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10字就豪氣縱橫,結尾10字真大丈夫

2020-12-12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陸遊在自己的文集中曾經寫過自己對於詩歌的看法,就是下邊這一句:

「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

從本質上來看,他的理論與白居易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一致的,認為真正的文學作品都是有的放矢,有感而發。

那些無病呻吟的作品,缺少作者自己情緒的內核,也無法引起人們的共鳴,算不得優秀作品,如果沒有情緒的激發,恐怕世界上也就沒有詩這個東西了。

然而陸遊在這裡主要強調了一種情感,那就是悲憤,這一點又不同於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盛唐,一生的仕途還算順利,沒有什麼很大的挫折,所以對於悲憤的感覺沒有那麼強烈,他的主張是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上發現美好,與陸遊的心境迥然不同。

而陸遊生在亡國之秋,偏安一隅,自然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朝廷一味求和而不知用人,任由北方落後的少數民族踐踏我華夏國土。這樣的背景下,任誰都是悲憤多吧!

【臨其詩境】

陸遊為收復中原奔走了一生,基本是也失望了一生,然而儘管如此,他在古代也算非常長壽的人了,上天假年,希望這位民族英雄多在世間留存一會,多望一眼祖國的山河。

可惜終究還是等不到,即使陸遊繼續的活下去,所看到的,也只是蒙古的鐵騎踐踏中原罷了,曾經的金終於被消滅,可是北方易主,南方卻還是一樣覆滅的結局。

1197年的春天,陸遊已經73歲了。這已經是他在故鄉居住的第8個年頭。讓一位一心想著殺敵立功,收復中原的英雄藏劍八年,他所壓抑的激情和熱血究竟有多麼的濃厚,這一點,同時代我想也只有辛棄疾能夠了解了吧。

今天要欣賞的這一首詩,就很典型的代表了這一時期陸遊的「悲憤」所在。

【經典原文】

書憤二首宋代:陸遊白髮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鑑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條分縷析】

詩一上來就以極強烈的場景感和代入感抓住了讀者的心臟,產生的震撼極為強烈。

白髮蕭蕭的老人,在這風雨飄搖的亂世裡,閒居臥在自己的故鄉。老人心裡想的卻從來不是怎麼養老的問題,而是自己這一腔熱血,還有沒有機會灑在故土中原。

故鄉的環境很安靜,沒有聒噪也沒有喧囂,或許,南宋的朝廷也是舍不下這種安逸的生活吧,老百姓和朝廷都不願意活在戰爭當中,打不過就等著遊牧民族打進來,再侵略剩下的一半國土罷了。

既然沒有旁人能懂,我這個老頭兒的孤忠,只好留給這天地鑑證了。

蘇武困厄於匈奴領地,北上持節牧羊19年,渴了喝雪水,餓了就吃雪地氈毛。張巡守睢陽,城陷罵賊,嚼齒而亡,兩位都是忠臣的典範,名留青史。陸遊舉出這兩個例子,也是補足了上一句的氣勢和情緒。

第三句節奏又變,從開始的激昂高越轉到細柔且悲涼的寫景上。上林苑和洛陽宮,都是皇家宮室的代表,也是陸遊心心念念能夠實現自己志向的地方。然而「細雨春蕪」,「頹垣夜月」總給人一種末路的感覺,仿佛預示著一切就要結束,朝廷已經喪失了生機,藏在句子下邊的,是作者深深的悲憤與無奈。

最後一句,奇峰突起,將前一句的哀嘆一掃而空。雄心壯志沒有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消磨殆盡,就算死,我也依舊是雄傑萬古。

這也是陸遊被人敬重的地方,時刻不忘志向抱負,時刻不少壯志雄心,每每到了民族危機的時候,到了人生迷茫無助的時候,放翁的詞總能給你以激勵。

「千古男兒一放翁」,並非虛言。口口聲聲說著大丈夫,古往今來的大丈夫,又有幾個呢?

