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華泰龍吸收435位農牧民就業 農牧民轉變成為產業工人

2020-12-2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農牧民轉變成為產業工人

本報拉薩訊(記者 黃志武)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通過有力措施助力農牧民轉移就業。截至目前,該公司共吸納轉移就業農牧民435人,每月增加勞務收入逾300萬元。

在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科技攻關實驗室裡,次仁玉珍正在忙碌著,洗礦、磨礦、分裝,每一個步驟她都做得很嫻熟認真。次仁玉珍去年6月大學畢業,9月應聘到了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作,如今在質檢部擔任選礦技術員的她,不僅實現了穩定就業,更有了學習進步的平臺。

「我的工作內容是開展實驗完成技術攻關。在這裡工作後,公司不僅幫助我解決了食宿問題,每月還有5000元左右的工資,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我感到很知足了。」次仁玉珍對記者說道。

和次仁玉珍同年畢業的頓珠玉珍來自墨竹工卡縣尼瑪江熱鄉邦達村,如今在企業管理部工作,作為企管專員的她主要負責公司規章制度的擬定、臺帳製作、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對於企管專員這份工作,她十分熱愛,不僅學到了很多的專業技能,而且離家近、福利待遇好的優勢也讓她堅定了要好好幹下去的決心。

今年,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墨竹工卡縣分公司成功入選西藏自治區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入選後,該公司一如既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強拉薩市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建設,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不僅為當地農牧民群眾創造就業機會,還優先安排建檔立卡戶群眾參與。

「華泰龍公司在人才培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方面作出了很多貢獻。」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蓋金亭告訴記者,「公司在人才引進這方面做了考量,主要是開展本地用工,建礦初期引進了當地的農牧民群眾,大概有166個崗位。同時,招收了一些當地的青年學生到黃金公司三門峽技校進行純崗位工人培訓,讓農牧民群眾向產業工人轉變,大概有120人,崗位工資大概是每月6000元左右,建檔立卡戶有30多戶。下一步,我們要將建檔立卡戶引入到我們礦山的核心部分。公司堅持在甲瑪這片熱土上建一片礦山、綠一片環境、扶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

