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VS悟空問答:精英們的投票體系和快手們的問答社區

2021-01-09 虎嗅APP

「每個傻逼的產品經理都有一個社區夢。作為一個雙邊冷啟動的產品,社區能不能成這件事,有時不僅看能力,更看命。」

雪球社區的創始人方三文總愛用一句話來介紹雪球:「Twitter讓不特定的多數人成了記者,Uber讓不特定的多數人成了計程車司機,雪球讓不特定的多數人成為分析師、投資顧問和基金經理。」

一個UGC社區的建立,大抵也就是這麼個過程。你需要把它從你的手裡放開,讓它從特定的少數人手裡,轉交到不特定的多數人手裡。

一、UGC社區三要素:創作門檻,內容調性,平臺分發

而為了讓不特定的多數人能夠參與到一個社區的形成過程中來,以下三個條件就必須具備:

1. 創作門檻要足夠低

博客並沒有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作家,博客之前,寫作權掌握在報紙雜誌的編輯手裡。博客出來後,寫作門檻是低了,但能夠長期輸出精品內容的,還是那批紙媒作家。博客類產品的本質,其實是一個PGC圖文平臺。直到微博的誕生,才讓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段子手,其本質是一個UGC圖文平臺。

想要讓更多用戶自己生產內容,只能不斷降低使用門檻。之所以今日頭條裡會加入悟空問答和微頭條這樣的功能,就是因為這種「內容標準取最大公約數」的產品,對普通用戶來說生產的門檻才是最低的。當用戶開始在你的產品裡不斷留下內容,一個產品的護城河才真正開始建立起來。

2. 社區調性可以有,但不能太高

但凡做成真正的UGC社區,必然會形成某種社區調性。如果社區調性太高,參與度就會比較小眾,比如知乎,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候是只看而不敢說話的。

只有讓社區調性大眾化,才能讓UGC生態的量級爆發出來。如果你打開任何一個平臺,撲面而來都是性感女神和嬌美嫩模,連直播話筒都上萬一個,你還敢把自己的視頻傳上去嗎?

3. 內容分發應該足夠廣

有了用戶生產的內容後,還得看社區裡內容分發的效率。秒拍的高管就曾表示,儘管 UGC 貢獻了秒拍90%以上的內容,但是PGC內容(包括明星)的播放量卻佔比90%。也就是說,除了那些明星和網紅,普通人很難在秒拍獲得存在感。

想建立一個社區,在解決門檻和調性的問題以後,讓90%的UGC內容佔到平臺整體瀏覽量的90%,這事可能就要成了。

二、問答類社區的UGC構建

而對於問答類社區來說,UGC氛圍的形成就更為關鍵了。因為,PGC式的明星在持續回答問題這件事上,分答已經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教訓,哪怕有一個好的開局,運營手段高超,後期也回天乏術。

而相對的,以知乎為例,它在初期依靠邀請李開復薛蠻子等名人來回答科技網際網路類的問題為社區帶來了第一波流量。但是,知乎並沒有依賴這些人,讓這些人天天來知乎答題顯然是不可能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知乎早期的特邀名人後來基本只潛水不說話了,而知乎則培育出了屬於自己的高粉大V,這代表了一個社區UGC的成功。

與很多人印象不符的是,知乎的內容生產門檻其實並不高,除了初期有一陣子封閉註冊的階段,人人都能在知乎裡說上幾句。這和前面提到的博客可能有些類似:人人都可以開博客寫博客,只不過,普通人能持續寫出優質的長文章嗎?基本不行,到最後流量的大頭還是被職業作者佔據。

有些類似的,知乎上對於其內容的分發機制建立在一個點讚系統之上,也就是說,你的回答被越多人認可,才有可能被越多人看到,答的離譜甚至有可能被投票摺疊掉。

用過知乎的朋友應該都有這樣一個感覺,面對一個熱門問題,你很可能也能說上幾句,但卻不一定有多少人能看到你的回答,尤其是在初期沒有粉絲的冷啟動階段,因為大部分用戶只看熱門問題下的高贊回答。

而頭條旗下悟空問答的內容分發方式則可能對早期用戶相對更有利一些,它繼承了頭條的分發邏輯,也就是把你的答案儘可能推送給各種感興趣的用戶。其中,答案被點讚的因素所佔的比重並沒有那麼高,在悟空問答裡獲得一個贊基本和你發的微博獲得一個贊的效果差不過,並不像知乎裡那樣對展示排序有關鍵性的影響。

但是,從社區調性上來說,知乎就天然更吸引高學歷人群了。因為點讚系統的本質已經十分接近於民主政治裡的投票體系,而早期封閉註冊階段進入知乎的又普遍是一二線城市的高收入人群,這就不可避免的讓知乎上的問題基本都是以複雜的務虛類問題為主。想要回答這類問題,你除了在相應專業領域有不錯的積累以外,還需要通過回答問題的多個部分,並舉出涵蓋不同情況的例子,才算完整回答了某個問題並有了獲得高贊的可能性。

