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中,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美軍的一個連長在扔垃圾的時候,被自己的手下亂槍打死了。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的強大火力壓制,我軍開始運用坑道戰術進行防守和反擊,在白天的時候,志願軍戰士們抵禦美軍的衝鋒和炮火,都是憋起了一肚子的窩囊氣,而到了晚上的時候,志願軍則會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戲近戰和夜戰,將憋著的氣全部都撒了出來。
美軍曾經在硫磺島戰役中應對過日軍的坑道戰術,一開始並不重視我軍的坑道戰術,因為當時日軍將硫磺島的折缽山掏空了,都沒有抵擋住美軍的強烈炮火和火力優勢,所以美軍在一開始的時候,完全不重視我軍的坑道戰術。
但是美軍卻不懂一樣的戰術在不同的人手裡運用,是完全不一樣的,日軍的坑道戰術只是學到了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所運用的地道戰戰術的皮毛,我軍可是地道戰的創建者,日軍在坑道戰術中只是一味的死守,而我軍則會在坑道戰術中加入別的元素,就比如夜襲近戰。
據不完全統計,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曾在14天的時間裡發起過幾十次不同規模的夜襲,時任志願軍連長的李寶成曾回憶道「美軍白天踩在我們腦袋上面折騰咱們,晚上咱們也不能讓他們睡安穩了,所以在晚上的時候,我們三五個人組成一個戰鬥小組,一撥一撥地湧向美軍的陣地,炸敵人的地堡,暗殺他們的哨兵,美軍稍有動作我們就退回來。」
就是在這樣的精神壓力之下,美軍的士兵一到天黑的時候就會緊張起來,最害怕的就是站崗的哨兵和留守地堡的人員,生怕志願軍什麼時候摸過來就把命給丟了,甚至在最緊張的時候,聽到了一點聲音美軍就會槍聲大作。
所以才會發生開頭的那個事情,當時站崗的哨兵十分地緊張,而吃完罐頭的美軍連長正在扔空罐頭盒子,發出了聲響,站崗的哨兵立馬向聲音響起的地方開火了,被驚醒的士兵也是一起開火,直到照明彈生氣的時候,美軍士兵才知道打的是自己的連長,只是這個時候他們的連長已經被打成了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