相關焦點

  • 西藏大力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學會新技能 邁向新生活
    西藏大力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學會新技能 邁向新生活  在西藏拉薩林周縣格桑塘現代農牧產業示範園裡,奶牛養殖車間的工人正忙著為奶牛投放飼料,一面巨大的電子屏幕實時展示著車間的生產情況。  「沒想到,牛還能這樣養!」看著現代化的養殖大棚,在此工作的松盤鄉松盤村52歲村民普桑由衷感慨。
  • 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培訓:用一技之長敲開致富之門
    近年來,自治區相關部門在充分尊重農牧民培訓和就業意願的前提下,依託農牧民轉移就業實名制系統,詳細摸底群眾需求,按照培訓項目和培訓方式等由勞動者自主選擇的原則,開展精準技能培訓,有效滿足了群眾學習一門技術、找一份穩定工作的需求,為全區就業局勢持續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 西藏林芝:農牧民的「旅遊飯」越吃越香
    "巴松錯,藏語意思是『綠色的水』,是西藏東部最大的堰塞湖……"在國家 5A 級景區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巴松錯,藏族姑娘次仁央宗總是熱情專業地介紹家鄉最負盛名的景點。今年 25 歲的次仁央宗是工布江達縣錯久村人。7 年前,次仁央宗成為了一名景區講解員。
  • 精準扶貧讓高原農牧民過上好日子
    精準扶貧讓高原農牧民過上好日子 發表時間:2017-04-05    來源:《黨建》雜誌字體: [大] [中] [小] [列印] [關閉] 西藏曲水縣才納村:精準扶貧讓高原農牧民過上好日子□ 拉珍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曲水縣才納村堅持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展全村工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村貧困發生率從原來的
  • 放下牧鞭拿起繡針 西藏傳統農牧民迎來新生計
    中新社拉薩12月6日電 題:放下牧鞭拿起繡針 西藏傳統農牧民迎來新生計  作者 江飛波  今年52歲的歐弟一家人目前居住在西藏山南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安置點,每天上午,他和另外34位牧民一起前往村委會辦公樓「上班」:大家分工熨燙布匹、縫製床上用品等。
  • 中國寶「藏」 |西藏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
    西藏改則縣物瑪鄉搶古村村民央拉姆說,「村裡有了合作社以後,牛羊集中放養,我現在做擠奶工,也去茶館幫忙,去年收入差不多兩萬多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3726家,同比增長58.8%,加入合作社家庭有164749戶,群眾537159名。
  • 西藏585個氣象扶貧公益崗位助力農牧民減災增收
    資料圖為,位於西藏定日縣珠峰腳下的無人自動氣象站。 洛桑 攝中新網拉薩12月8日電 (查日 田浩宇 江飛波)「跟氣象站相處久了,感情也深了。」12月7日上午,西藏那曲市安多縣瑪曲鄉牧民仁增冒著嚴寒,前往海拔4940米的無人自動氣象站,檢查各類觀測設備運行狀況,並對儀器進行維護。西藏生態環境脆弱,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多發頻發。
  • 數說寶「藏」丨靠它,53萬多西藏農牧民脫貧致富
    邊壩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旺扎說,近年來,邊壩縣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積極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在草卡鎮建設高效日光溫室185座,年蔬菜供應量達300多噸,年產值310多萬元,惠及群眾195戶、97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339人。
  • 西藏解決200多萬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
    西藏自治區雙湖縣的農牧民次仁卓嘎說,「那時候天天背水,也幹不了其他事。」   如今,次仁卓嘎一家搬到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的高海拔移民新村,喝上了潔淨的自來水。   西藏自治區水利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累計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581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200多萬名農牧民群眾從中受益。   西藏被譽為「亞洲水塔」。
  • 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41.5平方米
    新華社拉薩12月8日電(記者田金文)冬令時節,行走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幢幢藏式民居,成為路邊靚麗搶眼的風景。「以前在牧區,家裡潮溼陰冷,搬到城裡後房子大還暖和,打工收入高,生活也方便,我喜歡在城裡生活的感覺。」
  • 截至11月底林芝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3.78萬人
    今年以來,林芝市人社局堅持把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作為助力全市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努力開創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新局面。截至11月,林芝市共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3.78萬人,佔全市勞動力總人數的49.4%,實現轉移就業收入4.3億元,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8%和143%。
  • 且末縣:產業扶貧項目推進農牧民穩定增收
    產業扶貧項目是幫助農牧民實現快速、穩定增收的最重要載體。工作隊通過提升「造血」能力,精準施策和資源整合,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的多層次集聚發展,在增強產業輻射帶動能力的基礎上實現脫貧摘帽和改善民生的目標。其木布拉克村是一個牧民搬遷村,產業以畜牧養殖為主,為加快畜牧業發展步伐,做好飼草料儲備工作。
  •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波瑪村裡的搬遷戶經營民宿、搞...
    這是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波瑪村,村裡的德吉藏家旅遊民宿村2019年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由北京援建西藏的易地搬遷扶貧項目改造而來,主打風格濃鬱的藏式住宿、餐飲及文化體驗。夜幕降臨,經常看到遊客和當地村民開起熱鬧的篝火晚會,跳起鍋莊舞。  色曲是通過易地搬遷定居在波瑪村的村民,也是民宿村的客房服務員。
  • 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41.5平方米
    01:12  冬令時節,行走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幢幢藏式民居,成為路邊靚麗搶眼的風景。從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搬遷到噶爾縣獅泉河鎮康樂新居的石吉,從牧民變成了「城裡人」,還找到了一份裁縫的工作。  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斯朗尼瑪介紹,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城鄉住房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從3到41.5平方米 西藏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折射高原巨變
    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廣大農奴翻身得解放,實現了從沒有自己住房到有了自己住房的歷史性跨越。西藏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鄉三有村全貌(2016年10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此後,持續改善居住條件成為中國政府提升藏族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主要工作之一。
  • 特克斯縣:冬閒人不閒 農牧民群眾培訓忙
    特克斯縣各鄉鎮、部門積極利用冬季農閒時間開展農牧業種養殖、烹飪、理髮、汽修等各類培訓班,不斷增強農牧民群眾的致富和就業本領。如今,「冬閒」變成增收致富、掌握技術、學習知識的「冬忙」。隨處可見農牧民忙於參加各種培訓的喜人場景。  正值隆冬時節,寒風凌冽,但各鄉鎮的活動室裡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熱鬧景象。
  • 中國寶「藏」|超2萬小時藏語譯作影視作品豐富農牧民生活
    據最新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西藏自治區已完成藏語譯製電視劇(動畫片)22000多集,各類影片2400多部,總時長超過2萬小時。這些影視作品由藏語配音演員配音,放映面積已覆蓋全區七市(地)。西藏自治區電影公司民族語譯製中心副主任索朗次仁說:「西藏一些地方的農牧民不能完全看懂普通話影視作品,我們的譯製工作就是為了讓農牧民群眾能看到藏語影視作品,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
  • 特寫:西藏農牧民的「草」算盤
    在西藏林芝市米林縣裡龍鄉德吉新村,「力士·綠哈達行動」中種植的人工草場鬱鬱蔥蔥(9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新華社拉薩9月15日電(記者王沁鷗、孫非)西藏林芝市米林縣裡龍鄉德吉新村裡最近來了一群技術人員。
  • 和碩縣烏什塔拉鄉開展「農牧民技能培訓」
    為進一步激發貧困戶脫貧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鞏固提高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助力農牧民特別是貧困戶增收致富,2020年6月19日,和碩縣人社局駐烏什塔拉鄉大澇壩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周鈺同志充分發揮派出單位做後盾、領導負總責的先天優勢,邀請巴音技術學院的烹飪教師在大澇壩村村委會開展為期10天的「中式烹調師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