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如鏡花水月,眾人明明知曉奈何美食美酒美色美味讓外相處在虛假的喜悅之中,因為無法自拔所以煩惱叢生。自古有大智大慧者見到自身本性,知曉一切為空,以慈悲心度己度人,達摩祖師正如是。相傳達摩祖師本為南印度國的三王子,因根性大善知曉佛法精髓,又得般若多羅法師點撥於是放棄了王位出家為僧,這點和釋迦牟尼相似。覺悟的人是佛,他們心中的正知正念常常開啟,尤其是捨棄家業世俗享樂之人皆有無比堅強的大毅力,誓願得證心中的菩提。
法師般若多羅為達摩祖師剃度有三刀為證,第一刀斷除一切煩惱,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普度一切眾生。電影《達摩祖師傳》把一些細節刻畫的很不錯,其中有一段是法師讓達摩祖師尋心,達摩蓋了一次毀了一次,這預示著求大道之人想要安心可總會受外界「魔」的種種幹擾,達摩不死心繼續蓋,後來蓋好了也堅固了,達摩卻把房子拆了,此時達摩真正醒悟房子就在自己「心裡」,只要心中常有正知正見「魔」無法侵入。
關於破魔的方法可以參考《楞嚴經》,達摩祖師得般若多羅法師吩咐在他圓寂六十七年後方可到震旦傳法,震旦也就是當時的中國。當時中國正處於梁武帝時期,梁武帝個人崇尚佛法但只得外相不得其精華,達摩祖師歷經千山萬水來到中原。當時的氛圍雖崇尚佛法但只是習得佛理不明其中真意,達摩帶上傳承之寶來到此地正是為了尋找一位衣缽傳人。當時的中國根性高的人很多但卻不得章法不能從根本上認知需要一個精神領袖而衣缽便是精神領袖的象徵,是一脈相承的見證。
達摩祖師與梁武帝會晤,梁武帝問達摩自己可有功德,達摩回答沒有。梁武帝又問達摩知不知道自己是誰,達摩說不知道。梁武帝自覺無趣,認為別人把達摩誇大其詞了,實則一點都不懂佛法。然而仔細想來,表面的建樹哪裡是功德,善惡相抵之後哪裡會有功德。不知道自己是誰這正是修行最高之處達到「無我」境界,世俗思想因為「有我」所以種種欲望牽擾本心,不得安寧,而「無我」是超出一切外相,時刻保持內相,用智慧的眼光看待周邊的問題,達摩祖師是得道的高人。
梁武帝不知達摩言行之意兩者自然不歡而散,達摩祖師受到排斥於是渡江到少林寺。關於渡江也有說法,傳說達摩祖師用一隻蘆葦就渡江了,其中細節可觀看《達摩祖師傳》,影視作品中的畫面權當作傳遞信息的渠道不可看相學相,那樣就又入了下乘。達摩祖師於少林寺面壁靜修九年,這九年時光把之看成學習功夫合適,歷史有時喜歡把人神格化以襯託出此人的不可思議,這點需要注意。
達摩祖師的思想,邏輯思考方式自然不可思議,有無窮無盡的妙用,但不能把之放在表象的變化中,那樣學法是滿足私慾與經意相違背。在面壁九年期間,禪師慧可前來求法,在大雪中呆了三天三夜,更是自斷臂膀顯示自己求道之心,慧可向達摩祖師問道,我心未安,乞師與安,達摩說,我與汝安心竟。白話文為,我的心感到不安請求師父幫忙安心,達摩回答,我已經幫你把心安好了。慧可正是五葉中的一葉,花自然是菩提達摩祖師。這樣似是而非的問答是對「空境」的理解,若是此刻無法理解還需多學習。人之一生,外相迷茫,識得本心,智慧常在,這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