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豆瓣4.9,外國人拍不好中國故事?寬容看中西文化差異

2020-12-16 易樂影視雜談

期待值很高的《花木蘭》#劉亦菲花木蘭#已然上線,迪士尼的又一力捧作品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處在瘋狂宣傳的狀態下,十足的調起了觀眾的胃口,所以一經上線觀眾們就海潮般湧上線去觀看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結果觀眾們都很失望表示:外國人拍不好中國故事。

花木蘭

上線僅僅24小時,豆瓣評分就從5.9來到了4.9,就這掉分的速度已久和《上海堡壘》不相上下了。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現在這樣的風評呢?

豆瓣評分

首先主要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非常的明顯,並不是所有劇組人員導演和編劇都十分了解中國文化,作為西方文化來說可能他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國戲曲中國功夫和中國紅。所以我們能大量看到電影中人物的造型具有臉譜化的表現。

臉譜形象

例如鞏俐飾演的這個角色,這個臉部的化妝眼角的描摹是非常的臉譜化,而並非是絕大多數影評裡說的西方巫婆形象,只是從配飾和裝扮上較為西方化,這也正是說明了西方藝術對中國文化了解還不全面。

臉譜形象

臉譜化的人物形象是刻板印象,也是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國友人難以迴避的一點,不光女性造型臉譜化,男性造型也是大多八字鬍。

八字鬍形象

李連杰在電影中扮演的中國男性角色也是臉譜化的八字鬍。而至於很多人吐槽的花木蘭打太極、土樓裡取景掛紅色大燈籠啥的,這都是中國文化這麼多年持續輸出的明朗局面,起碼說起中國再也不僅僅是長城和北京故宮僅此而已。

我對此表示還是很樂觀的態度,說明多年的文化輸出效果顯著,只是因為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不同讓西方的演繹方式不容易被我們國內觀眾所理解。當年飽受好評的《功夫之王》裡也是一樣西方化的中國故事,為什麼大家就能接受呢?

功夫之王

弱小的外國小夥被帶入東方傳說裡的仙人世界,學習武功拯救孫悟空的故事。這故事難道不更加令觀眾難以理解嗎?所以其實大家僅僅只是對《花木蘭》期待過高,花木蘭是作為人是作為巾幗英雄形象樹立在中國觀眾的心中,而並非神仙的玄奇形象,更加貼近也更加帶入觀眾的情緒,所以觀眾對心目中已有的花木蘭形象已經根深蒂固,電影上映後給觀眾呈現出來的環境人物和自己的設想有所出入,差評也是在所難免。

戲曲花木蘭

針對評價外國團隊對中國文化了解不細緻其實可能並非如此,不然不會摒棄中國不光戲曲舞臺和影視作品裡英雄人物使用正氣凜然的劍作為武器,而是更加還原中國古代戰場和歷史採用環首刀作為花木蘭的兵刃。

花木蘭武器 環首刀

總而言之,過高的期待和深入人心的巾幗英雄形象,讓這部西方主導的《花木蘭》 口碑暫時的低落,但是在我看來也遠遠比十數年前西方對我們的了解更加深入和細緻,寬容的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畢竟我國不少模仿西方的科幻「巨作」不僅國內反響極差連外國人都覺得搞笑。大家還是寬容理性的看待這種文化碰撞的現象,不要被那些一味嘲諷追求熱度的「專業」影評給帶偏了節奏。