而悟空問答的基礎用戶群則傳承自今日頭條,基本關注的都是和生活實用類相關的問題,而這類問題的回答難度就低了很多。因為大部分普通人在大部分時候,會遇到的問題其實基本都是生活實用類的問題,所以理論上,有更多的人有能力在悟空上回答問題,儘管這類內容本身能吸引到多少人去看則是一個未知數了。

從QM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悟空問答現在的體量依然不大(MAU121萬,知乎1351萬),而且它的用戶和知乎的用戶確實是兩撥人。

不過,再小的個體,都有表達欲和追隨欲,就看通過怎樣的產品和運營機制來挖掘和滿足用戶這方面的訴求,並進一步建立起社區的UGC生態了。

而頭條在刺激普通用戶回答上可謂不遺餘力,在今年的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悟空問答宣布2018年會拿出10億回報答主,其中5億是準備通過紅包問題等方式讓更多普通答題者都有機會獲得。在最近舉辦的#曬出你的創作者紅包#活動中,悟空問答的用戶可以曬出之前通過答題領取的紅包,這進一步刺激了社區裡的提問量和回答量,並且問題的閱讀量也水漲船高。

個人認為,知乎和悟空問答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UGC氛圍。但整體來看,知乎更像當年大火的博客,雖然沒有限制說誰才能來這裡發表內容,但因為其分發邏輯接近歐美的政治制度,你的點讚就是你的投票。相應的,它的社區調性就更接近於一個精英社會,這無形中抬高了普羅大眾的生產門檻。

而悟空問答在生產門檻上則更接近於微博,因為其內容分發邏輯傳承自今日頭條,普通人答題被關注到的機會就更多,也由於其社區中討論的問題難度係數較低,同樣一個人在悟空裡能回答的問題一定比在知乎裡多。但也因此,悟空的社區調性也更接近於快手:有些問題在某些「高端人」看來根本就不值一答。

三、用補貼做內容社區的背後邏輯:平臺供給,加速迭代,競爭過激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的大環境下,拉新成本已經比過去提高了數倍,但是,許多社區類產品在變現前景尚且模糊的情況下,依然採取高強度的補貼政策和力度,比如短視頻平臺,比如問答社區,比如各種類微信公號產品,這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1. 首先,平臺型產品用補貼吸引供給力度小的那邊,或者兩邊一起補貼,以更快速度達成兩端供給兩端的平衡,比如滴滴,乘客少了司機不願意,司機少了,乘客不滿意。

如今的用戶,更難伺候,稍有不滿意,就會卸載產品。更快達到供需平衡,是為了提供一個更好的用戶體驗。但是要注意,在這裡的補貼依然是一種良性的策略,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外部競爭,在雙邊市場達到供需平衡之後,一般無需再補貼了,這個平臺經濟會自發良性運轉下去。

2. 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已經被過度研究了,任何的新產品剛剛經過驗證,就有對手開始以十倍甚至百倍於你的資源開始補貼用戶推廣產品,細水長流充分挖掘市場需求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幹快上搶灘登陸成為主旋律。

某大廠的投資總監這麼說過:「我剛入行的時候,只有BAT這樣的大公司有戰略部或者戰投部,而現在,現在幾乎超過百人的公司都會設置類似部門或者職能,大家對市場所有的新東西和動向都保持狼一樣的嗅覺。一個新的東西出來,很快被各個公司的戰略部、投資部以及VC、PE、HF的分析師過度研究,信息的傳播和消化的速度都超過任何時期。」

就當下這個時刻來說,任何一個新的idea剛被驗證需求可行,一幫競爭對手可能就已經集齊資源蓄勢待發了。共享單車如此,充電寶如此,無人零售也是如此。

3. 如果產品發展路徑是對的,補貼可以讓產品更快達到成功並搶佔紅利;如果是錯的,那就給產品提早判個死刑,要麼調整方向,要麼再融一筆錢去做新產品。

歸根到底,時間比金錢更重要,而VC們都不缺錢。

從這三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新的網際網路產品的發展理念,它和過去的MVP原型試錯、小步開發迭代和等待爆發增長完全不同。

矽谷著名的風投大師FredWilson最近就燒錢到底燒多少才合理,有了一個自己的定量推論。他認為,對於創業公司,以一個自然年為時間周期,公司估值的增長部分和你燒錢的現金額度之間的倍數,就是你燒錢的效率。如果這個倍數是3—5倍或以上,那就是一個不錯的可以接受的燒錢率(Bure Rate)。

