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被貶謫一首詩,心境豁達,看淡且放下,如今值得多數人學習

2020-12-22 每天讀文史

想必大家也發現了,在唐朝與宋朝這兩個文化發展的最為繁榮的朝代,那些留下了名傳千古的詩人或詞人們,他們的命運卻並不是很好。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科考的道路上不斷奮鬥,有些人雖然運氣好,成功地為自己謀得一官半職,但是卻總是因為種種原因受到排擠而遭到罷免,人生經歷種種磨難,不堅定的人真的堅持不下來。

比如說大家都非常喜歡的蘇軾,就因為"烏臺詩案" 差點兒喪命,又一次次被貶謫,就算是有著滿身的才學,然而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那就算有再多的才華又能怎樣呢?再說王安石,蘇軾之所以被貶,其實和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有很大關係,然而王安石的命運同樣也是一波三折,曾經有兩次被罷相。

再比如李商隱,好不容易考上了功名,結果卻深陷"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真是滿腹的委屈卻無處訴說。還有杜甫,他的心中裝的全是黎民百姓家國大事,然而可惜的是直到過了半輩子,才成為一名左拾遺,而且還是一位不受重視的,之後更是經歷了被貶,各種奔波勞苦……這樣的例子真的是太多了,很多詩人的命運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不同的是,有些詩人在經歷挫折之後開始消沉,但是有些詩人卻能夠看開看淡。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人生經歷雖然痛苦,但是也不失為是一種磨難,一種考驗,那些流傳千古的作品,其實大多都是這些詩人在受到這些磨難時所創作出來的。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出自柳宗元之手,也是一首被貶之時的作品,但是讀起來卻能夠讓人感受到詩人心中的那種豁達。

溪居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其實從這首詩的前兩句之中,我們就能夠感受到,柳宗元此時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或許他曾經也為此感到痛苦過,但是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畢竟自己之前長期被所謂的官職所束縛,多虧現在這個被貶到南夷的機會,說的其實就是永州。

接下來在這首詩的第三句與第四句之中,他簡單地說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現如今閒來無事之時,我可以自己開墾出一片菜地,無事種種菜,就和那些在山林中隱居的人們一樣。偶似,說的就是他只能是抽時間,畢竟他還有官職在身,無法全職去享受著耕種的樂趣。

而在詩文的第5句與第6句之中,他則進一步的描寫自己所過的生活。每天在很早的時候,我就需要去田間耕地,而且在晚上的時候,還要駕駛著小船去那溪水中捉捕魚兒,經常可以聽到船隻與溪水中的石頭相撞的聲音。

而在詩文的最後兩句之中,他表達的則是自己此時的心情。現如今我在這個如此安靜而又清新的地方,再也不用和那些滿心庸俗思想的官吏們打交道了,相反每天都可以看著那碧藍的天空高歌一曲。可想而知,使他的心情是多麼的愉快。