相關焦點

  • 《花木蘭》豆瓣評分跌至4.9,網友:這不是大家想要的花木蘭
    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已經通過迪士尼+正式推出,目前影片豆瓣評分已從昨日的5.9分跌至4.9分,在32931個評價裡,超過3星的評價(好評)僅佔13%不到。目前,豆瓣的熱門短評已經充斥著對《花木蘭》的不滿。影片評價的大部分評價都為2星和3星,其中2星評價佔34.2%,3星評價佔34.6%。
  • 《花木蘭》中外評分兩極化:外國人能不能拍好中國故事?
    1、先說評分不賣關子,先看最近飽受關注的迪士尼主打片《花木蘭》在截至發稿時的海內外評分:海外評分(爛番茄):7.9《花木蘭》海報華特.迪士尼公司總共拍過兩部關於花木蘭題材的電影,一部是199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花木蘭》(爛番茄:8.6,豆瓣:7.8),另一部則是根據動畫電影改編的真人電影《花木蘭
  • 劉亦菲《花木蘭》被吐槽畫風詭異,外國人拍中國電影不靠譜?
    點擊『關注』,看『一刀見血』的娛樂評論。01外國人拍中國故事在很多觀眾心中是一件特別彆扭的事兒。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中國題材獲獎奧斯卡影片。動畫電影《花木蘭》1998年版本的動畫電影《花木蘭》是老美迪士尼公司第一次以中國故事為題材拍攝的動畫電影。
  • 為什麼說迪士尼拍不好中國花木蘭
    美國的迪士尼公司拍攝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最大的問題在於西方電影人對東方文化的片面解讀和主觀理解。套著西洋蓬蓬裙的中國古代姑娘,怎麼看都是違和的,都會帶著一種土洋結合的錯位感。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故事,而不是我們自己的。
  • 豆瓣4.9的《花木蘭》,真的不是她的錯
    豆瓣4.9的低分,在劉亦菲的大銀幕生涯當中,並不算低,頂多算個中位數。但是人們對於《花木蘭》的討論,卻再也不是批評劉天仙的演技,反而更多的是對於她在《花木蘭》當中的付出感到不值。為何不值?時過境遷,物不是人不非由於真人版《花木蘭》是對1998年迪士尼復興時代動畫《花木蘭》的復刻於重新演繹,其在文化的表現上存在著諸多的延續。
  • 迪士尼《花木蘭》評分4.9的背後,是西方文化的傲慢
    今年春節過後的去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看完後我覺得一般,沒有那麼爛,但是處處對我來說充滿了違和感,打開豆瓣一看評分,果然很低,只有4.9。其實質量不至於這麼低,但是為啥評分這麼低呢?我們打算去看中國木蘭,看一個中國女孩似的的木蘭。甚至依舊有人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看到中國英雄。怎麼能指望好萊塢真正的輸出中國文化,這是今年娛樂界最大的謊言與笑話。好萊塢輸出的將永遠是美國精神,自由燈塔照耀之國。
  • 豆瓣4.9分,《花木蘭》口碑慘澹
    虧損之後,迪士尼在《花木蘭》壓重注,電影製作成本加上宣傳費用,前後約3億美元。按照迪士尼從票房總額中收回40%左右,花木蘭票房7億美元才可以回本。但從目前觀眾反應來看,完成這個票房任務並非易事。國內觀眾們對好萊塢解讀的中國文化似乎並不買帳,影片從故事到服飾、臺詞等,都被吐槽,影響最新豆瓣評分已經跌到了4.9,堪稱慘澹。
  • 電影《花木蘭》高開低走,豆瓣評分只有4.9!
    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近日已經正式定檔與9月11日在國內上線與大眾見面。而在9月4日,這部電影已經率先在迪士尼的Disney+中上線了。採用的細長眉眼卡通花木蘭形象,極其不符合很多觀眾的審美,甚至已經衍生到了種族歧視上。就在這些問題至今都懸而未決之際,千呼萬喚的《花木蘭》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很多平臺都開通了打分渠道,其中爛番茄的打分顯示81%的新鮮度,IGN的打分結果是8分。儘管並非如大家所想那般驚豔,但從給予的分數來看,也算是不錯的了,值得大家買票進影院觀看。
  • 《花木蘭》北美爛番茄83%,豆瓣5.9,為何差異如此懸殊?
    其實豆瓣評分低有很多原因,第一,現在國內還沒有上映,按理說評分高還是低都不具備可參考性,有很多人說自己已經看過,估計是翻牆看了盜版影片,對於這種行為我表示非常抵制,想看的朋友還是期待影院上映吧~第二,我覺得這一點是評分懸殊的根本原因。
  • 《花木蘭》豆瓣評分跌至4.9:花木蘭外衣下的西方故事