比如,作為一家創業公司,你可能一年內任性地燒掉了20億美金,但是沒關係,一年的時間裡你的估值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增長了100億,這就是5倍的一個Burn Rate,那對公司來說就是相當不錯的。

按照這個推論,那麼1倍就是底線了,燒掉的錢如果都無法等量讓你的估值增長,這就說明其中必然有浪費的成分存在。

對於已經有了規模化收入(Revenue),但是還在各個領域進行補貼的創新型公司,比如TMD,這個定量推論提供了關於其燒錢是否合理的一個極佳的參考線(boardline)。

相關焦點

  • 悟空問答死於知乎十周年
    悟空問答APP中的收益、粉絲、內容、收藏等都將遷移至今日頭條APP及頭條號後臺和悟空問答pc端,創作者可轉移至今日頭條APP、頭條號後臺和悟空問答pc端繼續進行創作。 字節跳動一擲千金補貼答主時,便完全忽視了另外兩方用戶,導致整個互動機制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即相對於此前大家帶著問題上知乎,悟空問答一時間湧現大量被「補貼」吸引而來的提問者和答主,上悟空問答的心態,早已失去了問答的初心。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中國知識問答產業現狀的縮影
    是以知識問答為核心基礎的社交平臺,涉及的業務包括知識問答、知識付費、社區管理和個人信息管理,體系龐大,以下的功能框架圖將就這四大模塊進行分解。、騰訊、快手和知乎結成「反字節跳動聯盟」,對中國在線內容行業的市場格局具有重要影響。
  • 知乎十周年之際,悟空問答宣布關停
    悟空問答宣布關停的頭一天,恰逢知乎10周歲生日。
  • 悟空問答關停:字節跳動的第一場敗仗
    悟空與知乎:社區產品兩種迥異的路線知乎大V王瑞恩是當年被字節挖走的300多位大V其中之一,1月15日凌晨,得知悟空問答宣布下線停運的當晚,他在知乎評價稱:「這是圖文內容扶持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瘋狂」。「當時還在上學的我,不誇張地說,人生第一輛車,就是悟空問答上賺出來的。
  • 再沒機會超越知乎了!今日頭條放棄悟空問答,併入微頭條
    也是在7月初,原微頭條的負責人王一波已離職,現悟空問答負責人陸芳向UGC事業線老大匯報。另一位信源則表示,悟空問答不重點發展了。2016年,今日頭條推出問答社區「頭條問答」。據今日頭條2017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用戶當時每天提出1萬多個問題,貢獻10萬多個回答。這些問答通過智能算法技術產生超過1.5億次瀏覽量。
  • 知乎圈子:精英社區的降維和自我救贖
    (4)等級制和身份的激勵體系圈子內規定,四級用戶可以發起投票,五級用戶可以發起主題。等級經驗的獲取依靠發帖回帖、籤到、分享圈子或帖子。成為圈子管理員,運營圈子,獲得身份提供的榮譽感,此外官方帳號做推廣時會附帶「表揚」管理員。
  • 中文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要上市了?傳F輪融後估值35億美元
    中文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要上市了?2020-12-23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12月23日,資本邦獲悉,據媒體報導,知乎正在撰寫
  • 用億級流量扶持視頻IP,「問答社區」知乎向視頻轉型
    原標題:用億級流量扶持視頻IP,「問答社區」知乎向視頻轉型5月7日,知乎發布「視頻創作者」招募計劃,面向全網招募科普人文、電競遊戲、科技數碼、生活娛樂等領域的視頻創作者,入選者可享受流量曝光、現金激勵、創作權益與津貼等各項扶持政策。知乎表示,今年將重點扶持優質或潛力視頻創作者,打造業內有影響力的視頻IP。
  • 知乎要上市?問答前輩的問答題
    論投資方背景,拿到騰訊、百度投資的知乎,是巨頭的寵兒,估值比海外同行高,但論商業化試探、知乎卻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且從知乎降低註冊門檻,大攬用戶之後,知乎已很難用一個標籤定義。對於普通用戶和觀察者而言,上市是一個窗口,可以近距離看清知乎,對於知乎而言,巨頭不會放棄自建內容生態,如何保證內容健康和商業化成績單,是知乎要回答好的問題。
  • 悟空問答下線:字節系知識付費戰線前路待明
    當日,字節跳動方面表示,悟空問答App停服後,問答產品以頭條問答的形式繼續運營。該App中的收益、粉絲、內容、收藏等都將遷移至今日頭條App及頭條號後臺和悟空問答PC端,創作者可轉移至今日頭條App、頭條號後臺和悟空問答PC端繼續進行創作。
  • 「人均985」的知乎要上市,吃不飽飯的大V們卻在集體「出逃」
    至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或許只有CEO周源,以及知乎的大金主們才知道了。知乎一直是個被資本所偏愛的孩子。從2010年試開放,到2019年8月F輪融資為止,這家網絡問答社區已經收穫8輪融資,其中不乏騰訊、百度、快手、搜狗等知名企業。