相關焦點

  • 陸遊的一首謝池春,開篇就壯懷激烈,最後7字卻令人唏噓不已
    下面介紹陸遊的一首謝池春,開篇就壯懷激烈,最後7字卻令人唏噓不已。謝池春·壯歲從戎南宋:陸遊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弔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
  • 陸遊很著名的一首詩,60多歲客居杭州,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
    文/顧無【引觴漫談】陸遊一些著名的詩歌前一段時間已經分析了不少,但是身為南宋最著名的幾個詩人之一,又是有名的民族英雄,他身上的故事是怎樣講也講不完的。【臨其詩境】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欣賞的這首詩,就是陸遊60多歲時候的作品,陸遊是個高壽的人,活了80多歲,所以60多歲身子骨肯定還是很硬朗,而且還能夠為朝廷出力,在朝為官。在公元1186年春天的某一天,陸遊接到了朝廷的詔令,奉旨入京,要去接受嚴州知州這樣一個職務。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陸遊最有氣勢一首詩,讀起來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堪稱經典
    所以他將文字作為自己的戰場,寫了很多首與此相關的詩作,就連他在去世前所做的最後一首詩都是與此相關的。可以說他對於國家的這份熱愛,當真是讓無數人都感到感動不已,可惜朝廷的不作為讓他的滿腔熱血無法得以施展,這也是最讓他感到惋惜的地方。不過這卻並不能阻礙他創作的熱情,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他非常霸氣的作品,這絕對是一篇難得的佳作,讀之使人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 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寫的一首五言唐詩,開篇10個字極度自信
    不過在這段時間,李白還寫出一首五言唐詩,恢復之氣的志氣,開篇10個字極度自信。且看: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一乘無倪舟,八極縱遠舵。燕客期躍馬,唐生安敢譏。採珠勿驚龍,大道可暗歸。故山有松月,遲爾玩清暉。這首唐詩的題目是《送蔡山人》,是一首贈人詩,「蔡山人」歷史上記載甚少,應該是和李白、高適等一同交遊的詩人。
  • 元稹很孤獨的一首詩,僅開頭七個字就很傷感,結尾更是耐人尋味
    以中唐詩人元稹這首《雨聲》來說,那就是一首感傷之作,整首詩意境悽美,僅僅是開篇的七個字,那就營造出了一種孤獨之感,讀來讓人耐人尋味。《雨聲》唐代:元稹風吹竹葉休還動,雨點荷心暗復明。曾向西江船上宿,慣聞寒夜滴篷聲。元稹最為大家熟悉的是愛情詩,尤其是他在妻子韋叢逝世後,寫下了很多的這一類的作品,從而感動了歷代的讀者。
  • 孟浩然最低聲下氣的詩,卻成千古絕唱,結尾10字被不少人當座右銘
    王維的詩帶著空靈感,而孟浩然的詩作則更貼近現實,簡單來說就是接地氣,從他的五言詩中就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過故人莊》這首詩相信是很多人學生時代必背的一篇,用詞簡單卻有美意,給人想像的空間;《春曉》更是成為千年佳作,通俗如白話,卻靜謐純美;《宿建德江》中的「江清月近人」更是給人描述了一種別有意境的冷清感。
  • 劉禹錫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是開篇10字,便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便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一首詠月詩。顧名思義,劉禹錫詩中的月亮,不是尋常日子的月亮,而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夜的月亮。
  • 陸遊很著名的一首梅花詩,28字童心滿滿,最後2句已家喻戶曉
    【臨其詩境】今天來看陸遊的一首梅花詩。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非常著名,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甚至背過。公元1202年,南宋嘉泰二年的一月,已經78歲的陸遊終於看透了冷漠的現實,從抗爭的前線退下來,帶著一身的風塵回到自己在山陰的老家。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讀後卻讓人熱血沸騰!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陸遊於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退居家鄉山陰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陸遊已經年近古稀。 首先,詩的開篇「僵臥孤村不自哀」,寥寥七字,陸遊便寫出了自己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即雖然身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並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顯然,從這句詩的「僵、臥、孤、村」四字中,我們能夠得到陸遊處境悽涼的信息。簡單來說,就是年邁體弱、生活孤苦、居處偏僻。但在如此悽涼的處境下,陸遊卻又擁有著「不自哀」的樂觀的精神狀態。
