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電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創,嚴禁轉載)
基本上這半年,有兩部戰爭片提及率極高。
一部是獲得十項奧斯卡提名的一戰題材電影《1917》,還有一部,就是管虎執導的抗日題材電影《八佰》。
後者的最新消息是,8月14日將率先在全國幾個城市進行提前點映,這個時間比之前定檔的8月21日,足足早了一周!據官宣,《八佰》為2D版本,片長147分鐘。
至於《1917》,受疫情影響,在距離頒獎季過去半年後,這部萬眾矚目的獲獎戰爭片也終於登陸了中國內地電影院。
有不少觀眾說:忍了這麼久,就是在等這一天。
畢竟,坐在電影院欣賞電影不僅關乎自身的愉悅和享受,更是對一部電影最高的愛和尊重。
截至8月9日,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的《1917》,在中國內地電影院上映了三天,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在IMAX中體驗過了其聲名在外的「一鏡到底」。
在豆瓣,已經有超過24萬觀眾,為該片打出了8.5的高分。
無論你對電影的長鏡頭是否滿意,金球獎最佳劇情長片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這兩項極具分量的大獎認證,也說明《1917》的精彩遠不止於此。
除了觀看這部「英國製造」和全部英國演員出演的大片,作為影迷,還能在其中發現很多意外的驚喜和彩蛋。
這14個彩蛋,也給不少資深影迷在觀影的同時,帶來了更多的樂趣。只有資深影迷,才能找齊全部的彩蛋。
首先不妨從電影的內容入手,這是第一個彩蛋,也是此片誕生的背景。
《1917》的故事情節表述起來很簡單:一戰背景下戰況緊急,兩個年輕的英軍士兵接到命令,需要穿越危險的無人區,向前線傳達「立即停止進攻」的訊息。
對閱戰爭題材無數的觀眾來說,這種「送信」的故事頗為眼熟,似乎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類似情節,容易讓人誤以為《1917》也是編劇杜撰出來的故事。
其實不然,電影故事的構思,來自導演薩姆·門德斯爺爺的親身經歷。
導演門德斯拍完《007:幽靈黨》後,看過很多劇本都不感興趣,這時他想起曾在一戰中擔任傳訊兵的爺爺。
據回憶,他的爺爺當時是個17歲的少年,身高只有160釐米,在無人區高達167釐米的霧氣中容易隱身,而不易被敵軍發現,於是,就常被指派傳送信件。
在身邊人的鼓勵下,門德斯二次拿起戰爭片的導筒(第一次是《鍋蓋頭》),同時親自撰寫劇本。
(門德斯在給兩位主演說戲)
門德斯表示,「他的故事很反浪漫,沒有感情,沒有英雄主義,沒有勇敢,說起來的都是戰爭中關於運氣和機會的故事。」
最終,該片除了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他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編劇的提名,確實是很厲害了。
隨之,便引出第2個彩蛋——劇本的首尾呼應。
電影一開場,是士兵史考菲(喬治·麥凱 飾)與布雷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飾)身著軍裝躺在樹下,不久他們便接到任務。
電影結尾,完成任務並找到布雷克哥哥的史考菲精疲力盡地走到一棵樹旁坐下,剛好呼應了開頭那一幕。
不過,拍這種大場面的戰爭戲,不是所有故事都寫在劇本裡,第3個彩蛋來自電影後半段的一幕:史考菲在炮火中狂奔。
為這一幕,他們排練了幾個星期。喬治·麥凱說,排練的時候並沒有撞倒其他人,結果正式拍攝時他卻被撞倒在地,但導演卻沒有喊停,他就只好繼續演下去。
這個意外的插曲,並沒有影響全片的「一鏡到底」效果,反而使電影更自然,頗考驗導演的掌控能力。
整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一鏡到底」的畫面。
雖然並非真正的一鏡到底,有後期技術的加工,但片中的拍攝,基本都是超長的鏡頭,因此演員們拍攝時都很小心,生怕NG,哪怕犯了一點小錯誤也要倒回去重拍。
所以,《1917》在正式開拍前,兩位主演花了6個月時間進行排練,實際上正式拍攝只用了兩個月。這是《1917》的第4個彩蛋。
當然,排練時間長的演員都難免犯錯,更別說片中客串的明星了。
比如安德魯·斯科特就被導演在金球獎公開「控訴」,說他在電影裡唯一一場戲犯的錯比其他演員犯的錯還多。原來,當時他飾演的角色在片中要點菸,但演員本人從沒抽過煙。
