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傳: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2020-12-06 止一為正

人之一生,如鏡花水月,眾人明明知曉奈何美食美酒美色美味讓外相處在虛假的喜悅之中,因為無法自拔所以煩惱叢生。自古有大智大慧者見到自身本性,知曉一切為空,以慈悲心度己度人,達摩祖師正如是。相傳達摩祖師本為南印度國的三王子,因根性大善知曉佛法精髓,又得般若多羅法師點撥於是放棄了王位出家為僧,這點和釋迦牟尼相似。覺悟的人是佛,他們心中的正知正念常常開啟,尤其是捨棄家業世俗享樂之人皆有無比堅強的大毅力,誓願得證心中的菩提。

法師般若多羅為達摩祖師剃度有三刀為證,第一刀斷除一切煩惱,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普度一切眾生。電影《達摩祖師傳》把一些細節刻畫的很不錯,其中有一段是法師讓達摩祖師尋心,達摩蓋了一次毀了一次,這預示著求大道之人想要安心可總會受外界「魔」的種種幹擾,達摩不死心繼續蓋,後來蓋好了也堅固了,達摩卻把房子拆了,此時達摩真正醒悟房子就在自己「心裡」,只要心中常有正知正見「魔」無法侵入。

關於破魔的方法可以參考《楞嚴經》,達摩祖師得般若多羅法師吩咐在他圓寂六十七年後方可到震旦傳法,震旦也就是當時的中國。當時中國正處於梁武帝時期,梁武帝個人崇尚佛法但只得外相不得其精華,達摩祖師歷經千山萬水來到中原。當時的氛圍雖崇尚佛法但只是習得佛理不明其中真意,達摩帶上傳承之寶來到此地正是為了尋找一位衣缽傳人。當時的中國根性高的人很多但卻不得章法不能從根本上認知需要一個精神領袖而衣缽便是精神領袖的象徵,是一脈相承的見證。

達摩祖師與梁武帝會晤,梁武帝問達摩自己可有功德,達摩回答沒有。梁武帝又問達摩知不知道自己是誰,達摩說不知道。梁武帝自覺無趣,認為別人把達摩誇大其詞了,實則一點都不懂佛法。然而仔細想來,表面的建樹哪裡是功德,善惡相抵之後哪裡會有功德。不知道自己是誰這正是修行最高之處達到「無我」境界,世俗思想因為「有我」所以種種欲望牽擾本心,不得安寧,而「無我」是超出一切外相,時刻保持內相,用智慧的眼光看待周邊的問題,達摩祖師是得道的高人。

梁武帝不知達摩言行之意兩者自然不歡而散,達摩祖師受到排斥於是渡江到少林寺。關於渡江也有說法,傳說達摩祖師用一隻蘆葦就渡江了,其中細節可觀看《達摩祖師傳》,影視作品中的畫面權當作傳遞信息的渠道不可看相學相,那樣就又入了下乘。達摩祖師於少林寺面壁靜修九年,這九年時光把之看成學習功夫合適,歷史有時喜歡把人神格化以襯託出此人的不可思議,這點需要注意。

達摩祖師的思想,邏輯思考方式自然不可思議,有無窮無盡的妙用,但不能把之放在表象的變化中,那樣學法是滿足私慾與經意相違背。在面壁九年期間,禪師慧可前來求法,在大雪中呆了三天三夜,更是自斷臂膀顯示自己求道之心,慧可向達摩祖師問道,我心未安,乞師與安,達摩說,我與汝安心竟。白話文為,我的心感到不安請求師父幫忙安心,達摩回答,我已經幫你把心安好了。慧可正是五葉中的一葉,花自然是菩提達摩祖師。這樣似是而非的問答是對「空境」的理解,若是此刻無法理解還需多學習。人之一生,外相迷茫,識得本心,智慧常在,這才不枉此生!

