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告訴我們,人生窘迫處,總有桃源路

2020-12-18 齊魯晚報網

文 | 楊福成

小雪大雪詩蹁躚

今年的小雪,天氣特別好,先是下了一點雪,然後,出了太陽,既讓人嗅到了雪的氣息,又讓人領略了大自然的初冬之燦爛。

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

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也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孝經緯》中說:「(立冬)後15日,鬥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群芳譜》中也有言:「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

《月令72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這些都說明,「小雪」是個比喻,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節氣,而並不是我們慣常所理解的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

當然,如果在這個節氣裡,真的下了點「小雪」,那就是天作之合,絕配了。

詩人,在這個時候也最容易散發他的浪漫。

您聽,雪片悄悄落下,陳羽的《夜泊荊溪》輕輕唱起: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您聽,陸遊有些怕冷的《初寒》的惆悵: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再品,張登的《小雪日戲題絕句》,就有些俏皮的趣味了: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這只是下了那麼一小點雪,詩人們就按捺不住了,若是到了大雪,該怎麼辦呢?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大雪,鬥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8日。

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小滿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節氣大雪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漸漸增多。大雪節氣最常見的就是降溫、下雨或下雪。

大雪節氣依然只是一個氣候概念,與天氣預報中的「大雪」意義不同,不是說下就下。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內陸的雪顯得金貴了,下得少了,下得小了,真是讓詩人們著急。

每年入了冬,詩人們都是盼啊盼,盼鵝毛大雪,盼雪花大如席。

看天氣預報,與親友連線,得知今年關外的雪還是不小,大雪,暴雪。漫天飛舞,皚皚白雪的世界,又怎麼不是詩的世界?

左河水的《大雪》寫得好:萬山凋敝黯無華,四面嘶鳴晃樹杈。白雪欲求吟詠句,穿枝掠院演梅花。尤其是這最後句「穿枝掠院演梅花」,生動,精彩,把一場大雪寫得詩意滿滿。

到了大雪時節,儘管柳宗元的《江雪》我們都很熟悉,但還是不得不提的。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柳宗元在永州的時候寫的,永州在湖南,永州能下這麼大的雪,不容易。這種天氣,肯定是已經過了小雪,考慮到永州的位置,應該是在大雪時節。

讀之品之,這首詩的意境很好,朗朗上口,膾炙人口,但實際上,這首詩表達的卻是柳宗元孤寂、落寞、傷悲的心情。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陷入了宦官專政和藩鎮割據的水深火熱階段,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永貞革新的目的其實是想重振朝廷的權威,但當時的反對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革新就不出意外地很快失敗了,而柳宗元也因此而被貶到永州做司馬。 這段日子不好過呀,一行一動都被人監視,如廁方便一下都不方便,實在是難受啊。

這狗日的生活,擱別人早就窩囊死了,但柳宗元沒,他不光想得開,還寫詩,還把詩寫得那麼美。

您看,這首詩中的漁翁,生活得多麼有趣、清高,這種生活又怎麼不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柳宗元告訴我們,人生窘迫處,總有桃源路。

同樣是被貶的司馬,同樣是遇到了雪,白居易又是什麼心情呢?我們來看他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居易的這首詩寫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當時白居易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

因為白居易是因為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的,所以,他的心情很不好,晚上睡覺的時候感覺被子和枕頭非常涼,身子很冷,冷很容易讓人難過,難過了就容易失眠,睡不著覺就看看窗外吧,這一看不要緊,嚇他一跳,呀!窗戶外面咋這麼亮啊?原來,是下雪了,而且雪下得還很大,時不時地能聽到竹子被壓斷的聲音。

寒冷,孤寂,面對一場大雪,白居易比柳宗元難過多了。

太壓抑了!

那就來首輕鬆的,傅察的《詠雪》:都城十月雪,庭戶皓已盈。呼兒試輕掃,留伴小窗明。

傅察是北宋中書侍郎傅堯俞的重孫,這首詩寫於北宋末年,當時京城汴梁連下十天大雪,街上積雪盈戶,雪光映窗,此情此景,太美了,他讓掃雪的人都停下來,不要掃,留著可以讓窗戶更明亮,讓世界更明亮。大雪紛飛當縱酒,縱酒罷了詩千闕。千闕繚繞舞蹁躚,蹁躚萬裡卷大雪。

