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狼群」,千島稱霸——翻江倒海的「刺鮁」號潛艇傳奇

2020-12-11 和風漫談

前情提要:「刺鮁」號是一艘小鯊魚級潛艇,1942年2月下水後便緊急奔向太平洋戰場,創造了輝煌戰績。前三次戰鬥巡邏中,它經歷了兩手空空的第一輪;首開戰果的第二輪;也經歷了一時失策飽受爭議的第三輪。如今它更加成熟自信,像一條蛟龍般刺向侵略者,讓日本法西斯膽戰心驚。七出大洋!打遍日艦無敵手,一時失策惹爭議——刺鮁號潛艇傳奇

「刺鮁」號(SS-238)

四、黃海「狼群」(接上篇序號)

1943年2月23日,「刺鮁」號開始第四次巡邏。它在中途島稍作停留後前往巡邏區,目的地是黃海東北端、鴨綠江和大連海域附近。

日寇已經在這裡猖獗很久了,貨船大搖大擺的往來航行,仿佛沒人能傷害他們。以前盟軍潛艇從未到過這裡,一是能力不夠,二是這裡海水很淺,平均水深只有37米,潛艇很容易暴露。所以「刺鮁」號途中進行了潛水、消防和水面作戰演習,為後繼者積累經驗。

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其實日軍也沒想到盟軍敢來這裡,所以反潛力量薄弱,整個航程中「刺鮁」號沒有遇到任何反潛飛機,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面上航行。

零式水上偵察機

3月19日「刺鮁」號的好運來了,它在長崎周邊海域用1枚魚雷將一艘1000多噸的「增源丸」號貨船擊成兩段。船尾立即下沉,船頭在水面上掙扎了幾分鐘也不甘心的沒入水中,只留下一串漩渦和氣泡在不斷翻騰,吞噬了所有倖存者。

4小時後,又發現另一艘「裕山丸」號貨輪。「刺鮁」號發射2枚魚雷,第1枚將前桅杆下方船舷撕開一個大洞,第2枚擊中未爆。「刺鮁」號又補了2枚,但這艘大難不死的貨船歪著身子逃開了。

4天後,「刺鮁」號在朝鮮半島以南海域又逮到一艘2000多噸的大魚,應該是大東商社的「保山丸」號。莫頓艇長送上3枚魚雷,前2枚打飛了,第3枚正中貨船舯部將其擊沉。33名倖存者抓著各種木板、碎片漂在海面上。

這片海域的敵船實在多,就像海釣遇到了大魚群,一下鉤就魚咬。不一會兒,另一艘2100多噸的「日通丸」號也出現在潛望鏡裡。莫頓艇長照例送上3發大禮——2枚擊中艦橋下方,1枚擊中主桅杆下方,這船也沒救了。

「日通丸」號被擊沉瞬間

4名日本落水船員倒是硬氣,拒絕所有營救向天皇盡忠去了。「刺鮁」號從海面殘骸中收集了一些紀念品,浮出水面向渤海海峽北部的老鐵山水道進發。

第二天,「刺鮁」號到達老鐵山水道時發現自己被目標包圍了,到處都是運輸船,簡直如惡狼闖進羊群一般幸福。

早上十點先幹掉一艘中型運煤船,中午又發現一艘裝滿燃油的「高山丸」號大油輪。「刺鮁」號悄悄跟上去發射魚雷……但是,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操旦的MK-14魚雷。

這玩意兒堪稱二戰美軍的一大敗筆,因為戰前各部門扯皮導致性能極差,直到後來修正後才有所改觀。它的毛病一大堆:

1926年實驗中MK-10魚雷從靶船下方穿過

1、定深不準。你定7米它敢從10米下跑過去,因為壓力感應儀有問題,這還怎麼炸龍骨?