    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已經通過迪士尼+正式推出,目前影片豆瓣評分已從昨日的5.9分跌至4.9分,在32931個評價裡,超過3星的評價(好評)僅佔13%不到。目前,豆瓣的熱門短評已經充斥著對《花木蘭》的不滿。
  • 《花木蘭》豆瓣評分4.9分,我來說一下觀後感
    柳林昨天就寫了一篇討論《花木蘭》的文章,不過影評是一位看過電影的老外說的,今天這篇文章算是柳林自己的影評,本文章由柳林後獨家原創,豆瓣的最新評分也出來了,這個評分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吧
  • 《花木蘭》豆瓣4.7分,為什麼國內觀眾不再寵愛迪士尼了?
    大家從美學風格到故事情節,與動畫版本《花木蘭》進行一一對照;又拿出拿著放大鏡看國產劇的習慣,將電影中涉及東方文化的元素,與史實對照。整個豆瓣短評區被「無法對照就不好看、沒有打破刻板印象就是爛」的氣息籠罩。
  • 豆瓣4.9,將是《花木蘭》最後的歸宿?
    豆瓣開分5.9,最低一度達到4.7分,目前4.9。兩個購票平臺分數,都是7.5分。爛番茄和MTC過了及格線,甚至口碑良好。豆瓣開分卻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很顯然,中外評分差異很大。第一撥豆瓣打分的觀眾,大概率是海外同胞。他們在迪士尼+上看完了這部電影。打出5.9分,直接給電影定了性。也給國內觀眾送來了第一印象:爛片。 《花木蘭》在國內上映後,觀眾們抱著看大爛片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果然不出所料,滿滿都是槽點,不吐不快。活該打一星,甚至應該打負星!
  • 電影《花木蘭》,評分只有4.9,是否值得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百善孝為先,木蘭代父從軍,勇敢、孝順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於是當這個經典故事,化身電影《花木蘭》上線,增加了愛情,而且竟然打上了奇幻的標籤,很好奇,會有怎樣精彩的呈現,於是攜家帶口觀看。
  • 《花木蘭》豆瓣評分4.9?宣傳的很好結果影片質量不佳?
    近期,大眾們期待已久的《花木蘭》在影院上映了,豆瓣評分4.9,結果影片質量卻不盡人意?但外國人評價卻很高是怎麼回事?原來裡頭充斥著中世紀文學的內味兒,具有很多騎士文學的典型特徵。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就會覺得很難接受,因為它的內核離我們太遙遠了。但外國人卻很容易接受了。
  • 妮基·卡羅的《花木蘭》,豆瓣僅4.9,這一腳究竟栽在哪裡?
    估計看完4.9的評分,也很少會去影院消費,那麼也無所謂扒一扒劇情,做一些劇透了。從導演到演員的陣容來講,很多人都對這部影片抱有很大期望的。導演妮基.卡羅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女性導演,擅長拍大女主的電影。然而,中國的《花木蘭》雖然講的是女性逆襲,但卻是特定文化下的逆襲,這種逆襲是複雜的、也是隱忍的。
  • 豆瓣4.8分,史上最謎《花木蘭》,迪士尼究竟拍了個什麼玩意?
    雖然「花木蘭」的故事源自中國民間,存在中西文化差異和審美異同,但迪士尼的招牌還在,只要正常發揮,不至於過不了及格線吧?退一步說,就算按商業爆米花電影作為標準,把特效、畫面、鏡頭之類的嚴格把控,觀眾們也不會太過嚴苛。但在看見電影宣傳海報後,一股不祥的預感,頓時撲面而來。
  • 《花木蘭》口碑欠佳引思考:為何他們拍不好中國故事?
    如若不然,像如今國內未上映口碑欠佳的花木蘭,或許就是負面典型,而這鍋自然不該女主角劉亦菲全背。花木蘭目前口碑欠佳,觀眾們的評價並不高,發文吐槽的更不在少數。然而這個鍋確實不該劉亦菲全背,更多的是整體的故事編寫及製作團隊對於故事的把握出了問題, 他們拍不好中國故事。
  • 不尊重中國文化,還想賺中國人的錢?《花木蘭》網友評價太毒蛇
    改編自中國民間故事的迪士尼《花木蘭》真人版電影,11日將在中國各大影院正式上映,為了回收高達2億美元的製作成本,迪士尼對《花木蘭》在中國的票房表現寄予厚望,更希望改寫1998年動畫版《花木蘭》票房不如預期的前例。
  • 《花木蘭》遭觀眾吐槽:外國人是拍不出那種感覺的
    花木蘭,在中國南北朝的時候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巾幗英雄而流傳千古。在1998年,美國迪斯尼出品動畫片把《花木蘭》搬上大熒幕。,雖然借用了一個古老的中國故事,但一看就是誠心誠意地做給孩子看,令各年齡層的人都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