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寫孤獨的詩,20個字寫出最高境界,蘇軾給予9字評價

2020-12-05 騰訊網

如果只用一句話來概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是:30歲權傾官場叱吒風雲,30歲後歷經苦難見心明性。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長安的名門之家。柳家從魏晉到隋唐幾百年間一直都是河東的名門望族。柳宗元的父親是侍御史,母親是範陽豪族前景,作為獨子他從小性格聰敏,再加良好的教育,他10歲前就能作賦。

公元786年,13歲的柳宗元迎來「豔陽天」,他為崔中丞代筆寫下文採斐然的《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受到唐德宗賞識,因而名聲大震。此後,才華橫溢的柳宗元受到世人追棒,21歲時,柳宗元考上進士,正式赴入仕途。

25歲時,柳宗兒的身份已大不同,因為考中了博學弘辭科,成了「文章稱首」的長安才子。隨後,春風得意的他被禮部郎中楊憑相中,招為女婿。

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唐順宗繼位,32歲的柳宗元和劉禹錫、王叔文三人成為顯貴,依仗唐順宗的信任大力革新——「永貞革新」。改革團隊針砭利弊,激情萬丈,廢除苛捐雜稅、懲治貪腐懶政、放還宮女出嫁等等,得到了民眾的一致稱讚。

然而,他們的改革遭到了強大的藩鎮和宦官集團聯合震壓,因為他們手握兵權,柳宗元等文人也是束手無策。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唐順宗因為中風而臥病在床,他雖然有心改革朝政,但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宦官與藩鎮勢力乘機反赴,革新只實行了幾個月就以失敗而告終。

唐順宗病危,本意立長子李淳為太子,結果革新派因李淳親近宦官集團而反對,作為革新派筆桿子的柳宗元為說服病危的唐順宗更換繼承人,更是寫下了著名的《六逆論》。

在《六逆論》中柳宗元對皇長子李純各種詆毀加貶低,寫得他一無是處,結果,宦官集團先下手為強直接弄死了唐順宗,唐憲宗李純就此登基稱帝。

唐憲宗上臺後對革新派遭到大清洗,王叔文被殺,柳宗元和劉禹錫等八人全都貶到偏遠山區,史稱「八司馬事件」。

被貶永州的柳宗元名義上是個司馬,但落魄之極。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到半年,他的老母親猝然離世。這給了正當壯年的柳宗元強烈打擊。之後,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差,諸病纏身,虛弱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痺」的程度。

就這樣,柳宗元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直到有一天,他外出見到捕蛇人,發現了太多的民生艱難,寫下那篇《捕蛇者說》。

之後,柳宗元放開了心中的結,不再倦戀官位權勢,很快從悲觀與失意中振作起來,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並和田翁農夫相交,遠離了政壇上的明爭暗鬥,回歸到田園詩意般的生活。他借萬物之妙,抒胸中之情,寫出了《黔之驢》《臨江之麋》《羆說》等千古傳誦的曠世名作。

據悉,一個大雪紛飛的寒冬,柳宗元望著窗外的皚皚白雪,頓時來了靈感,揮筆寫下了千古名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冰天雪地裡,方圓幾百裡都看不到一個人,甚至連鳥兒因太過寒冷都躲了起來,卻有一位白髮蒼蒼的漁翁,獨自一人在江面上釣魚,這是怎樣的孤獨?