2、提前爆炸。因為磁性引信不行還沒等靠近敵船就炸了,活活把人氣死。

3、撞擊引信邪門,最有效的垂直撞擊往往不爆,歪著斜著撞擊反倒能爆。

4、導航系統稀爛,經常不按設定路線跑,轉著圈瞎繞,甚至回過頭來打中母船。

所以「刺鮁」號發射的魚雷中2枚提前爆炸,1枚擊中沒炸,後補的第4枚直接消失的無影無蹤。

MK-14魚雷

人家「高山丸」號也不是萌新小白,船上有炮!架起來就向「刺鮁」號開火了。潛艇立馬下潛,經過14分鐘急速潛行後搶佔有利陣地,然後又發射3枚魚雷。謝天謝地!終於有1枚擊中「高山丸」號的輪機艙。它在4分鐘後沉沒。

第二天早上,「刺鮁」號逮到「五月丸」號貨輪,結果2枚魚雷提前爆炸了……被氣瘋的莫頓艇長直接上浮,逼近貨輪用100毫米甲板炮射出90發炮彈,又用20毫米機關炮突突了好一陣子,打得目標渾身冒火,燃燒了1個小時後才沉沒。

沒等多久,莫頓又用甲板炮擊沉了一艘小型貨船。此船一度向潛艇發起「萬歲」衝鋒,但被巧妙地躲開。它也被打得全身是洞,悲慘的死在水中。艇員們通過潛望鏡興奮的欣賞戰果。

打炮上癮了,連小舢板也難逃毒手。當天晚上,「刺鮁」號將一艘百十來噸的日本拖船打成篩子。當機關炮卡殼時,「刺鮁」號駛向拖船,艇員們用中途島海軍陸戰隊贈送的「禮物」(自製燃燒瓶)扔向拖船,將它燒的亂七八糟。

3月28日,「刺鮁」號又炮擊2艘日軍摩託艇。幸虧它們跑得快,才沒被打沉。29日,用艇艉2枚魚雷擊沉「大和丸」號貨船。

20毫米厄利孔機炮

在第四次巡邏中「刺鮁」號滿載而歸,一共擊沉9艘,重傷3艘日本艦船,把日軍大後方擾得天翻地覆、人人自危——這裡再也不是安全水域,再也不是天堂,這裡是血債血償的修羅場!

「刺鮁」號創造了美軍一次巡邏中擊沉敵艦最多的歷史紀錄,讓日軍一度認為黃海有一群盟軍「狼群」在活動,嚇得所有航運都停滯下來。

4月6日「刺鮁」號抵達中途島,開始整修。

歸來,桅杆上綁著代表勝利的「掃帚」

五、千島群島稱雄

隨著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不斷反攻,1943年5月美軍發起了奪回阿圖島的行動。日軍打算派艦隊支援,美軍則派出他的頂級刺客——「刺鮁」號到千島群島附近攔截。

「刺鮁」號在飛機護送下從中途島前往巡邏區,它一路上觀察海況、偵察地形、拍攝敵人設施,忙個不停。

5月4日,「刺鮁」號到達擇捉島東北端,莫頓艇長調整航向朝東南方前進,偶遇了6863噸的「神川丸」號特設水上飛機母艦。「刺鮁」號潛入水中發射3枚魚雷,1枚擊中船舷。

「神川丸」號傾斜著身子,調轉航向以11節航速逃離現場。「刺鮁」號沒有追上,只能嘆了口氣浮出水面繼續巡邏。

「神川丸」號特設水上飛機母艦

三天後,又發現1船1艦沿著海岸線緩慢航行。莫頓先向貨船發射2枚魚雷,緊跟著又朝護航艦發射4枚魚雷。魚雷呼嘯著折斷了5340噸的「第五多聞丸」號貨輪的龍骨。護衛艦卻幸運地躲過4枚魚雷,獨自逃跑了。

看上去好像敵軍很弱,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5月8日「刺鮁」號在神戶海岸附近遇到一支由2艘護衛艦和1艘大型補給船組成的艦隊。本來這樣的目標不適合招惹,但誰讓莫頓是賭徒呢。他鬥膽發射了3枚魚雷,2枚提前爆炸,1枚擊中沒炸。然後「刺鮁」號被護航艦隊圍毆,夾著尾巴逃跑了。

9日晚,「刺鮁」號沿著氣仙沼灣航行,雷達上出現兩個目標:一艘大型油輪和一艘貨船。夜晚行船顯然是缺乏護航,只能偷偷跑,於是「刺鮁」號毫不客氣的將它們送到龍王那裡去坐客。

「刺鮁」號在水面航行

12日它又攻擊2艘貨船,但是魚雷問題不斷,4枚只擊中1枚。莫頓射出最後2枚庫存後,除了聽到一聲撞在船上的沉悶「砰」聲外,什麼也沒有聽到。

前幾次巡邏魚雷就故障頻出,但是戰果掩蓋了問題。第五次巡邏「刺鮁」號運氣和發揮都很出色,但10枚魚雷攻擊8個目標,卻因為故障原因丟掉了一半戰果。

到嘴的鴨子又飛走了,莫頓再也不想忍受,回到基地後立刻向上級抱怨MK-14魚雷的糟糕表現。

5月22日,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親自為「刺鮁」號頒獎。隨後潛艇回出生地馬爾島海軍造船廠檢修,7月20日中隊司令小約翰·格裡格斯上校又頒發了更多獎項。

威廉·尼米茲上將

六、日本海,我來了!

