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旗旗主權勢有多大,如果遇到朝中職位比他高的旗人怎樣辦?
清朝八旗分別是鑲黃、正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旗都有旗主,每一位旗主的實力是不同的。
《雍正王朝》中,雍正推行改革,八王爺胤禩聯合關外八名旗主進京,以恢復「八王議政」制度為由,差點把雍正逼下臺。
《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有這樣一幕,和珅在蘭州的時候,因為沒給金爺的面子,最後被金爺羞辱一番,按照金爺的說法就是「即使我做乞丐,和珅見了我也得親自下來給我磕頭!」金爺在劇中的背景就是正紅旗的旗主,恰好和珅又是正紅旗出身。
那麼滿清時期的八旗旗主真有這麼大的權力嗎?他們的官職有多大?
八旗起源於滿族人的狩獵組織,它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和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基本制度。八旗制度和清朝政權一直是清朝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朝最終走向衰亡。1601年,努爾哈赤重新組織黃、白、紅、藍四旗,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建立了八旗制度。
入關之前,正皇和鑲黃旗都是由皇帝直接領導,其他六旗由皇帝的的子侄領導,1651年,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在八旗中,旗內官職最高的是都統,官居從一品,主要負責一旗的人數、教養以及官爵承襲還有軍事方面的訓練等,都統的位置已經很大,但還是不如旗主,因為都統也得聽旗主的,這就能看出八旗旗主的官職有多高了,至少是在從一品之上。
總得來說,一般上三旗是有皇帝直接控制,下五旗則基本上是由貴族控制,一般來說都是親王或者貝勒,這些人的身份本來就高,如果再擔任了其中一個旗的旗主,那地位更加顯赫,早已經高於普通的官職了,應該算是清朝時期核心統治階層的核心人物。
那時候分下來的旗主就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或者是孫子,都是自家人。這個時候同樣是王爺的話,旗主必然是大過王爺。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八旗旗主漸漸的就和皇室血緣上越來越遠,有的甚至地位很低了,所以這個時候自然是王爺大過旗主。
隨著清朝的發展,八旗制度在滿清時期的重要性和權力逐漸下降,不再有往日的榮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