其實我們都明白,對於他們這些有才華的人來說,是希望能夠有一番作為的,失落之情是一定會有。但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他能夠看淡並且放下,不會因為挫折就自怨自哀,恰恰相反,他會適應環境並且享受當下的生活,這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柳宗元的一首冷門思鄉詩,最後14個字太感人,看哭了多少遊子!
    唐朝是詩歌的王朝,在唐朝幾百年時光裡,有兩個詩壇的高峰,那便是以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為首的盛唐時期和以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為首的中唐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柳宗元的詩。唐詩中有邊塞詩、也有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樣的浪漫詩歌,還有孟浩然和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歌。說起山水田園詩,王維和孟浩然無疑是盛唐的代表,而到了中唐,柳宗元的田園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與王維和孟浩然不同的是,柳宗元仕途坎坷,他的田園詩多半是在貶謫之所的永州和柳州所作。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蘇軾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盡顯豁達
    看著自己的畫像,蘇軾微微一笑,笑得就像一個孩子,猶如當年他在眉山那片藍天之下的無邪,他提筆,在畫像旁邊寫了一首絕句。據說這首詩,是蘇軾生命中最後一首詩,堪稱絕筆,名為《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柳宗元身處逆境,正話反說,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耐人尋味
    話說唐朝大詩人柳宗元,仕途受阻,被貶官永州。此時,他的心態如何呢?他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他會有哪些想法呢?一首五言古詩《溪居》,就揭開了全部謎底。一起來看看吧。溪居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這首詩描寫詩人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後,在溪邊築室而居,過著閒適的生活。
  • 觀唐習律55 為什麼說韓愈詩見其忠憤,而柳宗元詩多哀怨之音呢?
    俞陛雲在《詩境淺說》還評價,韓愈的《藍關》詩,見忠憤之氣,而柳宗元的詩中,有太多的哀怨之音。他一生的好友劉禹錫,假如不寫那首《玄都觀桃花》,柳宗元的結局會不會好一點呢?從少年得志到貶死他鄉,柳宗元都經歷了什麼?
  • 柳宗元最美的一首山水詩,蘇軾說:中間兩句最好,最後兩句可以刪了
    這首詩非常有畫面感,將一個人的孤獨刻畫得入木三分,一直為後世傳誦。 其實,柳宗元還有一首山水小詩,如一幅飄逸的畫作,據說,蘇軾對這首詩也讚不絕口,贊其有「奇趣」,這首詩就是柳宗元的名作《漁翁》。
  • 放下他人的過錯,解脫自己的心,讀《臨江仙·夜歸臨皋》
    不可避免地,他陷入了一個極度孤獨的境地,正如他的名作《卜算子》裡所寫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次日,他寫了這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讀這首詞,我們要學習蘇軾這種豁達的心態。豁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豁達,是一種待人處事寬容大度的態度,是一種總是用尊重事實的態度看待一切,坦然面對現實的從容。我們要記住:在生活中,要避免生氣,生氣,不過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多數的後果是兩敗俱傷。常言道:心若放寬,一切都能看淡;心若計較,處處都會抱怨。
  • 考點:柳宗元|漁翁|永州|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又中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貞元二十一年(805),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擢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貶永州司馬,十年後遷柳州刺史,年四十七卒於柳州任上。柳宗元的詩大部分作於貶官永州、柳州時期。
  • 這些描寫孤獨的詩句都很經典,你最喜歡哪一首?
    再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天地間純潔寂靜,簡直是一塵不染、萬籟無聲;而漁翁的生活也是如此清高,他的性格更是如此孤傲。所以很多倔強的人喜歡孤獨,因為他們見多識廣、閱人無數,更是飽經風霜和坎坷,對於名利和得失早已看淡,於是就不願隨波逐流。
  • 詩人隨手寫下一首詩,通篇無一雪字,卻將雪大形容得淋漓盡致
    在詩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古人們的風採,詩詞就好像是跳動的音符,它的迴環婉轉會讓人感嘆「人間難得幾回聞;」詩詞就像是潺潺流動的涓涓細流,會讓人有歲月靜好的愜意感;詩詞界就好像是拂去淚水的一縷春風,讓人在傷心時感到一絲慰藉;詩詞就好像是冬日裡面的暖陽,溫暖地照在我們的心間……詩詞的魅力是無窮的,詩人們想要描寫一個場景,有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提到某些字眼,就能夠從側面襯託出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且在用詞和音律方面更顯得貼切生動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隱娘要推薦蘇軾的16首最經典的詩作,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背下來。這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哲理詩。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只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 詩人出門納涼寫下一首詩,只有28個字,極富意趣,令人過目難忘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也曾寫下過一首清新脫俗的避暑納涼詩。秦觀才高八鬥,卻三試及第,走上仕宦之途後,亦不平坦,雖得過恩寵,但多遭貶謫,故留下許多惆悵悲愴的詞篇。他不但在詞作方面有極高的造詣,他的詩歌也是意境優美,值得一讀。當時天氣炎熱,秦觀無心休息,出門想要尋找一處涼爽的納涼之地,因感慨自己的仕途遭遇,於是寫下一首極富意趣的詩,只有28個字,卻令人過目難忘。
  • 三首豁達詩詞:學會放下,從此時光清淺,歲月靜好
    學會放下,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大千世界,人生漫漫,多少俗世繁華,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星河一點。驀然回首,才發現當初所苦苦追求的也不過是一場夢幻罷了。當你無法釋懷時,讀讀這三首詩:生活除了苟且還有放下,有些事不必執著。
  • 柳宗元《覺衰》,人生老去,算不得什麼,要快樂的活才重要
    ——唐代:柳宗元《覺衰》年少時,極少人會考慮老後的會怎樣,因為那是極遙遠的事情。有著健壯的身體,激情澎湃,充滿希望,有無限的可能,未來還有大好的人生。在一個很大的花花世界,縱情歡樂,或艱苦卓絕地追求夢想,全憑自己的心意,不覺衰老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 詩聖詩仙都寫過嶽陽樓,關於嶽陽樓的唐詩你喜歡哪一首?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這是一首遊記詩,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辛遇大赦放還,途徑洞庭湖,寫了不少詩歌,這是其中一首,這時候李白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義,和自己分享快樂和喜悅,雁兒高飛,帶走我的憂愁,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好似在天上雲間一般,一杯接著一杯,暢快無比。
  • 蘇軾最具氣度、也最彰顯他超然豁達人生態度的一首詞
    01 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的一生是獨具魅力的,他歷經坎坷,多遭貶謫,生活歷程中的苦難錘鍊出了蘇軾的豁達、瀟灑、超然的人生態度,也使得他的詞作充盈著一種堅韌的生命力度。尤其是他被貶謫黃州之時所作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最具氣度,也最彰顯他超然和豁達的人生態度。正是他的這份超然和豁達,讓他成為了高貴又不失親切的文壇領袖,領袖群倫也引領平凡世界的平凡生命。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 杜牧晚年寫的這首詩道盡人生悽苦,蘇軾修改後,盡顯豁達本色
    南宋詞人蔣捷有詞雲「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豔豔的櫻桃,綠油油的芭蕉,本是何等燦爛之景,然而當它染上了歲月的色彩,便化作無奈的嘆息。還有「砌下梨花一堆雪」,潔白的雪花像梨花一樣美,然而緊接著一句「明年誰此憑闌幹」,讓人感受到了無盡的惆悵。
  • 蘇軾喝醉酒回家,門也進不去,隨手寫下一首詞,差點成了逃犯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蘇軾卻因為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差點讓自己成為了逃犯: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這兩句也正是說明了詞人當時的一種心境,以及他對於人生最為深刻的一種思考。當下的我們,也擺脫不了柴米油鹽和繁瑣工作的牽絆,詩和遠方的田野固然好,卻是很難達到的目的地,其實也不難。
  • 陸遊一首冷門梅花詩,後兩句化用柳宗元詩句,想像力讓人拍案叫絕
    提到愛梅,首先讓人想到的是北宋時期被稱為「梅妻鶴子」的林逋,他以植梅養鶴為樂,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梅花神韻,已成千古詠梅名句;而其實在宋代,詠梅成風,還有許多詩人詞人愛梅寫梅,比如寫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的王安石;再比如,南宋愛國詩人陸遊。
  • 一首能滌蕩心靈的唐詩,讀完後一切煩惱都沒有了
    其實,有的時候,一篇好的文章,一首好的詩詞,也可以滌蕩人們的心靈,讓人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瞬間從煩惱中擺脫出來。比如,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這首詩——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