  • 李清照最悲傷的一首詞,通篇儘是愁意,結尾七字成年輕人口頭語
    最為著名的就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婚後思念丈夫的李清照李清照18歲的時候嫁給了當時21歲的趙明誠。兩個人可謂是門當戶對,佳偶天成。這一段時間的李清照因為思念丈夫,寫下了許多的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 作者與老翁偶逢,一首古詩樸實易懂,結尾10個字,更是畫龍點睛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詩人,他出生於書香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勤奮苦讀,29歲就中了進士。入仕後本希望一展宏圖,為國效力,卻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改變了自己的後半生。下面分享的是作者與老翁偶逢,一首古詩樸實易懂,結尾10個字,更是畫龍點睛。宿溪翁(時初除郎官赴朝)眾心愛金玉,眾口貪酒肉。何如此溪翁,飲瓢亦自足。溪南刈薪草,溪北修牆屋。
  • 因一首詩招來10年禍事!劉克莊這首詠梅詩,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
    王安石在《梅花》一詩中寫道「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冕在《白梅》中也有「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詩句;陸遊在《落梅》中更是曾寫「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這些詩句描寫的是梅花的特質之一,那就是傲寒凌霜,百花都是苦爭春,只有梅花在冬日獨自綻放著自己的美,獨具一格。
  • 納蘭性德最「孤寂」的一首詩,全篇無「悲」字,最後7字引人淚流
    納蘭性德最「孤寂」的一首詩,全篇無「悲」字,最後7字引人淚流在古典文學詩詞史上,納蘭性德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性情,傷感,至深涵蓋了他的一生!他出生高貴,加上有著看似遠大的前程。但是他的出身和他的工作就讓古今多少文人志士為其羨慕,因為他完全不必擔憂報國之志不會實現,也不必擔憂人生理想會被覆蓋。
  • 陸遊化身貓奴給貓寫了一首詩,結尾3個字,讓人讀後忍俊不禁
    如果給宋代大詞人陸遊貼幾個標籤,我想肯定有愛國、長壽和唐婉,但是還有一個標籤你一定想不到那就是「貓奴」。對,你沒看錯,古代也有貓奴,陸遊就是其中最痴迷的一位。陸遊是個真性情的男人,他愛國、愛唐婉,也愛貓兒。
  • 袁枚的一首七律,充滿理趣,僅是開篇14字就流傳廣泛
    一首韻律優美的歌曲,如果配合感情真摯的填詞,必然雅俗共賞。詩歌創作也是如此,最忌諱無病呻吟,而當詩行中融進了詩人的情感,就會在不經意間打動讀者。所以評價一首詩的好壞,不在於其辭藻華麗、典故晦澀,更重在情景相生。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10字就家喻戶曉,2句話用4個典故
    【臨其詩境】公元826年,17歲的文宗皇帝登基即位,文宗是一個有想法的皇帝,是很想做一些勵精圖治,中興天下的事跡出來的,於是密謀誅殺宦官,除掉禍患,只是謀劃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自此以後,文宗就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傀儡。
  • 孟浩然一首感人的送別詩,僅開篇短短的5個字,讀來就耐人尋味!
    其中孟浩然的人格魅力最突出,連一向驕傲的李白都極為敬仰,還寫下《贈孟浩然》一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敬意,在開篇就稱孟浩然為孟夫子:「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可見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人品,還有學識,可以與聖人相媲美。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句句動人心弦!
    陸遊,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詩詞文均有很高成就,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有「小李白」之稱。陸遊是南宋詩壇的一代領袖,其詩內容豐富,風格豪邁,以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為主。現存詩作9300餘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古代詩歌最早起源於民歌和勞動號子,而且詩與歌舞、音樂都融合在一起。後來才有了詩經和楚辭,漢代時又出現了樂府民歌。到了魏晉時期則以五言詩為主要題材,終於在唐代發展到巔峰。唐詩從發展到成熟,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