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明傑)11月23日晚,拿督蕭光麟博士為團長的「馬來西亞客家文化尋根團」一行100餘人抵達潯城「尋根」,探尋客家文化的蹤跡。
「這次龍虎山—婺源—三清山—廬山的客家文化尋根之旅,我們就是希望走到更多的地方,找尋香火之源,把客家文化傳播給下一代。」蕭光麟告訴記者,「70年代的時候看了很多關於客家文化的書,那時就想回到祖國,尋找自己的家鄉,而九江也是歷史上客家人遷徙的重要一站,現在九江的修水縣還有10萬的客家後裔,所以我們最後一站選擇了這裡。」
蕭光麟出生於馬來西亞新山,祖籍廣東大埔,是「客家尋根之旅」的最早發起人之一。1992年,他首次率領了100多名客屬鄉親不遠千裡來到閩西長汀、寧化石壁村,找尋祖先們生活的足跡。
1996年5月,馬來西亞中國客家文化尋根團一行159人在蕭光麟的率領下來河南尋根,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欄目全程採訪並報導了此次活動。
由於尋根,蕭光麟先後多次來到九江。「每次來九江,都感到九江有新變化,雖然在九江待的時間不長,但是九江人民的熱情接待和歷史文化的保護讓我記憶深刻。」蕭光麟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年,由於尋根走過了很多地方,一些地方的古蹟在發展中被破壞了,十分可惜,「九江的文化古蹟都保存的很完好,這就保持了一些『根』,留下了『古』的東西,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尋文化,找尋歷史。」
「作為客家人,我們對尋根有著執著地追求。」蕭光麟說,最早海外的客家人尋根有三五成群的,也有單槍匹馬的,還有一個家庭祖孫三代的,更有數十個姓氏達百人相邀組成的團體。「大家都是懷著一顆孝心和濃濃的鄉情走進祖先們生活過的地方,帶著無限虔誠來重走祖先們曾經走過的路。」
飲水思源不忘本,尋根謁祖世代傳。「尋根路是不會停止的,這次我們客家文化尋根團來了100多人,有不少都是帶著自己的子女來的,就是希望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尋根團的張君國秘書長表示,今後還將繼續組織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海外同胞、同鄉多了解自己的祖先,了解自己的文化。
相關連結:
客家人是漢族中的一個支系。宋末明初時期,天下大亂,各地戰事頻繁,居住在黃河流域的漢族居民因不堪戰事之混亂,許多遷徙到閩粵贛三省結合部一帶居住。
據史學記載,我市修水縣山村的客家人的開基祖原籍是由福建西部、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這一塊三角地域的客家大本營遷來的。目前,在修水縣境內,客家人後裔達10萬餘人,佔全縣人口的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