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活活餓死?

2020-12-14 騰訊網

人們常說:"虎毒不食子"。而若子殘害父親,這聽起來也是違背人倫,讓人無法接受的。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

趙肅侯二十四年(前326),趙肅侯亡故,其子趙雍即位,即為趙武靈王。初即位時,趙武靈王尚且年幼,還沒有能力參與政事,只能依靠朝中傳統的勢力。後來他年紀漸長,便慢慢拿回了國家實權。

趙武靈王四年(前323),趙國和韓國在區鼠會盟。第二年,趙武靈王就迎娶了一位韓國女子做夫人。然而政治聯盟是國家戰略,對於自己的內心,趙武靈王有著另一種追求。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1),武靈王巡遊了大陵。不久後,他做了一個夢。"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

對於這位夢中的美人,趙武靈王遲遲不能忘。之後他在宴飲時反反覆覆地念叨這個夢,表示非常想見這個女子一面。而恰巧群臣之中,一個名叫吳廣的臣子,覺得武靈王這想的就是自己的妹妹,便將妹妹獻給了武靈王。這恰巧對了武靈王的胃口,吳廣之妹頗受恩寵,被立為王后,產下一子,取名為趙何,即為之後的趙惠文王。

然而趙何並不是武靈王的長子,本不是繼承王位的第一候選人。不過他的母親非常受寵,趙武靈王對他也寵愛有加。所以趙何最終還是成為了第一繼承人。且趙武靈王非常任性地在趙何十歲時便退位,自稱主父。

然而趙武靈王的任性並非就此終止。按理來說,趙惠文王即位以後,他便是趙國最高貴、權力最大的人。然而曾作為國君的趙武靈王,一時之間也難以習慣自己失去了對國家的合理掌控權。在讓位於次子三年以後,趙武靈王還下令把長子趙章封為安陽君。

趙惠文王心智尚不成熟,而趙章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向來生活奢侈,且認為自己作為長子,地位應該比弟弟高一等。所以他對於父親讓位於更加寵愛的弟弟,一直心存不滿。而趙武靈王居然還將為人"忍殺而驕"的田不禮派去輔佐趙章。

趙惠文王四年(前296),趙章回到都城參加朝會。而當趙武靈王看到自己的長子向次子行君臣之禮,便又對這個錯失王位的兒子心生憐憫。於是他又有了一個任性且大膽的想法: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一帶為王。

趙武靈王的想法,全然是一副老糊塗了的模樣。對趙章而言,即使分國而治,當初自己錯失王位的事也是事實,自己對父親的怨言不會少。而對趙何而言,自己做君主做了好幾年,還受父親幹涉。且父親甚至想將自己的江山分一半給野心勃勃的哥哥,這又讓趙何如何不生氣?

而在朝臣之中,大家對趙章和田不禮的為人心知肚明。朝中不少人傾向於趙惠文王趙何一方,也有人還站在趙武靈王一側,更有人作壁上觀,不想幹涉趙家內部的亂局。當總的來說,從趙武靈王退位稱主父開始,朝中對他的不滿之聲就未曾斷絕。而到了他意圖將趙國一分為二的時候,大家對他的不滿達到了一個頂峰。

後來趙武靈王帶著趙惠文王前去沙丘。而就在這,田不禮和趙章預謀殺死趙惠文王,以奪取王位。然而事情並沒有如趙章所願。趙章被趙成、李兌等人率四邑之兵圍攻,弒君不成還被逼出逃。結果趙章選擇的避難所,是本就不得人心的趙武靈王。

大軍將趙武靈王的行宮圍困,趙章無路可退,終被誅殺。然而趙成和李兌等人,卻並未就此撤軍。他們認為,"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圍困趙武靈王。且大軍後來還逼迫行宮中的奴僕全部出宮,只將趙武靈王一人留在包圍圈裡。趙武靈王出不去,食物也進不來,他就只能想盡辦法,連樹上的雛鳥也不放過。然而宮內食物有限,宮外大軍卻不打算迅速撤離,趙武靈王最終被餓死在宮中。

而在趙武靈王被圍困的這段時間裡,趙惠文王並沒有採取什麼營救父親的實質性措施。他想不想救,我們難以肯定。但客觀來說,他是沒有實力營救的。因為當時趙惠文王依舊年少,而趙成是趙國國相,和李兌一起掌握著趙國的實權。這二人怕因趙章一事被問罪,便乾脆對趙武靈王痛下殺手。趙何就是想救父親,也控制不了這兩個專權的重臣。

趙武靈王的任性、對長子的憐憫和對次子的溺愛,終究使得動亂發生,以至於父子二人皆喪命於此。這事讓趙武靈王成為天下的笑話,也在年少的趙何心頭留下了無法抹平的印記。而我們若將其中的罪過一股腦地安在趙惠文王身上,也是不合適的。

