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迪士尼拍不好中國花木蘭

2020-09-14 花兔子娛樂

美國的迪士尼公司拍攝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最大的問題在於西方電影人對東方文化的片面解讀和主觀理解。

套著西洋蓬蓬裙的中國古代姑娘,怎麼看都是違和的,都會帶著一種土洋結合的錯位感。

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故事,而不是我們自己的。


《花木蘭》定檔9月11日上線,目前的豆瓣分數維持在4.9分,看來迪士尼打造的中國「公主」,並沒有得到中國人的認可。

1、復古海報


從大陸海報發布的那刻起,迪士尼《花木蘭》就走向了被嘲諷的道路。


這畫風、這排版、這字體、這背景,難道迪士尼認為中國人的審美還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把這個海報混進童年的影視劇中,完美融入。

原來迪士尼是為了幫大家懷舊呀。


2、人設崩盤


真人版的《花木蘭》幾乎是1998年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的復刻版,而動畫片版雖說不上經典,但也獲得了一致好評,全球總票房超過3億美元,獲得了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豆瓣評分也比較可觀。


同樣是聚焦女性的自我成長、自我價值的展現,動畫片版因為是二維的展現,並沒有深刻的人物感和年代感,所以也沒有那麼多槽點。

而真人版就必須展現人物的服裝、造型、生活的場景,這一展現不要緊,哪哪都不對。



雖說魏晉時期,女子「對鏡貼花黃」,可再怎麼貼也不會把自己化成「日本藝伎」吧。

也許在西方人眼裡,亞洲人都是一個面孔,他們傻傻分不清楚。更或者,這就是他們心裡中國人的樣子,慘白的妝容、大紅大紫的服飾,這就是他們對於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還有我們的鄭佩佩奶奶,確定這種妝容和造型不是讓佩佩奶奶作為「搞笑擔當」嗎?



中國的宮殿前,都是打著歐式陽傘的嬪妃。確定終年生活在後宮的嬪妃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大殿前和文武百官一起走來走去?

拍攝中國傳統故事之前,是不是也應該做做功課,多少了解下中國傳統文化?

還有這個「4盎司可以移動1000磅」,中國有句古話:四兩撥千斤。了解一下?



也許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理解的差異,更大的差異還在於,西方人對中國氣功的執著。

影片中,花木蘭的人設並不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女孩子,而是一個天生有「原氣」的女子,這種「原氣」本來是傳男不傳女,所以,父親一直勸說花木蘭抑制住這股「氣」。


西方人對神秘「氣」的痴迷,從《功夫熊貓》時期就有了體現。

但是卻從來沒有說明白,「氣」到底是什麼。


原本「木蘭從軍」的故事中,木蘭就是一個家中「無長兄」的普通小姑娘,而正是由於這份普通,在面對年邁的父親要再次出徵戰場時,毅然替父從軍,才格外令人感動。

如果木蘭本就「異於常人」,只是需要衝破世俗的禁錮,去展示自己不凡的「真我」,那麼這種設定更像是西方的「超級女俠」,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巾幗英雄。

中國傳統的巾幗英雄並不是突然開發了自己的潛能,而是歷經歷練和磨難,才終於為父盡孝、為國盡忠,是一個忠孝節義的象徵。


3、劇情奇怪


幾乎復刻動畫片版的《花木蘭》卻拋棄了原本的點睛之筆:木須龍和小蟋蟀。

沒有了令人捧腹的小角色,專注現實主義的真人版,也並沒有展現出恢弘大氣的史詩狀態。既不搞笑也不好看。


在《木蘭辭》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能夠在軍隊中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是隱藏自己的女性身份。

而在真人電影中,花木蘭一言不合就大膽曝光了自己的「女兒身」,甩開長發馳騁沙場。

這是西方人強調的「真實做自己」,卻罔顧了傳統故事內在的邏輯。


而且,中國人內斂的父女情感,對「孝」的感悟和解讀,全部體現在了一塊寫著大大「孝」字的玉佩上。



歸結到底,就是用西方理念強行嵌套了一個東方故事,雖然堆砌了眾多的東方面孔,可是除了劉亦菲,基本上都是「工具人」。

鞏俐飾演的女巫就是一隻「鷹」,還是一個用生命喚醒女主自我意識的工具;