雪蹁躚,詩蹁躚,大雪來了,一定要該放下的放下,不該放下的也放下,到雪的世界裡,和古今詩人一起舞蹁躚。

作者簡介:楊福成,1973年出生於山東寧陽,先後就讀於山東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專欄作家,《讀者》《小說選刊》《格言》《百花園》《文苑》籤約作家。文學作品常見於《大公報》,多次入選中考試題,並有文章選入高中教材。書法作品及論文多次在《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法報》《現代書法》等報刊發表,先後在北京、保定、濟南、泰安、曲阜等地舉辦個展及聯展。出版有《現代刻字藝術創作與欣賞》《楊福成書法作品集》《楊福成詩書聯句作品集》等。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古代那些有腳氣病的名人:鮑照、柳宗元、蔡襄、黃庭堅都無法倖免
    柳宗元在南方住了九年,大概是因為溼氣太重,也得了腳氣病。不僅如此,柳宗元在《辨伏神文》中提到自己是「病痞且悸」,那就是還有心慌的毛病,嚴重一點則會導致心臟衰竭。醫生給他開的藥則是「伏神」,其實就是茯苓,這種藥有祛除軀體浮腫的功用。
  • 柳宗元身處逆境,正話反說,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耐人尋味
    人人都渴望一帆風順,但古往今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對挫折,該如何應對?這恐怕是一個總能令人關注、總能引發人們興趣的話題。話說唐朝大詩人柳宗元,仕途受阻,被貶官永州。此時,他的心態如何呢?他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他會有哪些想法呢?一首五言古詩《溪居》,就揭開了全部謎底。一起來看看吧。
  • 文垂千載八大家(二)枯淡崔嵬——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中年時仕途坎坷,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此後一直沒有回到長安。恰恰是在貶謫期間,柳宗元的文學才情充分爆發了。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貶謫之中的柳宗元可以說是沉悶的沉鬱的,也可以說是痛苦的,但是他把文學當做拯救自己人生的一種特別寶貴的良藥,他把自己的沉鬱放在了自然之中,放在了山水之中,迸發出來的就是我們看見的一篇篇的山水遊記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有多孤獨,才寫下藏頭詩《江雪》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僅擅長作詩、寫散文,他還精通於辭賦。他在辭賦創作上,不但繼承了屈原傳統的創作模式,而且與屈原所表達的精神志向有著相似之處。 這種相似之處的存在,大抵是因為柳宗元也有著像屈原一樣鬱郁不得志的孤獨經歷。
  • 柳宗元最美的一首山水詩,蘇軾說:中間兩句最好,最後兩句可以刪了
    這首詩非常有畫面感,將一個人的孤獨刻畫得入木三分,一直為後世傳誦。 其實,柳宗元還有一首山水小詩,如一幅飄逸的畫作,據說,蘇軾對這首詩也讚不絕口,贊其有「奇趣」,這首詩就是柳宗元的名作《漁翁》。
  • 考點:柳宗元|漁翁|永州|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又中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貞元二十一年(805),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擢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貶永州司馬,十年後遷柳州刺史,年四十七卒於柳州任上。柳宗元的詩大部分作於貶官永州、柳州時期。
  • 柳宗元《覺衰》,人生老去,算不得什麼,要快樂的活才重要
    高歌足自快,商頌有遺音。——唐代:柳宗元《覺衰》年少時,極少人會考慮老後的會怎樣,因為那是極遙遠的事情。有著健壯的身體,激情澎湃,充滿希望,有無限的可能,未來還有大好的人生。在一個很大的花花世界,縱情歡樂,或艱苦卓絕地追求夢想,全憑自己的心意,不覺衰老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 這才是患難見真情,劉禹錫和柳宗元的生死之交
    他們是在貞元九年進士及第,考上了進士,那時柳宗元21歲,劉禹錫22歲,非常的了不起。要知道在那個時候有個說法,叫做「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有的人沉心苦讀五十歲才考上了進士,而且五十歲考上了進士在那時來說年齡都算年輕的。
  • 成年人的悲哀:讀懂了名篇《江雪》,讀懂了柳宗元的「萬千孤獨」
    同眾多的天才詩人一樣,柳宗元也是年少得志、名聲大噪,20歲便進士及第,柳宗元逐漸步入官場,參與到官場中來。可以說,柳宗元參與到政事前的人生是相當順遂的,完全是一手好牌。父家母家都世代為官,家庭文化氣息濃厚,父親積極用世、剛正不阿,母親溫柔賢淑、教子有方。
  • 觀唐習律55 為什麼說韓愈詩見其忠憤,而柳宗元詩多哀怨之音呢?
    曾經有個同事是山西人,聊天時問到他的家鄉是山西運城,這是柳宗元的故鄉啊!於是他很驕傲地跟我介紹起他的家鄉。後來我們都離開了那家單位,漸漸不再聯繫了。一說到柳宗元,總會想起他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筆下為何有如此孤寂的感受呢?
