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的時候,測量血壓是一項常規項目。一般來說,護士給咱們測血壓,通常量一隻手即可,但小編今天想給大家說的是:以後量血壓,兩隻手都要測!
阿婆雙臂血壓差別大,一查竟是動脈血管狹窄!
據瀟湘晨報新聞,長沙一位80歲的婆婆在測量血壓時,發現左右手臂的血壓差別較大,左邊為116/56mmHg,而右邊為167/64mmHg,收縮壓竟然相差了51mmHg!
後來,經醫生診斷,婆婆雙臂血壓差別大,是因為動脈血管狹窄導致的,倘若婆婆只量了一側手臂,那這個病症將有可能不會被發現,阿婆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將會提高!
雙臂血壓為何有差別?目前差別多大算正常?
測量血壓時,數值較高的為收縮壓,數值較低的是舒張壓。一般來說,成年人正常的收縮壓在90-140mmHg之間,而舒張壓在60-90mmHg之間。
另外,左右雙臂的血壓值並不是一模一樣的,通常會有差異,這是因為右側動脈離心臟較近,血流較快,從而會造成右臂血壓往往比左臂血壓高的情況。
那麼,差別多大算正常呢?專家表示,收縮壓差別在10-20mmHg算正常,而舒張壓差別在5-10mmHg算正常,當前歐洲指南將收縮壓壓差≥15mmHg作為心血管風險升高的閾值。倘若雙臂血壓差距超過正常範圍,有可能是動脈硬化、動脈變窄的表現,應當及時處理,否則易發生心梗、中風、早死等意外。
5.4萬人研究,雙臂血壓差超過這個數,死亡風險增加!
去年12月,一項發表在《Hypertension(高血壓)》上的研究,首次建議將雙臂收縮壓壓差10mmHg視為正常上限,這比歐洲指南的上限低了5mmHg。
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對全球24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涵蓋了歐洲、非洲、亞洲等不同種族的人群,涉及人數約54000名,
通過數據分析,結果發現,雙臂收縮壓差每增加5mmHg,全因死亡風險增加5%,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6%!
研究者建議將雙臂血壓差10mmHg視為正常上限,並且呼籲人們多花時間測量兩隻手的血壓。研究還顯示,有11%的高血壓患者以及4%的普通人,會存在雙臂血壓差≥10mmHg的情況,這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人群,並且需要接受對應的治療。
高血壓是怎麼分級的?哪些人需要定期測量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可誘發心臟、大腦、腎臟等器官損傷,高血壓一般可分為一、二、三級,分別為輕度、中度、重度。
輕度高血壓:收縮壓在140mmHg-159mmHg之間,舒張壓在90mmHg-99mmHg之間。
中度高血壓:收縮壓在160mmHg-179mmHg之間,舒張壓在100mmHg-109mmHg之間。
重度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
治療高血壓,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那麼,哪些人需要定期測量血壓呢?
(1)目前高血壓已有年輕化趨勢,普通成年人最好每隔2年測量一次血壓。
(2)上了35歲以後,身體機能下降,測量血壓的次數應改為每年一次。
(3)對於血壓水平在130-139/85-89mmHg範圍的,建議每半年測量一次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