李連杰飾演的皇上也是一個存在西方想像中的東方人,兩撇八字鬍,不苟言笑地端坐。

整部影片既沒有動畫版的幽默和東方風韻,也沒有《木蘭辭》裡忠孝仁義的精神內核。

迪士尼拍不好中國花木蘭,也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花木蘭》翻車:2020年,迪士尼還在拍「想像中的中國」
    文|文化產業新聞 金小碗迪士尼想在中國賺一波電影票錢的念頭終究是落了空。而這一切,都是自己「作」出來的。迪士尼搞砸了《花木蘭》,這大概是它在中國市場中最為慘烈的一次滑鐵盧。國內第一日首映過後,《花木蘭》的口碑跌至4.8。
  • 《花木蘭》翻車!2020年,迪士尼還在拍「想像中的中國」
    以「迪士尼唯一東方公主」為噱頭的《花木蘭》,在中國觀眾面前實實在在地翻了車。此外,對於中國人來說,《花木蘭》是迪士尼電影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大部分主角由華人出演、講述中國傳統故事、全球範圍傳播的真人電影,這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與影響。
  • 求求迪士尼放過我們的花木蘭吧!中國網友:就這?
    那些曾滿心期待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信誓旦旦要去影院多刷的盆友們,你們還好嗎?迪士尼和irregular choice聯名的花木蘭鞋所以,不懂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真的拍不好中國故事?中國觀眾:???所以,真的是因為外國人拍不了中國故事嗎?
  • 迪士尼拍的《花木蘭》不符合我的胃口
    今天看了下迪士尼拍的《花木蘭》,為了不給抱有不管你說什麼我就是要看的朋友留個空間,我不會劇透,但是我認為我打分的話會打不及格。中國古人講究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花木蘭作為一個中國古代的美好童話,並沒有神鬼之說,而是花木蘭為了盡孝,替父盡忠,為國守則(匹夫有責),踏上了女扮男裝,徵戰沙場的血色浪漫。
  • 豆瓣評分4.7,迪士尼的《花木蘭》為什麼討好不了中國觀眾?
    一時間,《花木蘭》成了最魔幻的電影,你不知道它好還是不好。當時,距離《花木蘭》正式在國內上映還有 4 天,但你已經能在不同的社交網絡看到觀眾的差評和抗議。而我,則是在對電影質量不抱任何期望的情況下,走進了電影院。
  • 《花木蘭》豆瓣4.9,外國人拍不好中國故事?寬容看中西文化差異
    ,十足的調起了觀眾的胃口,所以一經上線觀眾們就海潮般湧上線去觀看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結果觀眾們都很失望表示:外國人拍不好中國故事。而至於很多人吐槽的花木蘭打太極、土樓裡取景掛紅色大燈籠啥的,這都是中國文化這麼多年持續輸出的明朗局面,起碼說起中國再也不僅僅是長城和北京故宮僅此而已。我對此表示還是很樂觀的態度,說明多年的文化輸出效果顯著,只是因為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不同讓西方的演繹方式不容易被我們國內觀眾所理解。當年飽受好評的《功夫之王》裡也是一樣西方化的中國故事,為什麼大家就能接受呢?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為什麼失敗了?
    《花木蘭》預算高達2.9億美金,拿著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大IP「木蘭從軍」的故事,集結華人四大重量級主演,李連杰、鞏俐、甄子丹、劉亦菲,而這部面面俱到的大製作卻在海內外票房雙雙撲街。究其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到海外製作與中國故事「水土不服」上或是許多觀點所說「太討好中國觀眾」,畢竟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成功的,還有諸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它最終的失敗。類型片的偏差經典好萊塢時期塑造了「類型片」的定義,不同的類型片代表著不同的觀眾期待。
  • 1998年動畫片《花木蘭》,迪士尼最成功的中國元素作品
    在全世界都在對抗疫情的時候,迪士尼公司備受期待的真人電影《花木蘭》宣布3月27日在北美上映,主演劉亦菲近日出席了首映禮。但是,隨著疫情的發展,這部電影也被迫延期上映了。對於這部熱炒了好幾年的電影,目前從輿情看似乎持看好態度的並不佔多數,畢竟到時候能不能準時上映都不好說,在生命面前,歡樂就是浮雲。
  • 因為迪士尼取消院線上映,花木蘭海報被砸,網友一片吐槽
    最近有一個法國佬怒砸花木蘭海報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火,視頻裡,法國男子手裡拿著棒球棍砸向真人版的《花木蘭》宣傳板,然後把宣傳板砸壞後覺得不解氣,於是把宣傳板推倒還用腳踩在上面,那麼這名男子是誰?又為什麼要踩劉亦菲呢?
  • 花木蘭電影花木蘭迪士尼真人 花木蘭迪士尼真人預告
    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最新海報和預告片的發布,劉亦菲柔中帶剛的眼神中,為這部電影奠定了基調。那麼美國人眼中的花木蘭為什麼是她?據了解,《花木蘭》的選角導演團隊訪問了五大洲,看了近1000名候選人。因為這個角色需要可靠的武術技能、流利英語的能力,以及最難以形容的要求:明星素質。
