精協,都會發布當年的主題。)
  • 社會對自閉症的不認知導致的困惑
    近日,聯合國在官網公布了2020世界孤獨症日宣傳主題:向成人期的過渡銜接。同時,中國精協根據中國實際,也發布了2020年世界孤獨症日的中國宣傳主題:「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 目前國內對自閉症尚欠缺統計數字,中國自閉症人口數據只能引用僅有的人口數字,和自閉症發生的概率來推算,這樣推算的方法缺乏可靠性。
  • 「六等星的繽紛視界」—玖富公益六等星孤獨症兒童公益...
    9月9日,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舉辦「六等星的繽紛視界——玖富公益六等星孤獨症兒童公益微畫展」,通過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作和行雲流水的音樂表演,展示了孤獨症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呼籲社會各界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注,用愛心長長久久地守護這些可愛的小天使們。
  •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 自閉症怎麼治療?
    自閉症是很多人在童年時期就會有的心理疾病,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與生活環境和家族遺傳有關,有自閉症的兒童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如果不進行治療,就會危害兒童的身心健康,還會給家庭帶來很多不利的因素。那麼,自閉症怎麼治療呢?。
  • 以科技助力孤獨症兒童幹預康復 大米和小米在路上
    作為中國專業的孤獨症(自閉症)兒童服務平臺,大米和小米受邀出席此次活動,並圍繞「幫助孤獨症兒童的科技和智能解決方案」的話題進行分享。中丹兒童友好型社區論壇聚焦城市建設和發展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尤其關注邊緣兒童,響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倡議,喚起全社會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和關注,從實際出發打造更為公平的社會環境。
  • 醫學博士傑森希克為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孤獨症工作室揭牌
    期間,傑森教授為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孤獨症工作室揭牌,並主持開展了「2021兒童孤獨症康復新進展國際專家研討會」。 傑森希克(Dr. Jason L. 在醫院3樓會議室,傑森教授參與了「2021兒童孤獨症康復新進展國際專家研討會暨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孤獨症工作室揭牌儀式」。
  •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孩子有哪些表現?
    大家可能看過一部電影《雨人》,講述的就是一位高功能孤獨症,男主雷蒙有著非凡的記憶力。不過現實中,像這種有著「特異功能」的孤獨症少之又少。孤獨症的發病率大概1%,其中約70%的孤獨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在中國,兒童自閉症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認識,甚至有90%以上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詞,或是尚以為自閉症只是不願與人交流的輕微心理疾病。社交障礙對人欠缺反應,自閉症患者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最主要的特點是不能或懼怕與人目光對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年糕媽媽採寫稿:3個自閉症家庭的自救之路|王琪|自閉症兒童|孤獨症...
    因為打算只上半天幼兒園,羅微的可選項不多。幾乎所有上點兒規模的學校,都會反問她,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突變的童年: 語言喪失、情緒崩潰,我的孩子怎麼了?2018年的冬天,剛剛搬完新家,羅微忽然發現,兒子樂樂不大對勁。
  • 《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你對自閉症的偏見究竟有多深?
    「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弟弟喬治,我是佩奇,」一度成為孩子們模仿的最熟悉語錄。然而,最近,一則關於《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的文章成為熱議話題。文中指出,弟弟喬治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而且在動畫片中有進入幼兒園的場景,但是,大部分時候,喬治的語言發育有一定的問題。
  • 自閉症3大類型,寶寶出現以下症狀父母需注意!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育障礙。 今天小熊醫生給大家講講兒童自閉症,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自閉症症狀表現不一樣。
  • 重慶孤獨症康復中心:兒童輕微自閉症的十七個症狀同時自閉症的早期...
    首先自閉症(別名:孤獨症 英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 其病徵包括不完整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 Gen.G霸凌——你我所以為的霸凌,只是霸凌者的理所當然而已
    對於我國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玩家來說,這是難以理解的,為什麼霸凌者可以肆無忌憚地在官方鏡頭下如此作為?為什麼戰隊官方視頻能夠理所當然地將此歸為戰隊生活中的一部分?為什麼如此明顯的霸凌事件施暴者未受到韓國國內的指責而受害者只能唯唯諾諾?
  • 專家:孤獨症康復機構經營正朝標準化、體系化、智能化轉型
    6月,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症康復專業委員會舉辦了一場關於孤獨症康復機構如何互相支持的線上交流會,期間對189家孤獨症兒童康復機構發起了一份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師資不足、教研教學跟不上、課程不成體系、家校無法聯動等問題,正制約著機構的發展。
  • 大齡孤獨症患者託養機構匱乏 成為家長們的最深憂慮
    大齡孤獨症患者託養機構匱乏,缺少長效救助機制,成為家長們的最深憂慮——  當我老了,孩子咋辦  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症日。聯合國公布今年主題為:向成人期的過渡銜接。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將宣傳主題定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
  • 自閉症關注日,15部紀錄片帶你走近星星的世界
    整個片子真實的呈現出孤獨症這個群體的生存現狀,用真誠的關愛紀錄下這些孩子的點滴成長。本片獲得2014年度鳳凰紀錄片大獎「人文關懷獎」。他們就是被冠以「孤僻」、「自閉」等刻板印象的特殊人群,自閉症者。在本部紀錄片中,我們稱自閉症者為「遙遠星球的孩子」。本片拍攝耗時兩年多,將從自閉症的定義出發,深入走進自閉症者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從醫學、倫理、道德、家庭、生活、工作、夢想等多種角度出發,探索自閉症者獨特的心靈宇宙。他們不是特殊的神秘患者,而是擁有與眾不同感知方式和思維邏輯的獨特個體,是來自遙遠星球的孩子。
  • 拒絕霸凌!讓我們一起保護孩子們的美好童年!《遙遠的星系》NO.04 |...
    霸凌有暴力霸凌,還有言語霸凌、社交霸凌和網絡霸凌這幾種方式,每一種行為都能對被霸凌的學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1、暴力霸凌:暴力霸凌就是肉體上的欺凌行為,在小學生之間常常表現為打人、故意損壞或拿走他人的東西、做出讓人反感的侮辱性手勢等。2、言語霸凌:言語霸凌是最常見的霸凌,表現為辱罵、嘲笑或惡意中傷他人。
  • 被稱為「音樂之神」的他患過自閉症、被霸凌過,他是怎麼過來的?
    1米津玄師出生於日本德島,家裡有一個年長自己的姐姐,米津玄師從小就有著很高的身高,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捉迷藏弄傷了自己的唇部,立馬送去醫院接受治療。米津玄師在回來之後發現身邊的人都以一種很奇怪的目光看著自己,仿佛就像是在看「怪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