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蔬不及野蔬香

2020-12-22 琴伴書侶

春漸深。許是怕各色花兒佔了主場,許許多多的野菜也著急在風裡招搖起來。

如此甚好。生機勃勃本就該是春天的特色,何況,那些看起來綠油油嫩生生的野菜,還可以豐富一下人們的味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春天最早上餐桌的野蔬,差不多就是薺菜了。很多人喜歡包薺菜餃子吃,但我對於餃子不怎麼太上心,尤其是薺菜和肉拌出的餡兒,總感覺已經失去了食物的原香,實在太邪惡。

我喜歡用薺菜攤煎餅,熬薺菜粥,甚至就是丟少許葉子,煮清水薺菜湯。於是挖一回薺菜,好些天家裡都飄著薺菜的清香。

除了薺菜,榆錢和香椿芽的味道也不錯。可惜的是,近些年的鄉村統一規劃,把不少榆樹都規劃沒了。我的關於榆錢的記憶,還停留在十多年前,榆錢餅那個軟糯的口感,真叫人思之若狂。現在偶爾外出,也曾看到過幾次榆錢,但不是長在地勢險惡處求之不得,就是已經老到無法入口。

香椿倒是不少,不過已不像從前那樣,是屬於大家的公共財產。而今,香椿成了農家的經濟作物,想吃的話,還得花上不菲的代價。

這個年月,但凡不是懶到無可救藥,總不至於花錢吃點香椿也吃不上。然而在我的心裡,還是得自己採來的,才最為可口。

榆錢和香椿不能盡興,我們其實還有別的選擇。鄉間的溝圩地頭,以前多的是被農民們叫做狗奶針的玩意兒,也就是枸杞。枸杞固然沒有像榆樹那樣,遭受滅頂之災,但也不復從前的繁茂。所幸我們只是拿它來解饞,而非為了果腹。我們大可以在農村的這片廣闊天地裡,有所作為。

不過採摘枸杞芽的時候,得有一雙火眼金睛,它既和月見草難辨真偽,又跟牛至如同近親,一不小心就混淆了。

枸杞芽的最好吃法就是涼拌。把剛採回來的新鮮嫩芽清洗乾淨,放入煮得滾開的水裡燙透,再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放上適量的糖、鹽、醋、六月鮮,一道新鮮爽口的小菜便出來了。

我其實更喜歡枸杞芽剛入沸水時的感覺,霧氣繚繞,清香撲鼻,真是莫大的享受。

少了農藥化肥,野蔬的味道比起在塑料大棚裡養尊處優、姿態優雅的蔬菜們,不知好了多少倍。

還有生在河畔的水芹菜、豆瓣菜,田邊地頭的野蒜、馬蘭頭、打碗花、灰灰菜,等等。野蔬的數量之多,品種之豐,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野蔬,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有的甚至還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

據科學鑑定,薺菜的營養成分堪稱完美,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多種胺基酸、胡蘿蔔素、糖,又富含磷、鉀、鈣、鐵、錳等元素。古代的醫籍記載,薺菜有止血、降壓、明目、健胃、消食的功能。難怪民間又把它稱作「血壓草」、「淨腸草」。

至於枸杞,那更不用說。我最愛給人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某人在行路的時候,看到一個滿頭烏髮、身強力壯的男人,正在打罵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這個人實在看不下去,就上前指責那個男人。男人笑著說:我管我自己的孫子,又有什麼不可以?這人很驚訝,便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那個男人已經140多歲,而他的孫子之所以受責打,是因為不肯聽話每天堅持食用枸杞,以致未老先衰、兩眼昏花。枸杞的功效,不言自明。

科學鑑定和故事都是別人的,我不懂真假。但我知道,家蔬確實不及野蔬香。既如此,何妨趁著春光明媚,多多沾花惹草去?