8月6日「刺鮁」號開始第六次巡邏,從鄂霍次克海繞到日本海,直逼日寇家門口。

13日發現3艘中型貨船,發射1枚魚雷沒有擊中,一路尾隨了2天。15日,又發現另一艘更大的貨船向北航行。

莫頓這傢伙挺花心,馬上就拋棄舊愛追逐新歡。「刺鮁」號潛入水中接近貨船,發射4枚魚雷都出現問題。攻擊引來了日軍魚雷艇,莫頓不得不放棄尋歡,鬱悶了一整個晚上。

16日,又發現一艘南行貨船、一艘北行貨船,魚雷依然不好。「刺鮁」號4天內攻擊了9艘貨船都沒有成功,魚雷問題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了,否則冒著巨大風險卻徒勞無功,所以司令部下令「刺鮁」號返回。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返航途中,「刺鮁」號順手幹掉了3艘小舢板。一艘是漁船,潛艇向船頭開炮示警,它卻不肯停下來,所以很快被打成廢墟。6名日本漁民投降後被當作戰俘帶上船。

另外2艘小舢板也不肯停航,船員跳海後拒絕援救。「刺鮁」號第六次巡邏就拎著這麼點兒戰果回家了。

最下方:美國MK-18魚雷

莫頓因為魚雷而備感痛苦,強烈要求重返日本海大幹一場。這次他一枚MK-14也不要,全部換成新到的MK-18型電動魚雷。

七、英魂永在!

「刺鮁」號從珍珠港出發,9月13日在中途島補充燃料,前往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之間的拉佩魯茲海峽,計劃與「鋸鰩」號潛艇會合。

它通過千島群島時還發回了無線電報,此後就再也沒消息傳回。在殘酷的戰場上這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都明白。

原來「刺鮁」號在黃海、日本海上翻江倒海,已經讓日本軍部抓狂。尤其是9月25日在日本海擊沉「太子丸」號貨船後,10月5日「刺鮁」號又在衝之島東北10海裡處擊沉了8100噸的「崑崙丸」號聯絡船。造成544人死亡,其中2名是國會眾議院議員,在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此後又擊沉三艘貨船,總噸位5300多噸。

「崑崙丸」號聯絡船

「崑崙丸」號的沉沒讓日軍極為惱怒,海軍立下誓言:必須要殲滅敵潛艇!

他們將第15號、43號反潛艇、第23號掃雷艇、第17號掃雷特務艇組成反潛艦隊。派出大批水上飛機瘋狂搜索,連庫頁島上陸軍第38戰隊的偵察機也加入進來。

經過多天搜索,10月11日終於在拉佩魯茲海峽附近發現「刺鮁」號蹤跡。水上飛機召喚反潛艦隊蜂擁而至,另外5架飛機也趕來支援,這架勢哪裡是圍剿一艘潛艇,分明是一場艦隊對決!

從早晨9點多一直到晚上,日軍用一整天時間從空中、海上投下無數炸彈和深水炸彈,炸得海面波濤翻滾,魚蝦死傷無數。「刺鮁」號不是神仙,當然沒有倖免,否則真就是奇蹟了。

海面上漂著3海裡長、60米寬的浮油帶……頑強的「刺鮁」號沉沒了,莫頓艇長和80名艇員也英勇犧牲。

整個服役過程中,「刺鮁」 號共擊沉18艘日本艦船,如果不是魚雷掉鏈子,這個數字還要大幅上升。它因此榮獲了6枚戰役銅星紀念章,本來應該還有榮譽勳章的,但因為第三次巡邏時的事情而錯失。

海底的「刺鮁」號

二戰後人們也沒有忘記這艘英雄潛艇,一直在尋找它。2005年一個由美、日、澳、俄組成的國際小組發現了「刺鮁」號,它靜靜地躺在拉佩魯茲海峽約65米深的海底,仿佛還在戰鬥中。