千百年來,描寫孤獨的詩詞數不勝數,但能把孤獨寫出如此之高的境界,估計唯有柳宗元一人。據記載,蘇軾在讀完柳宗元的20字《江雪》後,感慨發說了9個字:「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孤獨的最高境界
    這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無人能及。全詩如下: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讀過蘇軾詩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曠達灑脫的"樂天派"詞人。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還常常蘊含哲理,具有宋詩的典型風格。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但他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應第一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想要弄清楚詩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詩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今天小赫赫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組《離思》悼亡詩中最經典的一首《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最美唐人寫雪五絕,第一首就驚豔,文人風骨字字神妙,你肯定讀過
    而「絕」和「滅」用字更加狠辣,暗示無絲毫生命的色彩。首聯的鋪排屬於對仗,表意卻一致,寫出極端的寒冷與孤寂。這也暗示柳宗元的內心是絕望、荒涼而寒冷的。但是,在二聯陡然一轉,在如此寒冷嚴酷的環境中,卻有一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老翁,在冰天雪地中孤獨地在釣魚。「孤」和「獨」既然寫出釣翁的孤獨,也寫出他內心的堅定和倔強。在如此冰冷的世界中,柳宗元屈服了麼?他內心的信仰動搖了麼?完全沒有。因此,這首詩寫得既孤獨,又倔強,暗示柳宗元內心的悲涼和堅韌。
  • 王維五絕名篇之一,短短20字寫出出塵脫俗的境界
    如果說,讀蘇軾的詩詞需要一顆曠達的心,讀陶淵明的詩需要一顆淡泊明淨的心,那讀王維的詩,大概就需要一顆靜心和一顆閒心。王維的詩裡,大都自有一種「閒」境,一種「清」境。讀他的詩,需要靜心而讀;或者說,讀他的詩,可以令我們浮躁的心靜下來。
  • 蘇軾的一首詞,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原來乳茶宋代就有了!
    也許我們可以從北宋大文豪蘇軾身上,找尋到答案。說起蘇軾的一生也是十分的坎坷多磨,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他自己曾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顯然是一種詼諧和自嘲,但是我們卻能感覺到蘇軾的另一種人生境界,那就是樂觀和曠達。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可能不了解蘇軾的人對這首詩不太熟悉,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60多歲了,在經歷了滄桑世事,經歷了一生的顛沛流離之後,此時的蘇軾已經是一位風燭老人,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麼第一句跟最後句是一模一樣的呢?
  • 柳宗元的一首冷門思鄉詩,最後14個字太感人,看哭了多少遊子!
    唐詩中有邊塞詩、也有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樣的浪漫詩歌,還有孟浩然和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歌。說起山水田園詩,王維和孟浩然無疑是盛唐的代表,而到了中唐,柳宗元的田園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與王維和孟浩然不同的是,柳宗元仕途坎坷,他的田園詩多半是在貶謫之所的永州和柳州所作。
  • 李清照一首寫雨的詩,短短34個字,唯美靈動,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
    李清照一首風雨之詩,短短34個字,唯美靈動,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跟我一起再來欣賞一下: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短短幾句詩,唯美靈動,仿佛我們也經歷了一場風雨之夜,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寫出來的詩。
  • 柳宗元最美的一首山水詩,蘇軾說:中間兩句最好,最後兩句可以刪了
    這首詩非常有畫面感,將一個人的孤獨刻畫得入木三分,一直為後世傳誦。 其實,柳宗元還有一首山水小詩,如一幅飄逸的畫作,據說,蘇軾對這首詩也讚不絕口,贊其有「奇趣」,這首詩就是柳宗元的名作《漁翁》。
  • 6首最美田園詩,細讀忘俗,最後一首最妙,蘇軾寫出人生超然境界
    這首詩和上首一樣,也重點刻畫春天田野的蔥蘢青翠,充滿生機和活力。「趁手青」三字寫出秧苗的生命力,剛插好就充滿綠色的生命力。煙雨朦朧之中,田野的清新蒼茫就寫得如畫一般。如此廣闊的綠色田野,連白鷺都不知去哪裡棲息,為何?因為如此碧綠,白鷺就顯得突兀。
  • 蘇東坡5首精妙七絕,寫出人生大境界,讓人拍案叫絕,第4首尤其好
    今天所選的五首詩,可看出蘇軾詩的高妙筆法。他善於「拈題」寫詩,扣題很準,卻不落窠臼,寫出內心的幽思雅懷,從中更能窺見他深沉的思考和人生感悟。希望這五首詩,能讓諸君喜歡。舒暢評:自擊,孤枕,臥聽,有力刻畫了環境的幽寂和人物內心的孤獨。白灰與紅火間,寓意對時事的牽掛和隱退閒居的矛盾。何凱評:轉句似乎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相似,外看寫景,實寫作者內心。作者的事業上失意但希望仍在。
  • 蘇軾生命中最後的一首詩,短短的24個字,道盡了平生的無奈!
    蘇軾自從儋州回到常州後,便是生了一場大病,而這一時期的詩人,生命已經是快要走到盡頭了, 但是並沒有表現出那份悲痛,依舊還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為此還找人畫像,去到外面遊玩,儘管如此他依舊堅強地活著;雖然生活中給予了他無窮無盡的苦難,但是都一一地挺了過來,很多人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歷史偉大的文豪可謂是比比皆是
  • 史上最愁的一首詞,只有49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她寫下了一首《武陵春》,只有49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多少人讀著讀著就落淚了。 詞人不寫風是如何的猛烈,而是從風停後寫起,一個「盡」字便足以令人聯想到了滿地落紅的蕭條之景,所謂「流水落花春去也」大概便是如此吧。 緊接著的一句「日晚倦梳頭」,寫的是詞人百無聊賴的心境。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史上最孤獨詩詞,短短20字,卻響徹千古
    作者:凱紫 來源:凱紫的詩詞之美(ID:kaizisc) 孤獨,大概是人類史上永恆的命題。 你讀過最孤獨的一首詩是什麼?99%的人都會下意識的吟出這首唐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蘇軾的字不是醜!黃庭堅:他是率性而為,沒有心境一般人寫不出來
    但真正專業的人卻形容蘇軾的字不能用醜來形容,他的字裡透露著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正如他的社會背景一樣。蘇軾的字不是醜!黃庭堅:他是率性而為,沒有心境完全寫不出來!細細觀察蘇軾的字,用墨不均而且似乎沒有用心寫過,尤其是筆下不見得用墨有多講究,每一個字都是隨意而寫,並且沒有半點認真的意思。但他這一種字體,卻被稱為是宋朝書法四大家的真本事,他也被後人評為宋朝寫字最有魅力的一個人。為什麼蘇軾的字寫得醜?
  • 這可能是史上最孤獨的一首唐詩,只有20個字,卻響徹千古
    參與革新的十個主要人物「二王八司馬」全部被處置,王叔文、王伾不久後被貶死去,其他八人如柳宗元、劉禹錫等全部被貶謫到了外地擔任州司馬。不是身處絕望之地,不會寫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可柳宗元讓後人佩服的在後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