  • 細說柳宗元、劉禹錫的唯物主義「天人相分」論
    王叔文執政之後,柳宗元和他們一道革除弊政,蠲免民間各種債務,罷免一切額外的進奉錢,廢除種種苛擾,這一切措施,自是反映了當時人民的若干意願。後因王叔文受到保守派的攻擊,柳宗元也被貶謫遠方,鬱郁不得志,結果死於柳州貶所。世稱柳柳州。著作有《柳河東集》。
  • 依法行政:中唐柳宗元如何詮釋與踐行
    唐代行狀篇幅更長,行文有一定範式,用以請諡、撰寫墓誌和史傳,多在狀主卒後一年之內撰寫,現存唐代行狀約42篇。紀實是唐代官方對行狀的基本要求,然行狀多為門生故吏所撰,難免帶有個人情感,隱諱與虛美的現象皆存。收入《柳宗元全集》共三篇行狀,柳宗元格外重視,其中之一便是他為其從叔柳渾所作《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下稱柳公行狀),該行狀文末寫道:「宗元既當族屬,且又通家,傳信克備其遺芳,考行敢徵於故事。」
  • 柳宗元被貶永州,寫下了哪些膾炙人口的詩詞?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柳宗元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於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自從被貶到永州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的鬱悶苦惱。
  • 總有一處風景,為你而美麗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如行雲般自在,像流水般灑脫,才是人生應有的態度。 爭,人生少遺憾;隨,知足者常樂。 最怕該爭時不爭,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著。 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 不管做什麼,都要給自己留點空間,好讓自己可以從容轉身。 人生,可以有痛苦,更要懂得追求快樂。
  • 柳宗元:一個孤獨的行者,一個在時代的風尖浪口上的弄潮兒
    他生在封建王朝,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無神論者,他一生好佛,卻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生在用積極執著的態度對待人生;他一生有兩項重大活動:一是參與永貞革新,一是領導古文運動。他就是柳宗元,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 柳宗元的一首冷門思鄉詩,最後14個字太感人,看哭了多少遊子!
    唐朝是詩歌的王朝,在唐朝幾百年時光裡,有兩個詩壇的高峰,那便是以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為首的盛唐時期和以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為首的中唐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柳宗元的詩。唐詩中有邊塞詩、也有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那樣的浪漫詩歌,還有孟浩然和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歌。說起山水田園詩,王維和孟浩然無疑是盛唐的代表,而到了中唐,柳宗元的田園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與王維和孟浩然不同的是,柳宗元仕途坎坷,他的田園詩多半是在貶謫之所的永州和柳州所作。
  • 薦書|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尼採說:「人註定死亡,所以人生就是一場悲劇,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快樂的將它演完。」麥家說:「人生就是向死而生,我們註定孤獨,也註定堅韌。去年因為《人生海海》大火的麥家,帶來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風聲》。
  • 柳宗元七律情深深雨濛濛,好基友盤老虎挖填不滿的坑
    十年前,柳宗元和劉禹錫都是永貞革新的得力幹將,一夜之間,變法破產,「八司馬」誕生,柳宗元被貶為湖南永州司馬,劉禹錫貶為貴州朗州司馬。柳宗元到永州後,母親、女兒相繼去世,人生憔悴,莫過於此!十年後,兩人同時被召回京城,本以為即將被啟用,誰知劉禹錫又用「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惹翻了當政者,兩人又被分別貶到廣西柳州和廣東連州,風雲翻覆,始料不及。第二聯極寫「嶺外行」的荒涼與悲哀。
  • 《天道》丁元英告訴我們那些極簡的人生建議
    電視劇天道告訴我們最簡單的道理,不要相信成功學的毒雞湯,還是洗腦的精神療法,只有我們自力更生,努力創造價值,才不會被自己的從眾心理和僥倖心理帶跑偏,毫無疑問,我們的人生是我們自己的,與他人無關。什麼是毒雞湯,就是給我們畫餅充飢的一切事物,以前是直銷、傳銷、成功學,以後是區塊鏈、雲計算和物聯網。
  •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2020-11-25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