2007年7月8日,陣亡者家屬和海軍來這裡舉行了紀念儀式。英雄們用生命讓世界重歸美好,願他們永遠安息,並祈禱世界永遠和平……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從電影《灰獵犬號》,看二戰初期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有多可怕
    更要與海底的德國U型潛艇組成的「狼群」進行殊死搏鬥。影片的最大看點,莫過於美國軍艦和德國潛艇之前的對戰,獵潛與反獵潛。那麼什麼是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在二戰初期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來看一下。一:狼群戰術的誕生。所謂狼群戰術就是用多艘潛艇組成小分隊,像狼群一樣的輪番對敵方軍艦和運輸船發起水下攻擊。
  • 納粹德國潛伏於大洋之下的狼群,U型潛艇部隊是如何建立的?
    可相比於水面艦隊,德國的U型潛艇部隊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稱其為德國海軍的「海下狼群」,在德國海軍的破交戰略裡,這些U型潛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左右了早期的海上戰爭。那麼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到底是如何被德國人發展出來的呢?
  • 湯姆漢克斯的戰爭大片《灰獵犬號》,帶領美國艦隊擊敗德軍潛艇狼群...
    所以從側面來看,AppleTV選擇《灰獵犬號》有它自己的理由,觀眾也會相信蘋果的眼光。 作為一部海上大場面的戰爭片,《灰獵犬號》的總投資額為5千萬美元,相較於近兩年比較知名的戰爭題材電影《敦刻爾克》、《決戰中途島》高達1億美元的投資,《灰獵犬號》算是一部中等成本的電影。
  • 「灰獵犬號」大戰納粹潛艇,經得起歷史推敲的虛構|揭秘
    背景盟軍艦隊大西洋對陣德軍潛艇「狼群」《灰獵犬號》根據作家c·s·福雷斯特1955年的小說《好牧人》改編,作者福雷斯特是活躍在美國文壇的英籍小說家,也是前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和指揮官,所以特別擅長寫戰爭小說。
  • 《戰艦世界》海軍傳奇:重溫潛艇 USS鱈魚號
    而設計師們在關注戰鬥體驗的同時,也著力於深挖各系艦船的傳奇故事,並將其傳達給大家,讓您能更好的了解她們在歷史上的風採。圖1今天要介紹的主角與以往不同,是潛艇「USS鱈魚號」,如今其永久的停泊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並在那裡成為了一艘博物館艦,其歸屬於二戰中美國設立的著名潛艇級別
  • 美機構:未來潛艇將變「水下航母狼群」,中國095型可能部分實現
    第三,量子通訊技術構建水下網際網路,狼群戰術將重現 未來潛艇的全面技術突破,很可能需要依託於量子通訊技術和數據鏈技術的突破更安全的離散式水下通信技術,不僅可以將無人機、潛航器與潛艇本身連接為一個整體網絡,而且還能夠溝通其他潛艇,實現海底的「網絡化作戰」。 二戰後期,由於空中反潛、無線電定位、密碼破譯等技術先後被用於反潛,潛艇集群作戰越來越容易被發現和攻擊,「狼群」戰術逐漸失去了價值。直到目前為止,即使最先進的核潛艇也往往只是一匹「水下孤狼」,幾乎不存在幾艘潛艇協同作戰的情況。
  • 勇敢號航母:二戰德國潛艇首個大戰果 極大鼓勵了德國研究潛艇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在航母方面德國一直都是一個大短板,但是在潛艇方面,卻將其作戰功能發揮到出神入化。更是發展出了狼群戰術,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大西洋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給盟國的艦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給擊沉艦艇拍照,運送八路軍式突擊隊
    鸚鵡螺在中途島號大戰後,利用自己的遠洋優勢直接到日本近海攻擊日軍船隻,擊沉數艘商船後還偷襲擊沉了日本白露級驅逐艦「山風」號,在確定命中魚雷後上浮給山風號拍照,這張照片送回國內後成為戰爭債券的宣傳素材,也成為了美軍潛艇部隊的象徵。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到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拉開帷幕,這時德國海軍潛艇才剛剛發展了短短四年,總共才只有57艘潛艇,其中適合遠洋作戰的潛艇才區區22艘,可以說,在潛艇方面,德國海軍還沒有擁有應付戰爭的足夠力量,正如鄧尼茲在1945年6月接受審判時所承認的,「早在戰爭爆發時,我們就已經被打敗了,因為德國並沒有在海上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這麼點潛艇,只夠刺一下英國人!」