這個小趣事,算是他為本片貢獻的第5個彩蛋。
既然說起客串明星,《1917》的彩蛋就更多了。
第6個彩蛋,飾演麥肯錫上校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來自飾演萊斯利中尉的安德魯·斯科特,兩人都曾出演過著名的英劇《神探夏洛克》。
一個是大偵探「卷福」夏洛克,一個是反派「莫娘」莫裡亞蒂,雖然遲遲沒有等來他們的《神探夏洛克》第五季,結果兩人先同時演了《1917》。
(《神探夏洛克》劇照)
第7個彩蛋,屬於扮演布雷克的迪恩·查爾斯·查普曼和扮演布雷克中尉的理察·麥登。
兩人雖然在《1917》裡上演兄弟情深,但在著名劇集《權力的遊戲》裡,兩人可是分屬水火不容的拜拉席恩家族和史塔克家族。
一個是託曼·拜拉席恩,一個是「少狼主」羅柏·史塔克。
第8個彩蛋依然是再次合作。
飾演史密斯上尉的馬克·斯特朗、飾演艾琳摩爾將軍的科林·費爾斯與麥肯錫上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1917》之前就共同出演過一部著名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前兩位,還在《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有過合作。
看著這些一線巨星,在一部戰爭片中「灰頭土臉」輪番登場,雖然是「配角」,卻是驚喜連連。
據說,《1917》中的布雷克一角,導演門德斯原本屬意「蜘蛛俠」荷蘭弟湯姆·赫蘭德,劇組曾與荷蘭弟進行過協商,但無奈最後由於檔期衝突,荷蘭弟拒絕了《1917》的邀約。於是,荷蘭弟就變成了現在的第9個「隱藏」彩蛋。
當然,沒有什麼本來屬於誰的角色,迪恩演得也很好。
回到電影現場,本片的第10個彩蛋則是導演為逼真的效果,請前英國陸軍成員保羅·比迪斯協助拍攝。
保羅說,電影中的爆炸全部是真實的,拍攝該片時,他平時除了對兩位主角進行軍事訓練,還要訓練800位臨時演員。
同時,精益求精的導演堅持1:1實景打造的拍攝場景,這包括電影裡那條出鏡率極高的戰壕。
這條由劇組工作人員辛苦挖出來的,長達1.58公裡,深度至少一米以上的壕溝,可以說是本片的第11個彩蛋。
既然是戰爭電影,除了講究真實的臨場感,自然也蘊含一定美學,這也是本片的第12個彩蛋。
《1917》中被焚毀的城鎮並不是隨意布置的,劇組選用了特殊的化學方法製作一種鐵絲,讓火焰沿著鐵絲燃燒,在控制火勢方向的同時控制投射陰影的位置。
如此一來,便形成觀眾看到的較為溫暖的燃燒顏色。同理,還有電影中的照明彈飛行的軌跡。
再回到「一鏡到底」這個技術上,這是《1917》最受讚譽的地方。
要拍出如此出神入化的畫面,70歲的大神級英國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當然功不可沒,同時他也是該片最有分量的一枚「大彩蛋」,第13個彩蛋。
(羅傑·迪金斯在《1917》片場)
羅傑·迪金斯,也許觀眾不太熟悉他的名字,但看一眼他金光閃閃的履歷,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他的作品——
影史排名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贖》,以及包括《美麗心靈》《朗讀者》《老無所依》《冰血暴》《007:大破天幕殺機》《革命之路》等在內的無數佳作和大片。
他是當今最優秀、最勤奮的攝影師之一,曾提名過15次奧斯卡最佳攝影,早在2010年,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就將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
然而,直到2018年的第90屆奧斯卡獎,他才憑藉《銀翼殺手2049》最終加冕為王,那時他已經69歲了。看著滿頭白髮的他站在領獎臺上,緊張地發表獲獎感言,讓人感動又敬慕。
今年,他憑《1917》再捧奧斯卡小金人,沒有一個人不覺得實至名歸。
羅傑·迪金斯一直在技術上不斷探索,所以,他也造就了《1917》最值得讚嘆的第14個彩蛋:「偽」一鏡到底。
他表示,影片是由一連串的鏡頭剪輯而成的,其中最長的鏡頭為8分半鐘。資深影迷也能看出電影中有不少剪輯的痕跡,保守估計大概有二十幾處,這也是本片被稱為「偽一鏡到底」的原因。
這種技術,也正是一種創新所在。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彩蛋,對喜歡電影的人而言:
重新回到電影院裡看電影的感覺,才是最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