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最美的一首山水詩,蘇軾說:中間兩句最好,最後兩句可以刪了

2020-12-14 騰訊網

說起柳宗元,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那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非常有畫面感,將一個人的孤獨刻畫得入木三分,一直為後世傳誦。

其實,柳宗元還有一首山水小詩,如一幅飄逸的畫作,據說,蘇軾對這首詩也讚不絕口,贊其有「奇趣」,這首詩就是柳宗元的名作《漁翁》。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ǎi)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自屈原以後,詩人們擅用漁翁這個意象來表達內心的豁達與安寧,這首詩也是如此。

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也算是高門了,21歲進士及第,名聲大振,26歲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被授予官職。人生似乎是一片光明,可是命運總是讓人難以捉摸。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雲,他承受著政治上的沉重打擊,寄情於異鄉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記》,並寫下了許多吟詠永州地區湖光山色的詩篇,《漁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可以說,這首《漁翁》是柳宗元此時心情的寫照,小編試著翻譯下這首詩。

漁翁晚上就在靠近西山的巖石上停宿,清晨起來,取溪水,燒竹子做飯。

太陽升起來了,霧也漸漸散了,四周悄然無人。漁翁搖著船櫓,「欸乃」一聲划動船隻,駛入青山綠水之中。

漁翁回頭看時,那天邊的水流滾滾,剛才停宿巖上,幾朵白雲在互相追逐。

這是一首輕快、怡人的山水小詩,如畫一般,詩讀完,腦中已經拉開了一幅飄逸的風情畫,充滿了色彩和動感,境界奇妙動人。

此詩與《江雪》可以一起看。

柳宗元初貶永州時,政治失意,貧病交加,半年後,母親更是貧病而死,柳宗元的心情可想而知,心中的「千萬孤獨」在《江雪》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柳宗元畢竟是柳宗元,人生悲傷不是一生的,在失意之時,他將目光投向永州的山山水水,寫下傳世的《永州八記》,更是留下這首傳世的《漁翁》。

永州的山山水水治癒了柳完元,在《漁翁》中,他沒有了《江雪》中的千萬孤獨,取而代之的,是對漁翁自在恬淡生活的欣賞,柳宗元在山水中得到了解脫。

這首詩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兩句尤為人所稱道,蘇軾稱讚這兩句有「奇趣」。

漁翁劃了一下船 ,就像電影處剪鏡頭一樣,青山綠水就出現在面前,讓人驚喜。

蘇軾有稱讚,也提出了修改意見,他說:最後兩句刪去最好。

許多人贊同這種說法,南宋詩論家嚴羽《滄浪詩話》:東坡刪去後二句,使子厚復生,亦必心服。

嚴羽也同意這種說法,並表示,如果柳完元復生,聽到蘇軾的修改,也會心服。

小編想,蘇軾畢竟是百年之後看此詩,也無法體會到柳宗元寫下此詩的情感,作為一個失意之人,漁翁走進了他的鏡頭,帶來了淡定安然、青山綠水,在體會到自然的美景後,柳宗元的心情好多了。

那回頭看的漁翁,就像是柳宗元回頭看自己一路走來的辛苦與坎坷,已經遠去、已經如白雲一樣淡然,是不是意味著他對過去的放下呢?