相關焦點

  •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是什麼意思?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想必大家都聽過,禪宗的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句話的出處是於《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第十":"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一花」,指的是禪宗,佛陀靈山會上拈花一笑,傳法於摩訶迦葉,也就是禪宗的西方初祖。這「一花」,就是禪宗。這「一花」被達摩帶到中國,傳於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禪宗在中國的地位。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最開始的說法是,達摩東渡,傳法於二祖至到六祖,這一花代表的是初祖達摩,五葉代表的是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這五位祖師。但對於這個說法,有很多人並不認可。
  • 從拈花微笑到一花開五葉,花與禪宗的歷史淵源
    就把這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法門傳下來了。漸次地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他的師父般若多羅尊者就跟他說:「東土有大乘氣象,你要去度化他們。」所以就有了達摩祖師航海到中國來傳法。首先達摩祖師在廣州登陸,然後見梁武帝機緣不契,又不受待見,就一葦渡江,來到嵩山的少林寺,在山洞裡面壁,參禪入定九年。
  • 從達摩禪師到六祖慧能的傳法偈,看看與你是否印心?
    就是說梁武帝無功德,後來一葦渡江,面壁十年的達摩祖師。達摩將衣法及四卷《楞伽》傳與二祖慧可。傳法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並云:「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二百年後,衣止不傳。」二祖慧可傳法與僧燦,傳法偈云:「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
  • 達摩祖師禪法管窺
    達摩祖師禪法管窺據《續高僧傳》記述,菩提達摩,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初祖,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是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孝昌三年(五二七年)菩提達摩至少林寺,在寺西山麓石洞中面壁九年,以四卷《楞伽經》教授學者,創立禪宗,傳法慧可;提倡「見性成佛」,即「靜坐默悟,明心見性」。據《佛祖統紀》記載: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十月,達摩大師臨圓寂前,達摩祖師對慧可說:「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更說:「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 漲知識:佛教禪宗的「一花開五葉」指的是什麼?
    達摩祖師初祖菩提達摩大師,時南印度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達摩祖師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中國。在東土傳到六祖,衣缽便不再傳。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慧能大師。以心傳心的法門在中國落地生根,至六祖慧能後,一花開出五葉,直至今天,依舊燈火相傳。
  • 農曆十月初五 恭迎達摩祖師聖誕
    皇上,你要知道,你本來是有功德的,但是老是掛在嘴上,要人稱讚,這就是刻意貪求功德,功過相抵,那也就沒有了。」梁武帝聽了,有點醒悟了,於是又問:「當時我問他有沒有佛的存在,他居然回答我說沒有!」志公大師回答說:「達摩祖師答得也有道理啊!
  • 禪宗「一花五葉」起源地——南華寺
    南華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中國佛教名寺,中國佛教禪宗發源地,禪宗「一花開五葉」起源地,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發源地,嶺南禪林之冠,禪宗祖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經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當下成就,領法隱遁,五年修行,30歲出山受戒,於南華寺傳法天下,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頓教法門。創立禪宗,盛行於世。南華寺主要建築有: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等。
  • 六祖惠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最有智慧,弘法度眾無數
    達摩在中國最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六祖惠能的經歷很神奇。傳說他子夜降生的時候,有一道亮光騰空而起,房屋裡面遍是奇異香氣。天亮之時,有兩位和尚來到家裡對他的父親說:「你們家裡昨天晚上有沒有生一個小孩?
  • 就是因為這位祖師,才有了一花開五葉,才有了頓悟漸悟相映成趣
    本來道信之前還顧慮弘忍的父母會聲嘶力竭地堅決阻止,一百個一萬個不同意,沒有想到他父母不僅沒有反對,而且還受寵若驚感恩戴德地表示「您老人家是法門龍象,遠近聞名;您座下的弟子都是傑出的人才,受您教化的人們風起雲湧。您能夠看上我家的孩子,不止是他的福報,也是我們整個家族的榮光。」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三:達摩祖師
    相傳達摩祖師和梁武帝有這樣一段對話。梁武帝因為信奉佛教,即為後建寺、寫經、供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負地問達摩祖師:「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渡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達摩卻說:「並無功德。」武帝又問:「何以無功德?」達摩說:「此但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行,雖有非實。」武帝接著問:「如何是真功德?」達摩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 達摩祖師是禪宗的傳奇人物,一生經歷坎坷,晚年卻被人毒死
    他是印度東渡的傳法之人,中國禪宗的始祖,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無數個傳奇故事,他就是達摩祖師。這樣一位高僧,晚年卻被毒死。您知道是因為什麼?達摩又是被誰毒死的嗎?讓小編為您揭秘!達摩祖師,原名菩提多羅,出家後改名菩提達摩。
  • 來看看達摩祖師竅訣派的精彩——《達摩血脈論》
    接下來我們講達摩祖師的《血脈論》。一聽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個論有多麼重要。人的身體如果沒有了血液、沒有氧氣,組織的細胞都會死掉,人就活不成。所以血液對人體來說非常非常重要。同樣的,達摩祖師在這個還不到二十頁的小冊子裡面講到的內容,雖然文字不多,但是就像人體的血液一樣重要。不僅僅是禪宗,任何一部佛經,如果失去了達摩祖師在《血脈論》當中講的這些內容的話,那麼其他的剩下來的這些部分就完全沒有生命、沒有精華。所以達摩祖師這樣的小冊子就講到了佛教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