相關焦點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壯大趙國,晚年卻活活餓死在行宮
    而讓趙國有此成就的就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為壯大趙國實行了很多的措施,其中影響頗深的就是胡服騎射。在他的治理之下,趙國一步步強大起來。但是這樣一個建立重大功績的君主,下場卻是悽慘的,在其晚年的時候,被困在行宮,活活餓死。
  • 王者之殤:趙武靈王活活餓死,為何無人援手?
    然而,春秋戰國時期,一代英主趙武靈王卻是被兵困沙丘,歷經三月活活餓死的。這位曾經大力推進"胡服騎射"改革促使趙國國力迅速提升的趙王,在最後的日子裡,吃光了沙丘行宮裡的一切,幼鳥、樹皮,最終才彈盡糧絕,絕望而死。作為趙國的興起之君,他先後滅掉東胡、林胡,又修築了趙長城,可謂雄才大略,同時他並不是末代君主,其子趙惠文王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讚賞有加,那麼他為什麼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無人施救?
  • 趙武靈王為何餓死在河北邢臺?
    歷史上的趙武靈王趙雍絕對算的上是一個軍事天才了,可以說趙國的軍事上的崛起他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對於他晚年的悲慘遭遇也是因為他自己的所親手造成的惡果,為什麼這麼說呢?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最有為的一代君主,但是死得很慘,怎麼死的呢?被活活的餓死的, 到底是怎麼回事?
  • 解讀《資治通鑑》:雄霸天下的趙武靈王為啥活活被餓死了呢?
    春秋戰國時期,某個國家強大之後,就會會盟各國諸侯,這是宣布自己「強大」的聲明式的動作。由此,趙國成為眾多諸侯國承認的強國之一。他的這種強大,不是秦國那種群起而攻之的強大,而是各國和平公處基礎下的強大。可是,這麼強悍的趙武靈王只活了45歲,這正是一個政治家年富力強的年歲,何以在這個年紀就死掉了呢?
  • 提倡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為啥最後竟然被活活餓死了?
    在歷史課本中,很多人都很欣賞提倡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但是,很少人知道,趙武靈王最後竟然是被餓死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本名叫做趙雍。他15歲的時候,父親趙肅侯去世,繼承王位。當時,正處於各國亂戰時期,而趙肅侯又樹敵太多。
  • 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最後竟被自己兒子餓死,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對中國歷史最具有強大意義的莫過於趙武靈王趙雍。梁啓超曾評價趙雍為黃帝之後中國的第一位偉人。十五歲即位退五國之師趙武靈王的父親趙肅侯也是一位雄才大略之君,在趙肅侯的帶領下趙國儼然成為北方的霸主。趙國也多次與魏、楚、秦、燕、齊等國交戰而不落下風。
  •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成為抗秦強國,卻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的這一番奇遇,恰恰說明了他的英明神武,也驗證了歷史上對他的描述。但是如此神武的一國之君,為何會被自己的兒子餓死呢?趙武靈王英明,但是卻在太子的事上犯了錯趙國的國君趙武靈王的確是一屆英雄,是他帶領著趙國走向了戰國時代不可小瞧的軍事強國之路。
  • 趙武靈王:趙國第一任稱王君主,推行「胡服騎射」,晚年圍困被殺
    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便是趙國的第一任稱王國君趙武靈王。他在位時期採取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走向強大。因為晚年的昏庸優柔寡斷,自己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史稱「沙丘政變」。後半生的汙點也不足以抹殺之前所做的一切,趙武靈王二十七年的時候,胡服騎射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他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自己退位當太上皇,廢掉老大趙章的太子位,擁戴趙何為君主,這就是有名的趙惠文王。之所以如此,那時出於對小兒子母親的一種寵愛;還有一種目的,趙武靈王想要滅掉秦國。史記當中記載:「將士大夫西北掠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南襲奔秦。」
  • 趙武靈王一代英主,為何被活活餓死?因為犯了兩個大忌
    完成攻滅中山國這一年是趙武靈王27年,公元前299年,標誌著趙國胡服騎射徹底取得成功。他也躋身英主行列。這一年,趙武靈王42歲,趙國如日中天、趙武靈王也鼎盛年紀,如日中天,這個時候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主動退位,把王位讓給兒子趙何,自己統領軍隊。
  • 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只怪他一直在給自己挖墳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國君之一,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聽說過趙武靈王推動的「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中僅次於秦國的一方霸主。然而,身為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結局卻頗為悽慘。他在遭遇「沙丘之亂」後被手下幽禁於沙丘行宮中不得外出,最終活活餓死,終年45歲。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呢?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年富力強時傳位幼子,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心血來潮,傳位給只有十歲左右的太子趙何,自號為「主父」,太子趙何為趙惠文王,當時趙武靈王只有四十五歲上下,其意本是鍛鍊太子政務能力,自己可以專心對外軍事,但一來,在當時看完全沒有必要,二來,破壞政治結構,一國二主也是禍亂之源。