  • 張一鳴站臺、投入超10億補貼,悟空問答為何淪為第一款被「戰略放棄...
    在今日頭條「母體」裡運營一年多後,頭條問答於去年6月26日正式升級為悟空問答,同步推出悟空問答獨立App和網站。從此,用戶既能在今日頭條App內訪問悟空問答,也可以通過下載悟空問答App,或直接訪問PC端 wukong.com 等方式使用。在布局大內容平臺的路上,知識問答是重要的一環。剛上線的悟空問答,也被認為是劍指知乎的產品。
  • 一年不到月活下降53萬人,不差流量不差錢的悟空問答,輸在了哪裡?
    「今日頭條」也在和騰訊、百度、新浪微博、快手、一下科技等的大戰中,遇強則強,成為了近幾年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少有的現象級公司之一。然而,在問答領域600億估值的今日頭條,卻受阻了,並進行了戰略降級。此舉,一是使得今日頭條的內容板塊布局,出現了缺口;二是今日頭條「不敗神話」的金剛之軀被打破了;三是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今日頭條團隊的信心和士氣,而這些往往比黃金還重要。
  • 知乎再獲4.34億美元融資 快手百度聯合投資背後有何盤算
    8月12日,有媒體報導稱,知乎已完成約4.5億美元的F輪融資,這是知乎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一輪融資,由百度和快手聯合投資。8月12日,有媒體報導稱,知乎已完成約4.5億美元的F輪融資,這是知乎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一輪融資,由百度和快手聯合投資。《國際金融報》記者據此分別向百度和快手進行求證,兩家均確認上述消息屬實。
  • 知乎,成也社區難也社區
    而近幾年,內容社區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塊。即使是「兩微一抖」的格局已經形成,大量的中腰部和尾部公司依然沒有放棄,對內容社區領域頻繁地發起試探。而知乎,以及知乎所代表的知識社區領域也越來越引起大眾的矚目。知乎無疑是知識社區中最閃耀的明星,靠著多年沉澱的用戶和內容,硬生生扛住了字節系的悟空、微博系的問答、果殼的分答等一眾後來者的挑戰,至今依然穩坐知識問答領域的頭把交椅。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更何況,以知乎答主一以貫之的邏輯來看,知乎的十年於內容社區史不過是短暫的一截。如果和中文網際網路的宏大維度比起來,知乎也只是其中的一段故事。所以,聊知乎十年,也許不用編年體式的敘述,更不必上升到古早網際網路,從當下、從此刻就能說清楚。這是一個知識社區、內容平臺,有時新的前沿科技問答,也有老問題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呈現。
  • 字節跳動的失意版圖:被拋棄的悟空問答,扶不起的多閃飛聊
    大敗局:失落的社區與失意的社交悟空問答是字節跳動第一款被寄予厚望但被公認失敗的產品。2017年6月,頭條問答更名悟空問答,上線APP及網站,字節跳動以期將流量與算法分發優勢擴展至社區。當時的期待值有多高?
  • 知乎「打敗」了百度知道嗎?
    「有問題,上知乎」「知乎」在2010年12月開放,是一個問答社區,連接各行各業的用戶,用戶在這裡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準確地講,知乎更像一個論壇:用戶圍繞著某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的討論,同時可以關注興趣一致的人。「知乎」比「百度知道」晚了整整5年。此時的「百度知道」已經建立起問答數量上的護城河。在移動網際網路才剛剛興起的那個年代,「知乎」似乎勝算不大。
  • 為什麼我不希望知乎做視頻
    後來悟空問答官方和許多高層甚至出來進行了官方定調,將「籤答主」這件事引向了「鼓勵創作」和「獎勵知識分享」,尤其是那句「悟空問答歡迎養豬人,也歡迎黑格爾」直接成為了當年行業最火的流行語,被認為精準地點出了知乎及其擁躉的「精英感」,吸引有媒體人大膽斷言:悟空問答走的是微博+快手的邏輯,回答那些「某些高端人」認為不值得一答的問題,問答領域該變天了。
  • 悟空問答 X LLJ夾機佔:知識界網紅的IP跨界合作
    2018年4月5日—4月7日,字節跳動旗下問答社區「悟空問答」,在北京三裡屯與十二棟文化旗下的網紅抓娃娃店「LLJ夾機佔」展開了首度跨界合作。活動期間,LLJ夾機佔共吸引人流量超過10萬人次,公仔小悟空、長草顏糰子、旱獺與抖音達人在店內的互動視頻迅速走紅抖音,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引40萬人點讚,成功打造知識界首家娃娃機快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