  • 邱吉爾:二戰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是德國U型潛艇
    倒是在二戰中,一名德軍上校發明的「狼群戰術」,讓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這名德軍上校叫卡爾·鄧尼茨。鄧尼茨生出生於1891年9月16日,家鄉是德國柏林一個近郊小鎮格林瑙。1910年,19歲的鄧尼茨高中畢業後,加入德國海軍。一戰爆發後,鄧尼茨以U-68號潛艇艇長身份參戰。1918年10月4日,鄧尼茨參加一次襲擊英國商船的行動中被俘,進入英軍戰俘營。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
  • 德國海軍U-47潛艇:孤軍進入英國港口 擊沉皇家橡樹號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德國海軍將潛艇作戰發揮得有聲有色,取得了令全世界關注的戰機。也引發了各國對潛艇這種新生的武器的戰術進行研究。而在德國海軍潛艇眾多的戰例當中,U-47潛艇深入英國帕斯卡灣擊沉英國皇家橡樹號戰列艦,絕對是值得仔細研究的一個景點戰例。
  •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究竟是明智之舉,還是最大敗筆?
    那麼德國U艇部隊的狼群戰術,到底是一個明智之舉,還是戰爭的最大敗筆?其失敗原因又在呢? 一、一戰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海軍就曾大肆採用潛艇展開攻勢。
  • 二戰奇聞「坦克擊沉潛艇」,真相完全不同
    據說發生在二戰中德國發動的潛艇襲擊戰期間。二戰爆發後,德國潛艇部隊總司令、後來的海軍司令、曾繼任納粹德國元首的鄧尼茨發明了「狼群戰術」。說白了就是用多艘潛艇組成的編隊攻擊對手的水面艦艇和運輸船,像狼群一樣輪番攻擊一個目標,力圖擊沉。1940年,德軍佔領法國後,「狼群戰術」達到高潮。
  • 他是德國U型潛艇王牌艦長,叱詫風雲,因忘記口令被自己人打死了
    要說二戰時期的德國,就不得不提及他們的U型潛艇。那可是盟軍心中的噩夢。對盟軍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毀滅打擊。在1942年的11月,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擊沉了盟軍118艘船,平均每天都要擊毀4艘。所謂的U型潛艇可不是成U字形的潛艇,而是名字以字母U打頭的潛艇。
  • 中國艦隊演練2.5海裡反潛戰模擬遭美日潛艇設伏偷襲
    據央視軍事頻道報導,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近日組織多型驅護艦艇赴黃海某海域展開72小時艦潛對抗訓練。報導顯示,054A型護衛艦濰坊艦(舷號550)為此次參訓艦艇編隊指揮艦,051C型驅逐艦瀋陽艦(舷號115)等驅逐艦和護衛艦參加了訓練。據報導,驅護艦編隊出港後首先遭遇「敵」潛艇圍堵,聲吶兵報告稱於「距離25鏈」處發現疑似潛艇。1鏈等於0.1海裡,25鏈即2.5海裡。
  • 論神奇武器改變戰場格局,刺蝟啟發武器革新,二戰狼群自此成魚群
    笑 眾所周知,二戰爆發初期德國潛艇部隊在"狼群戰術"的指導下給盟軍運輸船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光是1940年,一支由12艘U艇組成的"狼群"在一個月內擊沉了多達32艘盟軍艦船,而自身毫髮無損。截至1940年末,U艇一共擊沉盟軍商船240艘,總噸位達到85萬噸。
  • 經得起歷史推敲的《灰獵犬號》
    《灰獵犬號》故事背景設定在1942年2月,湯姆·漢克斯飾演的歐內斯特·克勞斯作為美國驅逐艦「灰獵犬號」艦長,率領由37艘盟軍運輸船組成的艦隊,第一次穿越兇險的北大西洋,同時還要面對納粹德國U型潛艇的集群追擊。
  • 二戰多國都有潛艇,為何德軍的U型潛艇讓人生畏?
    U型潛艇是德國在兩次大戰裡的海上作戰利器,一戰期間雖然潛艇性能還不太滿意,仍然取得了優秀的戰果,到了二戰時,德軍發起的潛艇戰甚至一度讓英國物資供給維持在危險水平上。當時歐洲幾個大國都有各自的潛艇部隊,為什麼德軍的U艇能取得如此成績,讓盟軍感到害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