  • 迪士尼《花木蘭》的宿命:難以擺脫票房的低迷
    首先迪士尼肯定是想回本的,所以,這部電影首先打開北美市場後,在全球院線的獲利也是指日可待的,首映的票房預測為8000萬至到9000萬,可是沒想到疫情一來,原先的宣傳成本所具的時效性也收不回來了,加之延後或暫停拍攝的項目,半年或未來一整年的電影排期也會受到影響,這是提高了票房風險的等級。但無論如何,迪士尼最初的願望還是希望這部影片能夠進軍中國市場,從而打動中國觀眾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花木蘭》:迪士尼真人電影的又一次失敗
    童年時期,在那個網際網路非常不發達的時代,CCTV6播放的《木偶奇遇記》,《白雪公主》《獅子王》,《小鹿斑比》等直到我初中後才知道是迪士尼的經典動畫帶給我數不清的歡樂與感動,當然其中也包括《花木蘭》。動畫看了很多遍,花木蘭也是迪士尼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主角,即使動畫在東方外衣裡面講的還是十分美式的故事,但是當年迪士尼的敬業,專業以及創意都促成了這部動畫的成功,讓所有動畫愛好者迷上了這樣忠勇真兼備的花木蘭。隨著時間推移,劉亦菲主演的真人電影版《花木蘭》預告各種資訊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期待這部電影。
  • 《花木蘭》爛在什麼地方?迪士尼,不願意了解中國,那就滾出中國
    這些金光閃閃的招牌,讓《花木蘭》成為了無數人最值得期待的影片。因為受今年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迪士尼公司損失慘重,本來指望著《花木蘭》回一波血。第一次在「迪士尼+平臺」上線後,爛番茄指數高達79%,一周後在中國上映,卻一下子惹怒了中國觀眾。
  • 蹭迪士尼《花木蘭》熱度?國漫版《花木蘭》導演:我們做得更好
    迪士尼《花木蘭》電影在本月正式上映,而動畫版《木蘭:橫空出世》將於10月上映,卻被網友指蹭迪士尼《花木蘭》熱度,導致動畫版導演親自回應!如果要問現在什麼電影最熱?那必然是由迪士尼出品,劉亦菲主演《花木蘭》電影了。
  • 為什麼說迪士尼動畫版的《花木蘭》才是真正的女性個性解放?
    中國花木蘭敘事也便由此避開了性別歧視制度帶來的任何話語間的矛盾、衝突與挑戰。當木蘭質疑此前她化名男子「花平」時,李翔曾以她為自己的親信,為什麼變回女性的花木蘭後,自己的話就不可信時,與花木蘭同屬弱勢群體、邊緣角色的族親幽靈木須一語道破:「你忘了你現在是女人了啊!」顯然,「女人」就是原罪,女性身份本身就構成了「信任危機」。
  • 真人版迪士尼公主,花木蘭首次亮相,中國電影能否走向世界
    迪士尼的公主系列小瓜相信各位觀眾姥爺們都有所耳聞,從童年時代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再到後面的魔發奇緣和阿拉丁神燈迪士尼可以說是包攬了小姑娘們的童年夢想。小時候用動畫版給我們製造夢想,長大後迪士尼開始用真人版俘獲我們的錢包在拍完了幾部著名的公主電影後就將「魔爪」伸向了我們國內的女英雄花木蘭小瓜想知道各位觀眾姥爺們更喜歡國外那種充滿劍與魔法的世界觀呢,還是喜歡我們國內這種奮鬥紀實片的畫風?
  • 豆瓣4.8分,史上最謎《花木蘭》,迪士尼究竟拍了個什麼玩意?
    雖然「花木蘭」的故事源自中國民間,存在中西文化差異和審美異同,但迪士尼的招牌還在,只要正常發揮,不至於過不了及格線吧?退一步說,就算按商業爆米花電影作為標準,把特效、畫面、鏡頭之類的嚴格把控,觀眾們也不會太過嚴苛。但在看見電影宣傳海報後,一股不祥的預感,頓時撲面而來。
  • 真人版《花木蘭》哪裡值得吹?國風海報拉回好感,迪士尼該說謝謝
    了,而剛開始營業不久,就迎來了迪士尼超級大IP製作《花木蘭》,電影院的老闆心想應該能穩賺一筆了。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這部講述中國故事的電影,卻在中國慘遭滑鐵盧,豆瓣評分更是低至4.9分。網上對真人版《花木蘭》的評價,幾乎都是吐槽聲居多,甚至還說真人版《花木蘭》哪裡值得吹?
  • 為什麼說迪士尼點播版《花木蘭》是一次失敗 | 海外頭條
    不過,本期推介文章認為,儘管Disney+應用程式的下載量在上周末出現了激增,但迪士尼推出的真人版《花木蘭》(Mulan)電影仍然不能稱為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文章來自the Motley Fool網站《為什麼迪士尼點播版<花木蘭>失敗了》(Why Disney’s On-Demand Release of 『Mulan』 Is Still a Failure)。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為什麼不受中國觀眾待見?
    前段時間,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終於和觀眾見面,沒想到的是在豆瓣網評分徘徊在四五分之間,而1998年的動畫版是7.9分,立見高低。迪士尼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我們看網上的評價,中國觀眾對其細節設定頗多意見。第一,與歷史不合。花木蘭雖然沒有出現在正史中,但文學作品的創作年代是可考的。她活動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電影卻把她塞進南方的福建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