相關焦點

  • 爆款來了 | 【雲上好品•巾幗助農】蔬香李高 濃情無限— 在線打...
    爆款來了 | 【雲上好品•巾幗助農】蔬香李高 濃情無限— 在線打call!買它買它買它!蔬香李高, 濃情無限!7月19日下午6點!等你來!7月19日下午6:00直播帶貨環節,我們將重點推介長治市屯留區李高鄉特色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和亨德宜品牌食品。李高徐記豬蹄、李坊石磨麵粉、李坊飛蝗螞蚱、東鳴水姥姥煎餅、純手工繡花鞋墊、亨德宜系列食品等等,都是「壓箱底」的好貨。
  • 山東女散文家沙龍開啟 山大教授講述「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記著 王麗 通訊員 王田田)散文世界是什麼?有意義不如有意思,還是有意思不如有意義?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第23期名家分享活動利用周末開啟,邀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了一堂題為「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的精彩講座。著名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亓鳳珍,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編劉君,周三讀書會創始人李炳峰,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攝影師李恆昌,農村大眾報總編室主任劉秀平等30餘名嘉賓到場。講座由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王力麗主持。
  • 當代散文家梁實秋丨——高雅的志氣,博雅的才氣,典雅的文氣
    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梁實秋一九一五考入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畢業後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學院留學。一九二四年到上海編輯《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誌。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 著名詩人散文家邵燕祥在京逝世,享年87歲,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原標題:著名詩人散文家邵燕祥在京逝世,享年87歲,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而四度空間之一的散文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一本散文集《赤子》,讓我們領略這位文學巨人散文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文字是極為優美的,詩人的文字肯定是經過淬鍊過得,即使運用在散文上也是簡潔而有力的。「定音鼓的頻率在加速,加強,扭緊我們的每一條神經。
  • 野薔薇:即使死亡,已要走進一顆美麗的童心裡!(散文詩)
    10我是一株生長在路邊的地地道道的野薔薇。走過季節的邊緣檫過鳥的翅膀,閃過多少人多情的目光。散文詩//一些花露出了紅紅的臉蛋!散文詩//水色在夕陽中變得寧靜散文詩//生命的高原
  • 家有二姐(散文)
    家有二姐(散文)張萬強/文/網絡圖年輕時的二姐是村裡的一朵花,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面容白皙、個頭高挑,一頭烏髮梳起的辮子又粗又長,齊過了腰身,文化不高,讀過小學三年級。當時我們家有兩個演員,因而被人們刮目相看。二姐到了該成家的年齡,提親的踢破了門檻,因為大姐已經訂婚到了離我們家七八裡地外的大姨家的那個村莊,輪到二姐訂婚時,母親不想再把她嫁的老遠,目的是找個近點的婆家到老了好有個照應。那時候我小正在讀小學,對於家裡的事我很少去問,只是偶爾聽到大人們議論。
  • 何民:鐵匠張莽娃|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張莽娃家很窮,幾歲就死了爹,他媽一個人拖扯他到十四歲就實在拖不動了。
  • 「新文化大散文」與「非虛構寫作」:當下散文寫作新動向
    作者:陳劍暉(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關注當代散文創作的人們也許注意到,近幾年的散文已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散文從過去的「固體」到時下的大幅度「破體」,從面向社會寫作到面向天地寫作,從回憶鄉土到「重塑」鄉土。特別是,網絡的興盛使散文更貼近生活,親和大眾,甚至有人斷言:零準入門檻、即時傳播閱讀推動散文進入到「全民寫作的時代」。
  • 野比家電話公開!
    公開了野比家的電話號碼,按照這個電話號碼打過就可以與《哆啦A夢》的角色們對話啦。  由藤子·F·不二雄原作改編的動畫《哆啦A夢》的最新劇場版《電影哆啦A夢 新·野比太的誕生》(監督:八鍬新之介)將於3月5日在日本上映。為了給電影版預熱,官方推出了「哆啦A夢電話」企劃,只要按照小學館發售的15種雜誌上記錄的電話號碼進行播打,就可以與《哆啦A夢》的角色們對話。