正如一句話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各位詩友是怎麼看的呢?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陸遊一首冷門梅花詩,後兩句化用柳宗元詩句,想像力讓人拍案叫絕
    而在《卜算子·詠梅》之外,陸遊還有一首不知名的梅花詩也寫得很美很有氣勢,值得一讀。尤其後兩句,想像力可謂奇絕。《梅花絕句二首·其一》宋·陸遊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遊從12歲開始學詩,到85歲逝世,一直在從事詩歌創作,留詩9300多首,是一位著名的高產詩人。
  • 蘇軾為歌妓題詩,前兩句毫無新意,後兩句引得全場喝彩
    說起蘇軾,我們往往想到的是那些豪放詞作,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張嘴就來。其實,如果我們翻閱蘇軾的詞集,會發現大部分作品依然是婉約詞,而且還有不少是專為歌妓所寫的。婉約詞多,還可以用時代風氣來解釋,歌妓詞多,又是為什呢?
  • 秦觀在旅館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最經典,蘇軾愛不釋手寫在扇子上
    眾所周知,秦觀,字少遊 ,他是蘇軾的門生,相當於蘇軾的學生。秦觀寫了一首詞,老師蘇軾非常喜歡,在秦觀去世後,蘇軾將其中的句子寫在扇子上,以示不忘。是什麼樣的作品,能得到蘇軾的青睞呢?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9月,宋哲宗親政,開始重新任用新黨之人,以蘇軾為代表的元祐黨人相繼被貶出了京城。蘇軾被貶到了惠州,作為蘇軾的得意門生,秦觀也一同遭貶。秦觀先是被貶為杭州通判,又貶處州,後來,又遷徙到湖南的郴州,最後,又被貶到雷州。
  • 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
    很多讀者喜歡吟誦蘇軾的詩詞,不僅因為在他家身上體現了儒釋道的交融,而且彰顯了在困境中毫不退縮的奮發精神。蘇軾多才多藝,詩、書、畫都很精通,而且善於製作美食,願意與對方交流,這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而作為一位儒者,蘇軾也極其有悟性,所以即使在那些憂患相仍的歲月裡,他也能安貧樂道、恬淡悠然,絲毫不畏各種挫折,更鼓舞了他身邊的很多人。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過嶺北宋:蘇軾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 王維晚年寫的一首山水詩,中間10字清麗自然,寫盡了山水之美
    蘇軾有雲,「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由此我們可見,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而王維晚年也是篤信佛教,於是他又有「詩佛」之稱。王維擅寫山水詩。王維的詩歌在寫山林隱逸時,於淡泊閒曠中透出一種朗秀高華的氣象,毫無寒儉疏野之態;寫臺閣榮遇時則於典麗宏闊中不失清新優雅之情致,而無誇飾膚廓之弊。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6首最美田園詩,細讀忘俗,最後一首最妙,蘇軾寫出人生超然境界
    山水田園詩,多寫山水之美,田園生活,用語多平淡,而詩意卻淳厚自然,讀之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山水詩,多帶有縹緲仙氣,讀之忘俗;而田園詩,則多帶有生活氣息,觀之可親。山水田園詩多寫得寧靜恬淡,其詩法也多用白描手法,樸素中見真情,清新處有情懷。今日起,王和尚將重點輯錄古人山水田園詩,輔以短評。
  • 李白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高妙,最後兩句更充滿力量
    唐代一位詩人也有感於此,留下了一首驚世駭俗的名篇。下面就介紹李白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高妙,最後兩句更充滿力量。 詩人說,您因懷念久別的潁水,又要回到穎水源頭魯山歸隱去了。詩人把歸隱的願望寫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和意念,化成了具體而美好的形象。
  • 柳宗元被貶謫一首詩,心境豁達,看淡且放下,如今值得多數人學習
    比如說大家都非常喜歡的蘇軾,就因為"烏臺詩案" 差點兒喪命,又一次次被貶謫,就算是有著滿身的才學,然而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那就算有再多的才華又能怎樣呢?再說王安石,蘇軾之所以被貶,其實和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有很大關係,然而王安石的命運同樣也是一波三折,曾經有兩次被罷相。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 李清照身處異鄉,給閨蜜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寫出了深厚友誼
    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是蘇軾弟子,母親是宰相之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清照自然自幼便備受薰陶,加上自身聰穎伶俐,頗具天賦,從小就飽讀詩書,擅長作文。在她十六歲時,便憑著一首明快有趣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名鵲起,引得北宋文壇矚目。
  • 唐代最有名的一首元宵詩,作者是蘇軾先祖,前兩句包含一個成語
    提起元宵節的詩詞,我們一定會想起兩句千古絕句,一句出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另一句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元宵詩詞,這兩首詞非常經典,可是,在唐代,有一種元宵詩詞,不遜於歐陽修和辛棄疾,被稱為元宵詩中最好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
  • 蘇軾離世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道盡人生哲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此生。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此生最珍貴的東西,畢竟只有一次。每次看到生命只有一次這句話,都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此生,到現在為止,大大小小的道理,我們聽過的數不勝數,有多少人是不迷茫不困惑的呢?
  • 「小雪」節氣再讀柳宗元《江雪》:你知道嗎?這是一首藏頭詩
    《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山西省運城市),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由於在散文上成就卓著,柳宗元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韓愈並稱為「韓柳」。又因為他和劉禹錫私交甚好,遭遇似,二人並稱為「劉柳」。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李白見大雪紛飛,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而這首《清平樂》雖然沒有《憶秦娥》和《菩薩蠻》出名,但同樣很經典,尤其是最後兩句的比喻,堪稱神來之筆。《清平樂》是唐朝的教坊曲名,有人說是得名於李白為楊貴妃所作的《清平調三首》。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的這一首,氣勢豪邁,浪漫瑰麗,符合他詩仙的特質。詞的上半闋寫的是詞人早起後看到雪景的喜悅之情。「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這兩句便點明了時間和地點。
  • 李白一首非常勵志的詩,最後兩句更是被傳頌千古
    乘風破浪李白中國盛唐時期著名的大詩人,被稱為「詩仙」「酒仙」「劍仙」,當然劍仙有待考證,但李白少年時期確實曾研習劍術,從那首著名的《俠客行》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句詩中詩人用四個動詞「停」「投」「拔」「顧」表達了心中那種苦悶,茫然以及情緒的激烈變化。
  • 成年人的悲哀:讀懂了名篇《江雪》,讀懂了柳宗元的「萬千孤獨」
    都說,每一首詩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詩人,每一個詩人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故事。或懷才不遇,或仕途不順,或壯志難酬。大家認同嗎?同眾多的天才詩人一樣,柳宗元也是年少得志、名聲大噪,20歲便進士及第,柳宗元逐漸步入官場,參與到官場中來。可以說,柳宗元參與到政事前的人生是相當順遂的,完全是一手好牌。父家母家都世代為官,家庭文化氣息濃厚,父親積極用世、剛正不阿,母親溫柔賢淑、教子有方。
  • 黃庭堅的一首木蘭花令,曲折深刻,其中兩句充滿理趣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詩人和書法家,也是蘇軾的得意弟子。但是因為受到恩師的牽連,雖然才華橫溢,卻多次被貶異鄉。與秦觀相比較,境遇可謂相似,只不過增添了一些豁達。秦觀去世後,黃庭堅心中十分悲痛,還賦詞一首表達心中的思念之情。可是他自己最後也客死宜州,不禁令人心碎。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引人入勝,最後兩句更意味深長
    唐代科舉制度中即使中了進士,也不一定可以入仕,還要經過吏部的再次選拔,而其中可以順利通過的才真的是佼佼者。比如白居易、元稹就算比較幸運,中了進士就很快入仕,蘇軾與黃庭堅也是出類拔萃,都曾被朝廷委以重任。但他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後來各自經歷了很多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