  • 趙武靈王英明神武,改革趙國成軍事強國,為啥後來會被兒子餓死?
    趙武靈王英明神武,改革趙國成軍事強國,為啥後來會被兒子餓死? 戰國時期各國爭霸能人輩出,尤其是秦國在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的領導下逐漸強盛,不過當時可並非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
  • 英雄遲暮——趙武靈王
    公元前326年,趙國迎來了一代雄主,武靈王。武靈王趙雍還沒將父親的身後事處理好就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五國會葬。於是趙武靈王下定決心進行改革,推廣胡服騎射,打造自己的騎兵。中原文化對於自己的文明是相當自信的,叫南邊山越蠻夷,叫北邊遊牧民族戎狄,都不是啥好聽的名字,現在趙武靈王竟然要求全國穿胡服,趙國人很不理解,也不支持。其中冒尖的刺頭叫公子成,是武靈王的叔叔。趙武靈王親自上門勸說他,中山國都快騎咱們脖子上那啥了你還死守舊禮,你難道忘記了人家差點打到咱們家門口嗎。
  • 趙武靈王丨有心天下,卻輸一筆多情
    一位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一位是18世紀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大帝。他們都是自己身處的那個時代的變革者。同樣,他們都曾經微服私訪了比自己強大的國家。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假裝隨從人員隨樓緩入秦。在考察了秦國的風土人情和見識了秦昭王的氣度後,嘆息「人中龍鳳,可堪敵手」後翩然而還。
  • 趙武靈王締造強大騎兵讓趙國崛起,最後被活活餓死,他錯在哪裡?
    趙氏一族最初委身晉國,為了擴大勢力,宴請代國國君,也就是自己的親姐夫。並在當場殺掉代王,繼而吞併了整個代國。晉國不肯坐視趙氏發展,舉兵徵伐。趙襄子眼看就要頂不住了,於是派謀臣說服韓國和魏國聯合抗晉。此後,晉國滅亡,國土被趙、韓、魏吞併。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
  • 封建社會的皇帝那都是錦衣玉食,高高在上,可這幾位卻是被餓死的
    在歷史上,由於社會局勢的不斷變革,窮苦人民經常會處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因戰爭導致的窮苦人民被活活餓死的事歷朝歷代都有發生,但如果要說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有餓死的,估計會有很多人不大相信。古代皇帝大多都是錦衣玉食,山珍海味,要說吃飽撐死的還有可能,可歷史上確實有好幾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被活活的餓死了,你還別不信,下面我們就來捋一捋這幾位被活活餓死的皇帝。第一位、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齊桓公(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3年), 春秋時期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
  • 趙武靈王:武靈遺恨滿沙丘,英雄末路嘆奈何
    或許是愛妃吳娃去世後,趙武靈王對兒子何的愛有所減輕,或許看到昔日的太子章跪在弟弟面前,心生了憐憫,又或許他自己發現失去帝位和權力之後,他無法適應這種深深的失落感。總而言之,他想出了一個自鳴得意的主意:要將自己的長子趙章封為代王,試圖將趙國一分為二,兩子相互制約,自己收歸主權,「一國兩王,相互制約,皆聽命於主父,孤依然可以收回大權,總攬大局,好與列國爭雄。」
  • 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幹了兩件蠢事:一件坑了自己,一件坑了趙國
    趙國強大了,趙武靈王的腰板也硬了,不用再裝慫了,開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維護國際社會安定和團結,國際聲望值不斷提升。他還利用燕國和秦國內亂的機會,親自立了燕昭王和秦昭王兩位國王,成為國際政治中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功成名就之後,趙武靈王在信宮大會天下諸侯,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諸侯莫敢不來。
  • 都是禪讓,為何趙武靈王和李淵結局不同?乾隆的禪讓為何最成功
    趙武靈王的禪讓結局那是偏心導致的,李淵的禪讓那是被兒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禪讓是比較體面的,所以三人在禪讓以後,只有乾隆的結局是最好的。趙武靈王的偏心,最終害得他餓死在沙丘。趙武靈王偏愛小兒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兒子王子章已經是法定繼承人了。為此趙武靈王心裡一直盤算著把王子章給廢了,改立王子何為太子。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尤其是公子章向趙王何行跪拜之禮的時候,趙武靈王覺得很難受,畢竟公子章比趙王何要大10歲,因此趙武靈王又做了一件蠢事。他居然打算把代地封給公子章,讓他在這裡為王。這等於就是把趙國一分為二了,是個正直的大臣都不會答應,時任趙相的肥義當然也不會答應。為此趙武靈王索性就跑到公子章那兒,哭訴自己的建議被趙王成給否決了。這是人幹的事情嗎?