  • ...家國傳承築夢」東北大學第十八屆「妙筆流聲」詩歌散文朗誦...
    12月6日,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家國傳承築夢」東北大學第十八屆「妙筆流聲」詩歌散文朗誦大賽在南湖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多功能廳舉行。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校黨委副書記張國臣出席活動,並分別為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和一等獎獲獎選手頒獎。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天中晚報驛副刊發表作者張耀華散文《母親不養花》 ★平頂山晚報副刊發表作者王冠輝散文《我愛七月的山》 ★三門峽日報今日澠池/仰韶發表作者賀笑宜散文《向夏而生》 ★漯河日報水韻沙澧發表作者張秀紅散文《阿桃的月亮》 ★遼瀋晚報遲桂花副刊發表作者甫躍輝散文《
  • ...萬英鎊脫歐夜敲響大本鐘;核心期刊《銀行家》發表10歲學生散文...
    每經11點丨全國18個重點城市房租下跌;貴州去年經濟增速有望連續9年居全國前列;英首相建議眾籌50萬英鎊脫歐夜敲響大本鐘;核心期刊《銀行家》發表10歲學生散文?
  • 北國風光的畫師與歌者——序《王曉廉散文精選·花島》
    著名文學評論家何鎮邦教授無論是廣為傳誦的一些名篇,還是在閱讀中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篇什,均表明王曉廉已是一位具有獨特審美風格並逐漸走向成熟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於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動人的意象和開掘醉人的詩意,於樸實中見優美;他的散文,善於描寫北方的風光,並把愛鄉愛國之深情融匯於風景狀寫之中。
  • 許福元:心靈的春水|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文學天空散文隨筆#秦景棉散文集《春水》序秦景棉以一個朝聖者的虔誠,在文學創作之路上,一步一步堅韌地前行。無論換什麼樣的鞋子,她只認準在這一條路上跋涉,她對文學的持抱一直沒鬆手,一直秉持著耐心和毅力。
  • 在散文中尋回有溫度的語文課,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散文,在語文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小學到大學,從教科書到試卷,散文於無形之中形塑著我們的審美、語感,指導寫作,撫育心靈。現代散文的傳統至今已行過百年,承繼著魯迅先生開闢的道路,新一代的散文家們不斷地探索、開拓散文創作的邊界,將自己對時代的觀察、對自我的探索融入文字中。
  • 被忽視的當代散文閱讀,聽聽教育工作者和作家們怎麼說
    《我認出了風暴》精選了鮑爾吉·原野、雷平陽、李敬澤、李娟、李修文、劉亮程、塞壬、張天翼、周曉楓九位當代優秀散文家的代表作,呈現了中國散文近二十年來最豐美的收穫。該書的選編緣起於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張莉為本科生開設的「當代散文作品研讀課」,在同學們中引發的熱烈討論。
  • 中考散文閱讀:找準散文線索,理清寫作順序
    線索是散文結構的「紅線」,抓住線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線索的主要類型有: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例如:《滕野先生》這篇散文以「我」與滕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散文的順序,一般包括:選材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
  • 情真意切、悱惻感人的明代散文巨擘——歸有光
    明代的散文,卻出現突破性的成就,雖然沒有唐宋八大家那樣的傑出散文家,然而,卻在小品散文上獨闢蹊徑,成為明代文學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明代散文,前期比較有成就的當為由元入明的作家,比如宋濂、劉基等,歷經戰亂,關心民瘼,散文辛辣嘲諷,思想深刻,揭露社會弊端。
  •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甌海揭曉
    評獎範圍為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在國內報刊公開發表的散文作品。同時,另設「特別獎」1名,獎勵海內外公開出版的以書寫鄉情鄉愁、地方文化、生態自然為主題的散文和非虛構類書籍。前四屆獲獎者包括張煒、鮑爾吉•原野、周曉楓、李修文、蘇滄桑、賈樟柯、沈芸、半夏、彤子等。 十月雜誌主編陳東捷致辭說:「自2016年『琦君散文獎』啟動以來,至今已舉辦5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