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又中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貞元二十一年(805),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擢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貶永州司馬,十年後遷柳州刺史,年四十七卒於柳州任上。
柳宗元的詩大部分作於貶官永州、柳州時期。他詩作的重要內容就是抒寫被貶謫的抑鬱悲傷和思鄉之情,憂憤深遠,風格清冷峭拔。例如: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一詩將難以排遣的愁思充塞於天地山海間,灌注了詩人遭貶謫的人生悲憤。《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也是抒發離鄉背井、遠別親友的異鄉逐客的悽涼哀怨,詩人藉助奇異的想像和構思,將自己的情感奔迸而出,寫得沉著痛快。
柳宗元也寫過一些山水田園詩,頗有淡泊紆徐之風。柳宗元於貶謫時期寫山水,正是他試圖以清靜幽寂的自然境界淨化心靈,消除現實鬱悶的努力。《漁翁》詩以淡逸清和的筆墨勾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並從中透露了他深沉孤寂的內心世界:「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淥。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詩雖能看出受到陶淵明平淡風格的影響,但比陶詩少了一份恬靜閒適,多了一層冷漠空寂。蘇東坡贊曰:「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惠洪《冷齋夜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