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福成
小雪大雪詩蹁躚
今年的小雪,天氣特別好,先是下了一點雪,然後,出了太陽,既讓人嗅到了雪的氣息,又讓人領略了大自然的初冬之燦爛。
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
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也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孝經緯》中說:「(立冬)後15日,鬥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群芳譜》中也有言:「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
《月令72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這些都說明,「小雪」是個比喻,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節氣,而並不是我們慣常所理解的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
當然,如果在這個節氣裡,真的下了點「小雪」,那就是天作之合,絕配了。
詩人,在這個時候也最容易散發他的浪漫。
您聽,雪片悄悄落下,陳羽的《夜泊荊溪》輕輕唱起: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您聽,陸遊有些怕冷的《初寒》的惆悵: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再品,張登的《小雪日戲題絕句》,就有些俏皮的趣味了: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這只是下了那麼一小點雪,詩人們就按捺不住了,若是到了大雪,該怎麼辦呢?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大雪,鬥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8日。
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小滿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節氣大雪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漸漸增多。大雪節氣最常見的就是降溫、下雨或下雪。
大雪節氣依然只是一個氣候概念,與天氣預報中的「大雪」意義不同,不是說下就下。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內陸的雪顯得金貴了,下得少了,下得小了,真是讓詩人們著急。
每年入了冬,詩人們都是盼啊盼,盼鵝毛大雪,盼雪花大如席。
看天氣預報,與親友連線,得知今年關外的雪還是不小,大雪,暴雪。漫天飛舞,皚皚白雪的世界,又怎麼不是詩的世界?
左河水的《大雪》寫得好:萬山凋敝黯無華,四面嘶鳴晃樹杈。白雪欲求吟詠句,穿枝掠院演梅花。尤其是這最後句「穿枝掠院演梅花」,生動,精彩,把一場大雪寫得詩意滿滿。
到了大雪時節,儘管柳宗元的《江雪》我們都很熟悉,但還是不得不提的。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柳宗元在永州的時候寫的,永州在湖南,永州能下這麼大的雪,不容易。這種天氣,肯定是已經過了小雪,考慮到永州的位置,應該是在大雪時節。
讀之品之,這首詩的意境很好,朗朗上口,膾炙人口,但實際上,這首詩表達的卻是柳宗元孤寂、落寞、傷悲的心情。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陷入了宦官專政和藩鎮割據的水深火熱階段,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永貞革新的目的其實是想重振朝廷的權威,但當時的反對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革新就不出意外地很快失敗了,而柳宗元也因此而被貶到永州做司馬。 這段日子不好過呀,一行一動都被人監視,如廁方便一下都不方便,實在是難受啊。
這狗日的生活,擱別人早就窩囊死了,但柳宗元沒,他不光想得開,還寫詩,還把詩寫得那麼美。
您看,這首詩中的漁翁,生活得多麼有趣、清高,這種生活又怎麼不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柳宗元告訴我們,人生窘迫處,總有桃源路。
同樣是被貶的司馬,同樣是遇到了雪,白居易又是什麼心情呢?我們來看他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居易的這首詩寫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當時白居易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
因為白居易是因為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的,所以,他的心情很不好,晚上睡覺的時候感覺被子和枕頭非常涼,身子很冷,冷很容易讓人難過,難過了就容易失眠,睡不著覺就看看窗外吧,這一看不要緊,嚇他一跳,呀!窗戶外面咋這麼亮啊?原來,是下雪了,而且雪下得還很大,時不時地能聽到竹子被壓斷的聲音。
寒冷,孤寂,面對一場大雪,白居易比柳宗元難過多了。
太壓抑了!
那就來首輕鬆的,傅察的《詠雪》:都城十月雪,庭戶皓已盈。呼兒試輕掃,留伴小窗明。
傅察是北宋中書侍郎傅堯俞的重孫,這首詩寫於北宋末年,當時京城汴梁連下十天大雪,街上積雪盈戶,雪光映窗,此情此景,太美了,他讓掃雪的人都停下來,不要掃,留著可以讓窗戶更明亮,讓世界更明亮。大雪紛飛當縱酒,縱酒罷了詩千闕。千闕繚繞舞蹁躚,蹁躚萬裡卷大雪。
雪蹁躚,詩蹁躚,大雪來了,一定要該放下的放下,不該放下的也放下,到雪的世界裡,和古今詩人一起舞蹁躚。
作者簡介:楊福成,1973年出生於山東寧陽,先後就讀於山東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專欄作家,《讀者》《小說選刊》《格言》《百花園》《文苑》籤約作家。文學作品常見於《大公報》,多次入選中考試題,並有文章選入高中教材。書法作品及論文多次在《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法報》《現代書法》等報刊發表,先後在北京、保定、濟南、泰安、曲阜等地舉辦個展及聯展。出版有《現代刻字藝術創作與欣賞》《楊福成書法作品集》《楊福成詩書聯句作品集》等。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