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雅稱「瀟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唐宋兩朝是永州文化教育繁榮發達時期。柳宗元曾謫居永州十年,寫下了《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作,除此之外,他還寫下了大量的詩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柳宗元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於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自從被貶到永州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的鬱悶苦惱。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會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此詩和《江雪》一樣,都是寄託詩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過《江雪》寫的是靜態,此詩卻是一句一個場景,連續轉換,流暢活潑,生動之至。宋蘇軾曾讚嘆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
溪居: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時在愚溪之畔築屋而居時的作品。詩人被貶永州,應該有滿腹牢騷的,而在此詩的開頭卻將其稱為幸事「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詩人認為他長久地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虧貶謫南來這荒夷之地,可以讓他過上閒適的生活。此兩句正話反說,將不幸之事說成幸事,表達了對朝中當權派的不滿。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這四句強調在此生活的閒適之情,閒暇時與種菜的老農為鄰,有時還真像是在山林隱居的人。一大早帶著露水就去鋤草,晚上乘船沿著溪水前進。這次被貶,遠離長安,柳宗元滿腔的熱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間,只好強寫歡愉,故作閒適,稱自己對被貶感到慶幸,假裝很喜歡這種安逸舒適的生活。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有時整日獨來獨往碰不見一個行人,於是放聲高歌,聲音久久地迴蕩在溝谷碧空之中,多麼清越空曠。這閒適瀟灑的生活,讓詩人仿佛對自己的不幸遭貶無所縈懷,心胸曠達開朗。這裡詩人看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畢竟也太孤獨了。這兩句恰恰透露出詩人是強作閒適,無人問津時自娛自樂,也只是一種無奈的調侃。
這首詩表面上寫溪居生活的閒適,然而字裡行間隱含著孤獨的憂憤。全詩清麗簡練,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尋味。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個年頭,他終於在瀟水西冉溪畔購得一地,經過疏泉穿池,構亭築屋,終於與農圃為鄰住了下來,還自己經營了菜園,「甘為永州民」。並與一位身份較低的女子結合,生了女兒。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這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來氣候宜人,但身處異鄉的柳宗元卻感到寒氣陣陣。夢醒時分正是夜半,四野萬籟無聲,窗外亮如白晝,適才的夢境仍歷歷在目。詩人輾轉反側,再也無法入睡,百無聊賴中,連露水滴落的細微聲音也聽到了,環境非常寂靜。露水下降,本來是不易覺察到的,這裡用「聞」,有意把細膩的感覺顯示出來。於是他乾脆起床,「開戶臨西園」。
來到西園,只見: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仿佛聽到一泓流水穿過竹根,發出泠泠的聲響。在這極為靜謐的中夜,再側耳細聽,聽得遠處傳來從石上流出的泉水聲,似乎這泉聲愈遠而愈響,山上的鳥兒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
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詩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悶形象,發人深思。他在這樣清絕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邊破曉。「寂寞」兩字透出了心跡,他感到自己複雜的情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這首詩,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託他謫居中鬱悒的情懷。
柳宗元在永州還寫了很多的詩,我在此就不一一述說了,你們知道他在永州還寫了哪些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